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圓滿前行》第30課筆錄

《大圓滿前行》第30課筆錄 2016-07-13 18:06閱讀:

X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現圓滿三身游舞力,離障本來怙主龍欽巴,祈請無垢光尊常護我。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之後,今天我們再一次一起來學習華智仁波切所造的殊勝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文》主要是引導我們的心趨向於究竟的法界。眾生在本具如來藏光明的同時具有一種客塵,前行引導文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迷亂的心趨向於究竟成就的實相法界。這個法界雖然本具,每個眾生不管是否證悟和了知,總之一切眾生本具佛性。雖然無始以來我們沒有離開過這個佛性,但是由於沒有學習過、認知過的緣故,所以沒有辦法通過學修的方式逐漸消盡無明,安住在究竟的實相法界中。因此我們就需要引導,但是不能由一個只具有世間知識的人引導我們,也不能由僅僅獲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引導我們。因為此處要趨向的是究竟的法界實相,所以必須是已經完全如實地現證了究竟實相法界的佛陀,或者佛陀的化身—殊勝的大德善知識才能夠引導我們。通過他們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才可以知道當前自己是處於什麼狀態,要怎樣修行、觀修和作意,才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面進一步修行的話,我們的心逐漸就從迷亂中脫離出來,就會和究竟的實相相應,這就是引導的意思。其實這種引導是要我們現前本具的實相,在引導趨向實相過程中,離開這個本來就不存在的障垢。如果以後我們學習《中觀》這種第三轉如來藏光明的教義時,就會知道其實現在我們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一切輪迴的法並不存在。我們所有的客塵和迷惑,都存在於這種二取輪迴狀態中,這種最後現前的究竟實相是本具的,這一切的客塵本來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了這種殊勝圓滿的見解,通過這種殊勝的修法,不管是空性還是生圓次第,很容易讓我們直接地安住在實相中。然後很快地遠離垢染和客塵。共同的引導主要是讓我們生起出離心。在輪迴中,如果沒有想要從當前這個狀態出離的智慧,沒有這種境界的話,我們還是會被當前形形色色的輪迴的現象迷惑,會去追求這些。這些本來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卻要去追求它;本來是假立的,我們卻把它當做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實有去追求。如果我們不生起出離心,就會永遠在這個模式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輪轉,這就叫輪迴。因此,我們首先要看破、放下,這是一種出離心。有了出離心後,在下面一個引導中,我們就會為了獲得究竟解脫而積資凈障。積資凈障包括皈依、發菩提心、供曼扎羅,還有百字明、上師瑜伽等等修法。通過這一系列內加行的修法,我們可以積累無量的資糧,心相續成熟了就可以接受最殊勝的灌頂和竅訣。在修完加行之後,得到了殊勝的灌頂,相續成熟了,再修持殊勝的密法的話,很快就可以成就。大恩上師經常提到,我們修持共同加行也好,不共加行也好,真正來講還是為了現證心相續中本來清凈的法界實相而做的積資凈障,而不是說只是為了得到聽密法、得灌頂的資格。最初必須要經過五加行的修持,否則就沒資格得灌頂、聽密法。如果這樣想的話也不是不對,但是這種認知過於狹隘。整個五加行的修行都是讓我們的心成熟的。剛剛講了如果我們認認真真地去落實皈依,皈依的這個境界在相續中生起來了,然後發菩提心這個境界也生起來了,再通過百字明把相續中的很多業清凈到一種程度,通過供曼扎的方式在相續中積累很多殊勝圓滿的資糧,再通過上師瑜伽成熟我們的相續。通過這樣一系列的修行,我們的心已經成熟到很高的程度,在這個高層次上面接受灌頂,聽密法的竅訣,在成熟的相續上面去接受一個成熟的教法,就很容易相應,很容易獲得解脫。所以五加行純粹是為了現證我們的實相,讓我們相續成熟的一系列修法。