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

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養生先養心,養心先調氣眼下中醫養生勁頭之強勁,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各種各樣的養生書籍層出不窮。可是,遍觀之餘,我卻發現多數書籍主要圍繞著如何吃喝、如何補養這個核心來探討健康問題。如果說養生是中醫的特長所在,那麼養心便是中醫養生的核心,而調氣則是這個核心當中的主打方法。而實際上,「氣」也是最適合用來表述中醫精髓的一個辭彙。很多人覺得氣虛無縹緲,是最不靠譜的東西。一些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甚至認為氣純屬無稽之談,和中醫的經絡學說一樣,被斥為臆想的東西。其實,一個真正的中醫,或者說一個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調氣的人。也就是說,他必定很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不讓氣的運行亂了秩序,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平心靜氣。氣是什麼呢,真的虛無嗎,為什麼古人這麼強調氣呢?只有了解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懂得養心,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學會養生。否則一切的學習、努力都不過是隔靴搔癢,勞而無功。中醫說上藥三品:精、氣、神。精是物質基礎,神是活力的表現,而氣居中間,是能量的化生,它上通下達,既要幫助消化,將水谷化生為「精」,還要運輸傳達,將「精」送到五臟六腑,供養人體的「神」,以此使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三品當中,缺了「精」,人會營養不良;而失了神,人則如同行屍走肉;如果少了氣的話,人則形神分離,命不長久。人們常說「氣若遊絲」,就是氣不足了,命在旦夕了。《黃帝內經》開篇就說百病生於氣,喜怒哀樂都會導致氣的上躥下跳。可見,氣是極其容易受影響的,我們的不良情緒就是氣的「致命殺手」。氣不按照正常的秩序運行,水谷營養就無法送達該去的臟腑,就會造成營養的缺失。而我們不了解這一點,盲目進補,後果就是一邊營養不足,一邊垃圾過多。不僅如此,氣本身的糾結還會導致各種病的發生,很多都和氣沒有正常運行有關。所以說,要養生,先要養心,心平氣自和,氣和則百病不生。而養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如登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豈是尋常百姓能做到的?實際上,無欲無求不僅一般人做不到,也完全沒有必要。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杜絕負面情緒,逃避壓力,而是勇敢地面對這些,以正確的方式來化解這些。而調氣就是生活壓力和身體健康之間的一個調節器,每天奔波忙碌之餘,抽幾分鐘做做深呼吸,隔幾天練練太極拳,就好像給的體內環境來一個大清掃,體內沒有了雜質,氣血運行正常,自然就不會再受疾病的折磨。如此一來,整日里又何須為健康而擔憂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內因決定外貌,心理決定健康有一次,去安徽桐城,被朋友帶到當地有名的景點——六尺巷逛了一圈,最喜歡其中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那時候,我正被一些工作上的事所困擾,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疲於應對。看到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被凝滯的經絡好像突然被打開了,豁然開朗。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一下子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在那裡我開開心心地玩了兩天。回家之後,工作上的那些煩心事情在我外出的日子已經得到了解決。那種喜悅,至今想來依然回味不已。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接觸了很多病人。每每看到他們的痛楚,說實話,我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痛心於他們對自己身體的不善待,痛恨於他們面對疾病時的懦弱和無知。如果他們一開始便對身體、對疾病有個大致了解的話,我想許多疾病就不會發生,而面對疾病也不會如此的彷徨無助。有句話說得對:「疾病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過的橋」。是的,只不過這橋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關鍵的問題不在於「過橋」的難易程度,而在於你「過橋」時的心態。同樣百十米的小橋,有的人大步流星,三下五除二便過去了;而有的人卻踟躕不前,被橋下貌似洶湧的波濤嚇得動彈不得……這一切,與「橋」無關,只在於我們的「心」,只要「心」是勇敢的、堅強的、無畏的,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我曾經採訪過多位百歲老壽星,他們無一不經歷過種種磨難,有的甚至超乎常人的想像,雖然是銀絲滿鬢、拐杖輕拄,但他們展現給我的清晰的笑臉、和善的面容卻如同春日的繁花,讓人倍感溫情。我也曾經見識過很多被化療折磨得死去活來,卻最終活下來的癌症患者,他們的堅強讓我意識到,身體雖然脆弱得如同一隻螞蟻,但生命卻可以頑強地如同亘古的日月。是的,置身於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被嚴重污染的地球之中,人體隨時都在遭受著各種病菌的侵襲,要想百毒不侵,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努力發展醫學,努力尋找更適合的食物、更好的鍛煉方法……這一切的一切,只為了生命的最初本能——健康長壽。可是,我們忘了一個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心理。我們常說:內因決定外貌;當代醫學模式也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進步,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不過是醫學的返璞歸真而已。《黃帝內經》開篇就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而後的所有文章,無一不是將心理和身體的調適放在一起,兩條線並行不悖。只不過,就像我們長大了會嚮往外面的世界一樣,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會漸行漸遠,偏離自己最初的軌道,以至於後來,漸漸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所幸,在我近不惑之年終於心有所悟,迷途知返,自認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健康的核心。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編輯們的幫助下,我將生平所遇到的人和事回憶起來,結集成書,既是對自己多年來行醫生涯的總結,也希冀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感悟。也許,你看了後會大有收穫;也許,你覺得浪費了半天工夫。這些都不要緊,只要你願意踏出尋求健康的一步,那麼,我們便可以結伴為友。或許我們最初的方向不同,但殊途同歸,只要堅持,相信我們會在健康的彼岸把酒言歡,共享收成!王彤於北京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一章 (1)百病生於氣,氣的良好循環是身體機能健康最基本的保障「余知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黃帝內經?舉痛論》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一些人在不經意間讓你感動不已。這樣的感慨來源於一群癌症患者,他們中間,有的已經被判只有半年的壽命了。「沒有病之前,我每天都不開心,總有說不清的事情縈繞在心頭,讓人難以開懷,孩子不聽話、老伴不體貼,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一位60多歲的胃癌患者說,「病了之後,他們放下所有的事情,天天陪伴在我身邊,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幸福」。話沒說完,旁邊已經有很多人在點頭了。看來,他們對此話也是感同身受。可以看出,他們這些正在經歷著癌細胞折磨的患者,已經擁有了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不能康復,相信也能夠平和地走完這生命的最後時光。只是在旁人看來,總有幾許欷歔的意味。是啊,如果人一開始便有這樣的心境,或許腫瘤就不會找上身來,生活將會是一副其樂融融、陽光燦爛的模樣。人,為什麼非要到這種絕境的時候才能了悟生命的真諦呢?據報道,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曾遭受過重大事件的打擊。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調查也發現,胃癌患者在確診之前都有喜歡生悶氣的習慣。現代醫學也在下大力氣研究腫瘤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中醫早就發現了二者之間的聯繫,《黃帝內經》說:「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看似不經意的小情緒,卻導致我們身體內最基本的物質——氣,隨著心情的波動而上下起伏,疲於奔命,打亂了身體的正常運行,如此一來,又怎麼能保證機體的健康呢?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如很多人一生氣就吃不下飯,感覺胸口、咽喉堵得慌,這時候,他們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去按揉胸口,其實這就是身體在自發地調節。之所以堵,就是因為那裡有一團氣,揉一揉,把氣揉散了,胸口堵塞的現象也就緩解了。在氣的各種形態當中,人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氣滯。氣滯形成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寒,寒凝則氣滯,凍住了;另一個就是憂思,憂則氣聚,思則氣結。就像前面說的一樣,經常憂愁、思慮的人,最容易得腫瘤疾病。因為他們時常憂慮,導致氣聚結在一塊,運行不暢,就像下水道堵塞了一樣,時間久了,難免發生各種病變,癌症就是其中最惡劣的癥狀。輕一點的,如乳腺小葉增生、淋巴結核等,都和氣滯有關。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人又在思慮了。凡塵俗世,要想不驚不喜不怒不憂,談何容易,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產生了不好的情緒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修鍊自己的心胸,不要為了點滴小事而情緒波動;二是不讓負面情緒對身體造成傷害,也就是產生了負面情緒的時候,及時將它疏導出去。就和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樣,情緒也是宜疏不宜堵的。本來只是虛無的東西,堵久了,就變成實實在在的病源了。說到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最古老又簡單的方法——人稱內練「精氣神」,外練「手眼身」的八段錦。其既可以調整體內氣的正常運行,也可以鍛煉筋骨,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極好運動。而且難度不高,最適宜於上了年紀的人鍛煉。八段錦早在宋代就開始流傳了,它的作用就是導氣引體,調暢氣血,對於心思比較細膩,對很多事情都容易鬱結於心的人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八段錦在流傳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的門派,但萬變不離其宗,細算起來有坐式和站式兩種。前者適合睡前、醒後,穿著寬鬆的睡衣在床上練習。而後者則不分時候,不分人群,有興趣者皆可練習。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簡易八段錦,動作很簡單。第一式:雙手擎天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微屈,蹲馬步(體力好、年紀較輕的人下蹲的幅度可以適度放大,但要量力而為)。上身直立。雙手掌心向上,提到胸前,翻掌向上,舉過頭頂,形如托天。手臂呈弧形,肘關節與耳朵同一水平高度。如圖。第二式:左右開弓下肢不動。雙臂伸直過頭,而後徐徐下降,左手臂在體外側伸直,食指朝天,手掌向外,右手放在胸前呈拉弓狀,如同弓弦從頭上拉開的樣子,整個過程中頭隨手動。如圖。雙手擎天左右開弓第三式:雙臂拉舉雙腳不動。左手向下,右手向下,同時向斜上後、斜下後用力拽,儘力拉開雙手和胸腹。如圖。第四式:回頭遠望雙腳不動。上身以腰為軸,在頭的帶動下向左轉,直到身體能承受的最大角度。同時,雙手在頭後隨著頭的轉動而自然移動。當身體轉到最大角度時,雙手轉到眼前向上架起,雙眼遠眺;然後在頭的帶動下身體轉向對側,重複一遍先前的動作。如圖。雙臂拉舉回頭遠望第五式:搖頭擺尾雙腳姿勢不動。雙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壓在大腿上靠近膝蓋的地方,挺胸塌腰,眼向前看,用頭引領軀幹,左右轉動,使整個軀幹左右擺動,如同蛇一般。如圖。第六式:雙手攀地雙腿直立,與肩同寬,往前往下彎腰,雙手從大腿根部開始向下拉伸,從膝蓋、小腿一直到地面,使整個大腿有抻拉的感覺。雙手能觸到哪裡就是哪裡,不要盲目追求到達地面。如圖。第七式:攢拳怒目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腿彎曲,做馬步深蹲,大腿盡量與地面平行,雙手放於大腿上,掌心朝上。如圖。搖頭擺尾雙手攀地攢拳怒目磕磕足跟第八式:磕磕足跟身體直立,手叉腰,腳跟併攏,腳尖分開。用力把足跟抬起,然後自由下落,做2~4個八拍;然後腳跟分開,雙腳成平行站立,腳尖向正前方,重複剛才的動作,也做2~4個八拍。如圖。上了年紀的人,早晚練習一番,不僅可以調節氣機,讓百脈順暢,而且也避免了由於退休在家,寂寞無聊導致的心神空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如果文字看不太懂的話,您也可以去音像店買一張八段錦DVD,那樣就好像有師傅在旁邊指導了。跟著DVD將動作掌握之後,就可以自行練習,八段錦練習的關鍵在於神而非形,所以一定要用心去體會其中每一個動作的感覺。八段錦練習起來很簡單,關鍵是要堅持練習,慢慢地學會呼吸吐納,從內調整身體氣血的運行。很多人對這些東西總感覺很神秘,什麼呼吸吐納,什麼氣守丹田,覺得很難弄懂。其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要你堅持練習,時間久了,慢慢自己就會找到感覺,不需要刻意為之,關鍵在於「堅持」二字。百病皆生於氣,氣和則安,氣亂則病,氣散則死。平時生活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過分地遮掩自己的情緒,早晚練一練八段錦,將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打亂的「內環境」調整過來。「欲攘外先安內」,只要有一副強壯的身體,人生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一章 (2)養生就是養氣血,氣血要補更要運國「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篇》行醫這麼多年,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是養生,養生到底要養什麼?養生就是養氣血。西醫說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元素,而對於中醫來說,人體最需要的就是氣和血。可以說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中醫所推崇的阿膠、紅棗、當歸,留傳千古的四物湯等都是補血的;而氣功、太極拳、六字訣等都是用來調氣的,只要氣血和順,人體自然不會出問題。所以我們說,養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養氣血。而養氣血又分兩個方面:一是補,通過睡眠、藥物和食物等方法來補充足夠的氣血,氣血充足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二是運,光把氣血補足了不夠,還得把它們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否則還是徒勞無功。這就相當於我們開工廠,先要投資(買藥物和食物),然後生產出成品(經過脾胃消化成氣血),然後再運輸出去(氣血運行),前面都是輔助工作,最後才是產生效益(身體健康)的關鍵。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說「氣血流通為貴」也是這個意思。如何補足氣血呢?現在的人物質條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強調。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來被人們忽視,似乎吃進去了東西,就等於補充了營養,身體就健康了一樣。其實不是這樣的,自然界的風寒燥火,人的喜怒哀樂,都會對氣血的運行產生影響,會干擾本來正常運行的氣血,使之偏離正常的軌道,從而導致臟腑得不到該有的滋潤而出現病變,所以中醫說「怒傷肝,恐傷腎」。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氣血順暢運行,不出現逆轉呢?這個就得從經絡來說了。我們知道,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在我們人體內有12條正經,8條奇經,氣血運行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不定在哪個地方就淤滯了。一般來說,淤滯的地方按壓會疼痛,這也就是中醫說的「痛則不通」。這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這些痛點上以按摩的手法輕輕揉按,揉到不痛了,問題也就解決了,這就是「通則不痛」。身體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反應在經絡上,哪裡出了問題,就在對應的經絡上敲敲揉揉,找到痛點,揉到不痛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但是,這些痛點如果不按、不理會的話,我們一般是感受不到的(除非淤滯到一定程度)。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跟我們的身體「對話」,洗澡時、睡覺前,在身上多捏捏、多按按,這就好像公司的高層管理一樣,沒事要多去公司的各個部門走走,這樣才能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掉,免得留下後患。不過,凡事要因時因事而異,我們不可能同時走遍三山五嶽,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照顧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所以,當心情鬱結的時候,要想著可能肝經有淤滯;一頓不小心吃多了,或者油膩了,飯後兩小時想著推推脾經;工作累了,壓力大了,晚上想著好好地揉揉心包經……就像對待自己的愛人一樣,讓他(她)操勞了一段時間,總得想辦法好好慰勞一下才好。這樣,身體才會心甘情願地為我們服務。見上頁圖。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問題總會層出不窮,而生活就是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要想一下子解決掉所有的問題,一勞永逸,是懶惰者的想法。經絡就和生活一樣,需要一條一條去疏通,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一章 (3)五臟藏五神,吃飯就是給我們的「五臟神」祭獻供品「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黃帝內經?靈樞?本臟》有一次參加一個學術座談會,會議快結束的時候,有人起身說道:「談了這麼久,也該歇歇了,咱們找個地方祭祭五臟廟吧」。當時沒聽懂。後來才知道,當地方言喜歡把吃飯叫做「祭五臟廟」。這個詞很新鮮,我反覆咀嚼之下,不禁啞然失笑,中醫很多深奧的東西被老百姓用通俗俚語說出來之後,便顯得格外生動有趣起來。《靈樞?天年篇》當中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意思是說只有形神兼備時,「人」才能成為一個健康、有活力的人。這裡的形就是五臟:心、肝、肺、脾、腎,而神則是指五臟當中所藏的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五志。五志,也就是神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有物質基礎,即精氣,而精氣是貯藏在五臟當中的。精氣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來,所以,當人不吃飯,氣血供給不足的時候,神就會離開自己的「宮殿」去「覓食」,神是五髒的主帥,它一旦離開,必然會引發很多問題。所以,我們中國人一再強調「民以食為天」,吃飯就是在給我們的「五臟神」祭獻貢品。五臟藏五神,心、肝、肺、脾、腎五臟當中分別藏有神、魂、魄、意、志五志。氣血不足會導致「五臟神」出位,「五臟神」出位會表現在我們的性格上,如有的人經不起刺激,稍微刺激一下就怒不可遏,這樣的人很明顯是肝血陰虛,肝陽亢盛;而工作過於勞累的人,經常會感到腰酸耳鳴,記憶力下降,連思維都會遲鈍很多,這往往是脾和腎的氣血供養不足導致的……這在一方面提示我們,如果最近情緒和往常不一樣的話,一定要及時反省一下,是不是對哪位「神」的照顧不到位,趕緊調整一下,好好去「祭拜」一下我們身體的「五神廟」,以求身體健康,生活平安。當然了,神是由五臟中的精氣升華而來的,但不僅僅受氣血的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閱歷以及生活環境都會左右他的「神」。同樣一件事情,在甲看來,無傷大雅,但在乙看來,卻是氣憤不止,這樣也會傷害我們的五臟。見上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很強調修身養性,將其放在一個至高點上,《黃帝內經》中更是一開篇就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後面的文章當中也反覆強調「神安則延壽,神去則形散」,就是告誡人們不要思慮太多,那樣會傷害身體,因為神雖然是在形的基礎上產生,但對形有主宰作用。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真正保證身體健康,除了從飲食、運動等方面來保證氣血供應,讓「五臟神」不出位之外,也要在生活中多加修鍊,提升自己的胸襟和氣度,儘可能地讓自己站得高,看得遠,不為小事而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一章 (4)六淫傷形,七情傷神,神傷才是身體真正的剋星「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在《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的開篇,黃帝就說「所有的針灸方法,都要以人的『神』作為診斷的依據」。這裡的「神」就是我們的精神活動,也就是說,對一個人的疾病治療之前,先要了解他當下的精神狀態,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大家可以想一想,治療疾病都要以「神」為準則,那麼預防疾病呢?在談預防疾病之前,我們先要對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個大致的了解。稍微有點中醫知識的人都知道,中醫將致病因素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自然界的「六淫」;二是人內在產生的七情。說直白點,就是人棲身的兩個大環境,一個是自然環境,一個是社會環境。「六淫」說的是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因素,連小孩都知道,冷了要加衣服,下雨了要打傘,用這些方法來抵抗自然界的「六淫」。可是,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卻很少有人想到。我們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臨各種不同的事情,這些事情和自然環境一樣,會導致我們身體、心靈發生變化。那麼,用什麼方法來抵抗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喜怒哀樂,悲哀憂愁,不讓它傷害我們的身體呢?我想很多人會奇怪或根本沒有意識到精神、情緒上的東西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吧?這也難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連身體的問題很多人都置之不理,誰又有工夫靜下來聽一聽心靈的聲音呢?不過,如果你真的關注身體,關注心靈,關心生活幸福與否,就靜下來想想吧,因為社會因素,或者說「七情」對身體的傷害遠遠大於「六淫」。後者傷害的只是我們的身體,而前者傷害的是我們的「神」。「神」在中醫里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名詞,說它藏在「心」裡面,又說「腦是元神之府」。「腦」在奇恆之腑中居首位,而五臟當中以「心」為核心,「神」就藏在這樣兩個最重要的器官當中,指揮人的生命活動。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中醫最強調人所擁有的三寶就是「精氣神」,這當中精是物質基礎,氣是人體與自然界溝通的一個「中介」,而神則是前面二者的升華(這個問題我們後面還會詳細介紹)。我們說養生,最終的目的就是養神,只要神養好了,不管身體、生活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況,我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擁有無可匹敵的生命質量。見下圖。身體只是一個載體,真正能夠感受到幸福與否還得看心理是否健康。而我們看似不經意的喜怒哀樂傷害的就是我們的神,《黃帝內經》中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一個人如果心胸寬廣,小事不放在心上,則情緒不會輕易受波動,這樣一來,氣血調和,臟腑功能協調,正氣充足,表現出來的感覺就是精神飽滿,從內到外透出一種敏捷、健康的訊息;反過來,那些心胸狹窄,喜歡爭名奪利的人,往往因為一些微小事情而引起情緒的變化,體內氣血的循行方向很容易被打亂,氣血一旦失調就會引發各種問題,給人的感覺是身體很虛,容易得病。科學家研究發現,性格內向更容易減弱人體的免疫力。這從中醫的角度來解釋就和上面一樣,性格外向的人,有什麼事都說出來了,不像性格內向的人,有事都憋在心裡,導致肝鬱,或者暗自悲傷,這種「內憐」的性格很傷神,容易導致體內氣血凝滯而引發各種疾病。現在流行的「癌症性格」的人便是神傷的典型代表,這種人往往是先由於情緒壓抑,傷了神,然後才一步一步耗氣傷精,最後形成病理性的病變,一旦診斷出來往往就是比較嚴重的疾病。相比之下,六淫的傷害就小得多了,可能是上火、咳嗽、感受風寒等,只要我們加以注意,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的病變。所以中醫說「心神乃形之大主」。一個身體出現問題的人,如果精神狀態很好的話,我們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他的健康。否則的話,身體再健康,給我們的感覺也是無精打采,一副病懨懨的模樣。這些就是「神傷」與「形傷」的區別,所以我們說,「形傷」事小,「神傷」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個人如果能夠時時注意修鍊自己的「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顆平常心,那麼,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都能在一種理智而平靜的狀態下解決掉,這樣的人生又何愁不幸福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1)心平氣和病不欺——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足相連」調氣法「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篇》一位朋友給我發來郵件,說因為一些小事,跟父親吵了一架,結果,老人家心絞痛發作,住進了醫院。看著老人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難受,求助於我,看中醫有沒有好的辦法可以控制一下病情。看到這樣的消息,我心裡的平靜頓時被打破了。對心血管疾病,西醫說是因為老人年老體衰,血液循環不暢,所以血液中的很多垃圾沉澱下來,附著在血管壁上,堵塞了血管而導致心臟疾病。所以,他們藉助藥物和手術,來打通心血管,加強心臟供血。可惜,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策略。稍不注意,便有可能舊病複發。而中醫呢?中醫講究辨證,所有疾病都要根據病人具體的情況來治療。對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真有點黔驢技窮。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熬了一個通宵,我還是為朋友找到了一個輔助的治療方法,在這裡寫出來,以供心血管疾病患「手足相連」調氣法換上寬鬆的衣服,排空大小便,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坐下來(注意旁邊不要有障礙物),挺胸收腹,背部挺立,深吸一口氣。然後,兩手握拳,用力向前交替出拳,左右手各3次。之後,左手撐腰,右手向上伸展,掌心向上做托舉狀,同時深呼吸2次,左右手交替做3次。恢復正常坐姿,兩臂向前伸直,十指相扣,與胸齊平。抬起一條腿,腳掌踏於手中,向外伸展,同時深呼吸2次。然後換另一條腿,左右各做3次。者參考。這是一套操,我稱之為「手足相連」調氣法,具體做法見下圖。「手足相連」調氣法治療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讓血運行起來,不堆積雜物,氣行血行。要想血脈順暢,最重要的是氣運行通暢。可能有人不明白,為什麼這個運動能夠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呢?這得先從心血管疾病的病因講起。其實,中醫沒有心血管疾病一說,但有胸痹、心悸等疾病,癥狀和心血管疾病大同小異。在中醫看來,引發這一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血淤。《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講:「諸血者,皆屬於心」。也就是說,所有的血液問題都由心臟來主持,血液的充足與否,血脈的運行狀況,直接影響著心臟功能。如果營養不夠,或者脾胃的消化能力不強,就會導致心血虧虛。現在物質條件這麼豐富,這一問題存在的可能性不大。引發這一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血淤,也就是西醫說的血液循環不暢。血淤的原因有兩種,西醫只說出了其中一種,也就是年老體衰,臟腑功能下降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這當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直以來都被忽略著,那就是人的情緒,情緒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字:氣。氣動則血行,氣滯則血淤。如果人的情緒反應過度的話,就會影響體內「氣」的正常運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明確地說明了五臟和情緒之間的關係,情緒反應過度,直接會傷害五臟六腑。心臟在這當中居領導地位,主全身的血脈,任何一個臟腑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心臟,憂思傷心,心氣不足必然會導致血行緩慢,淤滯不前;憂慮會使得肝氣鬱結,氣鬱必然血淤……所以《黃帝內經》說:「故悲哀憂愁皆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彼此相生相剋,相互影響。所以,治療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調氣,讓氣能夠井然有序地在體內循環,帶動血液的流動,將體內的淤滯打通了,疾病就能夠不藥而癒。上面介紹的「手足相連」調氣法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有極好的調氣作用。手足部位都是人體經絡集中的地方,且與心臟距離遙遠,四肢相連,對於增強心肺功能,效果很好。經常鍛煉,不僅能夠讓手腳更加靈便,還能夠讓心情更加平靜。朋友的老父親出院以後,遵照我給的方法,每天早上起來,沒有受到干擾時做一次;晚上睡覺之前,先靜坐幾分鐘,將白天的事情過濾掉之後再做一次。據他說,不僅身體強壯了,而且睡覺也比以前香甜了很多。堅持這套運動,不要讓心情大起大落,再加上合理的飲食,即使不能將疾病連根拔起,但帶病生存,保證高質量的生活,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夏天,更要保證早睡早起,心情平靜。