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香茶藝·台灣工夫茶
《 | - |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點 分 |
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19771976197519741973197219711970196919681967196619651964196319621961196019591958195719561955195419531952195119501949194819471946194519441943194219411940193919381937193619351934193319321931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聽香茶藝·台灣工夫茶台灣工夫茶茶藝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光臨聽香小築
我是本茶樓茶藝員
很榮幸今天由我為大家表演台灣工夫茶。
中國是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
也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的發祥地
茶發乎神農氏
聞於魯周公
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而茶形成為一種文化並發展成為茶道
是在唐宋時期
可以說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是悠久的
影響也是深遠的
作為文明的使者
茶帶給現代人的已不是一種口腹之慾的滿足
而更多的是一種高雅的口飲文化
這種文化亦將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深入而達到發展升華今天就由我連同大家一起走進中國的茶文化
共同感受中國的茶道精神
和 敬 廉 美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台灣工夫茶茶具
泡茶最講究的是
紫砂壺
我手中的這把紫砂壺產於江蘇宜興
它的泥質和特性最適合泡飲工夫茶
公道杯
起到中和茶湯濃淡的作用
茶濾
用來過濾茶渣
聞香杯
顧名思義
是用來聞取茶香的
品茗杯
是用來品飲茶湯的
由於茶最忌諱與手直接接觸
於是便有了茶道
又稱為
茶通
它共有五小件
茶則是用來量取茶葉的茶匙是置茶時所用茶針用來疏通壺嘴茶漏是置茶時放於壺口,以免茶葉外漏的茶夾是用來取壺中的茶渣及燙洗品茗對杯的這一整套組合又有茶藝六君子的美喻
賞茶荷
用來放置茶葉便於您鑒賞的
杯托
用來放置品茗對杯
茶盤
因其形似方舟
我們又稱之為茶船
上為船,下為倉
水盂
是用來盛放廢水的
茶巾
是用來擦拭壺底及杯底的茶渣及余水的
隨手泡
是沖泡烏龍茶的專用水壺
器皿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下面正式為大家介紹泡飲工夫茶的程序
請大家靜下心來
和我共享茶藝的溫馨和怡悅
第一道:焚香靜氣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
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
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
能使大家心曠神怡
也但願您的心會伴隨這幽幽裊裊的香煙
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第二道:備器候用這是我們精心挑選搭配而成的品茗對杯
第三道:聽泉候湯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
中國人泡茶講究水質之美
歷代許多茶人認為
好的茶品
只有深入山中,用甘泉沖泡
方可真正品嘗到一杯
「香、清、甘、活」的好茶今天我們選用品質上乘的礦泉水
來沖泡台灣凍頂烏龍
希望各位嘉賓能夠品嘗到香氣醇和的好茶
第四道:鑒賞佳茗 鑒賞佳茗
首先要看它的外形、色澤及聞它的干香
台灣凍頂烏龍
外形捲曲呈半球形
條索緊結整齊
葉尖捲曲呈蝦球狀
白毫顯露
色澤墨綠油潤
香氣清新