所以說五加行的修持是不能夠停止的,乃至沒有證悟實相之前都不能停止。不能說我已經得灌頂了,已經有資格聽密法了,五加行就徹底放棄了,這是不行的。乃至於我們的資糧沒有圓滿之前,罪障沒有清凈之前,都要不斷地去修持皈依、發心、百字明、供曼扎等等的修法。乃至於我們相續中所有證悟的因緣都成熟了,從而獲得某個階段的證悟,是不是就已經圓滿了?不是這樣的。獲得了證悟、獲得了初地,上面還有二地,二地上面還有三地等等,獲得了十地上面還有佛地。即便我們通過非常猛厲的精進,積資凈障獲得了初地菩薩的聖者果位,只能說明我們獲得初地的資糧已經夠了。但是我們獲得二地乃至於成佛果的資糧夠不夠呢?如果還不夠,那麼我們還要繼續地修習。為什麼很多證悟者、很多大德一輩子要修很多遍加行?從一個角度來講有可能是引導這些弟子。你看連我這樣的證悟者都要修,何況是你們?就更要修了。有這種言傳身教的必要性。還有一種必要性,有些證悟者雖然證悟了,但還沒有證悟佛果。沒獲得佛果之前還是需要積資凈障,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圓滿資糧。有時候要傳遞這方面的信息。所以這種加行的修持,是讓我們的心徹底地成熟的完整的引導。我們在遇到這樣教法的時候,一個一個好好地學習、思維,內心中完全接受它的理念之後反覆觀修,這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在共同前行中我們學習的是壽命無常。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就講了:「暇滿難得壽無常,觀修能斷今世執」。意思是說如果我們修持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這兩種修法,可以斬斷對今世的耽著。輪迴分了兩個步驟,第一個是耽著今世,第二個是耽著後世。耽著今世是指執著於今生中的工作、身體、種種世間的成就等等。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今生中功成名就而進行的。還有一種是今生中不一定非常的耽著,而是現在努力積累資糧比如說供齋、供燈、放生,朝拜等等,把這所有的功德迴向給後世,希望後世能得到一種更圓滿的安樂。這就是耽著於後世。因為耽著輪迴包括耽著於今生和後世,所以首先我們要打破對今生的耽著,就是觀修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可以打破對今世世間八法的種種執著,讓我們在今生中努力地修持。接著再通過後兩個修法,觀修輪迴痛苦和觀修業因果來打破對後世的執著。後世無外乎是三惡趣、三善趣。當我們觀修輪迴痛苦的時候,這些都沒有值得耽著的地方。觀修壽命無常,是對器世界和總的有情世界的無常進行觀修。看似很堅固的器世界最終也會消散,會失壞,像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可能更加不用講了。世間上的這些身體非常健壯的人,他平時練健美,練搏擊,身體的肌肉一塊一塊的。但是如果遇到車禍、山洪或者地震,再強壯的身體也不堪一擊,馬上就砸成肉餅或者死去。所以我們這個血肉之軀沒有什麼值得耽著的。我們不觀察分析就會認為自己的身體好,其實把我們的身體和外在堅固的器世界做個對比就會發現,外在的這些非常穩固的須彌山等,最後也會毀壞,汽車、船舶等也會毀壞。更何況我們這個每天需要進食,需要不斷保養的血肉之軀?絕對是很快就死亡,就會消散的。所以越觀想的時候,就越覺得我們的身體其實沒有什麼可靠的,它一定會死亡。既然最終會死亡的話,還不如現在多做一些功德,多做一些解脫方面的善法,這就有意義了。否則用這個血肉之軀追求一些世間法,在得到之後也就這麼多。《開啟修心門扉》中也有這樣的教言:我們追求世間八法成功了,那也只能是得到這些世間八法而已,除此沒有其他東西。如果沒成功,就連這些也沒有。有些人追求世間八法,起早摸黑地去賺錢,一旦成功之後得到的也就是一點點財富;還有一些人奮發之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樣就連世間八法都沒有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把時間精力用在修持殊勝的正法上面,這個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個方面是思維整個有情界是無常的。我是屬於有情的一份子,整個有情都是要死亡的,我也一定會死亡,沒有什麼僥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正視這種事實,而且要刻意地、反覆地拿出來觀修,要正視、接受我會死亡的事實,這方面一定要好好地觀想。