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石志剛:求賢若渴的漢光武帝

  作為「高祖九世之孫」的漢光武帝劉秀不僅從血緣上繼承了劉邦的政治家風采,還從事業發展上繼承了劉邦的正統遺產。「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成為指導劉秀舉兵、定國、建業的根本方針。王夫之評價他為「允冠百王」,認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惟光武獨焉」。寬容的政治品格、穩健的人格魅力、強力的軍事才華,加之對人才的求賢若渴,促使他成為一代雄主,中興漢朝目標得以實現。

  劉秀年輕的時候,在鄉里有「長者之風」,聞名一時。參加起義隊伍後,對全國各地的英俊更是熱忱招徠、恩禮有加,將一批能征善戰的將才聚攏到自己隊伍中,為他問鼎天下奠定基礎。

  當時都護將軍賈復在征戰中受傷,以為不治,劉秀當即表示:我聽說賈復的妻子有孕,如果生的是女兒,我兒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孩,我把女兒嫁到他家。後來賈復康復,更加感激劉秀,作戰更加勇敢。

  右大將軍李忠的母親和妻子被叛將馬寵拘捕,馬寵以此要挾李忠投降。李忠毫不猶豫地斬殺了在其隊伍中任職的馬寵的弟弟,以此表明對劉秀的忠誠。劉秀深為感動,命人救助,確保了李忠家屬的安全。

  又如名將來歙,主動歸順劉秀,劉秀非常高興,脫下自己衣服給他披上。劉秀在來歙奪取略陽成功後大擺慶功酒,讓他單獨坐在一處,以顯其貴。

  再如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景丹,他歸順劉秀後,劉秀對他委以重任,當弘農郡被敵人攻破,郡守被活捉,景丹被劉秀任命為該郡郡守,景丹當時身患瘧疾,仍欣然前往。劉秀對他寄予擔當大任的厚望:「賊迫近京師,但得將軍威重,卧以鎮之足矣。」景丹上任後不足十天,就因治療不及時而病逝。景丹對劉秀賞識重用之情甚至以生命相回報,充分說明劉秀對人才的態度。

  劉秀對人才信任、厚待、重用,因此聚攏了一大批軍事人才。諸葛亮評價說:「建武之行師也,計出於主心,勝決於廟堂,故竇融因聲而景附,馬援一見而嘆息。」這些優秀的軍事人才為其建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了皇帝的劉秀說:「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禮敬賢良成為劉秀「柔道」政治的題中之意。劉秀非常重視西漢末年一批有骨氣的知識分子,他們看不慣雜亂腐朽的時政生活,有的以託病為借口閉門不出;有的變更姓名、以講學為生;有的隱姓埋名、成為隱士。這批富有才學的知識分子雖然選擇隱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內心還是心懷天下。劉秀非常注意從這批知識分子中選拔人才。《逸民傳》中記載:「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征賁,相望於岩中矣。」

  名士嚴光小時候與劉秀一起讀過書、上過學,很有才華,後來隱居起來。劉秀當了皇帝後,思慕其賢,圖畫其像,派人按圖尋找。經過努力,終於找到了嚴光。劉秀準備好車輛,「遣使聘請」。為了表示誠意,劉秀親登嚴光之門,嚴光假寐以拒劉秀,劉秀不但不生氣,還苦苦相勸。嚴光不為所動。劉秀「升輿」,「嘆息而去」。在宮中的劉秀,非常想念嚴光,「復興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劉秀打算提拔嚴光為諫議大夫,但是遭到嚴光拒絕。嚴光後來隱居富春山。等到嚴光去世後,劉秀非常感傷,「賜錢百萬、榖千斛」。

  劉秀尊賢訪賢的名聲傳播開來,「不仕莽朝」的隱士蔡茂被劉秀重用;「不仕王莽世」的牟長被劉秀重用,「拜博士,稍遷河內太守」。這使得西漢末年「棄冠帶,絕交宦」的隱士得以用於朝廷。

  劉秀注意網羅有治國安邦之才的儒生,不因年紀過大、性格耿直而有所忽視。當時有一個儒生叫卓茂,精通《詩》《書》,頗有名聲。劉秀當了皇帝後,立刻派人訪求這位名士,任命當時已經年過七十的卓茂為太傅:「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夫名冠天下,當受天下重賞,故武王誅紂,封比干之墓,表尚容之閭。今以茂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戶,賜几杖車馬,衣一襲,絮五百斤。」等到卓茂去世,劉秀「賜棺槨冢地,車駕素服親臨送葬」。劉秀做此事的政治意義在於,只要有才學,哪怕是年紀偏大,都能得到重用,這就讓更多的有真才實學的儒生看到了希望,促使他們走出書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闕文,補綴漏逸」。許多儒生「繼踵而集」。

  【來源:《學習時報》;作者:石志剛】

推薦閱讀:

《 漢朝曆史》漢光武帝原陵:嚴重違背風水之說的神秘陵墓

TAG:漢光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