午睡起來後不妨再做一遍,一天三次,讓手足相連,陰陽相諧,血脈調和,將因為各種情緒打亂了的「氣」調整過來,讓它正常運行,排除體內淤血,將身體調整到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身體好了,心情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生活自然能夠和和美美。不過,如果是冬天的話,老年人就不要起得太早了。這個時候,如果睡不著的話,可以躺在床上,通過活動手指來強心健腦,防止胡思亂想的同時,還有助於增強氣血循環。身體自然平躺在床上,左手握拳,將小指伸直,然後用力向掌心屈伸81次,兩手交替進行三個來回。之所以運動小指頭,是因為小指是手少陰心經循行的末端,刺激它,等於在幫助心臟運動,有很好的強心功效。《靈樞?本神論》中說「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之」。意思是說情緒不好會使氣的流通受阻,出現氣滯或氣鬱。氣有一息之不通,則血有一息之不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誰不是每天都在體驗著這喜怒哀樂的波瀾起伏?世事如麻,誰又能理得清、道得明箇中滋味?小時候,為了父母而活;長大了,為了子女而活;如今老了,再不為自己活一回,這一生豈不悵惘?坐下來,做做「手足相連」調氣操,掃除心裡的煩憂,滌清血管的淤血,讓新生的血液煥發出生命的光彩,人生夫復何求?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2)失眠者的良方:「三合一」穴位按摩法,讓心腎相交「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失眠的問題,拿到現在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哪個成年人沒有幾次失眠的經歷呢?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了,偶爾一次的失眠不要緊,但若長期如此,一定要加以重視,否則的話影響工作不說,對身體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在中醫看來,養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兩個方面就是:飲食和睡眠。說到失眠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和情緒的關係最大了。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外地、第一次去面試、第一次約會……誰沒有因之而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體會?那種越想睡,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卻頻繁醒來的滋味,想來不用再多說什麼了。在所有和情緒有關的疾病當中,失眠可以算得上是發病率最高的,年紀越大,越容易失眠。雖然說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中醫看來,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心神不寧、心腎不交。失眠涉及眾多的臟腑,如心、肝、脾、肺、腎等,但是終歸到一點還是心,即與心神的安定與否直接相關。《黃帝內經》說:「心藏神」。《景岳全書?不寐》中則說:「蓋寐本乎明,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意思是說心神安定,就能正常睡眠,否則就難以入睡。現在大家都知道一些治療失眠的小辦法,比如數羊,很多人都試過,一隻羊、二隻羊、三隻羊……這樣頻繁地數個幾百、上千隻的時候,有的人數著數著就睡著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數羊的時候,人就不會胡思亂想,心中沒有雜念,心神安定了,自然而然就能睡著了。而有的人數到上萬隻,卻還是睡不著,眼睜睜地看著東方發白。這時候就得採取其他措施了,這裡告訴大家一個「三合一」穴位按摩法,相對其他方法來說,這個方法更簡便,且不需要辨證,因為經絡穴位是我們身體內部的,按摩它可補可瀉,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具體的方法如下。「三合一」穴位按摩法睡覺之前,洗個熱水澡,換上寬鬆舒適的睡衣,然後再用熱水泡腳20分鐘,水要沒過腳踝,旁邊放一瓶熱水,時時加溫。在泡的同時,按摩腳底的湧泉穴,將五個腳趾頭向下彎曲,腳板心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那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湧泉穴,將食指彎曲,用食指關節部位在湧泉穴上按揉三四分鐘;之後用同樣的方法按揉太溪穴,太溪穴在腳內踝尖與腳後跟中間凹陷的地方。最後按摩失眠穴,失眠穴在腳後跟,將腳內、外踝畫一條線,然後在腳底中間畫一條線,兩條線交叉的地方就是失眠穴。前兩個穴都大有來頭,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位,而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它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補充腎氣,推動腎水上行,與上面的心火相交,形成一種水升火降的局面。體內循環好了,心火降下來了,失眠的現象也會大為緩解。而失眠穴屬於經外穴,歷代醫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它對付失眠有奇效,所以稱之為「失眠穴」。這個穴由於在腳後跟,皮非常厚,所以一定要使勁按摩,如果手勁不夠的話,最好弄一根圓頭的筷子,那樣按摩起來會比較得力一些。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位,而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失眠穴是歷代醫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對付失眠有奇效的穴位,三穴配合,對付失眠可以說是手到擒來。這樣一個總的過程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如果嫌過程單調的話,可以放一點自己喜愛的、舒緩的音樂,邊聽邊按摩,千萬不要嫌麻煩,敷衍了事,那樣的話只會功虧一簣,時間浪費了不說,還起不到效果,晚上還得繼續受折磨。手腳冰涼的人,在按摩完之後,擦乾腳,穿上透氣的襪子,躺到溫暖的被窩裡,要不了幾分鐘就可輕鬆入睡了。這個方子主要是針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入睡困難,這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如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不規律導致人們普遍腎氣虛弱,不能上達於心;過多的慾望和生活壓力又使得人們心火上浮,火在上,水在下,難以相接,導致體內氣機紊亂,難以入睡。按摩上面的三個穴位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癥狀。見上圖。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二者結合,可以很好地把住心門,讓神歸心,安然入睡。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神不寧,過多地思慮和計算,導致人們心神渙散,以致睡不著覺,或者睡著了,卻頻繁做夢。這時候,就要從神門穴和內關穴入手治療,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即神門是心神的門戶,把住了心門,心神自然不會再渙散。而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是歷來治療失眠的主穴。這兩個穴都在手上,伸直左臂,打開左手,以手腕兩條橫紋為基點,在手腕橫紋線的右側,小魚際(小手指下面的肌肉)下側手腕關節的凹陷處就是神門穴;而內關穴則在橫紋的中心向手臂三指寬的地方見下頁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紋處在這兩個地方各按摩三四分鐘,堅持十天半個月,失眠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救治了。別的穴位一般都要按摩兩邊,而這個穴,因為心臟在左邊,所以,沒有耐性的人按摩左邊就可以了,睡覺的時候也要向右側睡,以免壓迫心臟。失眠的原因要真正論起來有千萬種,就算是最好的中醫也沒辦法一一對症去開藥方,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嘛。如果你是心裡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放不下的話,那乾脆別睡了,起來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了再說,否則再好的內葯、外葯都拿它沒轍。很多人在睡不著的時候喜歡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其實,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起來,對自己的身體動手動腳,按摩自己身上的這幾大穴位,中醫說「勤動腦體不動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3)逢年過節的時候吃點酸的東西收斂心氣,防止心臟病發作「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央電視台播過的電視劇《大宅門》很多人都看過,在續集裡面,有一個情節是白佔光在被白玉亭選為財產繼承人之後,因為高興過度而精神失常,見到錢就會去數。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裡,很多人估計會扼腕嘆息,說他沒有福氣。其實,像白佔光這樣,因為高興過度而得病,甚至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說岳全傳》裡面就記載過一個故事,說宋將牛皋將金兀朮打倒於地,非常高興,大笑不已,結果當場笑死。而《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因為中了舉人,高興過度而精神失常的故事就更是路人皆知了。成語「樂極生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杜撰的,不真實。其實啊,藝術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畢竟來源於現實。因為過喜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它是有醫學淵源的。情緒之所以能夠作用於身體,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氣。上文已經講過,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各種過激的情緒都會導致氣的運行混亂。人在過度高興的時候,身體裡面原本正常運行的氣,會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情緒影響,改變原來的走向。就好像厄爾尼諾現象會對大自然造成極大的破壞一樣,這種體內氣血行走方向的巨大變換,也就相當於自然界中的颱風,屬於神傷,對身體的破壞是最大的。每年到了國慶、春節的時候,醫院裡會增添很多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複發的老年人,新聞媒體在那個時候,也會不斷提醒人們,一定要注意身體。可惜,他們只從飲食和休息的角度來說,卻不知道,過節的時候,太過高興也是會影響身體的。現在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和老人一起住,再加上工作繁忙,也難得回家。老人呢,整天孤孤單單的,孩子都不在身邊,精神很失落。這一放假,孩子都回來了,很高興,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結果這脾胃卻消化不了,就要借用原本供給心臟的氣,而人在高興的時候,本來心氣就渙散了,還要調用到脾胃去消化食物,自然就會氣血不足,心臟病複發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老人們一定要給自己的晚年生活找點事做,不要把所有的精神寄託都放在孩子身上。過節的時候,也不要找借口放縱自己的嘴巴,對一些肥膩的食物,還是要少吃為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年輕人,平時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讓家裡老人的情緒不要起伏太大。古人講孝道,說:「父母在,不遠行」。現在的人當然沒辦法完全按照古人的意思來做,但工作閑暇之餘,勤快點,多回幾趟家,讓老人感受到孩子的這種溫情,不至於久不見面而高興過度就是最大的孝順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誰都希望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要想將這種情緒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很簡單,高興的時候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按照中醫的說法,酸味是收斂的,可以凝心神、固心氣。心臟病人在夏天和情緒高漲的時候,多吃點酸味的食物,可以很好地收斂心氣,不讓它渙散過度,保護心臟。《黃帝內經?素問?臧氣法時論》認為:「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而清朝康熙年間名醫高士宗所註解的《黃帝內經?直解》一書當中說得更明白:「誌喜而緩,緩則心氣散逸,自傷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意思是心裡很高興的時候,要趕緊吃點酸味的東西來收斂,別讓心氣渙散太過了。現代醫學也一再強調,酸味食物是心臟病人飲食的總原則。這裡給上了年紀的朋友推薦一個山楂肉乾,既能解饞,還能促進消化,預防心臟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具體做法如下。山楂消食收斂,可以凝心神、固心氣,夏天和情緒高漲的時候不妨經常吃點酸的東西收斂心氣。上了年紀的老人多多少少有一些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對肉類往往忌諱過多。其實,只要不太過油膩,偶爾吃幾次是沒多大事的。這道山楂肉乾先將買回來的瘦肉去筋,洗凈備用;然後將山楂洗凈,去掉雜質,拍破;姜蔥洗凈切片備用。將50克山楂加水適量煮沸,後加入瘦肉煮至六成熟撈出。晾涼後將肉切成5厘米長的粗條。用醬油、姜、蔥、料酒、花椒將肉條拌勻,腌1小時,瀝去水分。將鍋里放上油,燒熱,然後放入肉條炸熟,呈黃色的時候撈起,瀝去油。鍋中留少許油,將山楂放入略微過油,然後再將肉乾倒入鍋內,反覆翻炒,小火炒干,然後放入香油、味精、白糖和勻起鍋。菜因為加入了山楂,能夠很好地開胃健脾,對於平日里忌口多多的老人來說,是一道很好的開胃菜。逢年過節,餐桌上加入這麼一道菜,不僅色彩漂亮好看,而且對於老人由於過度興奮而引起的心氣渙散有很好的收斂作用。見上圖。一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和諧的生活畫面,每當這時,準備一點大山楂丸,炒一盤山楂肉乾,藉助外力的作用,將心氣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讓它過度渙散,也不至於隱忍不發,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愛惜自己的表現!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4)治療小兒多動症關鍵要安心養神,雙管齊下「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這是一名已經確診為多動症的患兒,我在與他的父母交談的時候,他也一刻沒有閑著,東跑跑西看看,這裡摸摸,那裡瞧瞧。小傢伙長得虎頭虎腦,非常可愛,因為這個病,才上了半年學,學校就讓家長領回家了,說治好病以後再復學。這樣一個是疾病不似疾病的問題讓他的父母愁眉苦臉,做母親的更是頻頻掉淚,說這麼小的孩子不上學怎麼行呢?去看了西醫,也吃了一段時間的葯,結果非但沒見起色,孩子還經常頭痛,而且變得不愛吃東西了。經人推薦,他們來到我這裡,希望通過中醫,在副作用最小的情況下治好孩子的病。我看了看孩子的舌象和脈象,舌質淡紅,尖邊紅、苔薄黃,脈弦,是很典型的肝陽上亢癥狀。小兒多動症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陽盛,《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說,人體一切的生理和心理活動都是陰陽平衡的結果。「陰在內,陽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又說「陰靜陽躁」,如果陰陽失衡,陰不制陽,陽浮於外,就會出現躁動癥狀。體內陰陽失調會導致臟腑功能異常,就小兒多動症而言,和心、肝、脾、腎等器官的關係最為密切。心藏神,心氣不足就會顯得比較笨,接受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差,學習成績也不會好;而腎藏志,腎陽不足,人就會比較遲鈍;腎氣不足,還會導致肝陽偏亢,水不涵木就難以集中注意力,小動作很多;脾是後天之本,是營養精微的來源,孩子離開母體之後,靠的就是脾胃提供的營養來生存,脾虛的話,就難以提供足夠的氣血來滋養肝、腎和心,而且這四個器官又彼此影響,很難具體說是哪個器官的問題,在治療上,不能顧此失彼。針對小孩的特性,我給他的父母推薦了推拿加耳穴敷貼的療法,這種方法不用吃藥,沒有副作用,也不像針灸會疼痛。小孩的父母聽後也很贊同,並表示回家之後一定遵照執行。具體方法如右。按摩結束之後,採取耳穴貼敷療法,要分批次選穴:①心、腎、肝、脾、腦、內分泌、皮質下;②心、腎、肝、脾、腦、神門、交感、腎上腺。將耳朵常規消毒後,選用王不留行籽置於1厘米×1厘米的膠布上(藥店也有專門的耳貼賣),貼壓在選取的耳穴上,按摩5分鐘左右,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按摩完之後,用手指對貼敷處進行按壓,力度不推拿加敷貼1讓孩子仰面躺著(可在孩子睡著之後),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孩子的百會穴、四神聰穴各1分鐘。2再用一指禪偏峰推法(見注1),從印堂推向神庭,往返3次。3用中指的指腹按揉雙側的太陽穴1~2分鐘。4用抹法(見注2),從攢竹穴經眉毛上方到太陽穴,往返移動5~7次。5用中指端按揉氣海穴、關元穴1~2分鐘。6摩腹5分鐘。7前面的步驟結束之後,讓孩子俯卧,捏脊(見注3)5~7遍,拿(見注4)頸項、肩井1~2分鐘。宜過大,以感到輕微疼痛、整個耳廓皮膚潮紅髮熱為度,每天1次。頭部的穴位最能調整人體腦部神經,對於促進頭部的氣血運行很有作用。身體所有的問題在耳朵上都有反應點,刺激這些穴位,就等於給五臟六腑做按摩,能夠很好地袪除病痛。我將這套方法教會孩子的家長,他們耐心地記錄在本子上,並且拿著我送給他們的經絡挂圖仔細地看,細心地詢問,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見下頁圖。10天之後,他們帶著孩子來複診,雖然時間不長,但孩子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很多,孩子媽媽講,孩子以前不愛吃飯,現在這個問題也沒有了。上面的方法看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只要堅持兩天,摸熟了,再操作起來就很容易了。「一開始孩子還喜歡亂動,我就告訴他,這是在做一場遊戲,只要他能堅持不動,就會有一個小小的獎勵」。孩子的媽媽說,「孩子也樂在其中,覺得好像是媽媽在和他玩遊戲,愛撫他,人乖巧多了」。大概過了一年,再次碰到那對夫妻帶著他們的孩子。我們說話的時候,孩子很乖地在一旁站著,聽他爸媽講,如今他已經復學了,並且學習成績很不錯。「以前,我們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受到什麼傷害。直到醫院確診孩子為小兒多動症,我們一下子蒙了,以後光想著把孩子的病治好,兩個人的心反而靠近了,家庭紛爭也少了很多。偶爾想起以前的爭吵,都不記得什麼事了」。是啊,現在患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這除了和父母的體質,孕期的營養有關之外,更多的是和孩子出生之後的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關係不和睦,經常吵鬧不休,對孩子的調皮不打則罵,幼小的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都不健全,在這種異常氛圍下長大,難免會因為恐懼、缺乏安全感、憂慮等過多的負面情緒傷害到臟腑,再加上先天稟賦不足,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癥狀也就不足為奇了。治病要治本,除了按照上面的方法給孩子進行調養之外,父母的態度也極為重要。如果父母對孩子缺乏耐心,會助長孩子自卑、悲觀失望的負面心理,讓康復難上加難。所以,對於孩子的疾病,最好保持一份平常心,只當孩子調皮蛋,多一分愛心,多一分耐心,相信在父母的拳拳愛心之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健康茁壯成長。【注1】一指禪偏峰推法:將手握空拳,拇指伸直,蓋住拳眼,腕掌懸屈,用拇指的指端、指腹和橈側(大拇指向外一側)偏峰面著力於穴位上,運用手腕的橫向來回擺動帶動拇指關節的屈伸活動,使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經絡穴位,一指禪推法每分鐘推動頻率一般為120~160次。【注2】抹法: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皮膚,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頻率越快越好,稱為抹法。【注3】捏脊: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後背腰部正中的長強穴至大椎穴,用雙手的拇指和指食在孩子的背上進行捏提,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如果孩子實在怕痛,可捏5次提一次。【注4】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稱為拿法。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5)健忘的時候,做做手指操比冥思苦想更有效「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黃帝內經?素問?靈藏秘典論》2004年嚴順開、洪劍濤主演的小品《講故事》中講:爺爺對幾十年前撿到糧票的事記得清清楚楚,反反覆復地跟兒子、孫子講,聽得他們耳朵都長繭子,倒背如流了,爺爺卻還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不知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有沒有幾許異樣的情懷?很多人對這樣的事情見怪不怪,誰家沒有老人呢,有哪位老人不是這樣的呢?其實,雖然說衰老是自然規律,但如果能夠掌握一些規律,好好地調理,到了老年,耳聰目明,幸福健康地生活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曾經見過一位老人,80來歲,滿頭白髮,但老人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跟我們交流起來,滔滔不絕,思維清晰絲毫不遜於年輕人。我滿懷虔誠地跟老人請教,結果老人哈哈大笑,說:「哪裡有什麼特別的方子啊,就是平常多活動活動,看看書看看報。和大家的生活沒有兩樣」。我看著老人爽朗的笑容,不禁有幾分欣喜,如果每位老人都有這樣的精神狀態,那麼就算進入老齡社會又有什麼關係?趁著這幾分沉醉,我繼續對老人「糾纏不休」。敵不過我的死纏爛打,老人這才說出了他的「秘訣」,「剛退休那會,無所事事。我呀,也一度很健忘,每天都精神恍惚。後來是女兒孝順,給我訂了一份健康報紙,我每天沒事就看,後來看到裡面有一段文字,說人老了如果不用腦子的話,時間久了會得老年痴呆,最好能多多活動手指頭,做些精細活,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大腦,防止衰老。我老家是陝西的,你知道,那裡的剪紙藝術天下一絕。我思來想去的,要動手指頭,學學那玩藝兒再好不過。所以,就買了剪紙的書、剪刀,慢慢琢磨起剪紙來了。別說,這以後,時間好打發了,人也精神多了」。「動手指頭治健忘,提神醒腦」。我頓時恍然大悟,這麼簡單的方法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呢?健忘有很多原因,心脾氣虛、心腎不交、肝鬱血淤等都有可能引發健忘,但終歸起來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心的問題。老年人身體衰弱,氣血不足,心、腦器官得不到滋養,本身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一生經歷風雨無數,閑下來時,難免思前慮後,將過去的事情反覆回想(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可以將過去的事情記得那麼清楚,卻記不住眼前事的原因),又沒有人可以傾訴,鬱結在心,怎麼能不出問題呢?手指頭看似微不足道,卻十指連心,兩手的指端是人體6條經絡的起始點,肺經、大腸經、心包經都源自這裡。而且,十指的指腹都是穴位,中醫叫做「十宣」穴,最能開竅醒神。老人在家裡,心情壓抑,難以宣洩,「十宣」穴就是最好的發泄功臣了。不僅如此,在指甲旁還有井穴,《靈樞經》上說:「病在臟者取之井」。《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也就是說,心的問題首先要找井穴。所以啊,千萬別小看了手指頭。動手指頭,不僅刺激了手上的眾多經絡穴位,最重要的是,它符合了中醫最重要的一個養生之道——「勤動腦體不動心」。大家都知道,女性是最容易心情抑鬱的,可是她們卻往往比男性長壽,而且相對老年痴呆也少一些,為什麼呢?可能大家想不到,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的手指靈活,喜歡干一些精細活,閑著沒事就拿起毛線在那裡編織。想想看,干這個活的時候,人哪裡還有心情去想別的,一想別的,就會織錯,很好地控制了你胡思亂想。要說起來,動手指頭的方法很多,看電視裡面,不也有很多老人手裡抓著兩個核桃在那裡轉嗎?我這裡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只要一根繩子,而且絕對可以很好地刺激手上的穴位,具體方法如下。十指連心,指頭在動的時候,心裡平靜如水,氣的運行就會井然有序。對於解繩操,可能很多人腦子裡會冒出一句話:真是閑得沒事幹。確實,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享享清福了。子女都希望他們可以坐在家裡,享受一下。可這享受難道就是坐著不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嗎?不是的。對老人而言,衣食無憂,身體健康,有事可做,甚至還能發揮一點餘熱,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沒事的時候,學習一兩樣動手的事情,如雕刻、繪畫,甚或是晒晒太陽,做做解繩操,讓手指頭帶動頭腦的運轉,讓自己一生健健康康,活到天年,還有什麼比這更享福的呢?解繩操找一根長50~60厘米筷子粗的繩子,打上20個結,有空的時候再將繩結一一解開。注意,重點就在這解繩結上面了,要求分別用雙手拇指、食指解5個結;拇指、中指解5個結;拇指、無名指解5個結;拇指、小指解5個結。每個手指頭都刺激到,而且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結。大家看出來了嗎?這就是在刺激「十宣」穴。最開始練習的時候,繩結打得要鬆些,等動作熟練以後,慢慢將繩結打緊,以強化手指頭的鍛煉。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6)更年期兼心氣鬱結的女性,首選甘麥大棗湯國「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現在走兩步路就覺得心慌慌的,喘不上氣,有時候,什麼事都沒有,就覺得心裡堵得慌,非常痛苦,時常想哭,而且還經常頭暈」。坐在我對面的是一位50多歲的女性,保養得很好,卻一臉的落落寡歡。我看了她的舌象和脈象,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似有心脾兩虛的癥狀,問她的飲食睡眠,大小便,都屬正常,想來是心中有事鬱結所致。「你這病不在身體裡面,而在心裏面」。我看著她的眼睛。話剛說完,她的眼圈立馬紅了。原來,半年前,她發現相伴20多年的老公有了婚外情。雖然事發之後,老公斷絕了戀情,回到了家裡。但她這心裡,時不時地還覺得難受。近來便經常出現這心慌氣短、頭暈的現象,看到什麼都心有凄凄。「結婚幾十年了,我們一直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周圍所有的人都羨慕不已。我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會這樣」。說到這話的時候,她已經痛哭流涕。女人是一個敏感的群體,尤其是關乎感情的事,在她們的眼裡,感情比生命還重要。遇到這種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發泄出來,鬱結在心中,心慌氣短還是輕的,重的很可能導致癌變。這類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心病還得心藥醫,自己如果想不開的話,旁人說再多的安慰話也是白搭,所以我沒有安慰她,只是時時點撥幾句,讓她將心中的痛楚發泄出來。哭了好半天之後,她腫著眼睛對我說:「太失禮了。這半年來,我總有這種想哭的感覺,時不時就眼淚嘩嘩的,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麼」。遇到這樣的事情,任誰都會傷心難過。悲哀憂愁集結心裡,怎麼能不出現問題呢?《靈樞?口問篇》中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裡時不時想起這不開心的事情,必然會導致心氣不足,神虛力乏,肝肺脾胃都會因之受影響。心氣足則能愛,心氣虛只能悲凄,看到什麼都覺得悲哀、心痛。所以,在治療上,最重要的是靜養心神,補足心氣。我給了她一款最經典的方子:甘麥大棗湯。這是漢代名醫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最常用的方子,專治女性更年期癥狀。方中說:「婦人臟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這位女性處在更年期的當口上,生理在承受著急劇的變化,再加上心裡的痛苦放不開,心情變化無端,補心養神是當務之急。這款湯劑中的小麥是養心液的,而且還能和肝陰,有消煩止汗的功效;甘草瀉心火,大棗補血,調和脾胃。甘麥大棗湯是以心為主,兼和五髒的上上君葯。她聽了我的話卻將信將疑:「我知道我這是心病,這葯能有用嗎?」「這些葯可以調動你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修復受損的器官,在你的情緒出現異常時,能夠更加強有力地抵抗,不至於氣機紊亂,更大程度地傷害臟腑。但要想徹底地解決問題,關鍵還在於你自己,若是心事放不下來,縱是華佗再世也無能為力啊」。甘麥大棗湯的處方如右。半個月之後見到她,精神明顯平靜了很多。我想這其中當另有功課,否則難有此等效果。甘麥大棗湯18克小麥,12克炙甘草和9枚大棗,將這三味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至小麥黏稠,取煎液兩次,混勻飲用。早晚各服一次,連服15天。甘麥大棗湯是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調理五髒的上上君葯,對於治療女性心氣鬱結效果最好。果然,她說,每次服用湯藥的時候,都有如鯁在喉,想要哭泣的感覺。後來聽從一位朋友的勸慰,每服藥之前,念幾遍心經,直到心情平靜下來,才服這葯。半個月下來,不僅心慌氣短、頭暈的現象不見了,現在連心情都平復了很多。人的一生當中,坎坎坷坷,歷經無數。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打磨心靈的過程,將性格中的一些不平,一些浮躁,一些稜角都磨平了,修鍊成一個圓潤、通融、豁達、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這是人生的追求。甘麥大棗湯將體內的邪氣、毒素以及各種受損的臟腑修復了,讓這些器官「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而《心經》的反覆吟誦讓人煩雜的情緒回復平靜,雙管齊下,誰又能說這不是醫治身心的上佳方式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7)突發性耳聾,要及時刺激內關穴來理氣安神「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彆氣者,心主之氣也」。——《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一大早便有人等在診室,說是左邊耳朵聽不見聲音了。神情很著急,一臉的焦慮、恐慌。「昨天還好好的呢,今天一大早醒來,老婆跟我說話,就發現左邊耳朵聽不清楚。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還沒等我坐穩,對方就忙不迭地訴說病情了。「你這段時間感覺身體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我看看他,40來歲的樣子,臉色沒什麼不對,給他做了一下檢查,沒發現什麼器質性的病變,估計是心理壓力造成的。「沒有,就是前段時間工作比較忙,有點累,其他的都好」。他努力回想,「昨天我們一個項目竣工了,和幾個同事一起去慶祝,喝了點酒,晚上回到家裡,老婆很不高興,跟她吵了一架。早上起來就這樣了」。果然不出所料,這是由壓力過大、情緒過激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心主血脈,心脈絡於耳,心氣充足,血液才能正常運行,營養全身。心與耳就是通過這根血脈相聯繫的,如果心火旺盛或者心神緊張,心腎失調,水火不濟,血液無法上行浸潤耳脈,聽力就會出現問題。《古今醫統》說:「心虛血耗,必致耳鳴耳聾」。