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十六)

普賢行願品講記(十六)

益西彭措堪布_新浪博客

二、願海差別

分十六:(一)修鍊意樂清凈;(二)不忘菩提心之道;(三)自在無礙行;(四)利益有情;(五)披精進甲;(六)會遇同分菩薩;(七)令善知識歡喜;(八)常見如來常興供養;(九)攝持正法;(十)得無盡藏;(十一)趣入;(十二)力;(十三)修習對治;(十四)菩薩諸業;(十五)隨學諸佛菩薩迴向;(十六)凈土願。

(一)修鍊意樂清凈

分三:1、修鍊常隨佛學意樂;2、修鍊莊嚴國土意樂;3、修鍊利樂有情意樂。

1、修鍊常隨佛學意樂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在以下的經文里都要加上一個「願」字,因為後面都是指我們至心地祈願,因此每一段都要有自己作願的內涵在裡面。念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發願,而不是口頭念空文。

這裡是修鍊常隨佛學的意樂。每一次都要發起常隨佛學的心,這種意樂要非常強,通過一次一次地串習以後,它會成為心中堅固的行願。為了串習它,首先要知道發願的涵義,明確以後就要有意識地這樣串習,一次不夠就多串習幾次。當然一開始會很生疏,因為從來沒這麼發過願,受了啟發以後,自己的心開始想要這樣發願。之後多次地這麼起,心裡已經記得願文了,到了已經串習純熟,就隨時都會起。這就是我們修發願的原理和程序,它的道理樸實簡要。

現在是說,我們要有一個很賢善的意樂。普賢行願就是賢善的意樂,它包括了一切方面。這裡是它的一個重點——發起常隨佛學的賢善意樂。「修鍊」,就是不斷地串習,使它達到恆常、猛利的地步。一旦串習到量,那時就不必造作,自然運轉,從而攝持我們的心生生世世常隨佛學。所以有願必果,不要忽略當前的一念心。一切緣起都是在心上轉,當我們心中有了欲樂,就會開始這樣祈願,因此說「諸法唯緣性,樞要在欲樂」。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開頭一句已經開啟了隨佛學的行願。「一切如來」,指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出現的所有諸佛如來。對於他們每一位從因到果的所有德行,我都願意效仿隨學。所隨學的佛的德行,歸攝起來無非是普賢圓滿行海,所以第一和第二句是一個意思,隨學一切佛的德行,就是隨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普賢圓滿行」,表示一切從因至果,所有賢善的行為海,這些會在三世佛的因果歷程中不斷地呈現。我們作為隨學者,就要發心從無始到無終,盡十方法界的所有世界中的任何一尊佛,都普遍地來隨學。這裡沒有時空的局限,沒有任何偏執。換言之,我並不是只隨學某一部分佛,某一部分德行,而是盡法界量裡面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從因至果的德行全部隨學。法界量里有多少德行出現,就隨學那麼多,無一遺漏。這樣才知道,我們修普賢行願,不是說這個善我不喜歡我就不隨學,那個佛跟我不親近我也不隨學,而是要有無餘開拓善行的願力。

有人想:隨學這麼多佛,自己會不會吃虧呢?

不會的,這樣來隨學,自己當下的心已經開展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海的量,隨學之心頓時就拓展到這樣心量廣大的境界。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開展。

這事很奇異,一告訴你,馬上就能明白;沒有人告訴,沒遇到普賢行願王的話,就始終不知道這樣來發願,最多只是一些小小的願。

我們總是局限在虛妄分別狹小的心境里走不出來,所以常常只是一些個人小打算。在這裡分自黨他黨,執取自己所愛的人,喜歡跟他們相處。當今時代,肯自己低下頭來跟別人學更是非常困難。心裡執著一個強大的「我」,把它視為天下第一,誰都要尊敬我,連隨學一個人都不可能。人的心量已經被我執扭曲到這種地步,鎖定在自我的圈牢里出不來,何其可憐!本性的善無由抒發。

現在遇到普賢行願海是我們極大的幸運,它告訴我們怎麼一下子展開心量。不緣普賢行願熏習的時候,往往會陷在狹小的自我心境里而不自知。一旦我們緣它去聽聞、講解、念誦等等來發動善根,忽然之間就感覺,原來是虛假的分別把我困住了,我應該去隨學一切佛。這裡面沒什麼差別。比如一個人想行孝悌之道,他就會隨學天下一切行孝悌之道的人,而不是只學一位。當然可以從學一個人、一種善行開始。像這樣,我們要發出一種大的善願的力量,處處願意學好、學善,處處願做普賢。

經過普賢行願的熏陶、錘鍊,往後你的心會整治得完全不同。有了行願力,你的氣質跟一般人根本不一樣。任何時處都不著重名聞利養、世間享受,或者吸取一些世間知識等,內心的重點就在於學善,而且要讓它成為周遍、圓滿、無盡的善,這就有了如王般的大願氣象。

有了這樣的氣象,就會使我們速疾成就菩提;否則心量很小的話,就只能承受一些小的東西。可見,心量的大小,是在一念之際劃定的。心量小的時候,可能只有碗那麼點;一旦發起了覺悟,它可以頓時變得像虛空法界一樣廣大。

可憐世人熏染了太多邪法,佛性被蒙蔽得太重,只會考慮自己,連為親人的善行都不肯做。可見人心墮落到何種地步。現在我們一定要通過發普賢行願,來破除無始以來的罪染惡習。它確實有極強大的力量,念一遍都不可思議。

前面也講了,這裡重點要加上一個「願」字。要至心地祈願:願我隨順法界一切諸佛,學習他們的德行,願我能修習最極圓滿的普賢行海。這個願要真正刻在自己心上才算數,刻一次勝過有口無心地念無數次。所以,大家心要靜下來,學了兩句後,就要在心上反覆地串習它,這才叫做「修鍊」。一開始要多次地串習,等串熟了以後就好辦。

