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接二連三地跳樓!元兇就是那個被說「忍忍就過去了,別矯情」的病
小邦還記得前幾個月有分享過一篇讓人看了很難受的文章《31歲媽媽帶倆娃跳樓!除了產後抑鬱,逼死她的還有這些…》,無獨有偶,最近又出了一則新手媽媽輕生的新聞。小邦除了惋惜更感到了絲憤怒,為什麼都是剛生完寶寶的女性想不開,因為真有「產後抑鬱」這個詞啊!而一直以來,大家對這些想要尋求幫助的媽媽說最多的卻是: 「忍忍就過去了,別矯情」↓↓↓↓↓
前幾天,常爸跟美國名校畢業的一位朋友聊天,妻子臨盆在即,這位朋友感慨孕期不易,說等孩子生下來妻子就「功德圓滿,能鬆一口氣了」。常爸提醒他,等孩子生下來事兒會更多、更忙亂,兩個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喂一次奶啊、小心黃疸啊,濕疹啊,腸絞痛啊……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照顧產婦,注意她的情緒,預防媽媽產後抑鬱。
讓常爸始料未及的是,這位絕對的「高知」准爸爸竟然對「產後抑鬱」這四個字一無所知,從他疑惑甚至略帶不屑的表情里,我還能讀出一種特別典型的潛台詞:生孩子從古到今擱誰家都不是稀奇事,現在的人是不是有些太矯情了?
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反應都再正常不過了。所以為了向他解釋明白,我隨手點開手機搜索關鍵詞「產後抑鬱」,結果跳出來一則剛剛發生的悲劇——
報道顯示,這位媽媽28歲,家境富裕,家庭和美,孩子剛幾個月大,可能患有產後抑鬱。
其實,產後抑鬱這個話題,一直是很多女性產後繞不過去的坎兒。情緒低落、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末日崩塌的感覺始終在縈繞……
數據顯示,高達30%的媽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產後抑鬱,輕則導致身體不適,重則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擔心孩子無人照顧,出現傷害孩子的念頭和行為。
即使這樣的悲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一次頭條,但熱點一過,遺憾的是,依然沒能喚醒很多人足夠的認識,包括常爸上面提到的那位高知朋友在內,說起「產後抑鬱」,很多人想當然地覺得「不就生個孩子嗎,矯情」或是「千百年來都這麼過來了,以前怎麼沒聽說過?我看就是zuo出來的」……而這些誤解又會加重患者病情,帶來二次傷害。
每次新聞一出,總有類似的鍵盤俠冒出來,透著刻薄與無知:
事實證明,家人(尤其是孩子爸爸)的關愛和鼓勵不但能緩解、還能有效預防媽媽們的產後抑鬱。同樣地,家人的誤解和冷落,也能給產後抑鬱的媽媽帶來災難性的創傷。
為了給大家呈現一個更全面的「產後抑鬱」,以及更重要的,傳達給家屬,特別是爸爸們,該如何面對可能患有產後抑鬱的(准)媽媽,怎麼做才能避免火上澆油、安撫妻子緩解病情,常爸第一時間採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李小鈞。
採訪中,李大夫特意強調,女性在孕期、產後,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經歷一個劇烈的變化,會有一些可能不是特別合理的要求,但是有句話說「在家裡不講道理,講感情」,作為孩子爸爸,一定要給予更多的支持、鼓勵和安慰。
專家介紹李小鈞博士
目前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成員。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特聘心理學專家。
常爸:我們看新聞,經常會評論某個做了極端事情的媽媽得了「產後抑鬱」,到底什麼是產後抑鬱,會有什麼表現嗎?
李小鈞:產後抑鬱算是圍產期抑鬱的一個階段。孕期、妊娠期都可能出現抑鬱的問題,所以,更準確地來講,產後抑鬱應該叫做圍產期抑鬱。一般來講,產後3到6個月是產後抑鬱的高發期,抑鬱狀態會持續兩周左右。
產後抑鬱的表現,除了「三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行為減退外,還有一個典型癥狀就是會出現睡眠問題,失眠或者早醒。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早醒的問題更突出,可能兩三點鐘醒來後就睡不著了,導致第二天精神狀態下降,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在發病的階段會出現的癥狀包括:情緒低落、做事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不願意去跟人主動接觸、悲觀失望、自我評價較低、自信心下降,另外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自責、自罪甚至自殺的一些想法或者行為。
常爸:對於這個病,醫學上有什麼診斷的標準嗎?
李小鈞:診斷標準方面,中國有CCMD3的診斷標準,國外現在一般採用美國精神病學的一個診斷標準DSM-Ⅳ,或者是ICD-10。
在產後兩周內出現下列5條或5條以上的癥狀,首先必須具備①②兩條。
①情緒抑鬱;
②對全部或多數活動明顯缺乏興趣或愉悅感;
③體重顯著下降或增加;
④失眠或睡眠過度;
⑤精神運動性興奮或阻滯;
⑥疲勞或乏力;
⑦遇事皆感毫無意義或有自罪感;
⑧思維能力減退或注意力渙散;
⑨反覆出現死亡想法。
診斷標準主要是讓醫生判斷的,對於普通人來講,可以記住上述的幾個關鍵點:比如情緒低落、思維變遲緩、不願意跟別人講話。如果發生了這些危險信號,自己或家人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常爸:同樣都是懷孕生孩子,為什麼有的人情緒上就會出問題,有的人就不會呢?