原理就在這裡。所以,治療的關鍵就是養心安神,通陽開竅。我讓他坐下來,用先瀉後補的方法針刺他雙手上的內關穴,同時讓他配合呼吸,鼓氣。沒過幾分鐘,再跟他說話,聽力已經恢復了很多。「這是什麼穴,怎麼這麼有效?」我告訴他,這是內關穴,有名的八脈交會穴之一。心主神明,統領五臟六腑,就好像是身體的帝王,輕易是不受邪的。所以,在它的旁邊有心包經圍護於外,以保護心臟。但凡心出現問題,找心包經准沒錯。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在手腕正中,我們伸出手,會看到在手腕上有兩條皺紋,就在皺紋上兩寸的位置,與兩條肌健之間就是內關穴。這個穴是疏通經絡,治療心包經問題的首選大穴。當情緒過激,氣機阻滯,心神出現問題的時候,按摩內關穴,可以很好地安神調神,理氣開竅,活血散淤。見下圖。內關穴是有名的八脈交會穴之一,是治療心包經問題的首選大穴。因為內關穴安神,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效果很好。有人曾作歌訣說:「耳聾突發病嚴重,皆因大怒或驚恐。氣血逆亂經脈阻,清竅被蒙成此症。針刺雙側內關穴,先瀉後補記分明。並令患者鼓耳氣,氣順血和耳竅通」。一般人對於針灸可能會有恐懼感。如果發現聽力有問題的話,一定不要驚慌失措,那樣只會加重病情。實際上,有一半的突發性耳聾是可以自愈的。當然了,這不代表可以不問不聞,心存僥倖。這時候,可將食指彎曲,在內關穴上用力按摩,每側3~5分鐘。按摩之後,不見恢復的話,要及時去醫院,接受醫生的治療。突發性耳聾只要治療及時,是可以恢復聽力的,完全不用驚慌。《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而走空竅……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意思是說,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病變都有可能導致耳部出問題。所以,歷代醫家都非常注意耳朵,有耳診、耳療之說。在引發耳朵病變的問題當中,以心、腎為首,「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如果心腎不交,氣都浮於上面的話,極有可能導致耳聾、耳鳴。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按摩內關穴,刺激心包經氣血運行以外,也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促使心腎相交,促進腎水上行,將浮於上身的火氣拉下來,防止心火過度上炎而出問題。心腎相交,很多人都知道用手心搓腳心有這個效果,其實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按摩聽聞穴,具體的辦法如下。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於心,耳朵眼屬於腎。常期這樣按摩,可以促使心腎相交,水火相融,保護心臟不受傷,補充日益喪失的腎氣。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長期堅持,不但能夠填精護腎,保持聽力,還有降血壓的作用。按摩聽聞穴將兩隻手的中指尖插進耳朵孔裡面去,然後輕輕地在裡面轉動,動作要輕柔、舒緩,像小蟲子蠕動一樣,轉動二三十秒以後,突然將手指向外迅速拔出,反覆做上5次左右。「耳聰目明」一直是人們用來形容某個人機靈、聰明的辭彙。其實,這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狀態,也是智慧的表現。一個人,若是動輒發火,點滴小事都記掛心頭,因為不相干的小事打亂自己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他又怎麼可能眼*亮,耳聰目明呢?人的一生,是是非非,歷經無數,遇到事情的時候,若能暫時性的「耳聾」。或許這一生,就再也不會經受耳聾的困擾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8)心理放鬆法讓高血壓患者永葆平和的心境,血壓不升高「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現在醫學界有一個新名詞叫做「心身醫學」,意思是說,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除了要用生理學等各種方法之外,還要用到心理學的方法。其實,這也就是中醫的情志學說,《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很明了,就是說身體和心理都很健康的話,就能夠健健康康地活到天年。可是,一直以來,我們都過度地注意身體,而忽略了心理。就好像我們注重物質,而忽略了精神一樣。走了一大圈之後,才發現原來後者也非常重要。誰都知道情緒不穩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好。可不好到什麼程度,大家就沒個概念了,似乎情緒傷身只是用來勸慰人的一句話。我有一位朋友,醫學博士,現在一家有名的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曾經講過一個案例。說他們醫院有一回接診了一個病人,70來歲,有20來年的高血壓史。本來一直控制得還不錯,結果,過年的時候,心裡很高興,禁不住*,跟幾個老友一起打起了麻將。沒想到,打了幾圈之後,一個七對自摸讓他的血壓即刻升高,一下子就暈倒了。結果,本來挺喜慶一個節日,硬是在醫院裡度過了。這讓他後悔不迭,說這輩子都不再打麻將了。其實也是,你說人這一輩子,幹啥不好呢,非要在麻將桌前度過?我那位朋友自從出了這個事之後,就將研究的方向放到了心理學上。據他的研究,要控制高血壓病最重要的就是放鬆心情。現在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越來越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壓力太大,情緒太緊張。那些去醫院救治的病人,只要心情一放鬆,血壓很快就能降下來,而且屢試不爽。所以,他苦心研究了一段時間,琢磨出一個放鬆心情的方法,稱之為「心理放鬆法」。見下頁圖。這套「心理放鬆法」任何時候都可以做,退休在家的老人,早晚飯後兩小時各做一次,可以讓身體和情緒很好地放鬆下來。有人可能不太相信,高血壓是什麼病啊,幾個簡單的呼吸就可以解決了?這個問題得辨證施治,就高血壓來說,它是非常明顯的「心身疾病」。臨床發現,高血壓患者日常所承受的壓力大多比較重,所以,很多人將高血壓稱做「精神壓力病」。現在衛生條件、醫療技術都先進了很多,可是疾病卻一點都沒少,這是為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壓力。太大的壓力讓人心情壓抑、情緒委靡,久而久之就投射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生理疾病,包括癌症。現在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它和情緒的關係。可見,心理因素對身體的影響有多大!心理放鬆法1晚上睡覺前,換上寬鬆的衣服,找一個舒適的椅子,先靜坐5分鐘,調整好姿勢,注意呼吸,讓全身處於放鬆狀態。2坐好,雙腳著地,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一切的姿勢都要求自然放鬆。3調整呼吸,用鼻吸氣,使清氣下行到丹田。然後再慢慢從口中將濁氣吐出,如此反覆循環。呼吸吐納要和全身放鬆配合進行,在呼吸的過程當中,要讓自己的身體逐步放鬆下來,順序從頭到腳,先放鬆頸胸腹,然後到四肢。4放鬆法結束後,應慢慢活動一下,雙手相搓,按摩面部,輕輕拍打四肢,不要馬上做劇烈活動。所以,治療高血壓,光靠藥物,效果是很微小的。如果輔以心身治療,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上面的這套放鬆法就是針對每天為了各種事情煩亂不堪的人們量身定做的,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像本文開頭說的那位患者,本來控制得不錯,結果一激動,前功盡棄了。高血壓患者最忌諱緊張,情緒激動,除了常規治療之外,心理放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本來,人年紀大了,氣血生化能力不足,就有些氣虛血虛,難以滋養五臟六腑,這時候,再因為情緒的波動造成氣機紊亂,氣血失調,血壓波動就更大了。所以,經常做做這套「心理放鬆法」,通過意念將氣息調整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可以很好地調節血壓。據我的朋友介紹,很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病初期不吃藥就練這套「心理放鬆法」,也很好地將血壓控制了下來。所以,他逢人就推薦這套「心理放鬆法」,說:「作為一名醫生,最重要的是治好病,何必管它是中醫還是西醫,門戶之見太重只會束縛自己的思維,且對身體不利」。其實,養生、治病又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是哪門學術,藝術也好、哲學也罷,只要能夠為身體所用,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生活更有質量,心胸更加開闊,又何必在意是什麼方法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9)神經衰弱不煩惱,耳穴貼壓療效顯奇效「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找我看病的白領人士當中,十之*都有神經衰弱的癥狀,他們稍微有點動靜就睡不好覺,飯也吃得少,今天這兒痛,明天那兒難受,自己痛苦不說,還弄得周圍的人都跟著過不上舒坦日子。我們家對門的張姐曾經有段時間就那樣,她在一家國企單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國企的工作相對而言不是太辛苦,福利待遇也好。小孩讀初中了,很聽話,學習成績也好。按說,她的生活應該是很舒適的,沒什麼問題才對。結果,就因為單位里傳言說效益不好,得下崗一批人。她就著急上火,天天提心弔膽,最後出現了上述的癥狀。她倒好,天天在那裡嘀咕、折騰,把她愛人給折磨得受不了,跑來找我,一定要我開個方子,讓她「消停消停」。其實,中醫裡面是沒有神經衰弱這個說法的,這是西醫的說辭。不過,神經衰弱的癥狀和中醫的郁證、梅核氣、臟燥、頭痛、失眠等癥狀很接近,屬於這個範疇。如果心、肝、腎、脾等臟腑功能失調,壓力過大,思慮過多,就會直接傷害脾臟和肝臟,脾的運化能力不足,其他的臟腑就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支持而出現氣虛,心氣虛、腎氣虛都源於此;肝藏血,肝臟受傷,血液就會出問題,肝血不足,最直接的癥狀就是心煩、易怒。而且肝藏血的功能不足,心血也會失於調養,從而出現各種心神問題,綜合表現出來就是神經衰弱。治療上,一定要以心為主,兼顧脾、肝和腎,因為「心藏神」是心理問題的關鍵點。調心,最重要是寧心安神,元神歸心,以防心神渙散,出現各種問題。鑒於張姐面臨下崗的壓力,必然要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上進,不能請假醫治,所以我選取了耳穴療法,既不會耽擱時間,還能自己治療,且不易為人發現。在耳朵上選取神門、枕、皮質下、心、腎等主穴點,外加肝、膽、脾等配穴,將耳朵常規消毒後,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貼貼到這些穴位上,兩耳交替貼壓,每天自行按壓3~5次,每穴壓3~5分鐘,按壓的時候,稍微有痛感是很正常的現象,按到耳朵有麻脹、發熱的感覺為宜,3~4天換一次葯,換一邊耳朵,10次為一個療程,一個來月可以見效。見下圖。神門、枕、皮質下、心、腎等主穴寧心安神,肝、膽、脾調理臟腑,綜合治療神經衰弱。可能有人覺得心理壓力造成的疾病,用耳朵來治療,這也太不靠譜了。其實,這利用的還是中醫的經絡原理。《內經?靈樞?口問篇》中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意思是說耳朵是經脈聚集的地方,與臟腑經絡有密切的聯繫。現代全息生物理論將耳朵分成若干個區,心、肝、脾、肺、腎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投射點,這可不是空穴來風。在我們上面介紹的方法中,所有的主穴都有鎮靜的作用,「心穴」可想而知,是有安定心神功效的;「神門」穴是鎮靜止痛的;「皮質下」是調節大腦皮質層過於興奮的;「枕穴」也是鎮靜安神;而「腎穴」主要的目的就是補腎填精,讓人精力充沛。其他的幾個配穴主要是用來調節肝、膽、脾等幾個相連臟腑。這些穴位綜合起來,可以很好地調節人體經絡臟腑,寧心醒神,讓身體恢復健康狀態。耳貼主要的作用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可以說是「內調」的方式。這時候,如果再加上「外補」的作用,雙重作用下,效果會更好,而且還能夠一併掃除其他的一些小毛病。所以,我給劉姐還推薦了一款桂圓芡實粥,具體做法如下。桂圓芡實粥保證有很好的療效。這些材料都有極好的養顏滋補效果,配在一起,又額外多「內調」功效。對於中年人因為壓力而導致的心疲神乏、神經衰弱實在是再好不過了。桂圓芡實粥取20克的桂圓肉、20克的芡實和100克的糯米,外加15克酸棗仁,一起煮成粥,吃的時候用蜂蜜來調味。每天早上當早餐,吃上一個月。說一千道一萬,耳穴也好、葯膳也罷,都是生活的輔助品,如果你一邊貼著耳貼、吃著葯膳,一邊還死活不肯放下心來,糾結在死胡同里,那就算是太上老君的靈丹也無法讓你身心安寧。有時候,想開一點,不要去想太多昨天和明天的事,過好今天,過好當下,就算是擁有大智慧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二章 (10)心慌、頭暈的時候按摩勞宮穴,讓心「回家」養養神「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精;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盪而不收」。——《黃帝內經?靈樞?本神》驕陽似火的六月,是莘莘學子和老師們最緊張又翹首以待的日子。一位特級女教師神情憂慮地找到我,說這段時間心情很煩躁,睡不好覺,吃不好飯,胸口發悶。好幾次在教室里心跳很嚴重,把學生都給嚇著了。去醫院做心電圖,說是心肌缺血。我給她看了看,舌淡苔白,脈細緩,很典型的心脾兩虛癥狀。《黃帝內經》中說:「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意思是說,心痹的人,血脈不通,容易心煩,氣喘,咽喉乾燥。中醫沒有明確的「心悸」一說,但這裡的心痹與心悸癥狀大同小異。引起心痹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離不開心,心情鬱悶,心失所養,心氣不足,都會導致心痹。這位女教師幾十年來嘔心瀝血,誨人不倦,難免心失所養,積下一身的疾患。現在到了更年期,氣血大調整,氣血的不足就會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表現出各種疾病癥狀。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以前積累下來的,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再加上學生們面臨高考,心情緊張,思慮過多,出現失眠、心煩意亂等情況就太正常不過了。前面說過,心包經是代替心臟主持問題的,心的問題首先就找心包經。《黃帝內經?靈樞?邪客》中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勿能容也。……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意思是說心臟受邪,問題都由心包經來承受。在心包經上有一個穴位叫勞宮穴,有人將勞宮稱做心臟休息的宮殿,確實是簡單明確地概括了這一含義。人工作了一天,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好好休息。心臟也是這樣,日日夜夜不停地運送血液,時間久了也會疲勞,這時候,就應該讓它好好休息。所以,古代醫家一直將勞宮穴的主治癥狀放在神志病以及心病方面,是臨床解決神志疾病的常用穴、特效穴。而且,勞宮穴是十二滎穴之一,《難經?六十八難》說:「滎主身熱」。意思是說滎穴是最能清熱的。女性心悸、心煩總的來說是陰血缺失,心火上炎所致,所以在治療上一定要補充心血、清瀉火熱、開竅醒神,而勞宮穴就囊括了這三項功能,可以說是鐵人三項的全能冠軍。勞宮穴有很好的補充心血、清瀉火熱、開竅醒神功效,可以說是鐵人三項的全能冠軍。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穴位的作用,如很多老人會在手裡拿兩個核桃轉來轉去,刺激勞宮穴;有些白領也知道,在工作疲勞的時候刺激幾分鐘勞宮穴,提神醒腦……其實,這些都是利用勞宮穴清心火、泄煩熱、補心血的作用。勞宮穴在手心,位置很好找,將手握拳,中指尖所指向的位置就是了。見下圖。心包經的工作時間是19~21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視黃金檔,這時候最好停下所有的工作,和家人一起看看電視,一邊看一邊按摩勞宮穴,刺激10分鐘是最好的。如果用手覺得很累的話,也可以找個鈍一點的硬物,如筷子、筆頭,但一定不要傷到手。如果這段時間實在抽不開身的話,其他的時間想起來按摩一下,效果也是不錯的,只不過打個折扣而已。癥狀輕的患者,堅持按摩這個穴位兩個月就可以見到效果。但女教師由於工作勞累,用腦過度,還存在脾氣虛弱的現象,所以我又額外給她開了一劑歸脾丸,以增強脾臟的功能,促進消化,保證營養的供給。心主神明,是人的情感最主要的管理者,而情感也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幾乎所有的養生書都會告誡人們,少動心,保持心境平和。道理誰都知道,可要想做到,對於塵世之人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每天晚上回到家裡,好好地按摩一下勞宮穴,就好像為心臟打開了一盞「心燈」,胡思亂想了一天之後,在這溫暖的「燈光」之下好好休息一番,又何愁心臟會受到傷害,會因為疲憊、驚恐、緊張或者其他情緒而跳動不停,消極怠工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1)90%的頭暈癥狀都可以從肝上找到根源「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曾經應朋友之邀,參加一個商務酒會,酒會是以自助的形式舉辦的,場面很氣派,也很舒適,尤其是當中的女士,真的是花香鬢影,美不勝收,即使是我這樣的「老夫子」身處其中,也覺得眼睛不夠使。正坐在那裡慢慢欣賞時,一位女士在朋友的攙扶下坐到我的對面,「老朋友,這下就看你的了,這位徐小姐可是我生意上重要的合作夥伴,今天特意從新加坡趕來參加這個酒會,沒想到突然覺得頭暈目眩。你幫著瞧瞧吧」。我走過去,讓她仰靠在椅背上,發現她面色發紅,舌紅苔黃,脈弦細數,很明顯的肝陰不足的癥狀。我估摸著她可能有強烈的完美主義性格特徵。細問下來,果不其然,她說自己做事總是要求盡善盡美,容忍不了自己身上的一點缺點,事情沒達到自己滿意的地步就很煩躁,時時擔憂緊張,害怕做不好。身邊的朋友也時常說她個性固執、倔犟,不達目的不罷休。說到這裡,我基本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中醫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頭痛只是一種表面癥狀,真正的原因還在臟腑之中。這個臟腑就是肝,頭痛和肝的關係最為密切,包括高血壓所致的頭痛眩暈也要從調治肝臟上著手。「肝藏血」,女性是最容易缺血的群體,本身就很容易因為經、孕、產等因素缺血而使得肝臟保養不好,如果性格上再急躁易怒,對自己要求過高的話,很容易血不養肝,導致肝陽上亢而頭痛眩暈。我將這位女士帶到一個僻靜背光的地方,依次給她按摩百會、風池、太陽、太沖和陽陵泉穴。百會和太陽穴相信大家都知道,百會穴在頭頂,從兩邊耳朵向上,在頭正中線交叉的地方就是,這個穴是人體陽氣聚集的地方,按摩它可以振奮人體的陽氣,清熱開竅。頭痛的原因有很多,風寒外襲、風熱犯上、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蔽阻、 淤血等都有可能引起病痛,現代人最多見的就是肝陽上亢,治療的重點 是升發陽氣,帶動全身的氣血運行。太陽穴在武俠小說中是有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記載,太陽穴一經點中「輕則昏厥,重則殞命」。可能很多人自覺不自覺都在按摩它來治頭痛,只不過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罷了,它就在我們外眼角往額頭兩側延伸的地方,很多老人頭痛的時候就按揉那裡,其實就是在按摩太陽穴。風池穴是膽經的穴位,位於腦後,在枕骨之下,耳後髮際下凹窩中,與耳垂齊平。《靈樞?熱病篇》中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肝膽相表裡,肝血陰虛,水不涵木的時候,就會出現肝陽亢逆,氣火上擾導致頭痛。而風池穴最有疏散風邪的功能,所以這時候按摩風池穴能夠很好地抑制肝火。而且風池穴與太陽穴是極好的配伍穴位,一起按摩能夠很好地清神醒腦。太沖穴就更不用說了,它是肝經的原穴,但凡肝經出現問題,都可按摩太沖穴來解除病痛。太沖穴在第1、第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也就是從大腳趾和二腳趾的中間往腳背按揉,會揉到一個柔軟的地方,那就是太沖穴。陽陵泉穴是筋氣會聚的穴位,按摩它可以溫潤脾陽,瀉除肝膽實火。這幾個穴位配合使用,是平息肝火,滋陰潛陽,緩解因為肝陽上亢引起的偏頭痛最好的配方。依次按摩完這幾個穴位之後,剛才一直暈乎乎的徐小姐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嚷嚷著讓我一定要教會她這個辦法,說頭痛已經折磨了她多年,每隔兩個月就要發作一次,每次都要去睡上半個多小時才能緩解。因為這個病,她已經失掉了好幾個大顧客,心裡悔恨不已。身邊很多女性朋友也都有這樣的癥狀,所以也沒當回事。我看著她,精緻的妝容,美妙的身材,華麗的禮服,還有成功的事業,真的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擁有這些,想來和她的性格中不服輸的勁兒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果心理不能保持平衡狀態,點滴的挫折都可以讓人精神頹廢,而這點滴的負面情緒積累起來,又會造成身體的失衡,如此下去,身體和心理只會日益走下坡路,擁有的再多,又如何感受得到幸福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2)鼻出血的絕妙偏方:內力外力相結合便可解除肝火上逆「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周日的下午,我剛午睡醒來,就有人敲門,原來是樓下鄰居大哥,閨女攙扶著他,他用一塊布捂著鼻子,說是鼻子出血了。我趕緊讓他仰面躺下,看他的舌象,舌紅苔黃,脈細弦,這是肝火過旺的徵象。據他閨女講,剛剛跟家人大吵了一架,還沒吵完呢,突然鼻子大出血。知道是火氣上來,可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拿塊布堵住鼻子,趕緊上來求治。見下頁圖。我來不及多說,就拿了一塊濕毛巾敷在他的額頭上,換了幾次水之後,鼻血就止住了。這時候看他臉色也平靜了很多,只是一味地唉聲嘆氣。「叔叔,我爸這是怎麼回事啊?回頭會不會再出血?」大哥的臉色舒展了一些,但轉瞬即逝,瞬間又恢復了原先憂鬱的神情。聽他說:「這兩年生意很不好做,我天天在外面奔波勞累,就想找個好項目能夠掙點錢,讓家裡人過得好點。可她媽媽總是疑心這疑心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果不其然,大哥開口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總覺得哪裡不舒服,吃東西也沒味,嘴巴里苦得很,經常還覺得頭暈,胸口也悶得慌,心情也很煩躁。老弟,你幫我看看,是不是得什麼病了?」肺經熱盛、胃火熾盛、肝火犯肺、肝腎陰虛、脾不統血等都有可能引發鼻出血,大怒而出血的往往是肝火上逆所致,這時候除了使用敷濕毛巾的方法之外,還可以按摩太沖穴瀉肝火。大哥是個責任感和自尊心都很強的人,輕易不向人訴苦求助。這回能夠向我開口,想來這兩年刺激確實是挺大的。中醫說,郁怒傷肝,鬱悶和發怒都容易傷害肝臟。而肝主疏泄,肝臟受傷,又會導致人體調節情緒的能力下降,悲者更悲,怒者更怒,如此一來,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大哥40多了,身體機能已經處於下降的趨勢,再加上事業不順,難免鬱結於心,不得開懷。肝已經很受傷了,今天的流鼻血,表面看起來是吵架導致火氣上升,其實根源在於肝臟,如果肝臟沒有問題,藏血的功能很好,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流鼻血了。要想讓流鼻血的癥狀以後不再出現,最重要的是清肝瀉火,讓肝臟的疏泄功能得到恢復。如果用藥的話,龍膽瀉肝湯和梔子清肝湯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一向不喜歡用藥,因為身體的調理有它自然的過程,強用藥物介入的話,或許見效會更快,但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破壞身體其他的機能,所以我給大哥推薦了夏桑菊沖劑和按摩太沖穴。太沖穴我們在上文中已經講到,是最能引肝火下行的一個穴位。而夏桑菊沖劑是一種清涼飲料,其中的夏枯草、野*、桑葉三味葯都具有很好的清肝明目、疏風散熱的功能,平時火氣大,經常頭暈眼痛,或者體質偏於陰虛火旺的人可以拿來泡茶喝。大哥肝熱火旺,所以我讓他加大劑量,每天喝三次,每次沖1~2包,這樣喝上一個月左右,再配合按摩太沖穴,肝火就可以很自然地平復下去了。比起喝很苦的中藥來說,效果好得多,也沒什麼副作用。細心的人可能會觀察到,我一開始給大哥用濕毛巾敷額頭,其實這是一種急救的方法,出鼻血的時候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讓病人仰面躺下,頭微微向後低垂,然後用冰袋或者濕毛巾敷病人的額頭或者鼻部兩側的迎香穴,這樣可以快速止血,防止病人血流過多。當然,這種方法是用來救急的,如果出鼻血的次數過多,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因為除了肝火上逆之外,還有很多種原因導致鼻出血,不能粗心大意。小姑娘將這些都記在了筆記本上,看得出來大哥很感動也很安慰。可惜,他眉眼之中流露出來的憂鬱還是一點不見少。其實,一切的外用方法都得建立在主觀的基礎之上。如果心裡不能釋懷,肝氣還是會時常鬱結於心,再強大的外用藥又怎麼能打開這時時凝結的「心鎖」呢?人生總有低谷和高潮,高潮時要學會收斂心氣,低谷時也要坦然以對,只有這樣,心氣才不會上浮,肝火也不會上炎,那樣,身體才能帶領我們順利地走向人生的平坦大道!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3)先瀉肝火,再喝點豬肺湯,就不怕肝火過旺引發咳嗽了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手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黃帝內經?素問?咳論篇》 說到肝火過旺導致咳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街旁或者電視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老人因為什麼事跟別人吵架了,很可能會面紅耳赤,咳嗽不斷。這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肝失條達,氣鬱化火,侵犯了肺臟,導致咳嗽不止。肝鬱化火導致的咳嗽有一個最有名的偏方就是黛蛤散,傳說宋徽宗的寵妃咳嗽很嚴重,晚上睡不著覺,御醫面臨殺頭之際,從一個陌生的江湖游醫那裡買來這味葯,治好了嬪妃的病。其實,這個所謂的黛蛤散就是用蚌粉在新瓦上炒紅,然後加入少許青黛製成的黛粉散而已。現在藥店里也有得賣,買回來加入開水沖著喝就可以了。吃藥當然很好說,但是如果不把問題的根源解決掉的話,疾病還是會頻繁發作。引發肝火旺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條就是生悶氣和發怒,肝主情志,是受情緒影響最大的一個臟器。就拿我們小區里的王老爺子來說吧,原先看他總是笑呵呵的。可是,這段時間碰見他,笑容減少了很多,還咳嗽個不停。晚上閑著沒事,就準備去他家看看,年紀大了,身體健康可不能忽視。結果,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屋子裡隱隱約約傳來吵架摔東西的聲音,伴隨著劇烈的咳嗽。敲開門,老人家還一臉的慍怒,客廳里滿是摔碎的玻璃碴子。原來是兒子不爭氣,找了好多份工作都干不長,鬧著要做生意,結果把家裡的一點老本都賠光了。這不,老爺子氣得好幾天吃不下飯,咳嗽也上來了。我看了看咳出來的痰,還帶了點血絲,倒嚇了一跳。我趕緊把老人拉到一邊給他診斷,只見他面色發紅,舌邊尖也發紅,苔薄黃,脈細弦,看樣子是肝火上來,侵犯了肺臟導致的咳嗽,中醫稱這樣的咳嗽為木火刑金咳嗽,也就是肝木化火加重了肺金的病變,是從五行上來說的。治療這種病最重要的是瀉除肝經的火氣,引火下行。所以我當即讓老爺子坐下,給他做穴位按摩,來降火滋陰,先用大拇指給他推揉手肘上的尺澤穴。然後又繞到背部,給老人家按摩背後的肺俞穴,這個穴最好的按摩辦法是用魚際來按揉,基本上穴位周邊都有了溫熱感就可以了。上半身的穴位按摩結束之後,再用大拇指來按摩膝蓋上的陽陵泉穴;然後就是肝經上的明星——太沖穴,這所有的穴位都兩兩相對,左右都要按摩到,每個穴位按摩36次。這些穴位當中,尺澤穴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屬水,對呼吸系統的疾病最有效;肺俞不用說是治療肺臟疾病的;陽陵泉穴是膽經的合穴,對於人體鬱結的肝氣有很好的疏散效果;而太沖是肝經的原穴,是引導肝經火氣下行的第一穴位。這幾個穴位結合起來,可以很好地引火下行,滋養肺臟,疏散肝氣,對於治療肝火犯肺導致的咳嗽療效是最好的。大概10多分鐘下來,老人家明顯心平氣和了很多,咳嗽也不那麼頻繁了。見下頁圖。咳嗽多因陰津不足而起,關鍵是打通經絡,讓氣血潤澤過來。其實,人體的經絡,尤其是肝經,是對情緒最敏感的經絡,需要我們時不時地哄哄它,多用手指頭撫摩它幾下,它就會不急不躁,不給我們的身體「添亂」。當然,僅僅哄哄它是不夠的,如果再給它一點「甜頭」的話,這些經絡就會盡職盡責地為我們的身體服務。對於肝火犯肺導致的咳嗽有一道豬肺湯是最好的,這就是梔杏桑白煲豬肺,按照中醫吃啥補啥的道理,豬肺是最補人體肺臟的。梔杏桑白煲豬肺從市場上買回來豬肺,洗凈切成片狀,然後用手擠掉豬肺氣管中的泡沫。再取9克山桅子,10克杏仁,12克桑白皮,一起放到瓦煲中加水先武火後小火煲熟,喝湯吃肉,也可以作為飯桌上的一道菜品。這當中,山桅清肝火,桑白皮清肺熱,杏仁潤肺,豬肺補肺,一起合用,同時兼有清肝火,補肺陰的功效,對於中老年人因為肝火克肺金引起的咳嗽有極好的療效。《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這一點,有咳嗽毛病的人一定要記清楚。很多人一咳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吃雪梨、貝母等,似乎這是解除咳嗽的靈丹妙藥。實際上,內火可能犯肺,也可以犯脾,更多的是傷肝,外感風寒也一樣,不僅僅是侵犯肺臟。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辨清癥狀,不能盲目用藥,否則只怕適得其反。不過,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咳嗽,都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不夠愛護造成的。我們看到別人情緒不好,還知道安慰一二,可是當自己的情緒不好的時候,反而任其發展,不加以節制,要想不被小毛病所困擾,最簡單的辦法不是尋醫問葯,而是回歸心靈,修鍊自己,不讓自己被不好的情緒所左右,做一個真正有控制力的人。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4)女子以肝為本,「養肝功法」和酸味食品是女性養生的兩大護法 「故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 看過《紅樓夢》的人相信都對王熙鳳這一角色難以忘懷。在書中,王熙鳳可算是獨領*,被曹雪芹喻為「粉脂堆里的英雄」。可實際上呢?「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啟笑先來」不過是一種表象,王熙鳳在大觀園眾多女性當中可謂是活得最累的一個。在《紅樓夢》當中,經常會出現大夫診病的情節,這當中,要說婦科疾病最嚴重的,還非王熙鳳莫屬,第55回,寫她年內因操勞太過,一時保養不慎,流產了,並添「下紅之症」;第72回,平兒和鴛鴦說「上個月行了經之後,這一個月,竟瀝瀝地沒有止住」;第74回,抄檢大觀園之後,氣虛不攝血,當天夜裡便「淋瀝不止」……這屢次犯病,無一不讓人觸目驚心。曹雪芹在判詞中說道:「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我們看她每次發病之前的情形,都會找到一些情緒上的根源:爭強好勝,眼裡容不下沙子,每每遇到事情的時候都藏在心裡,使勁手腕將這些事情擺平,又力求做到八面玲瓏,外表不形於色。這樣的一種性格,又怎麼能不鬱結於心,讓肝臟受傷,肝經堵塞呢?中醫說,女子以肝為本,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肝藏血」,而女人最容易失掉的就是血。所以,如果肝功能受損的話,必然會出現血液方面的疾病。而肝主情志,情志不暢,過於鬱悶或者激怒,就會導致肝經的氣血紊亂,出現各種疾病。如果說在清朝時期,王熙鳳還只是少有的「女強人」。那麼在今天,則處處都有像她一般的「鐵娘子」,商界、政界,甚至在很多常人認為根本不適合女性從事的行業當中,都可以見到颯爽英姿的女性。即使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女性也要和男性一樣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真的是家裡家外兩手抓。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得婦科病的人會越來越多,而女性疾病層出不窮,日漸低齡化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都知道,中醫一直強調女性要調經。其實更為重要的一點被忽視了,那就是女性要*志,不能情緒過激,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修身養性,強調男性要做君子,女性要做淑女,從琴棋書畫到刺繡女紅,無一不是平息人的情緒、解除心靈煩躁的一劑良方。今天的女性,肩上的擔子更重,心裡的壓力更大,可排遣情緒的方法卻更少了。那麼,我們用什麼辦法來讓自己不要情緒過激,保護自己的肝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呢?這裡給所有的女性推薦一套養肝功法,不管是居家女性還是上班族,都可以在家務和工作的間歇練一練,保護自己的肝臟,疏通肝經,讓各種負面情緒都可以順利地疏泄出去。