丁三、思維殊勝正士而修無常:這個科判給我們開示的是,通過思維殊勝正士的無常而修我們的自身壽命無常。這裡觀修的都和我們自己的壽命有關的,而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去看。你看器世界燒起來了沒有了,有情世界都死了,好像和我們沒關係,不是這樣的。這麼多的佛陀、阿羅漢和成就者,都一個一個入滅了。是不是我們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呢?不是。我們要通過思維殊勝正士的無常而觀修我們自己的無常。前行中的觀修,是要我們安住在壽命無常的定解中。只有生起了壽命無常的定解,我們才會精進。思維殊勝正士而修無常,這裡面的內容講到了曾經出世的佛陀、菩薩、阿羅漢、高僧大德、證悟者等等,他們弘法利生,最後入滅。我們要通過他們的示現,反觀自己。他們都會有無常,都會入滅,何況說我們這些人呢?一定也會有死亡來臨的,主要是從這個方面進行引導。在此賢劫中,以往出世的勝觀佛、寶髻佛等七佛,及其不可思議的聲聞、緣覺、阿羅漢眾眷屬,雖然曾經以三乘佛法利益無量無數的所化眾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諸佛都已趨入涅槃,他們的教法也依次隱沒。首先我們觀想殊勝正士,佛陀在整個三界中是最殊勝的,這樣殊勝的現見正法的士夫以佛陀為尊。過去七佛並不都是賢劫的,有三尊佛是過去莊嚴劫的,有四尊佛是現在賢劫的。「在此賢劫中」,在我們這個劫賢中會出世一千尊佛,這一千尊佛都會依次出世,依次入滅。「以往出世的勝觀佛等七佛」,平常有七佛的概念,有些寺院也豎了七佛的塑像,有些地方把七佛放在一起。七佛中最早是勝觀佛,然後下面就是寶髻佛等等,乃至於賢劫中的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總共七尊佛。莊嚴劫有千佛出世,賢劫也會有千佛出世。為什麼要把過去莊嚴劫中的最後三尊佛和賢劫的四尊佛放到一起合稱七佛呢?有些大德的觀點認為,這七尊佛離我們最近,釋迦牟尼佛不用講,賢劫四尊佛離我們很近,往前離的比較近的是莊嚴劫的最後三尊佛。再往前出世的佛就離我們比較遠了。還有一種說法是「七佛通偈」: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從制定戒律總原則方面安立這樣一種偈頌,就是七佛通偈的說法。但是真正來講,可能是最靠近我們的七尊佛的意思。我自己覺得這種解釋對我們而言,可能是更容易理解一點。過去莊嚴劫中的最後三尊佛和賢劫中的四尊佛,離我們現在眾生相對來說最近,所以就把七佛放在一起,是這樣安立的。雖然在整個世界中會有很多的佛,以不同的化身住世來度化眾生。但是在佛法的傳統中有這種規律,一個時期中我們只能有一個導師。雖然同樣是佛,但是其他佛就不能夠顯現導師的形象,即三十二相,八十二隨形好的形象。他只能夠顯現成菩薩、阿羅漢或者其他居士的形象來利益眾生,但是不能顯現導師的形象。意思就是說七佛主要以導師形象示現。按照漢地講法是八相成道,藏地講法三十二相成道的方式成佛的。從現在往前,七尊佛已經出世,當然再往前有無量的佛曾經出世。有一些是比較明顯的示現佛的身相,以佛的事業度化眾生,還有很多不以佛的身相,但本體是佛的也非常多。「及其不可思議的聲聞、緣覺、阿羅漢眾眷屬」,平常我們也經常這樣提到,諸佛出世千佛助化。意思是說一尊佛出世救度眾生,同時會有一千尊佛來同時降生到身邊,幫助他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一千尊佛就示現為弟子的身份,像聲聞、羅漢、菩薩等等,但他們實際是佛陀的化身,是幫助佛陀來度化、弘揚佛法的。這裡面有很多極其不可思議的聲聞。除了佛陀化身的眷屬之外,還有真實的眷屬。並非所有的眷屬都是佛的化身,否則佛陀住世度化了誰?不可能這樣的。佛陀出世之後,很多聖者紛紛降生在身邊幫助他弘揚佛法。還有通過凡夫修成了聲聞、緣覺、阿羅漢等等的眷屬,這個也有很多。所以聲聞、緣覺、阿羅漢其實在這裡面是安立成聲聞阿羅漢、緣覺阿羅漢。聲聞的無學道是阿羅漢果,緣覺的無學道也是阿羅漢果,聲聞引發的是有學道。聲聞、緣覺阿羅漢的眷屬也不是很多。「雖然曾經以三乘佛法利益無量無邊的所化眾生」,佛陀出世時講了很多善妙的教法,以三乘的佛法利益眾生。如果是聲聞種姓的弟子,就給他講聲聞教法;如果是緣覺種姓的弟子,就給他講緣覺的教法;如果是菩薩種姓的眾生,就給他講菩薩乘的教法。所以說,佛陀是法王,是一切法自在者,他可以觀待一切根基種姓的眾生,給予不同的教授。