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德的批判哲學

康德的批判哲學

有兩樣東西,我們越是持久和深沉地思考著,就越有新奇和強烈的讚歎與敬畏充溢我們的心靈:

這就是我們頭頂的星空

和我們內心的道德律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wonder and awe -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一、康德哲學的基本概念

(一)康德哲學的問題

1、康德哲學的理論背景

⑴ 經驗論與唯理論之爭使哲學在認識論問題上陷入困境

⑵ 啟蒙精神內部的矛盾:理性與自由的衝突。

⑶ 形而上學一直是紛爭不斷的戰場

⑷ 休謨、盧梭的啟發

2、康德的「批判哲學」要主要內容

「批判」的含義: (對人類理性的)研究、考察、分析。

⑴ 《純粹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認識能力

解決:自然科學如何可能?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

⑵ 《實踐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實踐能力

解決:自由意志、道德行為如何可能?

⑶《判斷力批判》考察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溝通和聯繫。

解決:自然法則與實踐理性的道德法則協調一致問題

(二)「現象」和「物自體」

1、「物自體(自在之物,hing-in-itself)

在我們之外以任何方式刺激我們的感官而產生表象的獨立自存的客體

2、「現象」Phenomena

物自體作用於感官時產生的感覺表象;

3、物自體不可知,理性只能認識現象世界

「我們是把自然界僅僅當作現象的總和,也就是當作我們心中的表象的總和,來認識的」

(三)先天綜合判斷

1、先天判斷與後天判斷

⑴ 先天判斷:先於經驗、獨立於經驗的判斷

先天的(a priori):獨立於經驗而且是經驗的先決條件

先天判斷的標誌就是它的普遍必然性康德也稱之為「客觀性」)。

後天判斷:從感覺經驗的來的、依賴於具體經驗和感官印象的判斷。

「後天的」(a posteriori):單純經驗的

就知識而言表現為個別、偶然和相對的。

2、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

分析判斷: 謂詞原本就蘊含於主詞之中,主詞和謂詞有邏輯蘊涵關係。

具有普遍必然性,因而是先天的,但不擴大人類知識

⑵ 綜合判斷:謂詞並不包含於主詞當中,它是通過經驗加在主詞之上的

為知識增添新的內容

3先天綜合判斷(synthetic a priori judgment)

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添加新的經驗內容的判斷。

唯有「先天綜合判斷」才能構成科學知識。

因此,解決了「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也就回答了科學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

(四)構成知識的形式和質料

雖說我們的一切知識都開始於經驗,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說一知識都來自經驗。……因為很有可能,即使我們的經驗知識,也是由我們從印象中接受來的東西和我們自己的認識能力從自身(不過由感性印象而誘發)所提供出來的東西二者複合構成的。