具體的做法很簡單。養肝方法1伸懶腰。兩臂上舉,可稍作停留。2按掌轉腰。雙手重疊向兩腿下按,兩臂伸直,同時身體緩緩向右轉動。3伸臂翻掌。兩手相握,屈肘置於胸前,用力向左右方向拉,做3~5次;隨後向外翻5~6次。做這套動作的過程中,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氣,爭取做到呼吸均勻。這一套動作下來,時間不超過10分鐘,卻可以很好地行氣血,益肝臟,通經絡。從現代健身的角度來說,也可以很好地鍛煉胸肺,運動上肢,消除手臂的贅肉。所以,每一位女性都有必要將其視為終身的保健方法,長期練習。見下頁圖。養肝除了這個運動之外,還有一個簡單易行的好方法,即多吃點酸味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孕婦喜歡吃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酸味食物能夠益肝養胃,生津止渴。肝火旺盛的女性不妨在辦公室里放上一瓶梅子,每天吃幾顆,不僅可以解饞,滋養肝臟,幫助脾胃消化,還能保持心境的平和,心情的愉快呢!當然,也不能因為喜歡而大吃特吃,凡事有個度,正如《遵生八箋》說的:「增酸養肝,勿令極飽,勿令壅塞」。養生和養性一樣,必須適可而止,不能走極端!肝性喜條達,最怕抑鬱,所以在運動上也不妨投其所好,做此伸展性的運動, 不僅可以拉開韌帶,還可以養肝養性。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5)心性敏感是乳腺增生病的「溫床」,疏理肝氣是改變內環境的不二法則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一位40多歲的女性找到我,小心翼翼地說她得了乳腺小葉增生,問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消除。說著說著,便流下淚來,我一時之間有點納悶,安慰她說乳腺小葉增生是一種很常見的乳腺疾病,轉為乳癌的可能性不大,治療起來也不太難,讓她不用過分擔心。沒想到,在我的溫言軟語之下,她反而越哭越厲害了。我思考了一會兒,估摸著她不是為病哭泣,而是心裡有事,便順勢引導她繼續哭泣,將心中的委屈傾瀉出來。果不其然,哭了好半天之後,她揉著紅腫的眼睛跟我說抱歉,並且講述了她的故事。原來,10多年前,她跟丈夫之間的感情就有了很深的縫隙,但為了孩子一直隱忍著,希冀丈夫有一天能夠回頭,沒想到,如今是漸行漸遠,就等著看誰先提出「離婚」二字了。想到自己的疾病,想想這些年的付出,她淚如泉湧。作為一名中醫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突如其來的狀況,然而我一向拙於辭令,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此刻也一樣。想了想,我便將手放在她的肩膀上,幫她按摩肩井穴,希望可以傳遞她一絲力量。哭泣了好半天之後,她才徹底地平靜下來,向我請教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的辦法。乳腺小葉增生是現今很多女性常犯的一種疾病,在這之前,我也做過很多研究。女性得這個病,十之*和感情有關係,大多數的女性都是在感情上受過挫折,或者與老公的感情不和,心裡鬱結導致的。中醫對這個病的記述很多,認為這是由於肝失疏泄,沖任失調,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痰凝結聚而形成的,古時候稱之為「乳癖」,是女性的常見疾病。所以,女性如果不想乳房遭受折磨,首要一點就是想辦法放開自己的心胸,不要為一些小事糾結。就藥物、針灸、按摩等方法來說,還是以按摩最為安全有效,而且患者一旦掌握,以後也可以作為保健措施自己在家裡使用,比其他方法更安全方便。所以,我給她推薦了耳貼療法,耳貼療法我們在前面講過,在耳朵上選取乳腺、胸、腦垂體、卵巢、內分泌、三焦、肝等幾個耳穴,將耳貼貼在上面,時不時按摩幾分鐘就可以了。這當中,乳腺、胸、腦垂體、卵巢、內分泌等穴位點就不用說了,是用來調理內分泌的。我們著重分析一下三焦點和肝點,三焦我們知道是綜合調理五臟六腑的,北京著名的中醫許作霖教授稱這個穴為氣穴,就是說它有很好的調氣效果。而肝點顧名思義就是調理肝臟的,肝區疼痛,肝膽疾病都可以找肝點,這幾個穴結合起來可以很好地疏肝理氣,疏通經絡。見下圖。三焦調氣,肝點理肝,乳腺、胸、腦垂體、卵巢、內分泌點調理身體內分泌, 這幾點治好了,疾病也就消失了。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有很多人不明白肝經和乳房的關係,其實這很簡單,清代余聽鴻在《外科醫案彙編》中說:「乳症,皆雲肝脾鬱結」。意思是說乳房的病症,一般都是肝臟和脾臟鬱結導致的。現代女性乳腺增生、乳腺癌發病率那麼高,一定要多多反思自己的心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乳房原是胃經管轄的,但肝經行於兩脅,與乳房相絡屬,而且*也歸肝經。所以,一旦肝氣鬱結,血脈運行不暢,水濕內停,淤血阻滯,就很容易聚結於乳房而形成腫塊。那些沒有患乳腺增生等疾病的女性朋友也不要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認真地回想一下,每個月的那幾天,有沒有感到乳房脹痛?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很少沒有的。只不過大部分人覺得一時的脹痛可以忍受,沒有當回事。實際上,這就是肝氣鬱結,乳房經絡不暢通的表現。一旦當了媽媽,月子里,奶水也會分泌不足,而任其發展下去就很可能形成乳腺增生,乳房腫塊。所以,只要有這種現象,就不能馬虎大意,要及時通過各種方法來疏通經絡,耳貼療法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安全簡便的方法。對女性而言,乳房不僅僅是一個身體器官,更是性別的體現,美的象徵。所以,一旦面臨乳房疾病,不僅身體備受折磨,心裡也是受盡煎熬,因為此病而讓生活質量直線下降,甚至喪失生活勇氣的人也不在少數。作家畢淑敏出了一本書叫做《拯救乳房》,就是從終極關懷的角度來探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的。女性心性敏感,對感情又極其認真,全身心地付出,只為得到一點點的愛,可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不能如願,若因此而鬱結在心,久之必然發生身體的病變。所以,奉勸所有的女性,為了不讓身體跟著心理一起受折磨,凡事都要往好處想,多放一些時間在自己的身體和心理上,身體好了,心胸開闊了,魅力自然也就出來了,擁有魅力的女性又怎麼會害怕生活的打擊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6)高血壓老人最好的降壓藥:掩耳旋頭平氣法 「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髖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黃帝內經?靈樞?五變》 諸葛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一個人了。如果我們細心研究一下會發現,他非常善於利用人的心理來作戰。《三國演義》當中第一有名的事例當屬「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把周瑜的小氣形象勾勒得纖毫畢見,千百年來讓人津津樂道;而「武鄉侯罵死王朗」也將王朗的小丑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然而,同樣的方法用到司馬懿身上卻起不了作用,書中103回就寫道,諸葛亮送司馬懿一套女衣女帽,意在刺激他,讓他發兵,可司馬懿不為所動,諸葛亮亦拿他無可奈何。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夠沉得住氣是多麼重要。這不僅關乎自己的形象(被氣死的周瑜和王朗一直是人們嘲諷的對象),而且和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關。其實,在現代社會,像周瑜和王朗這樣被「氣」死的人不在少數,電視劇和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人因為大怒,導致舊疾複發,一命嗚呼!尤其是那些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是要嚴格修身養性。否則,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氣」得夠嗆。生氣、發怒會把人氣病,氣死,這並不是小說中虛構的情節,而是有實實在在的醫學根源,中醫說「怒傷肝陰」、「暴怒傷肝」、「怒則氣上」,很明確地說出了怒和肝的關係。發怒會引發人體正常運行的氣逆轉亂行,違背了人體的正常秩序。這就好像馬路上有很多車在秩序井然地行駛著,突然跑來一輛亂跑亂竄的車子,這必然會使整個馬路的秩序出現混亂。怒傷肝陰,陰不制陽,就會出現肝陽上升而風動,肝風內動是腦卒中最重要的病因。而腦中風就是西醫說的腦血管疾病。在治療上,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但都是「病後諸葛亮」,少不了讓人受盡折磨。所以說,要想不受腦血管疾病的傷害,還是得預防在先,一定要平熄肝火,不動怒,不讓肝火上炎,肝風內動。這裡推薦一個「掩耳旋頭平氣法」,只要你有空閑時左右前後晃動一下頭部就可以了,具體方法如下。掩耳旋頭平氣法先靜坐,深呼吸讓心情平靜下來,然後憋住一口氣,雙手掩耳,將頭緩慢地由前向垂下,然後再抬起,向後仰,同時心中意念氣下丹田,這樣反覆五到七個回合,可以平熄內風,並且制止老年人由於高血壓等導致的眩暈。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是道教養生家們傳下來的防治中風、腦血管疾病的古老方法。通過意念引氣入丹田,在前俯後仰當中,平熄肝火,讓心氣收斂,肝陽下降。這個方法雖然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但它的科學性在國外也不斷得到證實。據調查,50歲以後的腦卒中患者當中,以油漆工患病的概率最低,這和他們的工作需要不停地上下左右晃動腦袋有關。而且,在動物界也發現這一現象,那些頭部轉動幅度達到360°的魚類和鳥類,它們的壽命是最長的。所以業內人士建議50歲以上的老人,時常做些頭低位運動,以防腦血管老化,防止高血壓和中風。沒事的時候,轉動腦袋,轉轉脖子,低低頭,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 讓心氣收斂,肝陽下降,防治高血壓。老人因為氣血的虛弱,會有這樣那樣的疾病其實很正常,人體就像一部機械,時間久了,難免會有磨損,這就需要我們時不時地為機械添油打蠟。對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山楂茶就是一劑不錯的「油蠟」,去市場買些新鮮的山楂,切成片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開,每天當做茶飲用,有很好的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的作用。對於不小心吃多了,或者逢年過節高興吃了些油膩食物的老人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消食佳品。人體是一部機械,在這由心、肝、脾、肺、腎等器官組成的人體當中,除了氣血的流動之外,還有情感的驅使,人的七情六慾,一舉一動,都會致使原本正常的氣血出現紊亂,讓身體不堪負荷而警報頻頻,腦血管疾病便是這當中「呼喊」比較厲害的一種。如果我們加以重視,對身體愛護有加,不將外界的刺激投射於身體之上,時時做做「掩耳旋頭平氣法」讓心氣平和,再喝點山楂茶養肝護胃,給身體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還會因為外界丁點的刺激而大動干戈,氣得渾身發抖嗎?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7)氣得吃不下飯的時候,就用足三里和陰陵泉穴來順氣下食 「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生氣,或者在飯桌上和人吵架了,立馬筷子一丟,轉身就走,丟下了一句話「不吃了」,然後躲到一邊自個兒生悶氣。更有甚者,會氣得幾天吃不下飯,並且肚子也會不舒服。這裡我們一定要關注一個字,那就是「氣」,本書一開頭我們就說了,百病生於氣。氣可以讓人的身體、情緒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吃飯這個老百姓認為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旁人在安慰人的時候,都會說:「生氣歸生氣,可這飯不能不吃,否則就是跟自個兒身體作對了」。話這麼說沒有錯,可這氣堵在那裡,怎麼吃得下飯呢?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口氣順下來,讓體內氣機順暢,脾胃工作正常,脾胃開始消化食物了,人自然就會感覺到餓。有人可能就不懂了,食物是由脾胃來消化的,生氣是肝的問題,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怒傷肝,生氣直接傷害的就是肝臟,從而導致肝經堵塞,肝木克脾土,而肝經出問題了,要麼往膽經上走,要麼往脾經上轉,吃不下飯的人就是因為肝氣的淤滯轉到了脾胃上,導致脾胃無法正常工作,消化不了食物。食物不消化,人當然吃不下飯了,這時候,就算勉強吃下幾口,也會食不知味,不消化,嚴重的甚至會吐出來。所以,遇到身邊有人氣得不想吃飯,這時候不要急著去安慰他,讓他靜一靜,然後沏上一杯濃濃的茉莉花糖水,端到他的身邊,比任何勸慰語言都有效。茉莉花糖水做起來很簡單,將茉莉花加清水放入鍋中煮沸或者將茉莉花放入杯中加開水沖泡都可以,泡開之後加白糖就是香濃的茉莉花糖水了。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杯茶,卻很好地熨帖了人的心靈,最重要的是,茉莉花有很好的疏肝理氣的效果,《本草綱目》說它有「解酒和中,助脾氣,緩肝氣」的作用,時不時喝上一杯,不僅是一種生活的享受,也是對身體的呵護。喜歡生悶氣的女性完全可以用它來代替咖啡等刺激性的飲料,不僅對身體有益,也更體現出女性的醇香淡雅之美。要提醒的一點就是,白糖不能放得太多,否則會妨礙茉莉花的藥效。足三里不僅是第一大補穴,也有助消化的功效。陰陵穴對改善脾的功能也有很好的療效。當然,茉莉花糖水只能起一個舒緩情緒、疏理肝氣的作用,要想把這股氣順下去,讓脾胃功能運作起來是治本之策。我們可以在喝茉莉花糖水時最好加上右邊這個按摩方法。這當中,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補充後天之本脾胃的最佳穴位,按摩足三里和陰陵泉在下半身膝蓋附近找到足三里和陰陵泉,分別用大拇指在雙腳的足三里和陰陵泉穴上各按摩5分鐘,如果用指感到費勁的話,也可以隨手取一個圓柱狀的小物件,如圓珠筆或者筷子的圓頭等來減輕手指的工作量。卻不知道,它還可以消食導滯,對於肝火引起的脾胃運化無力,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可以說,所有和脾胃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找它。而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水穴,健脾祛濕的功效是最強的,改善脾系統的問題非他莫屬。這兩個穴結合起來,對於暢通肝經竄過來的火氣,健脾益氣,調節脾胃運化食物的能力功效非同小可。脾胃消化食物的能力強了,人自然也就會覺得餓,這時候再吃飯,會很香甜,營養也更容易吸收。見上頁圖。人們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作為常人來說,一日三餐是生存的必需也是幸福生活的一種感受。可是,好多時候,我們總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干擾,吃飯的時候食不知味,或者乾脆吃不下,這往往是肝火過旺抑制了脾土;或者是憂慮過多傷了脾胃,導致脾胃的消化能力出現問題。所以,要想一家人身體健康,生活幸福,我們在飯桌上一定不要去教育孩子,詢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夫妻之間也要盡量避免討論一些可能會出現分歧的問題,而最好是聊一聊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讓大家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餐,這樣才能保證臟腑器官工作正常。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8)口苦的根本原因是你的肝正在「受苦」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主苦,治之以膽募俞」。——《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 經常有老年朋友跟我說嘴巴里很苦,吃什麼都感覺沒味。孩子孝順給買了不少甜食,甚至還有巧克力這樣的「年輕食品」,可吃了之後也不能解除嘴巴的苦味,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我往往會給他們推薦一道甘*醪酒,就是將適量剪碎的甘*和酒釀放一起煮沸放溫之後喝,每天當做茶水一樣喝兩次。看著很簡單,但這些老人喝了之後,大多數反應還是不錯的。其實這是一個平肝清肝的小方子。老年人往往氣血不足,再加上閑居在家裡,無所事事,孩子大多忙於事業,也難以陪伴在身邊,這時候,就很容易胡思亂想,導致肝鬱氣滯,出現這樣那樣的癥狀。口苦是其中一個比較小的問題,但若是置之不理的話,肝經很可能會「積小怨為大怒」,給身體製造大麻煩。可能有人不明白,為什麼肝鬱會口苦?這就得尋根探源了。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口腔是清爽舒適的,但是有的人會時不時地感覺口苦,或者口甜,口甜反映的是脾經有熱,而口苦則多是肝經有熱了。很多人情緒壓抑鬱悶的時候,會感覺到口苦,這是因為肝主情志,情緒的鬱結會導致肝氣不疏,氣滯則血淤,肝膽相為表裡,肝血不能推陳出新,鬱積於內,就會導致膽氣循徑上溢,口苦就不足為怪了。《黃帝內經?素問?痿論》中也有「肝氣熱,則膽泄,口苦」之說。治療口苦的重要方法是疏肝理氣,清除內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龍膽瀉肝丸,這是現成的中藥,吃法說明書上都有。但是,作為我個人來說,一向不主張吃藥,本來肝就有熱,氣行不暢,還要額外負擔排毒的任務,等於是拆東牆補西牆。所以,如果問題不是太嚴重的話,建議每天喝幾碗甘*醪酒。實在覺得難受的話,可以練練六字訣中的「噓」字訣和「吹」字訣。「六字訣」養生法早在戰國以前就有了,可以算得上中國最古老的養生方法,這當中的「噓」字訣平肝氣,「吹」字訣補腎水,水不涵木是肝火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同時練這兩個方法,可以很好地平熄肝火,讓各臟腑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噓」字訣和「吹」字訣1「噓」字訣呼氣念「噓」字,腳尖輕輕點地,兩手從小腹前輕輕抬起,手背相對,慢慢抬至與肩齊平,兩臂如飛鳥張開雙翼向上、向左右分開,儘可能將氣呼盡,然後在吸氣時,兩手從面前、胸腹前緩緩落下,垂於體側。一次動作完成之後,再做第二次。如此重複6次。2「吹」字訣呼氣念「吹」字,腳尖著地,腳心腳後跟騰空,雙臂從兩側提起,從後背繞長強、腎俞穴向前畫弧線,經體前抬至鎖骨平,雙臂撐圓如抱球狀,指尖相對。隨後身體下蹲,(注意下蹲時,上身要保持端正)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雙手落在膝蓋上。然後身體隨著吸氣慢慢站起來,兩臂自然垂於體側。同樣共做6次。具體的做法如下。「六字訣」是一種簡化的養生方法,就相當於五子棋與圍棋的關係一樣,雖然沒有那麼博大精深,但長期練習,同樣有很好的養生功效。這當中的每個字都對應著不同的臟腑,其中「噓」字對應的就是肝,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就說過:「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所以肝功能不好、情緒經常感覺壓抑的人,經常練練「噓」字訣,尤其是春天的時候,多加練習,可以很好地保護肝臟,疏通肝經,調節情緒。見下頁圖。人上了年紀,身體就好像用了多年的機器一樣,如果不加保養的話,會衰老得很快,以致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修理,而甘*醪酒和「六字訣」中的「噓」字訣和「吹」字訣就相當於人體「肝臟」的修理工具,把它運用到家了,肝也就不會再給身體找麻煩。「噓」字平肝氣,「吹」字補腎水,肝火內生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水不涵木,導致火氣上炎,所以肝不好的人一定也要檢查一下腎。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9)時時做做「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別讓肝火傷害了你的兩肋 「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說到肝火上炎引發肋痛,電影《紅樓夢》中就有一個著名的片段,即薛寶釵巧用鉤藤治療薛姨媽的肋痛。薛姨媽被兒媳婦夏金桂氣得怒髮衝冠,肝氣上逆,「左肋疼痛得很」。這時候,來不及喊醫生,薛寶釵就喊人去買了幾兩鉤藤來,煎了一碗濃濃的鉤藤水讓薛姨媽喝了,過了一會兒,薛姨媽「不知不覺地睡了一覺,肝氣也漸漸平復了」。可能有人不明白肝火上炎,為什麼會引發肋痛?其實道理很簡單,肝經走兩肋,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很壓抑,或者火氣很大的話,就會郁滯在肝,引起肋部疼痛,所以中醫說「百病生於氣」,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疏肝理氣。薛寶釵正是由於明白母親生病的原因,所以才膽敢自己下藥,利用鉤藤清熱、平肝、鎮靜的效用來治療母親的肋痛。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薛寶釵一樣,懂一點中醫常識,不僅可以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當身邊的親人出現問題時,也能及時為他們救治,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但是現在中藥店那麼少,要想在第一時間買到想要的中藥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學會去繁就簡,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是中醫一直倡導的宗旨。在治療肝火上炎引發的肋痛上,有一套簡單按摩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這就是「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這是專門針對肝膽問題的,對於經常生氣、發怒或者鬱悶、壓抑的人來說,時不時地做做這套小操,對於疏通肝氣效果是極好的。中醫說五行相生相剋,任何一臟出現問題,都可能是受到其他臟器的牽連,或者牽連其他的臟器,所以在穴位按摩的時候,除了按摩個別特殊功效的穴位,往往需要多穴結合使用。這當中,章門穴是肝經的門戶,意思就是肝經的火氣上炎,肝風上亢到這裡就被攔截住了,所以肝火上炎、肝氣鬱滯的人經常會覺得這裡疼痛;而京門穴是膽經的氣穴,別名叫氣府、氣俞,可想而知是寬胸理氣的;而大包穴是脾經上的穴位,稱為「脾之大絡」,對於散布脾經的精氣有很好的作用,人體食物的運化,四肢、肌肉都有賴於脾,而肝木克脾土,按摩大包穴可以將肝經上的火氣很好地散發出去。見下圖。肝經是人體主情志的第一條經絡,也是最容易受傷的一條經絡,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深呼吸,全身放鬆之後坐好,或者站好(周圍不要有障礙物),雙臂肘關節屈曲,形成45°,兩肘向兩側上方抬起(老年人體力不支者可適當放低些,體力好的適當抬高些),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適當調整。然後兩肘同時向內叩擊,以肘尖叩擊兩肋,由輕到重,速度、用力平穩一些,最好帶有一定的節律,反覆叩擊20次左右,同時重點叩擊章門、京門、大包穴等幾個穴位,大包穴在腋下,如果肘部不好叩擊的話,也可在叩擊完章門、京門穴之後,用拳頭輕輕敲打大包穴。肝一旦受傷,就會連帶著轉到其他經絡上,水生木,肝氣得不到疏散,過於旺盛的話,也會反回來影響腎水對全身的潤澤;肝木乘脾,肝火大,就會影響食物的吸收、消化;肝火犯肺,就會引起咳嗽等癥狀……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以找到真正的病根。所以,對於紅塵俗世,經常被世間小事所困擾的人來說,不妨時時做一做「雙肘相叩疏肝利膽法」,將肝火順利地排泄出去,讓肝血能夠順利地促進膽汁分泌,還人體一個清潔乾淨的場所,少生怨氣,少生疾病,給自己一個幸福而平靜的人生!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10)肝鬱乘脾土引發的胃病通過敲打陽明經來調治 「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 胃痛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從西醫的診斷來說,大多認為是慢性胃炎,開一些消炎藥了事。其實,在中醫看來,胃炎只是一種表徵,真正的根源卻在更深層處,即脾、肝有問題,都可能導致胃發炎,引發胃疼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胃只是替罪羊,哪個臟腑都有可能將「火」燒到胃上。這當中,以肝為最,因為肝木克脾土,脾胃相表裡,所以肝出現問題,最倒霉的就是脾和胃,包括前面說的氣得吃不下飯,就是因為肝發「火」導致脾胃沒有辦法消化食物,其他很多的脾胃病也都要從肝上找根源,胃痛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正如清代名醫沈金鱉所說:「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我曾經認識一位女患者,才30出頭,卻有近十年的胃病史,經常胃痛、胃脹,人很瘦,食慾還很差,動不動就不想吃飯。西醫看了無數次,每次痛得受不了的時候就去藥店買葯吃,治胃痛的西藥吃了個遍,但病情依然是反反覆復,纏綿不絕。我給她診斷,發現她舌邊顏色很不正常,是那種紫黯的顏色,舌苔很黃,一看就知道肝經淤堵嚴重。在仔細問詢過程中也發現,她的性格很壓抑,家裡、工作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讓她不得開心。我在心裡嘆口氣,這是女性最常見的現象,要知道肝主疏泄,性條達,就像一個性情暴躁的男人一樣,是最不能讓它受壓抑的,不管有什麼事,一定要讓它發泄出來,否則它就會通過別的地方爆發,她的胃明顯就是替肝受了這麼些年的罪。「肝鬱日久,當取陽明」,這是在治療胃病方面極有經驗的戚景如老中醫的話。也就是說肝氣長期鬱積,就要從陽明經上來找方法,即使是沒有胃病的人也要如此,更不要說因為肝鬱而導致胃炎的患者了。所以,我讓那位女士回家每天用小魚際分別按摩足陽明胃經的小腿段以及手陽明經的前臂段,其中以手、足三里穴為主。每天早上醒來,差不多是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和胃經的時候,用雙手的小魚際交替按摩左右腿以及前臂的陽明經,按摩到發熱為止(如果皮膚太過乾燥,可適當抹一點潤膚油)。這樣堅持半個月,肝經鬱結之氣就會慢慢散開,氣行則血行,氣血循環正常,身體的小毛病也就沒有了。見下圖。早上六七點人醒來的時候,氣血正好流注於大腸經和胃經,敲打這兩條經絡可以很好地助肝經「一臂之力」,疏通肝經的鬱結之氣。胃的毛病往往遷延日久,但現在很多人由於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原因,很難閑下來慢慢地調養胃。而脾胃又是後天生化之源,胃不好,吃的東西就會有很多禁忌,這樣一來,營養供應不上,必然會導致身體虛弱。所以,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道湯,既能化解肝氣的鬱結,還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對於肝鬱型胃痛的患者,可以說是魚與熊掌兼得的舉措,這就是陳皮豬肚湯。這道湯,既可當做佐餐的菜肴,也可當做晚餐來食用,對於治療肝鬱胃痛的病症效果最好。陳皮豬肚湯陳皮大家都知道,是最疏肝理氣的,而按照中醫吃什麼養什麼的道理,豬肚是最能養胃的,將豬肚洗凈,陳皮切成絲,然後一同入鍋,加入適量的清水、食鹽、生薑,煮熟之後,依個人愛好加少許味精即可食用。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11)按摩背後的穴位提昇陽氣,化解無形的「梅核氣」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論篇》 周六的晚上,剛到家,就看到一位遠房大哥和阿姨坐在沙發上,夫人陪著他們在說話。老人家一臉的不開心,手還一個勁地揉捏嗓子眼,估計是不太舒服。看到我進屋,大哥立馬迎接了過來,說老人家不知道怎麼回事,前些日子,突然覺得嗓子眼裡好像有東西,這幾天他們東奔西跑的,去醫院耳鼻喉科看了,還做了鼻腔鏡,頸部B超,都說正常。可是老人家就是覺得不舒服,喉嚨里好像夾著個肉棗,一低頭脖子難受得不行。這裡,我並不是否認西醫的功效。但是,像老人這樣的癥狀,確實是中醫的優勢所在。老人家的病很明顯是中醫傳統的疾病——「梅核氣」,一般是先生氣了,然後才會出現這個癥狀,因為喉嚨里有一個梅核樣的東西堵著似的,所以稱之為「梅核氣」。原因也不難分析,就是生氣了,情緒不好,肝經的氣循環不暢,淤滯了。肝經通於咽喉,所以肝氣在這裡淤滯成一團,就像一個無形的「核」一樣。這時候,患者往往習慣性地揉捏嗓子眼。我分析的過程當中,大家頻頻點頭,老人家甚至眼中帶淚。看來這回著實氣得不輕,才會出現這樣的癥狀。在老人的絮絮叨叨中,我才明白,原來前段時間,老人家與媳婦因為孫子的教育問題發生了爭執,好些天心情都不好。再加上以前積累的一些事情,心情非常壓抑,然後不知不覺就覺得身體不舒服。大哥在旁邊直埋怨,說:「你咋不早點告訴我,要是耽誤了治病,那可怎麼辦?」我也不便多說什麼,讓老人坐下來,給她按摩背後的風池、風府、天柱三穴,每穴按了3分鐘;按摩完之後,又在老人的後頸部、兩側肩井穴處各拿了5分鐘(拿法見第二章「治療小兒多動症」一篇);隨後讓老人俯卧下來,用拇指指腹輕輕地按揉老人家的肝俞、膽俞、膈俞、脾俞、胃俞等穴3分鐘;按摩結束之後,又用大魚際在這幾個俞穴以及大椎穴上擦了幾分鐘,一直到老人家後背這幾個穴位發紅髮熱。按摩結束之後,讓老人吞咽唾液,老人當時就感覺癥狀減輕了一點。背後的俞穴和督脈上的穴位對於提升老人因為缺少運動而沉降的陽氣, 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病症有很好的效果要說這治療原理,也極其簡單,當中的風池、風府、大椎穴都是督脈上的大穴,督脈是陽脈之海,刺激這幾個穴位,對於提昇陽氣,護佑老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而其他的背俞穴則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也具有很好地通陽解郁的功效,尤其是肝俞和脾俞,直接與情緒緊密相連,最能化郁解煩。這些穴位結合起來,可以調節氣機,生髮老人因為氣血不足、缺少運動而沉降的陽氣,陽氣一旦生髮起來,便可調動人體內的氣血循環,解除病障。見上圖。解郁方——芹菜蜂蜜糊將2斤左右的水芹菜洗凈搗爛取汁,然後加少量蜂蜜用文火煎成黏稠狀,然後密封起來放冰箱里,每天取一茶匙用溫開水沖服,這樣也可以消除梅核氣。我將按摩的方法一一示範給大哥,大哥學得很認真,可老太太在一邊是欲語還休,可能是擔憂回到家裡,大哥不能遵照執行。對於老人的擔憂,我也很能理解,想起以前一位老師傅教給我的一個方子,便將其寫給了老人,讓她自己在家裡做,成本也不高。具體做法如上。老人眼噙著淚,顫巍巍地接過方子,我看著不禁心有凄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習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老人與其參與到晚輩的生活當中,徒增煩惱。不如放開手腳,做一做自己年輕時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或許那樣,更能得到心靈的解脫,身體的康健!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三章 (12)抑鬱的時候做一道玫瑰棗膏,就可以消食理氣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 大家還記得2000年春晚趙本山、宋丹丹演的小品《鐘點工》嗎?我一個朋友看到這小品的時候深深地嘆氣,原來他家裡就是那麼個情況,老母親隨著他一起從鄉下來到大城市,走哪兒哪兒不認識,人家說話也聽不懂,只好窩在家裡,時間一久,就變得憋悶不已,鬱鬱寡歡,原本健朗的身體也開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了。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可能很多人和我那朋友一樣,不明白,怎麼連「清福」都不會享,反而憋出這樣那樣的病來?這個問題還得從肝來說,前面已經提到過無數次,肝喜條達,惡抑鬱,老人家天天窩在家裡頭,沒有人說話,沒有人傾訴,就算日子過得再清閑,時間久了,也會慢慢地產生失落感,感到空虛苦悶,情況日漸加深,就會出現現代醫學常說的「抑鬱症」。抑鬱是很多人都會偶爾出現的現象,但若成為一種「症」的話,說明病情很嚴重了,那時候要治療的話就會很困難,所以一開始就要將這種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除了像小品當中所說的,讓自己「走出去」之外,也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等方式來調理一下,讓肝的鬱結之氣能夠得到疏散,這也是一種內調的方法。在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抑鬱上,中醫有一個中成藥,叫四逆散,是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子,歷來被稱為疏肝解郁、調和肝脾的祖方,由甘草(炙)、枳實(炙)、柴胡、白芍藥等幾味葯組成,方中柴胡散熱解表,疏肝解郁;白芍藥平肝潛陽,養血斂陰;而枳實破氣消積化痰,調理中焦;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這當中,前二味養肝,後二味養脾胃,合而用之,對於肝氣鬱結有很好的療效。抑鬱患者往往沒有什麼食慾,服用四逆散也可以得到緩解。而對於賦閑在家的老人來說,還有一道家常食品作用也不錯,閑來無事,做來吃吃,不僅可以消解一個人在家的鬱悶,也可以疏理肝氣,還能讓家人胃口大開,可以說集多種功能於一身,這就是美味的玫瑰棗膏。 