宗薩仁波切 | 入中論 大乘之所以偉大,偉大在哪裡?

對於法身而言,沒有眾生需要去度,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本來成佛。以後會更仔細地講這個。這邊我們說的,也許有用,因為三界也有講色界,所以可能有混亂,但是這邊講的是佛的色身,佛的色身不是業的結果,不是業報的結果。

提問:如果說是色身的觀點來看的話,那佛入涅槃的時候,佛的悲心怎麼繼續下去,或者是不是說佛就沒有悲心了?

回答:這邊在解釋上,大家可能有一點誤會。佛的色身照大乘來說,不是煩惱和業的結果。佛的色身是兩種積聚的結果,就是功德和智慧。但是當我們談論色身或者是色界的時候,我們這邊就講到佛的化現。所以當我們說佛化現什麼東西的時候,當我們用化現這兩個字,你就要知道,從佛、從法身的觀點來說,根本沒有眾生要去化現給他什麼東西。所以當我們談化現的時候,就是從眾生的觀點去談,才有所謂化現。所以從眾生的觀點去談,也許正好他不知道佛的化現,所以才會講佛的化現是怎麼樣怎麼樣的。

悲心是怎麼樣發揮作用?當佛還是一個菩薩的時候,他曾經因為悲心,所以有很多很多的祈禱、祈請。照大乘來說,菩薩當他是菩薩的時候,他經常祈禱將來成佛的時候,他的佛土如何如何,這有點像我們中文說的淨土祈禱文。所以象釋迦牟尼佛在菩薩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祈禱象我們現在這樣的世界,他成佛希望在象這樣的世界。所以他成佛了之後呢,因為他以前祈禱的力量,所以他就有這樣子的化現。有一點必須要瞭解,你要知道,因為你有這樣的功德,佛才能這樣祈禱,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功德的話,他的化身也不會被你看到的。

簡單一點的講,就像下面的這個例子。你要有很大的功德才可以在這邊聽講中觀。所以你應該要感謝你自己的功德,所以你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來聽。因為你的功德,所以說突然哪裡跑出來這麼一個人,坐在那兒講中觀,他也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也許他也並沒有特別要講給你聽,但是你坐在這兒,講的所有的資訊你還是拿得到,這是你的功德。但是,這樣講完之後,你又不能說去感謝你的功德,因為你要感謝那個講的人。(眾人鬨笑)為什麼呢?因為你感謝他,你的功德就更大,就是這樣的。功德是很特殊的東西,很不可思議。並不是說我好慈悲來教你們中觀,(眾人鬨笑),我這樣做實際上很自私。但是,如果你有功德的話,這樣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希望功德更大,就應該感謝這個人來教這個,就像這一類的。

提問:我們可以逐步培養悲心,但是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無分別的智慧?

回答:隨時都需要。怎麼樣做,後面就會講到了。今天把花拿來這兒的人,有很多的功德,這個飲料也是。(眾人鬨笑)。頂禮這本書,不要跨過它。積聚功德其實很簡單,太簡單了,但是大家都不做。你現在把這部論放在你的腦袋上,如果你真正很誠心地這樣做,這樣幾乎一百萬生的功德都可以積聚。這樣講,其實還是低估了它的功德了。積聚功德其實很容易。

現在我要談到三種悲心。第三個偈頌,也是皈敬,但是當我講這個皈敬的時候,要講三種悲心。三種悲心,並不是悲心有三類,而是悲心的物件有三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第一種是生緣悲,就是你的悲心的物件是眾生。第二種是對於法。第三種是無分別的悲心。頭兩種悲心叫做共的悲心。

第一種悲心是生緣悲,也就是以眾生為緣的悲心,是和印度教是一樣的。所以你不要說自己身為一個大乘行者,我對眾生都有慈悲,這很了不得,到處吹噓,你要知道對眾生有悲心,印度教也是這樣的。第二種悲心還是共的,就是共同的悲心。第二種悲心,印度教沒有了,和誰共呢?和聲聞緣覺共,聲聞緣覺也有這一種。所以我們聽到很多說聲聞緣覺多麼自私,什麼事都為自己。其實不是的,聲聞緣覺有非常非常大的悲心。第三種悲心是只有菩薩有的,這是不共的悲心。

誰有這三種悲心呢?第一種悲心是誰來修呢?我們可以說是輪回裡面的這些菩薩修的。有兩種,一個是輪回的,一個是非輪回裡面的菩薩。大乘有五道、十地。第一個是資糧道,第二個是加行道,這兩個是我們說的輪回的菩薩。上面的另外兩個就是見道和修道,這兩個部分,就是十地菩薩的十地在裡面。最後一個無學,就是成佛。所以第一種的悲心,是由輪回裡面的菩薩來修。第二種的悲心,也就是法緣悲,可以說是集中,也不是全部,比較集中在初地到七地的菩薩來修。最後這種無緣悲,是由最後三地的菩薩,也就是八、九、十,這三地的菩薩為主來修的。