所以我主張,現在每一次講了以後,大家就按照這些頌的意義串習幾十遍。每一次串習的時候,就看著經文,然後自己合掌,這樣來發願:願我隨一切如來學,願我生生世世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這是發誓供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佛,願自己常隨佛學的所有意樂都得以圓滿。

特別要注意,我們祈願的時候,十方三世佛都受供養,所以要真心地祈願,不能欺騙式的,或者有口無心地念念。對於這一頌也要細緻地來起心作意,一句一句都非常細節地在心裡顯出它的願境來,然後以非常希求好樂的心來發願。這都是要先引出這種善心來,有了善心再作祈願就完全不同。

這時候也要加上「願」字,過現未三世作三重來這麼想。首先想:我誓願對於過去的一切佛,以無上的供品來作供養。從無始直到此刻之前,十方世界裡無數尊示現成道的佛,我現在發願,以平等的尊奉佛、供養佛的心,化現我的身在每一尊佛前,無一遺漏,用最好的供品來作供養,表達我的心意,我一定要這樣來做。有了這種心,我們自然會這樣發願。

用世間法來譬喻,比如孝敬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對我有恩德,所以我發願一定要好好地供養父母。然後推展開來,對於一切有恩德的人,我都作供養,這樣善心就拓開了。再推展到無上的佛,當然更是如此。

有人說:這樣供養會不會吃虧?

其實,這樣來供養的話,你的善根福德會無數倍地遞增,會讓你瞬間圓滿無數資糧。

這裡特別要注意,一定要自己心裡肯做,而且不是一般的肯,是要特別願意、特別想做。認識到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都是最好的行為,哪裡能不做?其他都可以不要,只有普賢行願一定要趣入。這樣,我們心裡正了以後,念每一句都決定會至心祈願,完全以勝解信來祈願,會從心裡非常猛利地發出來,這就使得修行的功德量百千萬倍地增長。如果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口裡隨便念,那是什麼量,大家一想就知道。

接著又發誓:我要對於現在十方世界裡所有的佛,盡我的心力以無上的供品來作供養,而且對於未來一切劫海中,一切世界裡出現的所有成道的如來,我都一個不漏,一點不延遲,在他們面前獻上無上的供養來表達我的心愿。

這都是我們本心的自然流露,不要把它壓制住。如果沒有以人我執、法我執局限住它,它自己就會這樣做。

有人說:為什麼是這樣?

這就叫法爾的定規,法界本來如此。

任何一尊佛徹證的時候,都沒有任何私我的執著,所以,當一尊佛成道的時候,無數的佛菩薩都化成他的眷屬來輔助他弘法。他們不會說:我要變成一個比你還低的人,我怎麼願意?比如觀世音菩薩是古佛,但他屈居菩薩位,為什麼呢?因為一尊佛出世,必須這樣示現才能支持他的事業。

像這樣,我們首先一定要奠定普賢行願的基礎,這對我們未來的整個菩提大業極為重要,所以,現在就要把未來世最廣闊的菩提行的前景全部建立起來。這樣,我們就決定會被此願力攝持,一切時引導在前,就會出現真正的普賢莊嚴行海。所以,我們不要想太多,未來的行為就是由這一部大願文的諦實語來作印定。

那麼,為什麼要供養三世佛呢?就是要使我的一切隨學佛的意樂都達到圓滿。意樂最為關鍵,沒有意樂就沒有行。什麼是最好的意樂呢?就是見賢思齊,對於諸佛的功德,我都願意按照那樣去隨學的心全部要圓滿,不能有一點缺陷。

或者說,以這種祈願的力量,希望把我的功德迴向在哪裡呢?迴向在我隨學三世佛的時候,心力不要有欠缺,不要被人我執和法我執隔斷,局限在一個小的量里,或者發的不充分,只是一部分。因為自心一旦起了各種計較、分別、執著,就會把普賢行海的量給隔斷,把它局限了、變小了,變得殘缺或不清凈、不廣大,有疲厭、不相續等等。

「皆圓滿」,是說所有的普賢行海,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種類,萬善圓成的量來發願的,不然就不叫做行願王。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這是祈願隨學三世一切佛的德行。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必定能從中找到老師來學,是善可以效仿,是惡要引以為戒。這種隨學的心非常重要,到哪裡都是學。而且,「學」不是學知識,而是學諸佛的德行,要按照前面講常隨佛學願王時說的那樣來理解。

「速得成就大菩提」,這是自己求菩提的勇猛志。前面也說過,常隨佛學和恆順眾生是菩提志願兩方面最圓滿無盡的開展。常隨佛學,就是從因至果的一切德行都學到,而成就圓滿菩提;恆順眾生,是以悲心普遍隨順眾生的根性意樂,作最盡心的利益。

念這一句時要祈願:我在未來一切時處都隨學三世佛的德行,再也不學其他惡劣的品行。要這樣下定決心。有了這個願,從現在起直到盡未來際,就天天都在隨學諸佛的行列當中。

而且祈願:願我能快速成就大菩提。我們隨學的心開展得越廣大,諸佛的加被來得就越迅速,成道就越方便,所以,這時要以勇猛的志願力,發誓快速成佛。按本經來說,就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後實現了普賢行海,就能快速成佛。


推薦閱讀:

大安法師開示:如如不動,修善何為?
凈空法師~ S 四依法 ~
凈空法師答問:「許多師兄弟聽說只需要念三千遍《無量壽經》,保證可以往生。因此為數不少的人都以念經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三0集)
僧禪法師:慧開禪師與《無門關》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