玫瑰棗膏原料:紅棗150克,生豬板油120克,荸薺60克,核桃仁30克,玫瑰6克,雞蛋2隻,紅薯90克,豬網油160克,瓜片15克,白糖100克,濕棉紙1張。做法是:1先將紅棗烤熟,取出裡面的棗肉備用(也可去超市買現成的棗泥)。2核桃仁用沸水泡後去皮,放入油鍋中炸黃撈出。3生豬油去筋,與棗肉分別剁成泥,紅薯煮熟去皮,壓成泥狀。4核桃仁、荸薺、瓜片分別切成丁。5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將棗泥、豬油和紅薯泥裝入盆中,把雞蛋打散倒入盆內,加核桃仁、瓜片、荸薺、白糖、玫瑰等拌勻。6將豬網油鋪於碗底,豬網油邊吊在碗口邊外,把拌好的棗泥放入網油內,用手壓平,將碗口的網油邊理平,搭在碗內的棗泥上,用濕棉紙密封,上籠蒸40分鐘出籠。扣在另一盤內,揭去網油,撒上白糖就可以了。玫瑰棗膏疏肝解郁,調理脾胃,是做給一家人食用的最佳甜品。這道玫瑰棗膏不僅外形漂亮,鬆軟香甜,而且可以調理脾胃養肝解郁,對於賦閑在家的老人來說,再合適不過。也是從這道甜點開始,朋友的母親漸漸愛上了各種中西式的糕點,尤其是中國的糕點,更是愛不釋手。朋友見機,給母親買來一個烤箱、餐盤等一系列的做糕點的工具,還有一些圖書,如此一來,他的母親每天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並且因此而結交了很多有共同興趣的人,當初苦悶壓抑的情緒一掃而光,整個人重新恢復了原有的開朗和康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朋友見到我感慨萬分,說曾經一度想順從母親的意見,送她回老家。可是,總是難以舍下這份感情。現在好了,母親找到了興趣所在,不再天天鬱悶無所事事。自己也可在一邊盡心儘力地照顧她,可謂是兩全其美。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1)黑米蓮子粥,讓准媽媽不再擔驚受怕,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在計劃生育的大前提下,優生優育是一個重要的功課。所以很多准爸爸准媽媽們對於孩子非常重視,各種各樣的胎教產品大行於市,一旦懷孕,便將這些東西搬回家,恨不得生出一個神童來。當然,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但有一個關鍵的地方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准媽媽的心理調適。由於都是第一次生育,所以准媽媽們對於分娩都存在強烈的恐懼心理,提心弔膽,尤其是到了預產期,惶惶不可終日。殊不知,這些不好的情緒如果不及時克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要不,在物質條件這麼好的情況下,怎麼還有那麼多自閉症、多動症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呢?在中醫看來,這一點都不稀奇,懷孕期間,如果情緒不能保持穩定的話,孩子很有可能發育不良。金代四大名醫之首的張從正所撰寫的《儒門事親》中說:「如婦人懷孕之日,大忌驚憂悲泣,縱得子,必有諸疾」。意思淺顯如白話,就是說女性在懷孕的時候,一定不能情緒波動太大,否則就算生下孩子,也會有各種疾病。《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中也有胎病之說:「……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可見,胎病之說早在幾千年以前就有了,所以當時的人對於懷孕極其注意。雖然物質條件不是很充足,但在孕育子女的問題上,卻絲毫不含糊。明代醫家萬全還專門撰寫了一本書《育嬰家秘》,其中《胎養以保其真篇》中說:「自妊娠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誦讀詩書,陳說禮樂」。所以說,懷孕期間要保持情緒穩定,包括胎教。可能有人覺得這些東西很虛,不切實際。其實不是這樣的,和吃喝一樣,情緒也是孕育出一個健康胎兒必備的重要條件,二者缺一不可。胎兒在母體當中,全靠母體氣血的濡養,這當中,飲食當然是第一位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但是,如果情緒喜怒無常的話,必然會導致氣血的變化無常,《黃帝內經》說:「大驚卒恐,則氣血分離,陰陽破散」。這種情況下,胎兒又怎麼可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呢?營養不充足,生長發育會出現問題就再正常不過了。《黃帝內經》說「恐傷腎」,就是說各種情緒當中,恐懼是最傷害腎氣的。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經常受驚嚇、擔憂、恐懼,肯定會導致腎氣的紊亂或者不足,那樣的話,胎兒得以濡養的先天之本就不足夠,生下來的小孩就會出現各種智商方面的問題。 《胎養以保其真篇》中還說:「兒在母腹中藉母五臟之氣為養也,苟一臟受傷,則一臟之氣失養而不足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這頭一回懷孕、生育怎麼可能不緊張,不害怕呢?記得妻子懷孕的時候,每天都提心弔膽,神經兮兮的,即使像我這樣對女性懷孕心理稍有研究的人還差點被弄得神經崩潰,更別提那些一無所知的人了。由於恐懼傷害最多的是腎氣,所以,懷孕的時候,除了多了黑米蓮子粥去超市買些黑米、蓮子和冰糖,每天取100克黑米和20克蓮子,先將這兩樣泡上三四個小時,然後一起放入鍋中煮成粥,煮粥的時候一定先大火煮開,再小火慢慢熬熟,之後加入冰糖調味食用就可以了。解一些關於生育、分娩的知識,減少恐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補充腎氣,讓腎精充足。也只有補足了腎氣,才能避免各種妊娠病的發生。補腎的方法有很多,但孕婦由於情況特殊,不能隨便亂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簡單的粥譜:黑米蓮子粥。由於這樣食品性平溫和,所以也不存在什麼辨證的問題。我的一位朋友的妻子懷孕那會兒,經濟條件不是很好,補品吃不起,天天就拿這個當點心吃。所以,現在她對這道粥都有了感情,時不時念叨。當然,也虧了這道粥,我朋友的妻子和孩子這些年身體都很好,別的小孩常見的小毛病,他兒子基本都沒怎麼出現過。每天早上當早餐,或者作為下午三四點時候的加餐點心都可以,既不會影響正餐的食慾,還能滋陰養心補腎。見下圖。黑米俗稱「月家米」,是產婦和體質虛弱者最適宜的平溫性質的滋補品。這個道理也非常簡單,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黑入腎,腎強則青春煥發,精力充沛」。黑米兼具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民間俗稱「葯米」、「月家米」,是作為產婦和體虛衰弱的病人用的滋補品。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古人早就清醒地認識到了。所以,中國古代的養生方法裡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調節心志,處處強調「精神內守」。其實,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身體虛了,精神也會耗散;精神耗散了,身體也難保健康。而孕婦身兼二職,既要照顧自己的身體,還要照顧到胎兒,所以在懷孕時,甚至是準備懷孕的時候,就應該好好了解懷孕的知識,做到有備無患,有驚無恐。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2)大補元煎補氣提氣,讓男人從此不再「英雄氣短」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朋友半夜給我打來電話,讓我出去,說請我一定要救救他,否則他只有離婚了。原來,自從孩子出生以後,他跟妻子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真正的性生活了,妻子慢慢由寬慰變成了責怨,脾氣也日見上漲,這讓他愧疚不已,又實在鼓不起勇氣去看醫生。現在,他很害怕回家,回到家裡,要麼紛爭不斷,要麼無言以對,而任何一種都不是他想要的。這個朋友我很了解,絕對是「愛妻號」的代表人物,在任何人面前都不避諱他對妻子的照顧,要說他有什麼出軌的行為,我是絕對不相信的。看到他的時候,一臉的落寞寡歡。細聊之下才知道,原來,自從跟妻子進了產房,目睹妻子生產的過程之後,他就對妻子的身體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屢次想要跟妻子親熱,結果都半途而廢。看這情形,應該是產房那一幕讓他心裡產生了陰影,導致他對妻子的身體有畏懼感才會這樣。《景岳全書?陽痿篇》說:「忽有驚恐,則陽道立痿,亦甚驗也」。我幫他檢查了一下,苔薄白,脈弦細。而且據他說,近來精神很苦悶(遇到這樣的事情誰又能不苦悶呢),晚上睡覺也不安寧,就差沒有精神崩潰了。確確實實是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的腎氣虧虛,對於這樣的情況,最重要的就是益腎寧神,讓他生理和心理都能夠健康起來。所以,我給他推薦了大補元煎,這味藥劑在《景岳全書》和《千家妙方》中都有記載,認為它能夠大補氣血,補氣升陷。清代名醫華岫雲在《臨證指南醫案?陽痿》的按語中指出:「陽痿……亦有因恐懼而得者,蓋恐則傷腎,恐則氣下,治宜固精,稍佐昇陽」。而大補元煎中的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都有極好的益腎作用,而人蔘、當歸、山藥、炙甘草等則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完全是治療朋友病症的不二法寶。由於朋友有些心神不寧,我在此基礎上又給他加了一些遠志和棗仁,具體的配方如下。有朋友可能會覺得不太可信,心理的問題喝中藥怎麼可能有作用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在中醫看來,心理和生理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情志的過激會導致臟腑病變,在五志學說當中,恐是最傷腎的,恐懼會致使上焦閉塞,精氣在下,不能上交心肺,這樣一來,在*當中必然力不從心,出現陽痿現象。而男人最怕這個事情,這樣一來,恐懼心理會進一步加重,形成大補元煎人蔘10克,山藥(炒)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枸杞15克,山茱萸5克,甘草(炙)10克,遠志10克,棗仁10克,用適量的水煎到藥味濃郁時飲用即可,隔一天喝一次,一個月左右就可明顯地見到效果。(嫌煎中藥麻煩的朋友也可直接去中藥店購買丸藥,具體的用量上面都有詳細的註解。)惡性循環。而大補元煎呢,就是補氣提氣的,只要氣血足夠,能夠交通五臟六腑,心理的問題自然也能不攻自破。大補元煎提氣補氣,對因為驚恐而導致的腎中陰陽 兩虛是一款很合適的平補之劑。當然,如果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藥物上,就有點捨本逐末了。在喝中藥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慾望,與妻子分床而居,杜絕一切和性有關的東西,*、*小說等更應該避免。這樣,當中藥喝完之後,身體的虧虛補充過來了,再加上蓄積已久的慾望,成功的可能性會很大,只要能夠成功一次,陽痿的問題自然就銷聲匿跡了。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有科學家做過實驗,讓人從一個黑屋子中穿過,大家都很輕鬆地走過了。而打開燈之後,大家發現屋子裡是玻璃路面,在玻璃底下全是蠕動的蛇,這時候,大家都不敢走了。雖然所有的人都明白,從這裡走過去,絕對安全。恐懼就是這樣,如果你時時想它,時時看它,總活在那恐怖的記憶當中,只會讓自己的恐懼感與日俱增,身體也因之而問題百出。這時候,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做些別的事,調理一下自己的身體,或許,要不了多久,所有的問題都會煙消雲散!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3)小便失禁,就喝「長生酒」,做導引壯腎功來補腎養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人一開始狐假虎威、威風凜凜的樣子。結果,在遇到真正對手的時候,還沒打幾下子,就嚇得屁滾尿流,狼狽而逃。那麼,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人在受驚嚇的時候會控制不住小便,出盡洋相呢?這個從中醫角度來解釋也不難,問題還在於腎。腎主水,在水液代謝的整個過程中,腎氣是新陳代謝的原動力,調節著每一環節的功能活動,水液代謝正常與否直接反映腎氣是否充足。而且,腎主二便,與膀胱相表裡,膀胱運轉的動力根源在腎,可見大小便出問題,肯定和腎脫不了干係。恐傷腎,腎氣不足就會導致「膀胱不約」,收束無力,小便失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實,早在《黃帝內經》裡面就提到過驚恐會致使大小便失禁,《素問?舉痛論》說:「恐則精卻,卻則上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意思是一樣的,恐懼會使人的上焦閉塞,精氣下泄難以上行,氣不行,腎主二便的功能就會失掉,人也就無法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所以,受到嚴重驚嚇的人,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同時失禁的現象,這是因為氣機完全紊亂了。如果不能及時救治的話,很可能會長期如此,甚至引發其他的各種病變。所以對小便失禁,一定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藏在心裡,這種惴惴不安的心理也會傷害腎氣,使小病越發拖成大病。古人養生,非常注重細節,即使是小便這樣「私密」的事情,他們也會細心觀察,不讓身體出現一絲紕漏,大文豪蘇東坡在《養生雜記》中就說過:「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防治小便失禁、尿頻的導引壯腎法。導引運氣,就是通過意念來調動自己體內的「氣」,將因為不正當的飲食和負面情緒所打亂的氣歸位,順乎身體運行的正常規律。這個導引方法很簡單,具體做法如下。導引壯腎法早上起床之後,先深呼吸幾口,讓呼吸均勻,然後以舌抵上齶(保持在發「兒」這個音的位置),眼睛看向頭頂上方。隨後吸氣,做肛門收縮動作,然後呼氣放鬆,反覆24次。看到這個簡單的動作,可能很多人不以為意,如果那樣的話,你可真是入寶山而空手回了。這個動作雖然簡單,卻蘊涵著中醫的重要思想。我們知道,任脈和督脈都是從口中斷開,舌抵上齶,就等於將任督二脈給連通了,任脈導引壯腎法是利用呼吸之道來調整體內氣血運行通暢的方式, 還有生津的作用,有很好地壯腎功效。下行,督脈上升,氣血暢通,身體的問題自然就會得到緩解。而肛門的收縮動作可以增強膀胱的制約功能,功效是一覽無遺的。這些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堅持做了的話,會發現,做完之後,口中會充滿津液。這時候,你一定要將這個津液緩緩咽下去。要知道,這個「津液」可是無價之寶,道教的養生家們將它稱為「長生酒」,認為它可以滋潤頭髮、五官,濡養內臟、骨髓,好處數不勝數。我認識一位老人,70多歲,耳不聾眼不花,每天早晚像年輕人上班一樣,拎著一杯水去圖書館讀書看報,還時不時地發表學術論文,身體不知道有多硬朗。他的養生秘訣就是:每天早晚舌抵上齶,讓口生津液,然後分成三小口,緩緩咽下去。到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牙齒一顆都沒脫落,也不鬆動。真是任誰見了都羨慕不已。要說,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體驗,畢竟從一無所知的嬰兒成長為擁有多項技能的成人,要經歷許多磨難,要想做到對萬事萬物都不恐懼,那不太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就像身體健康的人偶爾讓自己感冒一兩次可以增強抵抗力一樣,在心理的體驗上,偶爾冒冒險,讓自己的心靈受一點點小刺激,對身體和情緒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在恐懼之後,在年齡漸長之時,做做導引壯腎法,將體內紊亂的氣機調順,讓淤滯的氣血通暢起來,人生自然會一通百通,一順百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4)交泰丸讓心腎相交,經脈直通於耳,消除耳鳴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黃帝內經?靈樞?脈度》 周日的早晨,偷得浮生半日閑,我對著電腦在網上優哉悠哉地「遨遊」呢!MSN的頭像很不「和諧」地閃動了起來,點開一看,原來是一位遠在美國的親戚,說他有一位當地的朋友,這段時間總是耳朵嗡嗡作響,先是左耳,感覺周圍有電波一樣的雜音,後來又覺得像是耳朵旁邊有小蟲在鳴叫,一開始沒當回事,以為是沒休息好,可這段時間,連右耳也這樣了。去醫院檢查,說不用治療,自己會好。這位美國朋友是個中國迷,一直對中醫也頗有興趣,想看看中醫有沒有解決的辦法。那位美國朋友湊近了些,對著電腦的視頻,讓我看他的舌象,很紅,並且告訴我說,他的腰部以下總感覺發冷,而且最近心煩意亂,手心發熱,經常感覺口乾舌燥,晚上也睡不好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從他的癥狀來看,很明顯是心腎不交導致失眠,繼而引發的耳鳴。五心煩熱,口乾舌燥,舌紅,都是水虧火亢的徵象;水火不濟,心陽偏亢,難免會心神不寧。而腎主骨,腎陰虧虛,腦髓得不到足夠的滋養,頭暈耳鳴,失眠健忘就是情理之中了。而且,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失於濡養,必然會腰酸。所以,在治療上,一定要讓心火下降於腎,以溫腎水;腎水上濟於心,以制心火,讓水火交融,互相制約,形成水升火降的平衡局面,說簡單點就是要讓心腎相交。心腎相交的辦法有很多,除了我們前面講過的手心搓腳心之外,這裡再給大家推薦一個肚臍敷貼的方法,用起來很簡單,而且沒有副作用。敷貼的藥物是交泰丸,這個葯來自於《韓氏醫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黃連和肉桂,我們都知道,黃連是極其苦寒之葯,而肉桂性熱、溫補,黃連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熱以溫腎陽,具體做法如下。黃連性寒,肉桂性熱,將二者調和敷在肚臍裡面,能夠清心火,溫腎陽,是治療心腎不交的絕妙處方。美國朋友從來沒有聽說過敷貼療法,將信將疑地用了幾天之後,就發現身體狀況好了很多,不但睡眠踏實了,心情也不再那麼煩躁,工作起來得心應手。他將這一情況告知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說前段時間工作上出了一些差錯,報表的數據全部出錯,很是煩悶,工作上錯誤百出,沒想到身體也跟著出問題。現在可好了,身體的問題解決了,連帶著工作都順利了很多,真是一事順百事順。交泰丸敷肚臍眼將適量的黃連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調和為丸藥,敷於肚臍裡面,可使陰陽相接,心腎交合,所以取名為交泰丸,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腎不交的首選方葯。每天晚上,將一丸藥塞到肚臍裡面,然後用紗布覆蓋,用醫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一般情況下,三天就可見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堅持一個星期鞏固療效,便可以了。看著美國朋友的笑臉,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人生從來都是如此,當你的心情出現變化的時候,這種變化也會迅速地傳遞到身體,影響到五臟。而五髒的傷害又會影響情緒,以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一環套一環,就會形成一連串的負面反應。而反過來,你將其中一個問題解決了,順帶著其他的問題也會「藥到病除」。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5)臍下四穴是溫潤女人腎陽的寶藏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 中醫說「人過四十,陰氣衰半」,意思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腎氣就會衰弱,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違背的。然而,這並不是說,面對自然規律,我們就只能束手待斃,毫無辦法。事實上,同樣的年齡,身體機能截然不同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女性,過了30歲,見面第一件事就是品評誰看起來更年輕。有一次同學聚會時,因為多年不見,有兩位女同學再見的時候,站在一起,誰也難以相信她們會是同齡人其中一位是當老師,頭髮脫落得很嚴重,眼瞼也浮腫得厲害,臉色見不到紅潤不說,還籠罩著一團黑氣,整個身體呈橫向發展,完全沒有40歲女性應該具有的風韻。而另一位看起來猶如三十齣頭。那情形,任誰都欷歔不已。閑聊中得知,我的這位當老師的同學這些年一直過得不如意,自己下崗在家,靠老公微薄的薪水養家,孩子還要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地,時不時地擔心這擔心那,所以臉色一直很難看,身體也不好,動不動這兒痛那兒痛的。我給她檢查,發現她嚴重的腎陽虛,據她說,自己非常怕冷。年輕的時候都沒事,現在年紀大了,反而時不時的手腳長凍瘡。近幾年,因為身體不好也時常吃些中藥,但都於事無補,精神越發委靡不振。聽到這裡,我基本上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生活狀況的不如意一直讓她難以釋懷,情緒總處於一種低沉的狀態,再加上對生活的擔憂時時縈繞心頭,導致嚴重的脾腎陽虛。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吃的東西消化不了,會進一步影響腎氣的生髮。恐傷腎,擔憂、恐懼的情緒排解不掉,對腎氣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雙重壓力之下,腎氣必然會急劇衰退,腎氣就好像是滋養花朵的源泉,源泉截流了,花兒還能明媚幾時?所以說,她身體上會出現這麼多的癥狀,實在是情理之中。對於腎陽虛的患者來說,羊肉羹和核桃炒韭菜是最好的食療方。但核桃與羊肉都不便宜,要想長期吃的話,經濟方面的付出過大,而且見效慢,對於她家來說顯然不切實際。所以,我給她推薦了一套按摩方法來健脾補腎,具體的按摩穴位就是:關元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這幾個都是大名鼎鼎的重要穴位。關元穴和氣海穴都是任脈上的大穴,最能夠生髮陽氣,宋代醫學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大家都知道,任脈是主治女性疾病的,但凡女性疾病,針刺或者艾灸,關元穴和氣海穴都是必不可少的穴位。見下頁圖。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就更不用說了,前者是胃經上的大穴,最有名的長壽穴之一。而三陰交是肝、腎、脾三經的交會穴,是每個女性都有必要掌握的穴位。我給這位同學的這四個穴位上艾灸了大概一個星期,她整個人的狀態就明顯改善了很多,首先臉上的那一層黑氣消退了,面色多了几絲紅潤,她自己也說晚上睡覺踏實了。最神奇的是,她不再整天憂心忡忡的了,心裡似乎一下子豁然開朗了許多,好像突然開悟了一樣。本來我是讓她自己在家裡繼續艾灸的,但她卻對這些東西諱莫如深,不敢輕易嘗試。所以,在教她認識具體的穴位之後,我讓她自己在家裡用手指按摩。按摩的效果相對於艾灸來說,稍遜幾分,而且也比較費力氣,堅持起來相對來說要困難一些。但是,只要堅持下去,作用也絕對不可小覷。那位朋友由於吃夠了苦頭,所以很認真地按摩了大概兩個月,再見到她,不僅臉上那股幽怨之色沒有了,人也苗條了很多。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來,她的心情比以前好多了。用她的話來說: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嫁個老公沒什麼出息。孩子吧,也沒什麼活力,一副頹廢之相,肩上的擔子那麼重,每天睜開眼睛就覺得疲憊不堪,看誰都不順眼,整天唉聲嘆氣。現在想想,家之所以會成為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自己。每天沉著一張臉,孩子心情也得不到放鬆,綳得緊緊的,這樣的環境又怎麼有活力呢?人怎麼樣都是活著,擔憂了幾十年,不也生活了幾十年嗎?與其徒勞地想著將來,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35歲之前補先天,35歲之後補後天,對於女性而言, 脾胃和任脈都是需要重點刺激的地方。看著她一臉的誠摯,我也心有所悟。是啊,如果每位女性都能一開始就有她這樣的心態,會有多少家庭少了爭吵和敵對,而多出幾分溫馨與和睦?所以,在此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記住這四個穴位,時不時地加以按摩(氣力不夠的時候也可讓老公幫忙),保證心氣的平和,身體的健康,臉色的紅潤。這四個穴位就是:腹部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氣海穴,肚臍下方約3寸處的關元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里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的三陰交穴。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四章 (6)生氣鬱悶會引發浮腫,從內在調整補充腎陽最重要 「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浮腫,浮腫者,聚水而生病也」。——《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 嚴冬時分,診室里來了一對老年夫婦,老太太臉腫得很厲害,據老先生說,老人家已經浮腫了半年,不光臉,下肢也是如此。老人夜尿頻繁,每天晚上要起來3~4次,很擔心是不是腎又出問題了。檢查發現,老人家舌苔白滑膩,脈沉細緩,且挾有一定的淤滯,像是脾失健運,心腎兩虛的癥狀。在治療上關鍵要補益心腎,健脾化淤,所以我給她開了半個月的黃芪當歸補血湯。去醫院複查,浮腫有所減輕,以前略微有些偏高的血糖也降到了正常值,這讓老人很高興。不過,也有新的癥狀出現,以前還算平靜的情緒變得急躁起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發火了。吃了一段時間的六味地黃丸之後,慢慢地也好了。老人很不解,說這些葯都是很平常的藥物,六味地黃丸以前也吃過不少,可沒見起過這麼大的作用。而且,老伴以前性格很好的,中間為什麼那麼急躁,覺得更是不可思議。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人在生病的時候,情緒總會變得不可捉摸,不是很急躁,就是暗自悲傷?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前面已經說過無數次,都是由於氣血紊亂造成的。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氣血要集中力量去抵抗某一處敵對力量的侵襲,其他的臟器得不到足夠的氣血供應,而發出來的一個信號,這時候我們就該想辦法藉助外力給它們以補充,否則就會出亂子,人的情緒變化也是這當中的一種反應。老太太浮腫這麼嚴重,性格必然很壓抑,經常生悶氣,而且膽小怕事,容易受驚嚇。女性當中,這種現象很常見。因為女性懷孕、生育都會消耗大量腎氣,而女性好靜,靜生陰,現在為了苗條,往往過多地攝入一些寒涼的食物,這些都極其容易導致腎陽虛。五行當中,腎屬水,為水臟,主化氣,行水,腎氣虛,陽氣不足,人體的水液就沒辦法汽化、蒸騰,而這些水液亂竄,就會導致水腫。我們看天氣就會發現,下雨之後,如果天氣很快晴朗的話,地表的雨水會很快地蒸發掉。如果是陰天,地面會潮濕很多天。人體也是這樣,如果腎陽不足,就沒有辦法將這些水液送到該去的地方,如膀胱。有些人不愛出汗,大多也是腎陽虛,道理是一樣的。治療浮腫的關鍵是溫暖腎陽、行氣化水。上面那位老太太,由於年事已高,除了腎陽虛之外,還有心血不足、脾失健運的現象,所以先用黃芪當歸湯補氣補血,然後再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我在分析老人性格的時候,老先生在一旁頻頻點頭,看來我所言非虛。而中間會出現急躁的情緒,則是氣血補足了,上沖於腦,才能夠將以前憋悶的火氣發泄出來。就好像我們必須先將濕透的柴火烤乾了,然後才能燃燒一樣。在這之後再補腎陰腎陽,才有四兩撥千金的功效,否則吃再多補腎的藥物,也只是空耗力氣。生活中補陽的平性食物和藥物都不少,只要用心,不需要大動干戈, 身體自然會健健康康身體的問題會反映到情緒上,反過來更是如此,情緒的問題更會作用於身體,引起氣血的紊亂,如果這位老太太不是那樣小心翼翼,有事放在心裡的性格,可能問題會輕很多。很多女性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因為某件事而悲哀、痛苦、擔憂,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眼瞼腫脹,不敢出門,這如果不是傷害了腎陽,就是影響了肺主氣的功能,或者傷了脾,導致水液不化,或者濕濁內停,時間久了,就會發生腎炎,腹瀉、便秘或者肺部疾病。當然,最常見的還是脾腎陽虛,脾惡濕喜燥,最怕的就是水濕之氣,而脾一旦受傷的話,腎得不到氣血供養,也會虛弱下來,所以脾腎陽虛嚴重,平時喜歡生悶氣,躲在角落不動的內向的人,如果感覺身上有些浮腫的話,可以適當地吃些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補充陽氣,平時也可用生薑煮水來泡腳,每天泡個20分鐘,也有很好的利水補陽功效。見上頁圖。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讓自己從內在動起來,沒事的時候唱唱歌,吼幾嗓子,讓心裡的鬱悶之氣發散出來,也是祛濕化水、消除體內污濁的一種方式。人的行動是由思想來決定的,思想動起來了,那麼行動上也會慢慢地表現出來。動則生陽,陽氣充足,不管是身體還是生活都會呈現一派陽光燦爛的模樣。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1)倉廩實,底氣足,五分鐘健脾功讓身體的氣血總管底氣十足 「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刺法論》 在中醫繁榮的歷史長廊當中,有一本書不容忽視,那就是《脾胃論》。這本由金代醫學家李東垣所著的醫學名著,將脾胃推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所有的人都殫精竭慮地研究心、肝、腎等臟腑的重要性時,脾一直被人忽視著,甚至有人將脾置於一個「小丫鬟」的地位。其實,這真的是對脾的莫大忽視。在五行當中,脾居中央,屬土,「土」對於華夏這個悠久歷史的農耕民族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想不用多說。在人體當中,脾屬於中焦,它上通下達,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食物只有在脾胃腐熟,經過運化之後,才能在氣血的推動之下,讓清者上升,滋潤心肺;濁者下降,排出廢物。可以說脾胃是供應整個身體氣血的「總倉庫」,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人體才能氣血充足,陰平陽秘。否則,該吸收的吸收不了,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正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而在各個臟腑中,脾是最容易受傷的,其他的臟腑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傷害到脾臟,耗損脾經的經氣,火生土,母虛子必虛,所以心火大的人,脾也會出問題;木克土,肝火大,會導致脾氣不得宣發而內滯;土克水,脾不夠健運則不能制約腎水;土生金,母不實子不固。每個臟腑出問題,都會通過經絡影響到脾,所以說脾居中焦,是調和上下左右關係的,一個地方沒有調和好,身體就會「報警」。所以,要想身體健康,首先要健脾,脾實則身不虛。古往今來,健脾的方法很多,形意五行拳之一的橫拳就是專門用來健脾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買DVD來學習。我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的健脾方法,整個動作練習下來,不超過5分鐘,姑且稱之為「五分鐘健脾法」,只要你每天能抽出5分鐘來練一練這套功法,天長日久,自然會脾健身強,百病不生。見下頁圖。五分鐘健脾法1選取一個朝向南方的位置站好,頭頂中天,雙手從側面向上平舉,掌心向下(手心為陰,這樣可以吸收地面的陽氣)。2然後舉到頭頂,雙手在頭頂中央呈蓮花狀,掌心向天。3隨後掌心向上,雙手分置兩邊,與頭頂齊平。也就是將雙手勞宮穴與頭頂百會穴放在一個平面上,共同吸取天地的黃氣(黃色入脾)。4調勻呼吸。吸氣時意念從肚臍吸入宇宙中的黃色精氣,呼氣時意念將其送入脾胃。這樣反覆9次以後,右手拇指輕輕掐住右手中指第一關節內側,放置小腹前。同時左手掌心在脾胃部慢慢畫圈,意念帶動脾胃內氣機的運行旋轉(女性左手放置小腹前,右手運行)。5畫圈的過程由脾向下到胃,再返回脾,順時針12~24圈;再逆時針12~24圈。結束之後,意念引導脾胃中的陰濁之氣,從左腳的湧泉穴排出,整個脾胃被純黃色的陽光所籠罩。五分鐘健康法 每天5分鐘,就可以讓人體的「氣血總管」脾健健康康, 源源不斷地給身體提供氣血。我們知道,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就像水源一樣,如果源頭有問題的話,整個一條河都很難乾淨。而我們人體這個「源泉」偏偏又位於中焦,就像交通要塞一樣,四通八達。這樣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氣血不足、不順,脾胃都會受到「指責」,而情緒不好也會導致脾胃受傷,肝氣不舒,會傳於脾;心火難降,會影響脾……而現在人每天思慮不斷,這更會直接傷害脾。前面說脾是氣血的「總倉庫」,其實,脾更是一個大管家,上要輔佐主人管好大家庭,下要照顧到各級各處,不能有所偏廢,而所有的地方不順,都可以拿脾來「出氣」。所以,中醫說一年四季要養脾,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脾的養護。除了吃喝方面要注意以外,沒事的時候多練練這套健脾法,只要每天花5分鐘,就可以把脾養得健壯結實,脾好了,氣血就足。氣血足了,人體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呢!