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6年,國人飲食六大目標
一年要吃蔬菜140公斤、喝奶36公斤、吃肉29公斤……你達標了嗎?近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簡稱《綱要》)提出了2020年人均食物消費量目標。
《綱要》指出,全國人均全年口糧消費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類13公斤、肉類29公斤、蛋類16公斤、奶類36公斤、水產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換算成日均用量則大概為:口糧370克、食用植物油30克、豆類35克、肉類80克、蛋類44克、奶類98克、水產品50克、蔬菜380克、水果160克。
「該《綱要》是針對普通人群而言的,推薦的是大概的量,不過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簡稱《指南》)中的推薦量相似,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與現今的飲食現狀相比,這也意味著,6年後,國人飲食需要發生以下6個變化。
葷素比降到1:4。按照《綱要》肉類98克,蔬菜380克的要求,葷素比約為1:4。但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80.7%的人蔬菜水果攝入不足。馬冠生呼籲,家長應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健康膳食習慣,保證「頓頓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做到每天三四份蔬菜,兩份水果。蔬菜應以新鮮、應季的為主,建議各種不同的蔬菜輪著吃,並多吃菠菜、胡蘿蔔等。
喝奶量要大大提高。調查表明,90%左右的人群鈣攝入量嚴重不足。2013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約為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量的一半,主因之一便是奶製品攝入不足,農村地區表現尤為明顯。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應保證喝250~500毫升牛奶,曬15分鐘太陽。乳糖不耐受者應避免空腹喝奶,可首選酸奶、乳酪、低乳糖奶等。
豆類攝入得加一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翟鳳英從1989年開始的一項追蹤調查發現,國人豆製品的攝入量上升不大,仍在13~16克,普遍「缺豆」。這也意味著,未來6年,國人豆類攝入量得增加一倍多。35克大豆換算成豆製品,約為560克豆漿,140克豆腐,525毫升豆腐腦。建議大家平時多吃黃豆、青豆、黑豆等。
動物性食物需減少。馬冠生說,國人要減少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尤其是脂肪含量較高的豬肉。《指南》建議成人每日攝入量分別為:魚蝦類75~100克、畜禽肉類50~75克、蛋類25~50克。肉類吃太多,容易被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纏上。
穀類攝入不能再降。《綱要》還指出,人均每日攝入能量為2200~2300千卡,其中穀類供能比不低於50%。2002年,城市居民有49%的能量來源於穀類,但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穀類食物作為膳食主體的地位在逐漸下降。《指南》推薦,一般成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穀物,米、面、雜糧應儘可能多樣化,並做到粗細搭配,除大米、白面等精細穀物外,也要主動吃些小米、玉米、薏米等。
食用油要減少47%。調查顯示,我國居民食用油人均每天攝入量達44克,遠高於《指南》25~30克的攝入量,比《綱要》目標約高出47%。烹調時應多用蒸、煮、燉、燜、拌等方法,少用煎炸,並堅持定量用油,可將全家每天應該食用的烹調油倒入一量具內,炒菜時均勻取用。
飲食結構的調整離不開老百姓這支「主力軍」,也少不了政府的引導。2月12日,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輝表示,《綱要》目標的實現,需要優先發展優質食用農產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奶類與大豆食品三類重點產品,優先關注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三類重點區域,優先改善孕產婦與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這三類重點人群。
此外,也有專家提醒,國人健康素養普遍較低,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多做營養科普,讓大家學會科學、營養飲食。▲
推薦閱讀:
※浪潮「全球第一」並不是目標,而是用鏡子看到五年後的自己
※突然利空會迫使主力放棄反彈目標嗎?
※4· 小小目標|從"億元豪賭"到"小目標一個億"!王健林的這杯雞湯,我幹了.
※八字出現這個信息 17到32歲就躺贏別人 定個小目標發財吧
※第9章 如果……就……的力量(制定簡單有效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