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體勢新式練法
2.自然樁:雙手手心翻向上,身體略蹲,左足上步前落,雙手同時於身體兩側提起,至與額頭同高時收回,雙手隨提升而翻為手心向下。然後雙手下按,兩手手指相對,按至腹部丹田處。同時,右足緊跟上步,與左足並齊,兩足相距與肩同寬。身體還原,自然站立,手足協調一致,提手上左足時深吸氣,落手上右足時深呼氣,至手落丹田處完成一次深呼吸。然後,身體靜止,全身放鬆,雙目微合,雙眼下視,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至丹田有熱感後,以意導氣,循行丹田,此為養丹田之功,即形意拳氣功的初步功法(圖2)。 3.左三體勢:(1)身體微下蹲左轉,目視左方。同時,右手隨右足向右橫撤半步,右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右手過胯與右足合,右足足尖向左方(圖3)。 (2)左足收至右足前,虛步點地,身體微蹲。右掌同時由後向前推出,高與胸齊,扭身正膀,左手收於腹前,手足一致,目視左方(圖 4)。 (3)上左足,兩足橫距同足寬,兩足平行,足尖正對左方。同時,右手收至腹前,左手翻起為陽掌推出,兩手交錯,左手由右手虎口出,變為形意掌,高與胸齊(雙掌陽起陰落,動於身體中線,也叫打懷花)。兩手成形意掌,十指分開,拇指外撐,食指上挑,余指自然彎曲,虎口圓撐,掌心內含,塌腕頂掌。右足略動,調整身體穩定性。左手指尖、左足尖、鼻尖三尖相對,目視左方,此為左三體勢(圖5)
以上三式練習時不可停頓,要求舒緩自如,一氣呵成,切忌身體僵硬,用拙力。 4.右三體勢:承左式三體勢,身體右轉,兩足順勢反轉180度,左手隨轉身變為掌心向下,並下落收至小腹前,右手從左肘彎內轉出,變為右式三體勢。三尖相,六合依舊(圖6),同理也可由右勢變為左勢。 動作要領:身休止直,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兩足平行,正對前方,前後距離約兩腳半長,左右相距與足同寬,前踏後蹬,氣貫指梢,十趾抓地,如樹生根。實際站樁練習時,重心一般略偏於後腿;而在運動小重心前後移動,相劉居小,此為形意拳雙重心變化。兩膝微向里扣,提肛縮臀,夾袢扭胯。松胸實腹,含胸拔背,脊朴要正,腰要下塌。扭胯凋膀,胯正膀斜,身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名為陰陽身。沉肩墜肘,兩臂兩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頭頂領直頦收,頂心百會穴與下陰會陰穴上下正對,面部自然,兩眼平視,口齒微合,舌抵上齶,呼吸自然,氣貫四心(雙手雙址)。再尖、手尖(食指尖)、足尖三尖相對;口、胸口、虎口三口相對、身成六合。 另外,三體勢其它練習要領,可參考有關形意拳書籍中的「八要說」、「八字歌」、「九數歌」等理淪,此不贅述。 每次練習三體勢,先練左式,動作力求標準,延長時間。隨著功力的加深,再轉身練習右式。兩式交替練習,利於長功。 5.收勢:練習完畢,復歸左勢,再由左式收勢。 左手回落,兩手掌心向上翻,位於腹前,右轉身,雙手在身側提落,同時收左足,意守丹剛,收氣歸海,待心定神凝,然後收勢,同圖。 二體勢有高、小、低三種姿式。站高架,下肢負荷小,好學易練,但長功慢,適於老年人及初學者練習。低架式雙腿下壓,重心後移,下肢負荷加重,此式較難練,但長功快。站中架相對易學,—般練習時多採用此式。本文中除特殊說明外,其架式都為中架。 練習二體勢樁,可以僅注重於姿勢準確,單為練形,也可以配合氣功練習,通過自然樁築基養丹田,運氣純熟,可以以意導氣,促進氣血運行,久之,內氣充盈,形意合一,周身協調一致。 故而,三體勢練習,勢分左右,架有高低,各式宜交替練習,互為增益,以取得最佳效果。 二、異三體勢 導三體勢就是與普通三體勢不同的三休勢,普通二體勢的外三合是指同側手足、肘膝、肩胯相合,而異三體勢則是異側手足相合、異側肘膝相合、同側肩胯㈠然相合的三體勢。另外,正三體勢要求扭身調膀,其胯扭正,身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呈陰陽身之勢;異三體勢則胯正膀正,而向正前方。兩種三本勢各有利弊,宜相互:參悟,用於養生、技擊,其效甚顯。 具體練法如下: 1.預備式:同正三體勢練法,見圖1。 2.自然樁:同正三體勢練法,見圖2。 3. 右三體勢:(1)同正三體勢練法之一,見圖3。 (2)同正三體勢練法之二,見圖4。 (3)上左足,同時左手橫掌推出,然後下按收回至小腹部,右手隨上步先收回至腹前,再翻為陽掌上提後,推出形意掌,高與胸齊。雙手俱為形意掌,左足略動,扭胯正膀,而向正前方。雙足平行,正對左方,兩足相距一足寬。右於與左足相合,右肘與左膝相照,肩胯相合,此為外三合。口及右手虎口、胸口三口相對。右手食指尖、鼻尖、左足尖三尖相對,雙眼平視左方(見圖7)。 4.左三體勢:承右式,身休右轉,兩足原地旋轉180度,右手隨轉身變為掌心向—下,下落收回至小腹前,左手翻為陽掌推出,高與胸齊,雙手俱為形意掌。三體—致,扭胯正膀,面向正前,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照,肩胯相合,左手食指尖與鼻尖、右足尖相對,口及左手虎口、胸口三口相對雙眼平視右方(圖8)。同理,也可左勢變為右勢。 練習要領及左右勢、收勢、高低架、練形練氣等方面與正三體勢練法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如下: 1.正三體勢要求扭身凋膀,胯正膀斜,身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需用「力」扭正胯,初練頗覺彆扭,久練方能習慣。異三體勢則扭身正膀,面向正前,因交叉出手,異側手足、肘膝相合,胯受肩帶動而自正,練習時反倒覺得「順」。所以,在「正胎」這一點上,異三體勢比較有優勢,便於掌握並體會要領,更有助於:練習正三體勢。交替練習二式,可以協調周身,久之自得陰陽身之奧妙。 2.練異三體勢時,由於異側手足、肘膝相合,則必帶動膀正,膀止則身正。而身為人體之中節,中節正,梢節必正,所以,身止則胯,胯正則塌腰、夾襠、臀部下壓膝內扣、兩足址平行。這樣,重心降低,下盤自然穩健,更有利於長功。同叫,也能起到提肛縮胯的作用,達到聚氣固根的目的。 3.在練習正三體勢時,有些要領比較難掌握,而練異三體勢叫則能充分領會,相互參悟,有助於全面理解站樁要領,尤其對初學者,既能避免單—練習的枯燥感,又能增加興趣,便於掌握站樁要領。其次,正異三體勢相互印證,有助於正確理解形意拳的技擊要領,從中逐漸體會到六合、七拳等於技擊上的妙用,為學好形意拳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體來說,練習定步三體勢時,應有所側幣。一般以正三體勢為主,以異三體勢為輔,勢分左右,架別高低,氣形有別,相互參照。
推薦閱讀:
※心意拳到底厲害在哪裡???
※?想在道家、中醫、武學與南傳佛教間尋求一條簡捷、實用、善用此生、趨向真理之路,望先進指點提攜,多謝!
※形意拳譜釋疑之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