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2)「相思病」其實是「脾病」,食欲不振喝幾口溫脾和胃酒最舒服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梁山伯:賢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寢食廢。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這是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中的唱詞,相信所有曾經有過戀愛經歷的人都能夠感同身受。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心裡想念一個人的時候,會吃不下飯呢?這個問題還得從「脾」來解釋。思傷脾,長時間地思念一個人,很容易導致體內的氣血運行不暢,凝聚不動,傷害脾氣。而食物的消化功能是由脾來完成的,所以,當一個人長時間沉浸在一種情緒當中,無法自拔的時候,脾就無法正常運化,胃的食物沒有經過消化,自然就無法再吃下東西了。所以說,「相思病」其實是「脾病」。對這種因為思念,或者長時間思考某件事情而引起的脾運化無力,不思飲食的癥狀,就得想辦法來健脾了。健脾的食物,曾有人極力推薦山藥薏米芡實粥。不過對於心情不好、思慮過度的人來說,要他去熬這樣一鍋粥,估計也沒那個心情。所以,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溫脾和胃酒,在心裡有無法排遣的事情的時候,喝上幾杯,效果會非常好。這道藥酒來自於《藥酒彙編》,用來治療脾虛導致的食欲不振,已經是久經臨床了。不管是脾胃虛弱,還是消化不好,血脈運行不暢,都可以喝幾杯藥酒來調理脾胃。思慮過度、食欲不振的人,每天三餐飯之後三小時,喝上一小杯(大概15~20毫升),過不了幾天,問題就可解決。因為酒本身就有舒經活血的功效,而這道藥酒中的藥物更是作用非凡,人蔘補氣,白朮、淮山藥健脾,山楂消食,生薑溫胃散寒,配合在一起,對脾胃而言,有很好的滋補效果。而且,大家都知道,心情不好的時候,喝喝酒本身也有很好的消遣作用。見下圖。所有的人都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不過,心情煩悶的時候,抽刀斷水,舉杯消愁,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排遣方式。只不過,這刀,這酒,不要在發泄的同時,傷害了自己,足矣!溫脾和胃酒先去藥店按方抓藥,人蔘、淮山藥各40克,白朮50克,山茱萸30克,生薑20克,五味子、山楂各30克,白酒2500毫升。酒的度數不宜太高,38°左右為好。然後將這七味葯切成薄片或者搗碎,用醫用棉紙封包起來,放入容器中,再向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21天,之後過濾去渣即可。藥酒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平時花點心思浸泡幾瓶,每天喝一點點, 可以很好地溫經通絡,改善身體和心情。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3)「飯局」是消化道疾病的推手,按揉手心就有效 「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我在臨床遇到的脾胃疾病患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務員。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給他們推薦一個小方法,那就是按捏手心,也就是手掌的中心,差不多是勞宮穴的位置,不過並不要求嚴格到一個穴位上,再加上食指正下方的脾胃大腸區,在這幾個地方按壓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數人都能給我帶來驚喜的消息。手心的勞宮穴很好找,隨時地刺激幾下,可以保護心臟。而脾胃大腸區則是調治脾胃的最佳地點。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自己怎麼會得脾胃方面的疾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工作時間固定,作息正常,而且工作上也沒有太多的起起落落,壓力無限。其實,要說起來,可能誰都想不到,這和他們經常應酬有很大的關係。公務員,尤其是有一定職位的,經常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看起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地把工作完成了,很輕鬆也很開心。可實際上呢?飯局上談事情,不僅食不知味,還極其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脾胃方面的問題,如胃潰瘍、胃下垂之類的,這是因為脾主運化,人吃完飯,是需要脾來消化的,氣血應該集中於脾胃來幫助消化。但如果這時候你再去思考其他問題的話,氣血難免會分散一部分到腦子裡,幫助你思考,時間一久,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脾胃功能肯定會受影響。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不僅經常應酬、參加飯局的人如此,那些需要在吃飯的時候工作、工作的時候吃飯的人,脾胃大多不太好,如司機,尤其是開長途車、計程車的司機最容易得胃病,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一吃完飯,就坐上駕駛座,這樣一來,氣血自然就往頭上走,時間一長,出現問題就很正常了。現在脾胃出問題的人這麼多,大家應該好好靜下來想想,是不是一吃完飯,立馬坐到辦公桌前面,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了?要知道,這也是很傷害脾胃的。所以說,不要把吃飯當成一件差事來應付,而應該好好坐下來,慢慢吃完,休息一會兒再工作。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再加上本文開頭,我所介紹的揉手心的按摩方法,堅持一段時間,相信你的脾胃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手心是勞宮穴所在的位置,勞宮也就是心臟的宮殿,老是思考問題,心弦會綳得很緊,這時候,揉揉手心,就相當於讓心臟回宮殿休息,可以放鬆神經。而脾胃大腸區就更不用說了,按照全息反射區療法的理論,按摩它是直接刺激脾胃的,經常對它進行刺激,可以有效地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身體狀況。手心勞宮穴也可用一個圓圓的小木棒來點壓;而脾胃大腸區用另一手的大拇指來按揉就可以了,雙手都要按摩,每個地方按摩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很多人可能改不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乾脆破罐子破摔,啥也不管。如果是這種思想的話,我想說再多的話也無濟於事。如果你不是這樣,很想調理自己的身體,可生活習慣由於各種原因一時無法更改的話,那我建議你還是堅持每天按揉20分鐘左右手心,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放鬆情緒,刺激消化,只不過效果不那麼速效而已。畢竟,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不再受脾胃問題的困擾,還得從生活習慣上下手,畢竟任何醫治手法都只能救命不能「救性」。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4)糖尿病的治療法則是益氣健脾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 有一次,無意中翻看近些年的病例,發現30~40歲的中年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明顯增多,而且這些人大多是腦力勞動者,如教師、IT人士、公務員等。跟同事們說起來,一個個也都大為感慨。認真思索發現,這和當下人們的壓力以及焦躁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原因也不難理解,長期沉浸在巨大的工作壓力當中,絞盡腦汁,很容易因為思慮過度而損傷脾胃,脾胃是津液化生、輸布的樞紐,一旦受傷的話,運化的功能就會失常,津液不能上達心肺,肺臟得不到津液的滋養,就會想喝水,這也就是李東垣(金代名醫)說的:「脾氣不足,則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飲」。按照五行來說,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土不好,也會直接影響肺金的宣發;同時,脾虛津虧,中焦的胃土得不到津液的滋養,必然胃火內熾,中焦煩熱,難免感覺渴飲,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來補充不夠的能量。所以說,脾氣不足的話,既不能輸布津液於心肺,又不能滋潤四周,喝下去的水會直接進入下焦,過多的水會導致小腸以及腎的功能出問題,這些水直接進入膀胱,除了徒勞地增加膀胱的負擔,對身體來說也毫無用處。最重要的是,津血同源,相互轉化,津液進入脈中為血,血滲透脈外就是津液,所以,津液一旦虧虛,血液必然黏稠,血液一旦黏稠,則血液中的糖分、脂肪等含量都會增高,這樣一來,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各種疾病叢生,這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害怕的併發症。現代研究也發現,那些情緒不穩定的人,內分泌功能會失調,這樣一來,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功能亢進就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從而誘發糖尿病。所以,西醫說糖尿病是內分泌的問題,而中醫說糖尿病是脾的問題,其實原理是一樣的。將各種藥材磨成粉,調和在一起,用蜂蜜、白糖調味,入口綿軟的同時有很好地健脾固腎的作用。健脾糕先去採購一批食材:党參3克、淮山藥3克、蓮肉2克、茯苓2克,芡實2克、薏苡仁糯米15克、粳米35克、凍蜜5毫升。先將糯米、粳米等用小火炒黃,磨成細粉;其他的材料也都磨成粉(可請藥店的人代勞),將這些材料放一起拌勻,然後加入蜂蜜,再調入適量清水,揉成麵糰,蒸熟,之後取出切成小塊即可。每天早上可蒸一兩塊來當早餐吃,長期食用,會有明顯的健脾固腎作用,是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一個不錯的小方子。所以,在治療上,除了服用各種降糖葯之外,健脾才是真正的祛病之本。在治療這個病上,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一個最著名的方子——人蔘*湯,近代名醫張錫純將方中的粳米換成淮山藥使用,效果也非常不錯。而我更喜歡食物來調理身體,所以,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道健脾糕。不過,如果情緒調整不過來的話,再好的方法也難起作用。所以,當心情壓抑、糾結著某件事情難以想通的時候,不妨深呼吸幾次,做做第三章說的「雙肘相扣疏肝利膽法」。因為肝木克脾土,思慮在暗耗脾氣的同時,也會壓抑肝氣,肝氣得不到很好的疏散,會反過來克制脾氣,導致問題日趨嚴重。所以,這時候,要肝、脾一起調理,這樣雙管齊下,才能保證將問題解決得更加盡善盡美。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5)孩子脾胃虛弱,記憶力下降按摩手心加山藥粥就好了 「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黃帝內經?靈樞?本神》 一位正在讀高中的學生給我反映說,自從進入了高三之後,他的記憶力明顯下降,以前記個英文單詞,讀幾遍就記住了,可現在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眼看著就要高考了,再這樣下去,多年的努力只有付之東流了。迫不得已,在熟人的推薦下,他想到來看看中醫。我沒說什麼,就跟他閑聊起來,原來,離高考只有一個學期了,學習壓力很大,從早到晚他的課程表上都排得滿滿的,即使是早晚休息時間也都被利用了起來。媽媽為了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在飲食上也是費盡心思進行搭配,天天變著花樣給他做飯。可是,他的成績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日見下降了,最明顯的就是記憶力下降。我告訴他,這是脾虛的表現。他很不解現在的學生記憶力普遍下降,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社會問題。學習壓力太大,用腦過度,再加上擔心高考過不了分數線,擔憂之情聚積於內,很容易暗耗脾氣,導致脾的運化能力減弱。而家長呢,對此一無所知,只覺得孩子很辛苦,需要多補一些,就給孩子做一些滋補的東西,脾弱無法消化,再給塞進去一些油膩滋補的東西,脾只會越來越虛。按照中醫的說法,脾是藏意的,《靈樞?本神》說:「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也就是憶的意思,就是將外界獲得的知識經過消化取捨,保留下來形成回憶的印象。如果脾的功能很強大的話,對於食物和營養的吸收能力就強,那樣的話,氣血充盈,其他的臟腑也能夠得到充足的供應,表現出來就是腎精充足、心力強勁,這樣一來,自然思路清晰,意念豐富,記憶力強了。同時,現在的孩子,記憶力普遍下降,和吃了太多的垃圾食品,沒有得到真正的營養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很多人看到了。但學習壓力大,用腦過度這一點,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門一直提倡減負,實在是關係孩子未來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舉措。如果這一措施不儘早落實下來的話,孩子不僅體質會大大下降,更達不到父母和社會所期望的目標,正如《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一書中所說「脾陽不足則思慮短少,脾陰不足則記憶多忘」,即脾虛不僅身體受影響,考慮問題不清晰,記憶力也會直線下降。健脾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程,不要企望一時一葯的功效,平時多按摩 按摩手心,吃些清淡小粥,就是對脾最好的照顧。我告訴這位同學,讓媽媽多熬一些山藥粥等清淡的小粥來調理他的脾胃,課間休息的時候結合前文說過的按摩手心的方法來放鬆心情,健運脾胃。這樣堅持了半個月,這位同學的精神狀態就好了很多。見上圖。孩子大多脾胃虛弱,飲食又追求新奇刺激,不注重養生,再加上學習任務繁重,脾承擔了太多。就好像我們的母親一樣,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一直任勞任怨地為孩子操勞,沒有怨言,直到無法忍受,問題出現之時,才悔之晚矣!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種怎樣的痛楚和無奈。脾也一樣,作為後天營養的本源,更需要我們善加對待,從小就開始重視起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6)胖不是你吃得太多,而是你想得太多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 說到肥胖的話題,相信很多肥胖者都會不管不顧先看看再說。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想覓得一個減肥的妙方。不過,如果你不把根源問題解決掉,再好的減肥方子也只能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不得要領。很多人覺得胖是因為吃得太多,其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很多人即使是喝白開水也會胖。原因在哪裡呢?就是脾腎兩虛。脾主運化,如果脾虛,水谷精微就不能運送到全身,堆積起來就是贅肉,脾位於中焦,所以很多人胖都是從腹部先胖起來的。除了吃喝等生活方面的習慣會導致脾虛之外,思慮太多是脾虛的一個重要原因。《內經?舉痛論》說「思則氣結」,想得太多了,氣結於中焦,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腎中精氣需要脾胃的供應,脾胃氣血生化不足,必然導致腎氣虛弱。腎是生命的原動力——真陽的寓所,腎氣不足,身體的動力就不足,臟腑就無法正常「工作」,新陳代謝速度就會減慢,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女人懷孕、生子,身體會迅速地發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體內的腎氣需要去滋養胎兒,自身腎氣不足而形成的。過了35歲,會迅速地衰老、發福,原因也和腎氣大有關聯。看看我們現在人的思想,每天殫精竭慮,說得好聽點叫謀求進取,實際上是慾望太多所致,這樣一來,必然會傷害脾氣,導致吃的東西消化不了,體形呈橫向發展。這時候,解決問題的辦法得分三步走:第一,趕緊停止思慮,讓脾氣不再凝結;第二,恢復脾的消食功能,讓它能夠正常運轉起來;第三,少吃一點,不要再加重脾的負擔。健脾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準備一瓶橄欖油或者其他的按摩油,讓自己身邊的親人(自己也可以操作,就是比較費力),用手掌從小腿內側開始,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向上按摩,左右兩邊各按摩3~5遍,小腿部分尤其要稍微用勁,有發紅髮熱的感覺為宜。然後著重刺激腎經的太溪、照海穴,脾經的三陰交穴,胃經的足三里穴,任脈的氣海、關元穴,每穴1分鐘。按摩結束之後,翻身俯卧,用雙手的拇指點按背後膀胱經上的脾俞、腎俞、三焦俞等穴位各1分鐘。我們現在的人很強調第三點,所以這一條做起來不難。不過,節食也要有個度,適量地減少食物,減輕脾的負擔很好。但是,不吃或者吃得太少,脾沒有東西可以消化,臟腑得不到該有的氣血供應,身體只會越來越虛弱,久之必然會得病。所以,最關鍵的還是前面兩條,第一條就需要我們加強自身的修鍊,勞逸結合,一個問題找不到答案時,不妨出去走走,或者做點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舒緩一下神經。這樣,人的主觀思慮就不會干擾脾本來就有的修整、養護功能,這就是中醫說的「識神不擾元神」,脾臟功能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地得到維護和發揮。脾腎陽虛是長胖的重要原因,減肥的關鍵是健脾助運化。第二條養脾的方式很多書中都有提到,如「芡實薏米山藥粥」、「薏米紅豆粥」等方法都很不錯。但我個人還是推薦利用人身上自帶的健脾葯——經絡和穴位按摩。見下頁圖。中醫說:「肥人多痰而經阻,氣不運也」。意思是說,胖人往往痰多濕重,經絡阻滯,原因就是氣的運行不暢,解決的重點就是祛痰除濕,疏通經絡,讓氣的運行順暢。還有什麼方法比循著脾經的方向按摩更能刺激脾經的經氣運行呢?氣的溫煦和推動,能夠很好地調節人體營養物質和水液的代謝,改善臟腑的功能狀況。再加上穴位的重點刺激,可不比其他的外力作用效果更好嗎?我將這個方法講給一位遠從西藏而來的同道中人聽,誰知道,他聽完之後,並不點頭,而是微笑不語。我很納悶,不知道自己說的有何疏漏之處,急切請教。他慢條斯理地告訴我說:「在藏醫當中有一個詞叫做『阿賴耶識』(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潛意識),人體的很多變化都和『阿賴耶識』中過多的毒素有關,而胖就是當中的貪慾過多。一個人想要的東西太多的話,就會削弱體內的拙火(真陽),如此一來,臟腑就得不到應有的溫煦,垃圾就無法帶走,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肥胖。所以,在藏醫看來,肥胖不是營養過剩,而是內心貪婪過剩。」這番話讓我想到一個詞:腦滿腸肥。而我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後面會跟一句「貪得無厭」。我們在說一個人很胖、慾望很多的時候,不是總習慣用這個詞來概括形容嗎?「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抓不到核心」。藏醫如是說。這番話套用中理的醫理來說,也算是「諸病於內,必形於外」的另一種詮釋吧?一個人有著怎樣的內心,天長日久,必然會表現在其外表上。也許,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清除心裡的「毒素」比排出身體的「毒素」更重要。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五章 (7)從此吃飯不再貓抓老鼠——治療小兒厭食症就用捏脊法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黃帝內經?素問?痹論》 經常碰到有父母來跟我詢問小兒厭食症的,那一臉的無奈和痛心,看得我也覺得難受。以前大人是想吃沒得吃,現在的孩子可好,有的吃不想吃,家裡就這麼一個孩子,卻長得面黃肌瘦的,大人們怎麼能不心痛呢?不過,這裡我還是得提醒一下,父母不是光有愛心就可以了的,還得懂得怎麼去愛,即怎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為孩子好的。我見過一對父母,他們每天拿著飯碗在孩子後面追著讓他吃飯,吃個飯,簡直就像是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哄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就開始發火,用強迫的手段讓孩子吃下去。一頓飯下來,孩子不高興,大人也是身心俱疲。用他們的話來說,哄孩子吃飯,簡直比打一場仗還痛苦。要我說,之所以把吃飯這麼簡單的問題搞得這麼複雜,關鍵還是父母沒有了解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孩子是稚陰稚陽的體質,脾胃還沒有長好,很虛弱,而現在的飲食呢?不是油炸的,就是燒烤的,我們的脾胃都很難適應,更不用說幼小的孩子了。再加上零食的「澆灌」,孩子就更不愛吃飯了。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營養問題很注意,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甚至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很多情緒上的發泄也不避開孩子,如夫妻吵架等,而在飯桌上教育孩子更是家常便飯。殊不知,這種情緒上的傷害也會造成孩子厭食,情緒首先傷害的是肝,肝木克脾土,肝不好,就會傷害到脾,脾不好,人就吃不下東西。而且,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繁重,除了要學習課堂上老師講的,絕大多數家庭還會給孩子報個「興趣班」、「特長班」啥的,而這些額外的傷腦筋的學習任務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導致他們的脾胃功能很差。所以,我們說孩子要茁壯成長,不光是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而這兩者偏偏還互相關聯,彼此影響。這裡給家長們推薦一個幫助孩子消化,治療厭食,也能對他們身體的發育助一臂之力的按摩方法——捏脊。見下圖。孩子是一個單純的群體,心理如此,身體也是如此,一般的疾病,只要發現得早,及時採取有效的手段,基本上來說都不會太費勁。因為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臟腑器官也在成長當中,新陳代謝很快,有什麼問題稍加調整就能很小兒捏脊讓孩子俯卧,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提捏小兒脊柱皮膚肌肉(可以在後背抹上一點滑石粉,防止擦傷皮膚),一般捏三次提一次,先從頸椎到尾椎,再由尾椎到頸椎反覆10次左右,直至皮膚潮紅為止,手法一定要輕柔,不要讓孩子感覺很痛不配合。每天晚上睡覺前,或者其他空閑時間,孩子空腹的時候捏一次。每次捏完之後,再在脾俞穴上用拇指按壓2分鐘。一般來說,這樣按摩兩天,就會感覺到孩子的食慾有所增進。食慾和消化都是脾的任務,治療孩子厭食的最根本方法是調節脾的功能, 捏脊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快地好轉。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很瘦,只要換個環境,或者換個人來調養一下,要不了兩個月,就會胖起來。這不僅和照顧他的人對於營養的掌握、飯菜的調配有關,還在於父母的引導。記得我一位好朋友,他兒子小的時候,誰喂飯他都不吃,只要他奶奶喂。後來奶奶回老家去了,換成媽媽喂。飯菜的味道明明是一樣的,可他就是不吃。奶奶回來以後,食慾就明顯看漲,小臉蛋也很快圓起來。雖然奶奶和媽媽的愛心是一樣的,可對孩子的耐心,媽媽確實比奶奶差了些。可見,孩子的感覺是很敏銳的,只是這細微的差別,在孩子那裡,反映出來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所以,如果以為給孩子吃好穿好就夠了,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僅體質不會好,心理也會有很大的缺陷。而且,也不要以為吵架避開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和睦就可以了,孩子的感覺非常敏銳,再加上他們缺乏安全感,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如果父母不能調適好自己的心態,經常吵架、打冷戰,而在孩子面前不管表現得多麼好,也是徒勞無功。細心的父母看到這裡,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厭食往往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之間關係親密和睦,能夠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即使飯菜的質量有限,孩子也能吃得很香,成長得很壯實。反過來,飯菜營養價值再高,家裡面冷清清的,孩子的脾胃不好,消化不了那些東西,也是白搭。明白這個道理,對於年輕的媽媽來說尤其重要,以後在給孩子做飯,讓孩子吃飯的時候,帶著自己的愛心去做,帶著自己的希望去喂,孩子會吃得更香甜,長得更茁壯。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1)女性皮膚不好及皮膚瘙癢可以用枇杷膏來調治 「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靈樞?營衛生會》 一位女性朋友拿了一堆的化妝品來請教我,說讓我給她分析其中的成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她之所以突然謹慎起來,是因為她的皮膚問題越來越嚴重,暗沉、長色斑、乾燥起皮,用了很多頂級的化妝品,可絲毫不起作用,近來甚至還瘙癢得厲害,時不時想抓抓,感覺像是皮膚過敏的癥狀。我告訴她,我不懂成分分析,對美容也沒有研究。然後我把中醫的原理講給她聽:心、肝、脾、肺、腎任何一個臟腑不好都有可能導致膚色不好看,如晚上熬夜了,肝血不能推陳出新,臉色會發黃髮青,不紅潤;腎不好的話,臉色可能發黑;心火過大,皮膚很可能「艷若桃花」……這當中,又以肺與皮膚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肺司呼吸,通調一身的水道。經過脾消化的水谷精微變成氣血津液之後要進入到肺里,然後再進行調配。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占的面積最大,又由肺來管轄。如果肺氣不足的話,就沒有辦法來調遣這些氣血津液,而會被其他的臟器「搶走」,這樣一來,肺底下的「子民」當然就只能餓著肚子了。得不到氣血的供給,皮膚就得不到滋潤,再加上外界風寒暑濕的侵襲,皮膚會幹燥、暗沉、沒有血色,長出各種奇怪的東西來,也就不足為怪了。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似懂非懂,說:「你的意思是說我肺不好?可是我一直很注意呀,吃的、運動都是按照你以前給我講的那些來的」。「除了吃的,其他的方面呢?我剛看你的氣色,還有舌苔,很明顯的肺陰虛」。她眉頭皺成一團,冥思苦想。「最近有無熬夜?」她點頭。「工作壓力很大?」再點頭。「經常心煩上火?」再次點頭。……「這些和肺陰虛有什麼關係嗎?」她睜著大而無神的眼睛看著我,一副漠然不解的樣子。我想這可能是大多人的疑問,大多數人只知道在身體不好的時候,情緒會很低落,卻不知道當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也會大受影響。熬夜會使體內肝血儲藏不夠,「心主血」,心情煩亂,壓力過大,血行必然緩慢,「血為氣母」,血不足,氣也會不足。如此一來,上焦的肺必然沒有充足的氣來輸布津液,肺主皮毛的功能就得不到發揮,皮膚就會幹燥、蒼白。現在的很多上班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拚命拿辛苦掙來的錢去買各種名貴的化妝品,卻不知道那些完全是浮在面上的東西,一旦撤去,立馬真相畢露,連自己都看不下去。更有甚者,就像這位朋友一樣,非但沒有起到美容效果,反而毀容,真是花錢買罪受。當然,只要辨清了癥狀,治療起來就很容易了。肺陰虛可食用的東西很多,如燕窩、百合、梨、銀耳、藕等性平涼的白色食物都是肺陰虛症的最佳食物,每天拿其中一兩種和大米一起熬成粥,有很好的滋陰潤肺作用。不過,上班族要每天熬粥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枇杷膏,抽個空閑的時間多做一點,放在冰箱里,每天吃上幾勺,不知不覺中就將肺養好了。看到這個方子,很多人可能會感覺似曾相識。是的,這和超市裡賣的枇杷膏大同小異,但市場里的東西往往摻雜太多其他的東西,如防腐劑、色素以及過多的糖分等,效果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常吃對身體並不好。稍微勤快一點點,自己買點材料做來吃,感覺會完全不一樣。枇杷膏是來自清朝太醫院的配方,歷來是女性滋陰養顏的方子。枇杷膏先準備50~60片枇杷葉(乾鮮均可),梨子2個,去皮切碎,紅棗250克,蓮子(干蓮子事先浸泡24小時)120克,蜂蜜適量。先將枇杷葉洗乾淨,用清水煮沸,然後將枇杷葉撈出來,用紗布過濾去茸毛留清汁;然後把梨肉、大棗、蓮子、蜂蜜放入鍋內,倒入枇杷葉汁拌勻(水量要沒過食材),加蓋用小火煮20分鐘,攪拌一次,繼續煮,直至成膏,然後用陶瓷罐收藏。別看材料普通,效果卻非同小可,否則一款枇杷膏也不會賣這麼些年,經久不衰了。要知道,這個方子來自《清太醫院配方》,是專為那些生活在深宅大院的王公貴胄、嬪妃宮女們享用的,平民百姓輕易可看不到。肺陰虛的女性很多,尤其在古代,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女性的性格內斂、含蓄,喜怒不形於色。現在也有很多人要求女性要做淑女,行走坐卧、言行舉止皆有諸多要求。其實,不管是溫柔淑女也好,野蠻女友也罷,文靜內斂也好,活潑開朗也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流露出真性情,開心時大笑,傷心時痛哭,讓本性流露出來,不壓抑在心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僅僅是外貌,內心也一樣,只有內外一致,才是最好的養心養性之道,也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最美的!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2)成人「青春痘」大多是內有憂愁暗恨生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挺不明白的,夏天嘛,氣候濕熱,加上年輕人熱氣盛,內應外合,容易長痘痘,這很好理解。可這秋天,氣溫已經降下去了,天氣那麼乾燥,怎麼還有那麼多人長痘痘,而且都是過了「青春期」的成人?接診多了之後才明白,原來這都是肺引起的。肺主皮毛,毛孔不開的話,皮膚上就容易長東西,而青春痘算是這當中最常見的一種。後來,在我的細心觀察之下發現,這些前來就診的人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心情很低落。一位結婚已經好些年,孩子也好幾歲的女士來找我,說青春期的時候,她的臉上都沒有長過青春痘,可近來,臉上卻冒出了紅色的小痘痘。雖然個頭不大,可實在難看,而且一碰就痛,很難受。我看她一臉的憂傷。心想,估計這事沒那麼簡單,果然,仔細探詢才知道,原來,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她自覺身材變形了很多,每每對著鏡子憂傷不已。老公雖然表面上沒說什麼,可再也不像以前那麼「黏」著她了。她是那種性格內斂的人,不好意思去說什麼,只能在心裡暗自憂傷。我告訴她,這很可能就是她長痘痘的原因,她卻一臉的不可置信。憂傷會長痘痘這一點都不稀奇,肺之志為憂,憂傷肺。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浸在一種憂傷的情緒當中,就很容易導致肺氣不足。肺主宣發,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需要通過肺來調配,如果肺氣不足,那麼脾胃所產生的水谷精微就無法送達到全身,這樣一來,氣血就會郁滯而產生內熱,肺主皮毛,皮膚自然會成為第一受害部位,《靈樞?癰疽》上說:「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病最容易在秋季發生,這也離不開情緒的因素,醫書上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春秋兩季不僅是自然萬物生長凋零的時期,也是體內陰陽轉換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人在這時候情緒很容易發生變化。尤其是秋天,萬物凋零,陽氣收藏,陰氣發散,人的情緒會不自覺地低落下來。對於這種肺積熱導致的面部青春痘的問題,治療的關鍵就是助肺一臂之力,讓肺經的經氣得到宣發,所以,只要患者沒有特殊情況,我一般都選擇拔罐的方式。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清熱瀉火的方法了,而且沒有什麼副作用。準備兩個火罐,用棉簽蘸酒精在罐內壁擦一下,點燃蠟燭,加熱罐子的內壁,排出空氣,然後迅速地將火罐扣在背部的肺俞穴和脾俞穴上。10分鐘之後取下來,那裡已經是一片紫紅色,她當時就感覺臉上沒有那麼火辣辣的了,效果非常好。大概拔了10次之後,她臉上的痘痘明顯消下去了。