歸攝起來就是三乘佛法,這三乘佛法利益了無量無數的所化眾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勝觀佛出世後講解教法,然後逐漸地佛入滅,阿羅漢也入滅,這些教法就逐漸隱沒了。接下來是寶髻佛。我們平時經常念南無寶髻佛。如果在旁生的耳邊念「南無寶髻佛,」聽到這個寶髻佛名號的旁生,都不會墮惡趣的,具有很大的功德。有些道友喜歡念「嗡瑪尼貝美吽」,有些道友可能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些道友就喜歡念南無寶髻佛,因為寶髻佛有特殊的加持。以後我們看到這些旁生,或者寵物等等,經常性為他們念一些殊勝的佛的名號,對他們以後的解脫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現在能夠學習佛法,很有可能是以前的修行者在我們耳邊念了南無寶髻佛。現在我們開始對佛法產生信心,並開始學習佛法。佛已經出世了,講解了教法,這些教法逐漸通過眾生的福報的消損,也逐漸地隱沒了。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入滅了,他的聲聞弟子也入滅了,但是教法還存留在世間中。現在眾生還有福報,我們還可以學習《金剛經》等經典,還有很多菩薩們造的著述論典,這些教法總體來講,還住在世間中。但其他的一些佛陀的教法,現在已經看不到,除了剛剛講的七佛通偈我們現在還可以念。除了這個之外,其他的大量的明顯的三乘的教法已經沒有了。「除此之外諸佛都已趨入涅槃,他們的教法也依次隱沒」,這也是一種無常的自性。再過若干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在整個世間中也會隱沒。等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很多非人、惡魔特別的歡喜,外道也很歡喜,佛弟子們可能很悲傷,但這也是無常的本性,誰都沒辦法改變的。佛法住於世間中,這要觀待一些有情的相續。如果有情的福報、善根強盛,因緣和合就可以顯現佛陀,佛陀的教法就會住世。如果大家都對佛法沒有興趣了,依自然規律,佛法就會慢慢地隱沒了,最後就看不到了。總之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隱沒,先是人們不重視,慢慢的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沒有了,這種情況也非常多。也會有喜歡佛法的仙人或其他一些龍族,把人間的這些法寶帶到他們自己天界中去供養,我們人間怎麼找都找不到,這種情況也是有的。在現今的這一教法中,儘管各大聲聞及其五百阿羅漢眷屬眾也曾紛紛現身於世,但他們同樣都依次於法界中趨入無餘涅槃。現今這一期教法是迦葉佛入滅之後,釋迦摩尼佛出世,然後佛法住世。接下來佛法入滅之後,彌勒佛會出世間講教法。在這一期教法中,有五百羅漢住世之說,也有一種十大阿羅漢的說法。像這樣各大聲聞,五百阿羅漢眷屬眾,紛紛現身於世。出現於世的有目犍連、舍利子、迦葉、阿難等等尊者,這些眷屬曾經在世間中對整個佛法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但也是依次在法界中趨入了無餘涅槃。現在還有十六位阿羅漢,佛陀命令他們在佛法沒有完全隱沒之前,一直要在世間中保護佛法。大恩上師以及幾個其他教派的大德都翻譯過十六位阿羅漢供贊的儀軌。平時經常念誦十六阿羅漢的供贊儀軌,一方面可以讓佛法興盛,一方面也可以讓上師的壽命能夠常住。佛陀命令十六位大阿羅漢不能入滅,佛法存在的時候,他們都在各個地方安住,度化眾生。在儀軌中也描繪了他們安住的地方。這些佛陀時代的十六位大阿羅漢現在還在世間住世,他們用各種各樣的神通、方便和願力在護持佛法。我以前看到過一個歷史,好像是《布頓佛教史》中也曾經描繪了最後法滅盡的情況。這十六位阿羅漢一起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就一起入滅,之後整個佛法就徹底地隱沒。因為十六位阿羅漢聖者身還在世,這個時候佛法還不算真實的完全的消亡。但是十六位阿羅漢一入滅之後,整個佛法就沒有了,我們就進入到了前面所講的聖教空世,是一種聖教間的間隔時期。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經入滅了,彌勒佛還沒有出世的這個中間的階段,沒有教法,沒有三寶名號,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此外,在印度聖地,曾經出世過具足地道功德、眾多神通、無礙神變、結集經教的五百阿羅漢,及二勝六莊嚴、八十大成就者等等,然而如今已無一人在世,僅有記載他們出世情況的傳記留在人間。