1、質料:通過後天的經驗所獲得的知識內容

2、形式:主體固有、用以規範經驗質料將其組織成知識的的認識能力

認識=形式+質料

3、「先驗哲學」

先天綜合判斷的普遍必然性來源於主體的先天認識形式

先天認識形式是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得以可能的條件,是知識的「先驗基礎」

《純粹理性批判》建立起的關於先天認識形式的理論體系被稱為「先驗哲學」

4、「純粹理性批判」

「純粹理性」,不依賴於任何經驗內容的「一般認識能力」,即先天認識形式

「純粹理性批判」,就是要對這種一般認識能力進行考察,把先天的和經驗的因素區別開來,界定它的適用範圍,並對唯理論和經驗論在這些問題上造成的錯誤進行清理。

二、先驗感性論

理性

理論理性

實踐理性

感性

知性

理性

(一)感性直觀

1、感性:「通過被對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

2、感性直觀:感性接受的表象,,即感性經驗、知覺

感性直觀對應「知覺判斷」,它不是雜亂的感覺(色、聲、香、味等),而是這些感覺材料的綜合。

3、直觀形式:感性對物自體的刺激作出的反應

即綜合感覺材料,將其組織成感性經驗的能動性

它先於、獨立於感覺,是「先天的」;它是感性經驗得以可能的條件,又是「先驗的」

4、時間、空間是感性的直觀形式

時間、空間作為先天直觀形式也是感性直觀,不過是純直觀

(二)空間和時間的形而上學說明

對時空的純直觀性質的論證

1、時間、空間不依賴於外部經驗的純粹性

2、時間、空間是直觀而不是概念

3、空間是外感官的形式,時間是內感官的形式

(三)空間和時間的先驗說明

對時空具有的的純形式功能的論證

1、空間的純直觀性使得幾何學的先天綜合判斷成為可能

2、時間的純直觀性使得代數學的先天綜合判斷成為可能

(四)先驗唯心論和經驗實在論

1、先驗實在論

認為時空是不依賴於經驗的「物自體」或物自體的性質

代表人物:牛頓、萊布尼茨

2、經驗唯心論

認為時空不是客觀實在,而是主觀經驗

代表人物:貝克萊

3、康德的「先驗唯心論

⑴ 時空的先驗性、主觀性

時空只是人類的感性直觀形式,而不是物自體的性質。

⑵ 時空的經驗實在性

時空是對象得以向人類顯現的客觀條件。就人類而言,時空是主觀的,就現象而言,時空是實在的。

三、先驗知性論

(一)感性與知性

1、接受性和構成性

知性是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能力

感性接受經驗質料,知性對這些經驗質料進行綜合統一以構成知識。

2、直觀和思維

感性的職責是直觀,知性的職責是思維,思維無內容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兩者缺一不可。見課本P269

3、時空和範疇

感性的先天認識形式是空間與時間,知性的先天認識形式就是知性純概念,即「範疇」。

(二)先驗範疇的形而上學演繹

說明論證知性的先天形式(範疇)是什麼。

1、判斷和範疇

判斷是概念的連接。認識主體能做出某種判斷,說明它有某種相應的把感性材料綜合統一起來的能力。因此從邏輯判斷形式能推導出知性的先天形式—範疇

全稱的 直言的

1、量的判斷:特稱的 3、關係的判斷:假言的

單稱的 選言的

肯定的 或然的

2、質的判斷:否定的 4、樣式的判斷: 實然的

不定的 必然的

2、判 斷 表

3、范 疇 表

統一 實體與屬性

1、量的範疇:多樣 3、關係的範疇:原因與結果

整體 作用與反作用

實在 可能或不可能

2、質的範疇:否定 4、樣式的範疇:存在或不存在

限制 必然或偶然

4、範疇的作用

範疇的作用是綜合統一感性雜多表象而構成知識

例:太陽曬、石頭熱太陽曬熱了石頭

(三)範疇的先驗演繹

說明論證為什麼是知識得以可能的「先決條件」。分主觀演繹和客觀演繹

1、主觀演繹

知性的作用是綜合

即把感性直觀得來的材料進行比較、歸類、連接和整理,以形成認識的對象。

知性的綜合過程是

領悟直觀中的綜合 → 想像再現的綜合 → 概念認知的綜合

2、客觀演繹

我思(自我意識)是先驗統覺

經驗統覺:變化不定的意識情狀,即休謨所說的「一束知覺」。

對這些變化不定的意識情狀有所覺察,並把這些直觀材料統一為一個概念的綜合能力就是先驗統覺

先驗統覺是自身始終保持同一性的不變的自我意識。它是一切認識活動形式上最高的先驗根據。

(2)經驗知識的客觀有效性

呈現在自我意識中的一切感性直觀材料都被知性範疇所連接,這樣綜合得到的經驗知識因此是客觀有效的。

(四)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1、人為自然立法

「自然」是一切可能經驗之表象的總和(並不是自然本身),這個表象的領域就構成了「現象界」

自然界的普遍必然聯繫(即法則)不是自然本身固有的,而是範疇加給它的。

範疇是這樣的概念,他們先天地把法則加諸現象和作為現象全體的自然界之上。

範疇加諸現象之上法則即自然規律

2、「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傳統:知識必須符合對象,認識主體圍繞著認識對象轉

康德:假定對象必須依照我們的知識(對象必須符合我們關於對象的先天知識)。

實質內容:

我們的知識的確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經驗為知識提供材料。但進行認識活動的主體本身也具有一整套認識形式,它們在經驗之先並且作為經驗的條件而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由此知識便具有了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自己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走向批判性思維之路
如何反駁父輩「天然的食物總是好的」的言論?
批判性思維——學會提問
批判附佛外道

TAG:哲學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