產後抑鬱的患病原因,一方面是心理因素。產後二人世界突然多了一個人,另外可能還有孩子祖父母、保姆的加入等外來成員的介入,這些改變都會對產後媽媽情緒和心理狀態有影響。
另一方面是生理因素。產後激素水平的下降、內分泌功能的紊亂,都會引起情緒波動。
此外,遺傳、性格、家庭氛圍、工作環境,都能成為產後抑鬱的誘因,所以說產後抑鬱是一個多因素的疾病。
綜合這些因素,有抑鬱症家族史、既往曾有抑鬱發作病史、高齡產婦、家庭關係不和睦、性格有缺陷等人群,可以說都是產後抑鬱的易感人群。
常爸:產後抑鬱一般會持續多久?
李小鈞:產後抑鬱的病程可長可短,癥狀有輕有重,因人而異,一般病程不超過6個月。但也有一些患者遷延不愈,發展為慢性抑鬱或者反覆發作的抑鬱。
常爸:家有產後抑鬱病人,其實很多家屬都挺想配合的,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合適,您有哪些建議?
李小鈞:對於家人來說,要提供給患者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
就丈夫來講,在妻子孕期、產後要給與更多的關心愛護。多聽一些孕婦學校之類的宣講,及時了解妻子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些女性在孕期、產後會有一些要求,可能不是特別合理,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在家裡不講道理,講感情。因為女性在這段時間從生理到心理都經歷了很劇烈的變化,需要丈夫給予更多的支持、鼓勵和安慰。這個是丈夫一定要去做的。
此外,丈夫還需要有一些肢體語言,比如對愛人的愛撫、親吻。有些男性過度關注孩子,回家一進門就去抱孩子,這就會給孩子妻子造成被冷落的感覺,會讓她產生「我就是一個生育機器,生完孩子你對我就不管不問了」之類的想法。
同樣,其他家人也要同時兼顧產婦和孩子,要幫助產婦避免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
我這裡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這個媽媽是個舞蹈演員,很優秀、很漂亮,跟丈夫在認識五個月之後閃婚。她懷孕後丈夫有了外遇。她產後第二天,丈夫就給她一堆賬單,說這是你生孩子的錢,沒有過多地看她一眼,沒過幾天就提出要離婚。
在這種雙重打擊的情況下,她當時就出現了擴大性自殺的想法,覺得沒辦法接受現實,來就診時情緒狀態很差。
另外有一個得了嚴重產後抑鬱的二胎媽媽,她的家人就做得非常好。丈夫能夠竭盡全力支持、鼓勵妻子,還主動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她的兩個姐姐也都過來陪她,為她營造家庭的溫暖,幫她帶孩子,減輕她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有了這種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患者才能逐漸調整。這位媽媽雖然有嚴重的自殺傾向,治療後迅速控制了抑鬱癥狀,回歸正常生活。
常爸:可能還是有好多人沒認識到產後抑鬱的危害之大,沒認識到這是一種疾病。
李小鈞:對,所以,懷疑自己有產後抑鬱的媽媽,最好能讓家人陪同就醫,醫生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告訴家屬「這不是作」,讓他們明白產後抑鬱是一種疾病,是需要醫治的。
抑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識它。不認識的話,患者就會產生病恥感——覺得「我不應該得這個病,得這個病多丟人啊」。但是實際上這個病已經影響到患者的社會功能了,不但帶不了孩子,跟家裡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緊張。
常爸:現在社會上對產後抑鬱有不少誤解,很多人認為不就生個孩子嗎,又是發愁想哭又是失眠暴躁的,太矯情了。
李小鈞:對,很多人誤認為,產後抑鬱每個女人生完孩子都會經歷,只要忍忍就過去了。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產後抑鬱是一種疾病,是可以去干預、治療的。可以通過治療提高產後媽媽的生活質量、生存質量,幫助她更好地建立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對這個疾病要麼不重視,覺得沒事;要麼過度關注,產生一點焦慮情緒就疑神疑鬼,懷疑自己得了產後抑鬱。
上文提到的那個二胎媽媽,她在生老大的時候就有過輕度抑鬱。
在懷二胎期間,她出現了恐懼、焦慮情緒,擔心自己會再度抑鬱。二寶出生後,大寶是爸爸在帶,這個媽媽覺得她跟大寶之間的那種親密關係沒有了,加上二寶滿月後得了感冒,這些誘因讓她的情緒出現很大波動,睡不好,而且有明顯的自殺傾向。
常爸:那是不是所有類型的產後抑鬱都需要治療?
李小鈞:肯定都需要干預和治療,而且要根據病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產後抑鬱包括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對於輕度抑鬱的患者來講,一般會採用心理治療或者行為治療。如果嚴重到一定程度,還會採用藥物治療。
李小鈞: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的性格更加健全,盡量擴大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
另外,要盡量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背景。夫妻關係的穩定是預防產後抑鬱需要關注的第一要素。丈夫的缺位、婆媳關係不穩定,都有可能是誘因,而且是主要誘因。
同時,對產後要遇到的問題,先做一些預估、預判,避免到時候無所適從導致焦慮。
抑鬱症發病率在全球是相當高的,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大的損失,總體的疾病負擔率也很高。對每一個可控因素,做到有效防控,就能把發病率降到最低。
陪伴30萬寶寶共同成長的我們,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兒思路與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實時解答疑問的同時,期待與你在育兒的路上攜行共進!
投稿郵箱:peijun.li@fumubang.com
推薦閱讀:
※冷冰冰的鏈條包太矯情?穿不出高級感還怪上手袋咯?
※矯情!美國突然撤回對中國參加環太軍演的邀請
※有效的關心丨做一個政治正確的暖男
※她是小公主,我要拉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