現在我們說第一種悲心。談這個,我們要談悲心的物件,這個就是第三個頌會講。「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這個敬禮,是非常有力量的一個偈頌。這個偈頌不只是一個皈敬頌,而且它告訴你什麼是無明。所以說如果今天講的,只不過是讓你聽了以後,覺得非常舒服的佛法、很感情式的佛法,那麼就會告訴你,「哎呀你要救度眾生」,那就可以了。不過我們這裡學的是經院派的佛法,所以要讓你知道,什麼東西構成了眾生。

悲心的物件是眾生,現在眾生的定義是什麼?眾生的特質是什麼?這個眾生最先說我,然後就是我所,所以這就已經介紹給你什麼叫分別了。然後下面一句就告訴你,眾生有了我,有了我所,就會像這個水車一樣。這裡有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作品在印度可能是六世紀、七世紀的著作,所以他們用的背景是牛、陶器等等。那要看我們這邊的文化背景,我們這邊水車是什麼樣的東西。有很多像盛水的杯子,有一個輪子,一般的水車都是這樣的。不是我們近代的水車,也許可以這樣想。為什麼這樣講呢?有六個理由,所以說輪回像是一個水車一樣。第一個講水車裡面的東西,是用繩子綁住,當然現在可能用的是螺絲釘,而我們的生活呢,是被業和煩惱捆得緊緊的。這個水車也有一個最初讓它運轉的,這個就是我們的事。這個水車轉的時候,水就倒進了一個河裏,或者是一個汲水的地方。舉這個例子,是很印度式的,中國人的腦子怎麼想的就不太清楚了。

第一種的悲心的物件,包括所有的眾生,甚至包括正在修聲聞和緣覺這兩個道,但是還沒有證得的這些,也包括在第一種生緣悲的對象。

第二種的悲心,法緣悲,包括對所有的現象都有悲心,包括眾生,同時還包括修聲聞緣覺這兩個道,還沒有證得和已經證得聲聞緣覺這兩道的,還有更多的。而第二種的悲心,甚至還包括十地菩薩在座下的時候的狀態,就是座下的十地菩薩。所有的菩薩,就是十地到初地,所有的在座下的菩薩,也是包括在第二種悲心的物件裡面,這是非常廣大的一種悲心,這並不是表示人家有頭疼你很同情他。同時這也包括了最高地的菩薩,比如十地菩薩,不是他在座上,他座下的時間也包括在裡面,包括了很多的東西。

第三種悲心的物件,當然包括前面所講的,一直在十地菩薩在座下的時間,第三種悲心除了這些之外,甚至包括十地的菩薩,已經下一秒鐘要成佛,現在正在座上,這種菩薩也包括在第三種悲心的物件裡面。這應該告訴你,我們以前談悲心,講的都是第一種悲心。另外兩種悲心,想都沒想過。所以現在你可以看出來,大乘之所以偉大,偉大在哪裡。大乘是最偉大的。我的老師,頂果仁波切,有一次我跟他到佛成道的菩提迦耶去,他一直在談聲聞緣覺多麼偉大多麼偉大。為什麼會講起來呢?因為有人問他,佛那個時候,在這一帶的地方有多少個聲聞、有多少個阿羅漢跟佛在一起?有人這樣問,他就講起來了。他讚美聲聞緣覺,讚美了幾個小時。

在最後,他做結論的時候講,如果現在有一輛印度的車子在這邊,車子裡面坐了500個大的聲聞緣覺,這個車沒有馬拉。那這個時候,也許佛會來用腳指頭拉這個車。但是,我很懷疑這500個大的聲聞緣覺有這種功德,能夠讓佛用腳指頭拉這個東西。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眾生完完全全是輪回裏的眾生,充滿了一切的煩惱、兇殘,但是他在這一生裏曾經有很短的一剎那升起了菩提心,他正好跳到這個車裏來,佛就說這一個眾生在裏頭,他的功德就足夠讓佛自己用脖子來拉這輛車。為什麼呢?現在你就看出來原因了,因為悲心的物件不一樣。因為聲聞緣覺的物件就是眾生,還有法。但是菩薩是什麼樣的?你就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是十地的菩薩,這個十地菩薩下一秒鐘就成佛了,但是這沒關係,他在這一秒鐘他是十地菩薩,還是第三種悲心的對象。為什麼呢?我們看一下下面這一句。(待續)


極端,是一切問題的根本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您可能已經關注中國噶舉中心公眾號(chinakagyu)一段時間了,也可能剛剛關注我們,當您感受到了這裡日日不斷的感動!當您把我們的公眾號推薦給身邊的人,這份感動也就得到了傳遞,如此您也積累了無量的法布施的功德福報,很多人也許就因為您而受益,因為您而改變!讓我們共轉法輪、同生凈土!


推薦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攝大乘論》卷下 彼果智分第十一
總在遇緣不同 大乘跟小乘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老實人
《大乘方廣總持經》講解(十二)
論大乘空性

TAG:偉大 | 大乘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