不僅如此,連體形都苗條了很多,這也不稀奇,「肺朝百脈」,肺氣調理好了,其他經絡的氣血運行會更加通暢,淤滯打通,毒素排出,身體內少了許多垃圾,瘦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中醫說:土生金,子虛母不實,肺出問題的時候,往往脾也不太好, 所以在調肺的同時,也要補脾。有的人痘痘很嚴重,連背上都長有,這時候,也可以選取2~3處「個頭」比較大的痘痘,用消過毒的針頭將其挑破,將淤血擠出,看到鮮紅色血液的時候停止,不過這最好請專業醫生來做。用上述同樣的方法在痘痘上拔幾個罐,看皮膚紫紅的時候就可以取下來了。拔罐的方法很簡單,現在有那種橡膠罐,拔上去之後抽出空氣就可以,幾乎沒有任何危險,大家在家裡就可以自行操作,需要注意的就是拔的時間不要太長,10幾分鐘即可。另外取罐的時候,先壓下罐邊的皮膚,讓空氣滲入,讓罐子自行脫落,不能強拉,那樣會傷害皮膚。不過,拔罐只是助肺氣宣發的一種外治方法,如果你一方面想盡各種方法來宣發肺氣,一方面又不能打開自己的心胸,讓肺氣自然發散出來,鬱結在心。那麼,別說拔罐,不管什麼樣的好方法都是無能為力的。畢竟,只有自己把心打開,陽光才能滲透進來!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3)參核姜棗飲,老年人氣虛便秘的溫補之品 「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黃帝內經?素問?痿論》 據報道,在北京18~70歲的成年人當中,有607%的人患有便秘。雖然找我看病的人當中,確實有很多是被便秘問題困擾得很痛苦的,但我還是沒有料到數字有這麼高。記得曾經有一個患者,50多歲了,據他說自己便秘已經20年了,按照報紙上說的,他每天早起一大杯蜂蜜水,一日三餐跟兔子一樣,吃無數的青菜,補充膳食纖維但也就起幾天作用。什麼大黃、果導片、番瀉葉,還有各種西藥,還做過灌腸,問題非但沒有解決,還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人建議他去做直腸手術。實在是心有餘悸,想來想去,才在別人的推薦下,來看中醫。其實,有些病確實是「中國式疾病」,用中醫辨證的原理來治療,比西醫的效果要好很多。像這位患者的疾病,是典型的肺氣虛弱引發的問題,從停車的地方走到這裡一共不過200米,他卻氣喘吁吁的,還時不時咳嗽,坐在那裡也不說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他的老伴在代答,臉色蒼白,我們才穿一件襯衣,他卻穿上了厚厚的夾克。我讓他跟老伴兒分開住一段時間,然後回去用生曬參10克,核桃仁50克,生薑15克,大棗10枚,水煎飲用,一天一次,三天之後就開始大便,一個星期之後,大便就軟化了很多。差不多半個月,就變成一天一次,很規律了。這讓他喜出望外,說很多年都沒有享受過這種通暢的感覺了。生曬參補元氣,核桃仁潤腸通便,生薑溫補,大棗補血,四樣物品合在一起, 是治療氣虛便秘的最佳配方。其實肺氣虛弱癥狀,在老人當中屬常見問題。肺與大腸相表裡,且是水之源(金生水),水液的代謝有賴於肺氣的宣發和肅降,肺氣虛弱的話,這些功能肯定會受到阻礙,水運不暢,腸道乾枯,大便當然難以通行。所以,很多人說,便秘了要多喝水,多吃蔬菜,這當然不錯,但卻忘了一個問題,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它能不能起作用?就像知識一樣,你吸收了,但還得靈活運用,它才能為你帶來實際利益,否則就成了「書獃子」。而這款參核姜棗飲,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肺氣的,生曬參性味甘溫,大補元氣,補益脾肺;核桃仁不用說,最是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的;生薑和紅棗也都是溫補之品,對於老人氣血虛弱、肺氣不足有很好的補養作用。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補足了,推動力就強,便秘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不過,從吃的方面來補足肺氣固然很重要。但最關鍵的並不在這裡,而是心理的放鬆。可能有細心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我讓他跟老伴兒分開住一段時間,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一開始我就注意到,這位老人在家裡是「妻管炎」,很怕他老伴兒。這麼多年,已經形成了這種內斂、壓抑型的性格,有什麼事不說出來,習慣於放在心裡自己咀嚼,時間長了,難免憂愁內生,傷害肺氣,再加上年歲漸長,氣血虛弱,問題越來越嚴重,就很正常了。跟老伴兒分開住一段時間,可以喘喘氣,好好地休養生息一下,再加上食物的調理,自然會事半功倍,成效顯著了。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身邊親人、朋友的情緒,照顧一下他們的感受,不要光圖自己高興,因為這種情緒上的傷害是無形的。便秘除了與肺受傷害有關以外,還包括其他的臟腑受傷害,而且都和情緒難脫干係,怒傷肝,肝火旺,肝血陰虛會導致便秘;思傷脾,脾氣傷則傳化失常,導致便秘發生;恐傷腎,腎主二便,腎陰不足的話會形成陰虛便秘,腎陽不足會造成冷秘;喜傷心,心火亢盛的話會出現熱結便秘。冷秘、陰虛便秘都是老人極其常見的癥狀,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問題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而不是隨隨便便地弄些瀉下的葯來吃,那樣會把原本就虛空的身體弄得更糟糕,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就更要小心為意了。可能很多人會疑問,中醫辨證是那麼大一門學問,尋常百姓哪裡知道是哪兒出了問題呢?這個呢,一言半語確實說不清楚。不過,就像我們吃雞蛋不需要知道是哪只雞下的一樣,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需要知道根源在哪裡。很多的外治法我們都可以拿來使用,如推腹、摩腹可以推動體內濁物的蠕動;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腎水上升,氣血下行;細嚼慢咽可以讓脾胃工作的效率更高……這些方法我們都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當中,為我們的身體服務而不需要辨證。在治療便秘的問題上,我也從其他地方學來這樣一個外治的小方法,這是一代宗師王培生先生髮現的,動作很簡單,就是向外翻掌,同時帶動手臂向外旋轉;如果你晨起腹瀉的話,就反過來,向內翻就可以了。每天不拘時候,不拘地點,想起來做幾次,每次轉個兩三分鐘就可以。如果你非要問個子丑寅卯的話,建議你多了解一下經絡方面的知識。否則,只知道獲取知識,卻不知道靈活運用。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4)防秋燥,止咳嗽,首選清肺除熱甲魚湯 「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 說到咳嗽和肺的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秋天到了,天乾物燥,稍微不小心,體質虛弱的人就會感染咳嗽的毛病。《黃帝內經》當中有一篇文章專門用來講咳嗽,而且,岐伯老人家也一再強調「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外界的風寒、風熱、燥火、痰濕、陰虛等都有可能傷害某一個臟腑而引起咳嗽。其實,這些外在的因素很容易預防,難防的是內因引起的咳嗽,用一句俗語「外賊易擋,家賊難防」來形容再合適不過,這裡面的「家賊」最厲害的要數憂愁,因為它直接傷害的是我們的肺臟。肺是嬌臟,最容易受傷害,其他臟腑的問題也會轉嫁到肺上來。更別說這種直接的傷害了。悲哀憂愁會引起咳嗽。《紅樓夢》中有很多描寫情志病的地方,最鮮明的代表人物就是體弱多病的林黛玉,點滴小事都能讓她灑淚到天明,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也能讓她愁腸百轉,思前想後,咳出血來,以致於脾胃盡皆受傷,水米不進,氣絕而亡。很多人對於外在因素引起的疾病覺得理所當然,可對這內因導致的疾病就覺得不可理解。其實,內因才是導致疾病的根源所在。因為情緒會影響人體內的氣機運行,《靈樞?本神》中說:「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一個人常期憂愁悲傷,很容易傷肺,肺的肅降功能失常,氣就難以正常運行,導致肺氣鬱結,氣鬱化火就會出現各種癥狀,咳嗽就是這當中的一種。所以說咳嗽只不過是肺腑病變,通過其他途徑宣洩的一種方式,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讓肺的氣機運行正常,而不是單純的止咳。那怎麼樣才能讓肺的氣機運行正常,不出現問題呢?很明顯,就是要去火,讓肺的經氣運行通暢,在這一點上,大家都知道秋梨膏有很好的滋陰潤肺效果。不過,我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清熱效果更好的湯羹——蒸貝母甲魚湯。見下圖。甲魚肉性味平和,入肝經,有很好的滋陰涼血、補中益氣功效。這道湯是歷來治療肺結核的經典方子,治療一般的咳嗽可以說是藥到病除,沒有咳嗽的人在秋季乾燥的時候,隔一段時間喝一次,也可以清肺熱,防病強身。我們都知道甲魚是很好的滋補藥物,古人稱其「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甲魚肉性味平和,入肝經,具有滋陰涼血、補益調中的作用,對於肝脾腫大、肺結核等都有很好蒸貝母甲魚湯去藥店買5克川貝母,市場上買1隻甲魚,然後再準備一鍋清雞湯(大約一公斤),再準備適量的蔥、姜、花椒、料酒、鹽等。甲魚宰殺乾淨之後,切成塊,放入瓦罐當中,然後再加入川貝母、蔥、姜、花椒、料酒、鹽等材料,上籠蒸上一個小時。熟之後,趁熱食用。的療效,咳嗽的人隔兩天喝一碗甲魚湯,要不了兩次就可以將癥狀消除。不過,甲魚雖然營養滋補,但油膩,吃多了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所以,肝病患者、脾胃虛弱的人以及孕婦等都盡量不要吃,可改用冰糖燕窩粥,效果是一樣的。話說回來,食補雖然好,但終究得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如果你一方面想著通過甲魚、燕窩來調理身體,一方面又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心氣鬱結,憂愁煩悶,只怕是太上老君的仙丹也難以起效了。《紅樓夢》中林黛玉一天一碗燕窩粥,終究也沒能挽救她「香消玉殞」的結局,這或許是一種宿命,但更多的原因卻不能不歸結到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自憐心態。我們的身體就是心理的一面鏡子,心裡哭,身體也會委靡不振;心裡笑了,身體自然也會陽光燦爛。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5)嗅覺不靈敏或鼻炎,就時常練練健鼻功吧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黃帝內經?靈樞?脈度篇》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嗅覺非常靈敏,老遠的一點點香味都可以聞到,我們常稱這些人的鼻子為「狗鼻子」。而有的人呢,嗅覺很遲鈍,對各種氣味都不敏感。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氣」在當中的影響。肺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如果肺氣阻滯不通的話,鼻子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就會下降。感冒的人很難辨別香臭,原因就在於此。而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心情不好的時候,聞一聞自己喜歡的香味,深呼吸一口,感覺會非常好,甚至不好的心情也能在瞬間轉憂為喜。一個人如果悲傷過度的話,不僅對外界美好的環境「視而不見」,對美好的味道同樣「聞而不知」。所以我們說,情緒也會影響人的嗅覺,這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肺氣的升降通暢與否。如果肺臟很健康,肺氣很充足,肺的肅降功能很強大的話,鼻子對外界的刺激就會很敏感。否則,肺氣虛弱,濁氣無法下降,清氣不能上升,鼻子得不到肺氣的溫煦,就會出現嗅覺故障。而鼻子不通暢的話,肺的功能也會嚴重受影響,時間長了,難免出現病變。情緒對肺氣的影響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不少,這裡不再贅述。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更加靈敏的嗅覺,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健康,我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健鼻法,專門用來鍛煉嗅覺能力,方法很簡單。健鼻法先將兩手的大拇指外側互相摩擦,到有熱感時,用拇指外側沿著鼻樑、鼻翼兩側由上至下按摩30次左右,到鼻子有微微發熱的感覺為止。然後,再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每天不拘時間按摩3~4次,可以大大加強鼻子的耐寒能力。寒是「六淫」當中除了風之外的第二大外邪,很容易傷害肺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論》中說:「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盛,中外皆傷」。意思就是寒食進入胃,然後經過胃上達到肺,從而傷害肺臟。而實際上,鼻子在面部處於最高位置,是最容易受寒氣侵襲的部位。要想肺臟不受傷害,除了在飲食上多加註意之外,鼻子也是需要重點呵護的部位。所以,平常沒事的時候,尤其是秋冬季節,每天做幾次健鼻功,可以幫助肺祛除寒氣,抵禦外界寒氣的侵襲。有鼻炎,或者鼻子不太靈敏的朋友就更要引起注意了。見下圖。鼻子在面部位於最高位置,很容易受寒氣侵襲,按摩鼻翼可以有效加強鼻子的抗寒能力。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六章 (6)笑能讓人青春永駐,最重要的就是它能養肺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笑一笑,十年少」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諺語。可是有沒有人知道它的中醫原理在哪裡呢?關鍵就在肺,笑能養肺。我們都知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如果遇到喜事的話,整個臉面會呈現出一副很有生機的光澤,別人從他的神態和臉色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狀態很好。這些都是因為肺,肺主皮毛,肺的功能強大,肺氣強盛,皮膚就會細膩有彈性,光澤可鑒。按照五行金生水的道理來說,肺氣充足的話,腎也能得到更好的滋養,腎氣是人體的元氣,腎氣足,人就能更年輕,青春永駐。《紅樓夢》里形容林黛玉容貌的那句「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看似詩意,認真想一想會發現,這其實是皮膚極差的表現,一個年輕少女,兩眉之間已經有了隱約可見的細紋,皮膚能好嗎?這一點,我們從賈寶玉看到薛寶釵光潔的手臂如痴如醉,林黛玉嫉妒不已也可以看出,黛玉的皮膚不怎麼樣。這也難怪,一個人天天憂愁悲傷不已,咳嗽不斷,肺的毛病多多,皮膚又怎麼可能好呢?中醫說:肺在志為憂悲。也就是說,五志當中,憂愁關聯的是肺,如果肺氣虛弱的話,人就容易悲觀、絕望、憂慮;反過來也一樣,如果一個人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動不動就悲傷、憂愁的話,很容易傷害肺氣,影響肺功能。林黛玉就是因為心性太過敏感,對寄居人下總感到孤苦無依,所以才導致肺氣嚴重受損,形成肺結核。對於這個問題,關鍵的調養辦法就是從心理上讓其高興起來,也就是中醫說的「喜克憂」。心和肺雖然都處於上焦,卻是一對「歡喜冤家」,是互相克制的。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如果心火過於旺盛的話,就會對肺臟不利。而「喜傷心」,能夠抑制心火,不讓心火過旺,使心氣處於一種相對柔和的狀態,這樣就不會對肺臟造成影響。而且,「喜則氣緩」,笑對於因為悲傷而凝滯的肺氣有很好的宣散作用,凝結的氣消散了,問題自然也就沒有了。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人很悲傷的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笑話很可能就讓他忘掉悲傷,高興起來,道理就是因為「喜克憂」。前幾天,我在一份報紙上也看到了同樣的闡述,雖然是西醫的解釋,不過殊途同歸,結論是一致的。報道上說,經常笑一笑能讓胸部擴張,肺活量增大,排除肺泡內的一些「廢氣」,讓血液循環更為順暢,這樣體內器官的供氧會更加充分。所以報紙上特別提醒退休的老人,可以定期選擇到有山有水的郊區去活動,在那裡開懷大笑,以促使肺吸入大量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確實是一個調和心肺以及其他臟腑氣血的好途徑,住在市區的老人不妨每周去郊區走走,見見綠色植物不僅可以養肝,也是改善心情、養肺的好途徑。人逢喜事精神爽,原因就是笑能渙散因為悲傷而凝滯的肺氣, 讓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如果你僅僅以為笑能養肺,只有一點養生功效,那可就錯了。就像小說中的武俠高手,一花一葉也能成為他們的利器一樣,在高明的醫生手裡,「笑話」也是治病的良方。這樣的案例在扁鵲身上就曾經使用過:傳說有位皇帝因為國家大事操勞過度,憂慮不已,到最後頭昏腦漲、水米不進、日漸消瘦。大家著急得不得了,服盡各種名貴丹方都毫無起色。後來找到扁鵲,診視結束之後,扁鵲一本正經地說:「皇上患的是月經不調的疾病」。一句話說得皇上哈哈大笑,將扁鵲驅逐出去。此後還經常與臣下談及此事,每每捧腹大笑。不知不覺之間,自己的病竟然好了。我們只知道病了,人心情會不好,所以對病人,大家總是儘可能地寬容。卻不知道,心情差了,身體也會不好。與其等到身體患病了,再去忍讓,何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幽默,用微笑去對待別人,對待自己,像寬容別人身體的疾病一樣,來寬容別人情緒的問題?見上圖。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 (1)修身為德,陰陽氣和,道德修養是維持臟腑陰陽平衡的根本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報紙上說,密西根大學研究中心為了研究一個名為「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的課題,對加州一個縣的2700名居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和別人相處融洽的人預期壽命明顯比一般人長一些。不過這個論點,中國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有了。藥王孫思邈早就說過:「性即指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這話放在當今這樣一個時代,可能很多人會嗤之以鼻,電視劇里的情節往往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偏離道德修養的軌道。不過,如果你真的想長壽,想健康的話,我建議你還是遵從老祖先的古訓,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做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像孫思邈說得那樣:百病不生!為什麼這麼講呢?這是因為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讓臟腑保持一種陰陽平衡的協調狀態。我們說疾病的來源主要有兩點,一點是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熱等「六淫」;另一點是內在的喜怒悲思驚恐憂等「七情」。這當中,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並不是前者,而是後者,當代名醫周爾晉老先生也說,「內因」才是疾病的罪魁禍首。我們在前面已經反覆提到過情緒過於波動會影響氣機的循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一個人在生活中處處小心為意,但內心裡卻從來不曾平靜過,每天思前慮後,點滴小事記掛心頭,體內的氣血隨著這種情緒的起伏忽上忽下,忽而擴散,忽而凝結,想想,柔弱的臟腑怎麼能經受得起這種折騰?心裡的波瀾起伏可比自然界的狂風暴雨傷人多了。德者壽,寬厚者壽,一個人,只有具備寬廣的心胸,不為小事所累, 才能氣血和順,頤養天年。《黃帝內經》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其實,反過來也是說得通的,一個人如果精神狀態好的話,臟腑器官就能保持一種陰平陽秘的狀態。唐代名醫楊上善說:「修身為德,陰陽氣和」。如果道德修養很高的話,「猝而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情緒不會無端起伏,體內的氣血循環處於一種正常的狀態當中,臟腑各司其能,恪盡職守,不會出現互相「爭權奪霸」、「搶奪」氣血的現象,自然就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了。見上圖。人的生命活動是以陰陽平衡為前提的,陰陽調和才能和自然界的陰陽保持協調平衡,能夠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自動調整體內氣血的運行,這樣一來,自然就能夠健康無病。否則你今天胡思亂想,把脾給傷了;明天傷春悲秋,把肺給傷了;後天惴惴不安,把腎給傷了……日復一日,臟腑的復原功能嚴重受損,體內陰陽不平衡,機體和外界環境的協調遭到破壞,疾病當然就乘虛而入了。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你的心胸很寬闊,不為小事而情緒波動,即使有個高血壓、心臟病的,也不會輕易犯病。帶病生存,保持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如果說坦蕩是大海,戚戚就是一潭死水,外界的污穢進入大海會被滌盪得一乾二淨,而進入死水當中只會讓潭水更加污濁。為人能夠豁達、寬厚,就像大海一樣,不會受外界的干擾,自然能陰陽平和、氣血通暢,健康長壽!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 (2)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心正則百毒不侵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黃帝內經?素問?評熱病論》 我們經常用「一身正氣」來形容一個人,這樣的人似乎凜然不可侵犯,再怎麼樣的歪門邪道也無法讓他投降。其實,這樣的道理用在身體上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秉持很高的道德情操,正氣內存,沒有太多旁門左道的邪念的話,他的抵抗力會比一般人更強一些,不會輕易受到「病邪」的感染。原因也不難解釋,因為正氣內存的人,心態比較平和,狀態很好,人在這種狀態下,體質不會太過偏頗,外界的「邪氣」無法透過衛氣的保護進入體內,即使是體內的細菌,也可以和它和平共處。就像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的主角,好多時候,他是可以讓白道、黑道的人都佩服不已,而不與他為難的。《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後人解釋為脾胃之氣,意思是說,如果脾胃之氣充足的話,那麼外在的惡劣自然環境就不會傷害身體。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更願意將其正解為一種心理的「正氣」,一種精神力量。和做人一樣,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有著很強大的精神力量的話,他就可以朝著自己心中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否則很容易偏離原來的方向,被帶入邪道。這個在抗日戰爭的片子中經常可以看到,同樣被俘虜的人,有的人會毅然抵抗到底,而有的人最終俯首稱臣,*變質,淪為被嘲諷的對象。後者說白點,就是內在的精神力量不夠強大,「正氣」不足。用到養生的原理當中也一樣,如果一個人「正氣」很強大,那麼外在的風寒暑濕之氣就無法撼動它,體內的五臟六腑在這股「正氣」的保護之下,能夠怡然自樂,順利「工作」,身體自然不會得病。見下圖。蘇東坡說:「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也」。意思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疾病必然是你的體內先有讓細菌、毒素存活的土壤,而後這些病菌才會聞風而至。所以西醫治病,用抗生素、消炎藥,其實都是解決表面問題。真正的根源問題沒有解決掉,用再好的方法都是沒有用的。所以,聖人在教人們養生的時候,一再強調養心的重要性,名醫朱丹溪在《格致餘論》里就強調說:「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這裡的「相火」是慾念的意思,心稍微有一點點活動,那麼慾念就會跟著動起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原本完整無缺的雞蛋上有了一個小小的裂縫,哪怕再小,也給了蒼蠅可乘之機,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人和自然如出一轍,內心的正氣就和天上的太陽一樣,正氣越足, 光線越強,細菌的存活率越小。我曾經遇到一位癌症患者,他是一位創造了醫學奇蹟的人,在被醫院宣判只有半年存活期之後,也不知道通過什麼辦法,他硬是讓醫院將這個宣判改寫,至今活了已經有10個年頭。我當時很驚訝,雖然也聽說過很多這樣的事例,但親眼瞧見還是第一回。我認識他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態很好,性情很開朗,有說有笑。據他說,在醫生告訴他癌細胞已經擴散的時候,整個人都僵了,原先的很多計劃、夢想,頃刻間化為烏有。在那段暗淡無光的日子裡,他看了很多的書,慢慢悟到了一些東西,心情忽然亮堂了起來,似乎有一股陽光照入體內一樣,心情再也不是「陰雨連綿」了。說也奇怪,這樣子糊裡糊塗過了幾年,癌細胞居然減少了,連醫生都大呼奇蹟。為什麼同樣的疾病,有的人能夠戰勝,而有的人卻歸於塵埃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內心的精神力量戰勝的,就像新聞里報道的5歲小女孩推動卡車,救出父親一樣,是不能用常理來解釋的,唯有內心裡生髮出異於常人的力量才能做到。但留一身正氣在,敢叫痹痛不近身。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做人要挺直脊梁骨。脊梁骨就是我們的督脈,督脈陽氣充足,才能一身正氣,不受外邪、疾病的侵擾。所以,如果你能秉持自己的思想,守住一身的正氣,不受外界影響的話,不光生活會簡單幸福很多,身體也會陽氣十足,抵抗力倍增。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 (3)養生先立品,品高壽自長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現在有很多人在研究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得出來的結論千差萬別,有很多甚至和我們所知道的養生常識背道而馳,但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卻不能忽視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心胸很寬闊,不為小事斤斤計較,鄰里關係很和睦,雖然一輩子粗茶淡飯,但怡然自樂,頤養天年。也許是心理因素的作用太不直觀了,很多人從來沒有將其當回事,即使是相關的文章也只是在文末一筆帶過,似有似無。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黃帝內經》以及中國古代先賢的作品和他們的健康狀況會發現,《黃帝內經》中從頭至尾都是養生與養心並行不悖,彼此穿插而行,共同為生命服務的。而且,那些道德修養很高、人品很高尚的人往往也比較長壽,大聖人孔子活了73歲,他的語錄《論語》中無處不體現出他仁義的思想,所謂「大德必得其壽」用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而他的學術繼承人孟子也是一位仁義至上的「君子」,壽高84歲。要知道,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常人的壽命不過30歲,他們可以說是道德養生的至高典範,所以民間俗語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樣說,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品德高尚與否到底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的?我們在本章第一篇已經說過,道德修養高的人,氣血運行循規蹈矩,臟腑陰陽平衡,所以有很強的抵抗力,百病不生。這裡,我們再講講,一個人品德高尚,對自己和對他人有什麼影響。首先,道德品質高的人樂於助人,人際關係很好。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的就是愛,樂於幫助他人,當然能獲得他人的感激和喜歡,這樣自己的心理也能由之得到慰藉,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調查也發現,長壽老人和周邊的親戚鄰居都能和睦相處,人際關係很好。見下圖。要想長壽,必須得有豁達的心胸,容人容己, 不過分挑剔,凡事為他人著想。其次,人品好的人,凡事為他人著想,不會心懷敵意,對身邊的事情也能公正看待,心主血的功能就能很好發揮。否則,每天在不同的情緒之間跳動,會加重心臟負擔,「悲哀憂愁皆心動」,如此一來,得心臟病、高血壓的可能性會大大加重。如果能以一種善意、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事情,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了。第三,心地善良,修養好,品德高尚,定然知道「知足常樂」。在這樣一個物慾橫行的時代,這些人能夠秉持一份淡然的心境,不會挖空心思去算計別人的東西。否則,只怕心裡永無寧日,臟腑器官功能失常,睡不安穩,食不知味。所以,失眠、腸胃病患者都有必要檢討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清掃一下,不要讓心裡充滿太多不應該有的慾望。調查研究也發現,那些貪污受賄的人,有60%的人患有癌症、腦出血、心臟病、神經過敏等疾病,而清廉的官員當中僅有16%的人患病,後者的壽命普遍比前者高。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可事實上,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性會和他的壽命、健康直接掛鉤。藥王孫思邈說過:「百性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齡;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而現在的人不知道反省自己的內心,為了健康花費大量的金錢,買保健品、進口藥品,似乎這些就能讓自己健康長壽,無病無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人是身體與心靈的結合體,只有你沉下心來,修鍊自己的品性,外加肢體、臟腑的鍛煉,這樣二者結合,才能真正地健康、長壽,不受疾病困擾。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 (4)吾日三省吾身,內省才能永葆精氣神的充足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黃帝內經?靈樞?本臟》 我自小便練習太極拳,一直未得名師指導,自覺沒有仙風道骨、渾然天成的氣勢,但作為一種強身健體的養生功法,也堅持了若干年。不料幾年前遇見一位太極界的宗師,對我的拳術大為讚許,而宗師所推崇的並非我的招勢,用他的話來說,我的招勢圓不圓,方不方,完全沒有正統太極優雅柔和的韻味。但我的拳術當中體現出來一種氣勢,這種氣勢光靠漂亮的招勢是達不到的,有一種內在的精氣神在裡面。我告訴宗師,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爺爺讀《論語》,裡面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句子,從那以後,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在爺爺的督促下反思自己白天的言行,將其用文字記錄下來,長年堅持不斷。宗師聽到這裡,沉思良久。末了,他拍桌擊掌,大聲呼好,說:「太極拳講究『外練筋骨膜皮毛,內練意志精氣神』,最主要的就是後者,練筋骨皮的目的也是激發人的精氣神,只要精氣神飽滿,那麼一切的養生之術都不在話下。而內省可以說是最簡單且有效的練精氣神的方法」。我以前從不曾聽到這種言論,很多行為都是自發去做的,自從聽到宗師滔滔不絕的讚譽以及對精氣神的講解,我不僅開始對《黃帝內經》中精氣神以及一些心理情志方面的東西感興趣,並且將其作為我一生主要的研究課題。現將我的心得摘錄如下,與朋友們共同探討。內省可以讓人的精氣神從分散的外在世界中收回來,關注於內心。我們常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人體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沒有了精氣神,就如同上天沒有了日月星,誰能想像得出來那是什麼模樣?日月星我們很好理解,有現成的東西在那裡。那麼精氣神是什麼呢?其實,「精」就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在先天就是母體的營養供應,在後天就是脾胃消化的水谷精微。這個「精」儲藏於腎當中,所以常被稱為「腎精」,包括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形態,如血、津液和精液等,因為它處於一個最基礎的地位,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中醫養生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就像建房子的屋基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精不足體不健。