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質是形成好家風的基礎,好家風身教勝於言傳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家風不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為人父母者,倡行和傳承一個好的家風,責無旁貸。良好的家風的形成,首先是為人父母的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教先從家始」、「養不教,父之過」,這些話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一生最早受教育來自家庭,家庭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可以伴隨和影響人的一生,對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著重要作用。父母都愛孩子,真正的愛是要用良好的家風去熏陶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讓孩子能堂堂正正的做人,讓他學會自立,自己去創造人生和財富。

樹立良好家風,父母要勤於學習。好家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年輕父母除了要傳承上一輩的好家風、好傳統,還要不斷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文化的修養。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工作、成家,一生都沐浴著家風的熏陶。家庭教會我們基本的禮儀,家庭內的禮節,為人處事之道。而這種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受到家庭成員的品質,家庭內氣氛的種種影響。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家風,以後無論受到多麼好的學校教育都是無用的,必將導致教育走向某種程度的失敗,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最大的失職。

《顏氏家訓》、《誡子書》、《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這些寫家書的人本身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師。正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人類的精華,為自己的家人和世人做出了榜樣,才會通過自己平時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行為,為家族樹立起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都有這樣的特點:

一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二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儉與勤。」

仔細看看這些家書,字裡行間瀰漫著書香的氣息,充滿著浩然正氣和每走一步的堅實。

如:「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一百多年來沒有出現過「敗家子」。 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代代傑出人物。打破了「盛不過三代」魔咒。

這一切和曾國藩的以身作則,樹立了良好的家風有著密切的關係。他一生勤奮讀書,做事辛勤公正廉潔。要求自己極為嚴格,要求家人也是如此。

曾紀芬始終記著父親曾國藩對她講的話:「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吾輩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余福,除勤儉二字,別無他法。」

曾紀芬和父親一樣一生勤儉,即使後來年紀大了,每屆大壽,子女想送些珍貴的禮物來,都一定會被她阻止。曾紀芬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即使對已經成年的子女,仍隨時耳提面命,管束查察從不疏忽。她說:「教導兒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當從大處著想,不可嬌愛過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實提攜,使子女力爭上進,才能使子女他日成為社會上大有作為的人。」

曾國藩正是以自己榜樣的力量給子女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他的兒女正是繼承了他的高尚品質,發揚了良好的家風,才有了世代英豪。

反觀一些貪官,自己不讀書、不看報、掉錢眼裡也就罷,還帶著兒女家人一起貪。正是應了曾國藩「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家風不好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有的貪官子女說,我爸妄想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我,自己卻行賤人、爛人之事,我能聽他的嗎?我能學好嗎?

可見,良好的家風的形成,首先是為人父母的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如果自己做不好,良好的家風就無從說起。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父母的獨立性?
好的婆媳關係,是因為父母真的愛兒子
全家人勸我點痣怎麼辦?
你成為父母心中的驕傲了嗎?
如何說服父母給我買單反?

TAG:父母 | 基礎 | 形成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