第五道:孟臣淋淋孟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官員
由於他酷愛製作紫砂壺
他所製作的紫砂壺可與專業的相媲美
後人為了紀念他
又把紫砂壺稱為孟臣壺
紫砂壺在冰冷時
可吸收水溫3至5度
所以泡茶前先將紫砂壺內外燙洗一遍
同時起到清潔與保溫的作用。這時
將公道杯、茶濾也要燙洗一遍
第六道:若琛出浴若琛是清朝的制杯名匠
後人為了紀念他
便把白瓷小杯稱為若琛杯若琛出浴,就是將品茗對杯燙洗一遍
第七道:烏龍入宮我們將準備好的烏龍茶置入到紫砂壺中
美喻為烏龍入宮。
工夫茶的投茶量是極其講究的
我們的投茶量是按壺的大小而制定的
而壺的使用又是根據品茶人數的多少來選用的
當然在座各位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靈活掌握
第八道:懸壺高沖 高沖可激蕩茶葉
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滾
含苞待放
同時清潔茶身
春風拂面
壺口的這層白沫
是我們置茶時所留下的雜質
用壺蓋輕輕颳去
第九道:重洗仙顏 用熱水淋澆壺身
提高壺溫及清潔壺身
第一泡稱為溫潤泡
又稱為洗茶
因為這一泡只有茶的湯色而無茶的香氣
一般不宜品飲
倒掉為敬
這時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茶湯
來淋澆壺身
不斷的淋澆及吸收水分
再加上適當的護理
壺身就會越加光滑、細膩
價值也就越高
這個過程我們又稱之為養壺
這一泡是可以飲用的一泡
俗話說
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
工夫泡法的浸泡時間是相當講究的
茶葉在壺內停留45秒滋味最佳
以後每泡遞增5秒
第十道:玉液移壺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使茶湯濃淡均勻
這時要將壺內的水盡量滴干
以免有苦澀感
影響到下一泡的滋味
第十一道:玉液低斟斟茶講究低斟
低斟可避免茶湯的香氣遺失
茶斟七分滿
留下三分是情誼
民間也有茶七、飯八、酒十分的說法
這時將品茗杯覆蓋在聞香杯上
以免影響茶湯的香氣和溫度
第十二道:鯉魚翻身 用食指、中指輕夾聞香杯身
拇指抵住品茗杯底
這樣輕翻過來
在佛教故事傳說中
鯉魚躍過龍門
可化龍升天而去
藉助這道程序
祝福各位嘉賓家庭幸福事業發達
第十三道:敬奉香茗 品香茗不能獨自先品為快
請各位賓客傳遞香茗
通過這道程序
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的更緊
感情更親近
氣氛更融洽
第十四道:花好月圓輕輕提起聞香杯
輕拂品茗杯口邊沿
因為品茗杯口是圓的
泡出的茶是花香
所以用花好月圓來形容
第十五道:喜聞高香 這時兩手輕揉杯身
來聞它的熱香
它的香氣
有純樸的清香、怡心的花香、也有成熟的果香
輕搖杯身
再來聞它的冷香
花香中帶有焦糖色 這是台灣工夫茶獨有的聞香方式
第十六道:鑒賞湯色 台灣凍頂烏龍的湯色
有碧綠的優雅、金黃的高貴、也有紅亮的鮮艷
第十七道:初品佳茗品台灣工夫茶
重在尋香探味
才能悟出其中樂趣
讓我們帶著對自然的敬意
用三龍護鼎的手法
輕輕提起品茗杯
用拇指、食指輕夾品茗杯身
中指抵住品茗杯底
這樣的持杯手法既穩當又雅觀
品工夫茶
一定要旋啜旋聞
通常是啜一小口
用口吸氣
讓茶湯在舌部兩端來迴流動
發出小許聲音
然後順著兩腮輕輕咽下
講究的是
品味的意境
這時
您就會品嘗到茶的六種味道
苦、甘、酸、甜、澀、香
這杯茶
建議大家分三口來品
因為中國的品字由三口組成
一口為嘗
二口為回
三口為品
第十八道:再嗅杯底品台灣工夫茶的高手
通常會搖晃一下杯身
再尋杯底香
留香愈久
表明這種工夫茶的品質愈佳
台灣工夫茶的十八道程序就為您介紹到這裡
我的茶藝表演到此結束
請各位嘉賓繼續慢慢自斟細品
靜心體會七碗茶之後「兩腋習習清風生」的絕妙感受
謝謝
該博客發表於2006年10月15日 14:12:25點擊下面鏈接訪問原博客 Link URL: http://www.0427.com/blog/lookblog.php?uid=981&tid=1637分享 舉報
推薦閱讀:
※台灣祈福之行
※戲說乾隆是台灣拍的嗎?還是香港?
※藍營新共主?侯友宜還有漫漫長路
※台灣原住民文化考察:賽夏人矮靈祭
※2017台灣結婚大數據:13.8萬對新人結婚,5.4萬對夫妻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