說完精,再來講氣。精的物質形態比較濃厚,相對來說還好理解。而「氣」理解起來可能就很模糊了,但是它的地位卻絕對不能忽視,我們這本書所圍繞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氣」。據統計,《黃帝內經》中一共有3000多處提到「氣」,我們知道,繁體字的氣是寫作氣。底下是一個「米」字,可見它還是和物質有關係的,並非虛無縹緲。《黃帝內經》說:「精中生氣,氣中生神」。氣由精化生而來,所以又稱「精氣」,貫穿於人體的每一個角落,就像晉代葛洪說的「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賴以氣生存也」。如果說氣是水的話,人就是魚,人必然置身於一個正常的氣場當中,才能生存。而且,氣也是人和自然萬物溝通的一個橋樑,人體以及自然萬物的生長收藏無不賴於氣的變化。那麼神呢?神說直白點就是天。一個人所有的生理的經絡、氣血和心理的精神、意識等都會通過神表現出來,神需要氣的作用力,所以我們經常用「神氣十足」來形容一個人內在的精神飽滿,其實這是體內精氣充足的外在表現;而如果有人說你「神色委靡」的話,你就得好好思考一下,最近是不是沒有吃好、睡好,精氣不足了?精和氣是神的基礎,而神又是精和氣的升華。一個人神氣渙散的話,精氣必然也跟著損耗。這也是為什麼人遭受了重大打擊,身體會每況愈下,就是因為「神」的耗散導致了精氣的衰亡;反過來,神能守持住的話,精氣出現一些小問題,也能很快地調整過來。《紅樓夢》中林黛玉一聽賈寶玉定親了,立馬就暈過去,水米不進。而一聽說消息是假的,又活過來,吃粥喝葯,其實都是神在暗地裡搗鬼。簡單點說,中醫講的所有補腎填精、益氣活血的方子,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養「神」,只有「神」足了,人才能感受到幸福,身體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神」是藏在心中的,「心藏神」,心是「五臟六腑之大主」,位於上焦,「神」就這樣高高在上地俯視全身。神一旦出現問題,全身都不可能順暢,就好像封建時代的帝王一樣,必須穩坐金鑾殿,否則下面的臣民就會動蕩不安。所以中國古代的養生方法無不強調「養神」,靜坐、太極、氣功等都強調通過氣息的調節來達到「心神合一」的境界,不讓「神」外散。見上頁圖。而內省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的「養神」方法,白天的工作、生活、與人的接觸等,會讓人產生很多想法,不知不覺間,心神就會偏離方向。晚上睡覺前,將白天的言行舉止進行一番回顧總結,把不正確的、錯誤的慾念消掉,讓遊離的「神」歸心,人就可以回到原有的清靜,相當於正本清源,可以說是從高處入手的養生方法。按照此法做的人,自己不覺得,但天長日久下來,效果卻無人能及。所以,按照武俠小說的說法,我這是在無意中練得了至高無上的功法,而自己卻渾然不覺。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 (5)要想拿到幸福和健康之門的鑰匙,必先學會做人 「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 我們常說:未做事,先做人。意思是你人做好了,以後事業的道路會順暢很多。其實,人做好了,不僅是事業會順暢,你的人生會因此更加幸福,身體也會因之而更加健康。這樣說,可能有人覺得有些玄乎。在講這個道理之前,我們先說一下什麼叫「會做人」。這裡說的「會做人」不是八面玲瓏,投機取巧。而是秉著真心、愛心、寬容之心去對待他人,通過自己的真心去獲得他人的尊敬和愛戴的一種人。人都是以心換心的,你秉持著最真誠的心,人家也會以同樣的真心來對你,那麼你的心裡必然會安穩許多,不會妄自猜測,惴惴不安。這樣的話,氣的循環就不會被打亂、受阻而導致氣血淤滯,吃得香,睡得著,身體自然會更加健康。再說愛心,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需求。一個人自愛的話,就不會放縱自己,凡事有所收斂,不會為所欲為,干出傷害自己身體和心靈的事;愛他人的話,自己的心也會得到洗禮,這種反饋回來的「愛」的訊息,能夠讓人從心底里感受到被關懷的快樂。人是秉承愛而生的,一生當中苦苦追求的也是愛。你對別人付出的愛越多,收穫的愛也就越多,就像那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點點的愛會聚起來,會在心底里築起一道堅強的堡壘,抵禦疾病的侵襲。見下圖。人的一生苦苦追求的就是愛,被愛所包圍的人更能感受到幸福, 也更能愛他人,身體感受到這份愛,自然會更加健康。最後說說寬容心,幾乎所有長壽、成功的人士都具有極其寬廣的胸懷,能夠包容人,曾經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要開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學會寬容」。一個不能寬容他人的人,往往心胸狹隘,小肚雞腸,點滴小事留在心中憤慨不已,甚至生出種種不好的念頭。道家說「善能生陽,惡能生陰」,也就是說善意的念頭和行動是可以提升人體的陽氣的,陽氣是人身體的主導,陽氣充足的人身體健康,心胸寬廣,更容易獲得好人緣和好身體。你能寬容他人,必然也能獲得他人的寬容,這種良性的人際互動可以讓你的心情更加愉悅,體內氣血的循環也會更加暢通。總而言之,放開自己的心胸,接納自己,接納他人。以最友善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和他人,只有這樣,身體才能在陽氣的主導下,呈現出蓬勃生機,健康無限!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附錄1 心身疾病常用方劑藥名配方功效疏肝解鬱抑肝調理平肝潛陽重鎮安神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炙甘草、生薑、薄荷疏肝解郁,養血健脾越鞠丸蒼朮、香附、川芎、神曲、梔子行氣解鬱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疏肝泄熱,行氣止痛半夏厚朴湯半夏、厚朴、茯苓、生薑、蘇葉行氣開郁,降逆化痰痛瀉要方白朮、白芍、陳皮、防風抑肝扶脾瀉青丸當歸、龍腦、川芎、山梔子仁、大黃、羌活、防風清瀉肝火左金丸黃連、吳茱萸清瀉肝火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子、木通、生地、當歸、梔子、黃芩、甘草清瀉肝膽實火鎮肝熄風湯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白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鎮肝熄風建瓴湯生山藥、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地、生白芍、柏子仁寧心安神,鎮肝熄風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清熱安神,鎮肝熄風安神丸硃砂、黃連、生地、炙甘草、當歸清熱養血,鎮心安神磁朱丸磁石、硃砂、神曲重鎮安神,平肝潛陽生鐵落飲天冬、麥冬、貝母、膽南星、橘紅、石菖蒲、遠志、連翹、茯苓、茯神、玄參、鉤藤、丹參、硃砂、生鐵落鎮心除痰,安神定志續表方劑藥名配方功效養心安神酸棗仁湯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養血安神,清熱除煩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柏子仁、當歸、天冬、麥冬、生地、人蔘、丹參、玄參、雲苓、五味子、遠志、桔梗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調補心脾歸脾湯白朮、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炒)、人蔘、木香、炙甘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炙甘草湯炙甘草、生薑、桂枝、人蔘、生地黃、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益氣養血,滋陰復脈大補心丹黃芪、茯神、人蔘、熟地、遠志、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調補心脾,安志養神益氣昇陽益氣聰明湯黃芪、人蔘、升麻、葛根、蔓荊子、芍藥、黃柏、炙甘草益氣昇陽,聰耳明目升陷湯黃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益氣升陷,寧心安神茯神散茯神、遠志、人蔘、乾地黃、防風、細辛、白朮、前胡、桂心、*、枳殼益氣壯膽,升清寧神調補氣血補氣補血四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益氣強壯異功散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理氣補氣六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補氣化痰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斂陰寧神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補血調血人蔘養營湯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黃芪、陳皮、熟地、五味子、遠志補益氣血,寧心安神八珍湯人蔘、白朮、白芍、茯苓、當歸、川芎、熟地、甘草、生薑、大棗平補氣血續表方劑藥名配方功效調補氣血補陽滋陰腎氣丸乾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溫補腎陽二仙湯仙茅、仙靈脾、當歸、巴戟天、黃柏、知母溫腎陽,補腎精右歸飲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附子、甘草溫腎填精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滋陰補腎,充髓寧志一貫煎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子、川楝子滋養肝腎,疏肝理氣大補陰丸黃柏、知母、熟地、龜板、豬脊髓滋陰降火二至丸旱蓮草、女貞子益肝腎,補陰血枕中丹龜板、龍骨、遠志、菖蒲補陰寧志祛瘀通絡化濕逐痰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桂枝、甘草、芒硝破血下瘀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復元活血湯柴胡、瓜蔞根、當歸、紅花、甘草、穿山甲、大黃、桃仁活血祛瘀,疏肝通絡補陽還五湯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補氣活血通絡通竅活血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生薑、紅棗、麝香、黃酒活血通竅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薑、甘草燥濕化痰,清熱除煩導痰湯半夏、橘紅、茯苓、甘草、生薑、南星、枳實行氣開郁,燥濕化痰滌痰湯半夏、膽星、橘紅、枳實、茯苓、甘草、生薑、人蔘、菖蒲、竹茹、大棗滌痰開竅半夏白朮天麻湯半夏、天麻、茯苓、橘紅、白朮、甘草化痰祛風苓桂術甘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健脾化飲續表方劑藥名配方功效清熱瀉火開竅醒腦梔子豉湯梔子、豆豉清熱除煩清宮湯玄參、蓮子心、竹葉卷心、麥冬、連翹、犀角清熱寧心,養陰安神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瀉火解毒犀黃丸犀角、麝香、乳香、沒藥清熱解毒安宮牛黃丸牛黃、鬱金、犀角、黃芩、黃連、雄黃、梔子、硃砂、冰片、麝香、珍珠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牛黃清心丸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紫雪丹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硃砂清熱鎮痙至寶丹生烏犀、生玳瑁、琥珀、硃砂、雄黃、牛黃、龍腦、麝香、安息香、金箔、銀箔化濁開竅,清熱解毒開竅醒腦增智益神蘇合香丸白朮、青木香、烏犀屑、香附、硃砂、訶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茇、冰片、蘇合香油、熏陸香溫通開竅,行氣化濁瓊玉膏生地、人蔘、茯苓、白沙蜜開心益智,強壯延年寧志膏辰砂、乳香、酸棗仁、人蔘益智寧神開心方遠志、人蔘、茯苓、菖蒲益腦增智多忘方遠志、人蔘、茯苓、菖蒲、茯神益智寧神聰明丸龜甲(炙酥)、龍骨、遠志、石菖蒲益腦增智鎮心省睡益智方遠志、益智仁、菖蒲益腦增智王彤《養生就是養氣血》:第七章.附錄2 養心小竅門:《黃帝內經》養生名言五十句 1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釋文:我已經知道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和氣的變化有關。大怒使氣向上逆行,大喜使氣渙散,大悲使氣消損,大恐使氣下沉,受驚使氣紊亂耗損,思慮過度使氣鬱結。2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釋文:心臟蘊藏著人體的神,肺臟蘊藏著人體的氣,肝臟蘊藏著人體的血,脾臟蘊藏著人體的肉(形),腎臟蘊藏著人體的志。五臟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機的人體。但人體只有精神暢快,氣血才能流通正常,並與內部的骨髓相聯繫,才能使五臟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協調,從而形成一個身心平衡的健康人體。五臟是人體的中心,五臟與身體各部分之間以及五臟之間的聯繫,都是由經脈運行氣血,使身體各部分之間發生聯繫,協調全身的功能。如果氣血的運行發生障礙,各種各樣的疾病就要產生了。所以,必須保持經脈的暢通無阻。3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釋文:意志調和,就會精神集中、思維敏捷,魂魄正常活動而不散亂,沒有懊悔、憤怒等過度的情緒刺激,五髒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氣的侵襲。4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釋文:在診斷疾病之前必須先詢問病人有關的生活情況。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貴而後來失勢變得卑賤了,這種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緒抑鬱,即使沒有遭受外界邪氣的侵襲,疾病也會從身體內部產生,這種病叫做「脫營」;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後來貧困了,這種病人往往在飲食和情緒上受到影響而產生疾病,這種疾病叫做「失精」。這些疾病都是由於情緒不舒暢,五臟之氣鬱結而形成的。5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釋文:所以明智之人的養生方法,必定是順應四季的時令,以適應氣候的寒暑變化;不過於喜怒,並能良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節制陰陽的偏勝偏衰,並調和剛柔,使之相濟。像這樣,就能使病邪無從侵襲,從而延長生命,不易衰老。6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釋文: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所以,悲傷、哀怨、愁苦、憂傷的情緒會牽動心神,心神不安就會使五臟六腑都受影響。7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釋文:衛氣在白天行於陽分,人處於清醒狀態,夜間衛氣入於陰分,人就能入睡。如果衛氣不能入於陰分,而經常停留在陽分,就會使衛氣在人體的陽分處於盛滿狀態。相應的陽蹺脈就偏盛,衛氣不能入於陰分,就會形成陰氣虛,陰虛不能斂陽,所以就不能安睡。8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釋文:人的心情高興時,營衛之氣運行通暢,但過度喜悅可以使心氣渙散,所以說喜則氣緩。9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釋文:人生長到十歲的時候,五髒髮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完全均勻,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源是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10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釋文:人體臟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果拿一個君主制的朝廷君臣職能做比喻的話,那麼心臟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導和統率全身各臟腑功能活動,並且使它們相互協調,人們的聰明智慧,都是從心臟產生出來的。11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釋文:到了四十九歲左右,任脈空虛,沖脈的氣血衰弱,天癸竭盡,經閉不行,機體衰老,便沒有生育能力了。12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彆氣者,心主之氣也。釋文:周身的十二經脈以及與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絡脈,其所有的血氣都是上達於頭面部而分別入於各個孔竅之中的。其陽氣的精微上注於眼目,而使眼能夠看見東西;其旁行的經氣從兩側上注於耳,而使耳能夠聽。13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釋文:邪氣侵犯人體而產生病變,有的先發生在陰經而後才影響到陽經,有的則先發生在陽經而後才影響到陰經。先發生在陽經的病變,多數是由於遭受了風雨寒暑等外邪的侵襲而引起的;先發生於陰經的病變,則多數是由於飲食失調,生活起居沒有規律,*過度以及情緒波動劇烈等內因所導致的。14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釋文:所以明達事理的人,懂得調和陰陽的重要性,不做對養生不利的事,而能順乎自然,以安閑清靜為最大快樂,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終保持無憂無慮的境界,因而可以長壽。這就是聰明人的養生方法。15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盪而不收。釋文:所以怵懼、驚惕、思考、焦慮太過,就會損傷神氣。神氣被傷,就會經常出現恐懼的情緒,並使五髒的精氣流散不止。因悲哀過度而傷及內髒的,就會使人神氣衰竭消亡而喪失生命;喜樂過度的,神所就會消耗渙散而不得藏蓄。憂愁過度的,就會使上焦的氣機閉塞而不得暢行;大怒的,就會使神氣迷亂惶惑而不能正常運行;恐懼過度的,就會使神氣流蕩耗散而不能收斂。16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釋文:人體中的陽氣,還可因為大怒而運行紊亂。陽氣過分上逆,使形體正常的協調關係遭到破壞,血液就會隨著陽氣上逆而郁淤頭部,從而使人發生昏厥,成為「薄厥」病。17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釋文:大怒會使肝氣上逆,血液也隨氣向上逆行,病情嚴重的,可以引起嘔血,如果肝氣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還可以導致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的飧泄病。所以說怒則氣上。18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釋文:至於五髒的咳嗽,是由於五臟各自在所主管的季節受邪氣侵襲,發病而產生咳嗽。因此,如果不是在肺臟所主管的秋季發生咳嗽,則是其他臟腑受邪氣侵襲而轉移到肺,引起咳嗽。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人體的五臟和季節有一定的對應關係。所以,五臟在各自主管的季節中受寒邪侵襲,就會產生疾病。輕的容易造成咳嗽,重的會造成腹瀉和腹痛。一般在秋天肺臟先受邪氣侵襲而引起咳嗽;在春天肝臟先受邪氣侵襲,然後再影響到肺,產生咳嗽。19故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釋文:人在睡覺的時候,對血液的需要量減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貯藏到肝臟;而當人體從事各種活動時,血液便又及時地運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營養,才能看見東西;腳得到血的營養,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營養,才能握住東西;手指得到血的營養,才能靈巧使用。20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髖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釋文:發怒會使氣上逆而蓄積在胸中,氣血運行失常而留滯,使皮膚、肌肉充脹,血脈運行不暢,鬱積而生熱,熱又耗津液而使肌膚消瘦,所以形成消渴病。21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釋文:喜怒等情緒不加以節制會傷害內臟,五臟屬陰,所以內傷五臟而導致的疾病起於陰。22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主苦,治之以膽募俞。釋文:人的肝臟好比是將軍,主管出謀劃策;膽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斷。肝膽的經脈都經過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膽的信使。患膽癉的病人,常常是多慮而少決斷,造成膽的功能失常,膽汁上溢而出現口苦。治療時應針刺膽經的募穴、俞穴。23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釋文:從高處墜落跌傷,就會使瘀血留滯於內。若此時又有大怒的情緒刺激,就會導致氣上逆而不下,血亦隨之上行,鬱結於胸脅之下,而使肝臟受傷。24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釋文:膽脹病,脅下脹滿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嘆氣。25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釋文:木氣過分抑制土,土氣被郁已極而復氣發作起來,會導致山石雷變,天昏地暗。這樣的氣候條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脹滿、腸鳴等疾病。26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釋文: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27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釋文:肝臟是耐受疲勞的根本,它能貯藏血液,並且可以根據人體活動的需要而調節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勞,由於「魂」必須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說肝臟是藏魂的地方。28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釋文:按一般生理過程來講,女子以七年為一個發育階段。女子到了七歲左右,腎臟的精氣開始旺盛,表現為牙齒更換,毛髮漸盛;到了十四歲左右,對生殖功能有促進作用的物質——「天癸」,成熟並發揮作用,使任脈通暢,沖脈氣血旺盛,表現為月經按時來潮,開始有了生育能力。29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釋文:過度恐懼會損傷腎臟,腎臟所貯藏的精氣也會被損傷。腎的功能受損傷則人體上部閉塞不通,下部的氣無法上行,停留於下,使人體下部脹滿,所以氣無法運行。30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釋文:腎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氣除來源於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外,還需其他臟腑「後天之精」的充養,所以五髒的精氣充盛,腎臟的精氣才能盈滿溢瀉。31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釋文:腎氣通耳竅,腎的功能正常,雙耳才能聽見各種聲音。32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釋文:腎臟是密封和潛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蟲子一樣,它藏蓄著人體的真陰和真陽,同時,它也是藏貯人體生殖之精的地方,頭髮靠血的滋養,而*可以化生為血液,腎能藏精,所以說腎臟的精華反映在頭髮上,腎的功能是充實和滋養骨骼,腎氣充足的時候,頭髮就有光澤,骨骼也堅韌,由於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屬於陰,又有閉藏的功能特點,所以稱它為「陰中之少陰」,與四時中陰氣最盛而陽氣閉藏的冬季相通應。33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釋文:脾臟就像諫議之官,輔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計劃,都是從此產生出來的。34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釋文:人如果思慮太多,精神過度集中於某一事物,就會使體內的正氣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運行,所以說思則氣結。35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釋文:山谷之氣,能藏蓄和生長植物,具有土的性質,因而與脾臟相通;雨氣有水的性質,因而與腎臟相通。人體中的三陰、三陽六經經脈運行氣血,猶如地上的河流;腸胃能盛貯飲食水谷,猶如大海,善於容納百川之水;耳、目、口、鼻和前陰、後陰上下九竅,猶如水氣流通的道路。若以天地陰陽來類比人體,則人身陽氣所化之汗,猶如天之降雨;人體中的陽氣,好像天地間的疾風,流動不止。人怒氣暴發,如同天之雷霆;人身中的陽氣容易上沖,如同自然界中的陽氣向上蒸騰。因此,調養身體,如果不仿效天地間的規律,不懂得天有八節不同的節氣,地有五域不同的地理,那麼,疾病就要發生了。36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釋文:正常情況下,飲食入胃,經過初步消化,再由脾輸布到全身。如果脾臟有熱,失去正常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會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癥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這種病的人,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日久化為消渴。37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釋文:陰陽兩精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隨著神氣往來存在的精神活動,叫做魂;依傍著精氣的出入流動而產生的神氣功能,叫做魄。所以能夠使人主動地去認識客觀事物的主觀意識,叫做心;心裡有所記憶並進一步形成慾念的過程,叫做意;意念已經存留並決心貫徹的過程,叫做志;為了實現志向而反覆考慮應該做些什麼的過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預見後果的過程,叫做慮;因深謀遠慮而有所抉擇以巧妙地處理事務的過程,叫做智。38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釋文:人的生命以飲食水谷為根本,所以當斷絕飲食水谷時,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是由脾胃產生而布散到全身的,並且可以從脈象上反映出來。所以,如果脈象中沒有和緩的胃氣,人也要死亡。39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釋文: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40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釋文:水谷進入人體,經過脾胃運化,產生水谷精微傳注於肺,經過肺的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從而使五臟六腑皆得到營養。41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釋文:懂得養生的人,做到形神清靜,善於保持陽氣充足調暢固密,所以肌肉皮膚堅固緊密,而能抗拒邪氣的侵擾,縱然有巨大的風邪以及毒性很強的其他致病因素,也不會受到傷害。42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釋文:肺臟在五臟之中位置最高,覆蓋在心臟之上,它是各臟之長,如果精神受到刺激,或慾望不能滿足,就會使肺氣不通暢,而發生病變,熱邪造成肺葉焦枯,無法將津液輸送到全身,便產生五體痿,因此說五臟都是由於肺熱葉焦,而產生痿躄的,就是這個道理。43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釋文: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在上焦之下,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為營氣和津液等營養物質通過經脈而會聚於肺,並依賴肺的呼吸,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之後方化而為血。44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釋文:遍布全身的較小經脈中的精氣,逐級歸流進入到較大的經脈中去,全身的經脈均和肺通連。所以,全身的精氣最後總歸入肺,肺臟再把精氣輸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皮毛)。體表的精氣再進入經脈中,返流入人的經脈中……經脈中的精氣就這樣正常運行而不紊亂,並周流人心、肝、脾、腎,從而使脈中的精氣趨於平衡,使五臟六腑的功能正常協調。45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釋文:鼻是氣體出入的通道。鼻的通氣和嗅覺作用,必須依賴肺氣的作用,肺氣和暢,呼吸調勻,嗅覺才能正常。46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釋文:過度悲哀使心聯繫其他組織的脈絡痙攣拘急,還會影響到肺,使肺葉張大抬高,呼吸異常,以致胸腔脹滿,氣的運行不通暢,營衛之氣不能布散到全身,停留在胸中,時間長久轉化成熱,而損耗氣,所以說悲則氣消。47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釋文:遠古時代,對養生之道有高度修養的人,經常教導人們說:對於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氣候變化,要注意適時迴避;思想上要保持清靜安閑,不要心存雜念。這樣,體外沒有邪氣干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還能從何處來侵犯人體呢?所以,那時的人們都能夠志意安閑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身體雖然在勞動卻不覺得疲倦,人體正氣調順,因為少欲,所以每個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都可以實現。48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釋文: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而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一定是因為正氣已經虛弱了。49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釋文:所以,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吸引他們的視聽,淫念邪說就不能動搖他們的意志。無論是愚笨的抑或是聰明的,無論是德才兼備的抑或是才能低下的,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因而符合養生之道的要求。他們之所以能活到一百歲而仍然不顯得衰老,就是因為這些人全面掌握了養生之道,使天真之氣得到保護而不受到危害的緣故。50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釋文:聰明的人,注意的是人與天地陰陽之氣的一致性,因而在健康無病的時候,就能夠注意養生保健;而愚蠢的人,只有在出現了強壯與衰弱的不同結果時,才知道注意。所以愚蠢的人常正氣不足,體力衰弱;而聰明的人,正氣旺盛,耳目聰明,精力充沛,身體輕快強健。即使是年齡已經衰老,也還能煥發青春,保持強壯;而本來就是強壯的人,就會更加強健了。
推薦閱讀:

氣血調和百病消!揭開膏滋大師呂柳蔭傳統手工蜜煉膏滋祛病益壽之秘!
快來,給你看個好東西!
吃什麼補氣血效果最好 7種食物補氣血
子午流注法臟腑主時氣血最旺盛,相對時氣血最衰弱
女性氣血不足易生病 夏季補血多吃9大食物

TAG:養生 | 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