佛陀和佛陀這些殊勝的聲聞弟子們,已經紛紛趨入到了無餘涅槃。涅槃有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之說。涅槃是指圓滿和寂滅,圓滿就是所有的功德圓滿,寂滅是指所有的過患都已經寂滅,這就叫做圓寂。平常我們說某某某圓寂了,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是圓寂的真正意思是圓滿和寂滅。我們說某某道友圓寂了,他是不是所有的功德圓滿了,所有的煩惱都寂滅?如果沒有的話,就要打個引號在這。圓寂是真正的涅槃。圓寂有兩種,一個叫有餘涅槃,一個叫無餘涅槃。在小乘道中的有餘涅槃是指,如果今生中修持佛法得到了阿羅漢果位,在去世之前,內心中所有的煩惱都消盡,該得到的功德已經得到,但是身體這種有漏的五蘊還存在,這就是有餘涅盤。一旦入滅去世之後,他的這些有漏的,通過以前業力形成的今世的身體就沒有了。以前我看到過很多傳記中說,阿羅漢入滅的時候,在虛空中顯現神變,自身出一種禪定的火身體全都燒毀,之後就在空中入於涅槃了。那個狀態就叫灰身滅智,小乘的一種術語。這個時候身體已經沒有了,心識已經滅盡了,這叫做真實的無餘涅槃,沒有任何剩下來的一種涅槃的狀態。從小乘的側面來講,阿羅漢最後完全進入這樣一種無餘涅槃的狀態,這個叫作做究竟的歸宿無餘涅槃。類似於這個眾生就從法界中消失了,他的戶口在法界中已經註銷了。現在我們有心識,有相續的流轉,但是一旦入於無餘涅槃之後,你的身體、心識、整個相續完全寂滅。小乘的行者認為這是最理想的境界。從大乘的角度來講,小乘道是沒有真實的無餘涅槃的。真實的無餘涅槃,只有佛才有。因為阿羅漢內心中的所知障還沒有消盡,雖然暫時在涅槃中,但是他所證悟的空性智慧,還不足以把最微細的無分微塵的執著和無分剎那的執著給打破。所以他最後還會重新現起,之後進入大乘道,修持二無我空性。通過圓滿的證悟二無我空性之後,所有這些業惑、煩惱障、所知障的種子和習氣徹底地消亡。這個時候,佛陀的境界現前就叫無餘涅槃。佛陀的無餘涅槃會不會像小乘的無餘涅槃一樣,一直安住在禪定狀態中不出來呢?這個絕對不會的。佛陀獲得無餘涅槃之後,他的無勤做的弘法利生的廣大事業,從這個時候才真正的展開。以前是以菩薩身份來利益眾生,能力還有限。在獲得了無餘涅槃之後,以佛的身份度化眾生的事業才開始。這種弘法利生的事業是無有邊際、無勤任運的。這也是大小乘無餘涅盤之間一個大的區別,雖然是一樣的無餘涅槃,但是意義完全不相同。前面講了佛陀、阿羅漢等等的情況。現在我們再看看印度大成就者們是怎麼出世、怎麼無常的。佛陀這樣具有相好莊嚴、十全十美的上師、善知識出世了,最後入滅了。這麼多優秀的弟子、眷屬出世了,最後入滅了。佛陀和第一批的聖眾入滅了之後,佛法會再再地不斷傳遞,而傳遞佛法的傳承者就是這些有福德、有證悟的,或者是佛陀化身的殊勝菩薩和祖師。他們在不斷地弘揚佛法,慢慢傳遞到現在。下面我們就看印度傳承佛法的一些善知識出世和入滅的情況。有很多的傳記記錄了這些譯師。我們看傳記的時候,要看這些高僧大德整個發心、修學、成就、弘法利生、入滅,及其弟子的情況,這樣一系列的介紹。如果我們不懂得怎樣去看傳記的話,就只知道看熱鬧。如果我們懂得看傳記的話,會發現傳記裡面有很多和修行有關的內容。他怎麼成就的?他以前是修了什麼法?比如說米拉日巴尊者把依止善知識這塊做的非常圓滿,後期的是在苦行方面做的很圓滿,這樣抓住了,他的修行就會成就,對我們來講這是一種啟示。其他的上師們可能修菩提心非常著重,從小悲心就很強烈,通過修菩提心慢慢內心中發生了證悟的功德。其實每個高僧大德的傳記都會有對我們修行有利的東西。我們可以看他們對待事情是怎麼做的,比如弘法利生的時候,遇到違緣的時候,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會遇到違緣,但是他們是怎麼樣做的呢?他們的信心、意志力很堅固,沒有被違緣打倒,照樣做弘法利生的事情。最後聖者也入滅了。不管怎麼樣因緣也好,壽命已盡也好,或者有些弟子不聽話也好,最後他都要入滅。這些東西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修行都是有利的,有某種啟發的。這麼大的成就者,最終還是會入滅,因此我們就不能過度耽著於世間法。但是話說回來,當我們在講這個思維殊勝正士修無常的時候,不要落入一個極端。後面我們要講,這一切都是無常的,連這些上師們,最後都要入滅了,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有些時候我們會想,那我們好好修行幹什麼?我們好好修行不就是成佛了嗎?成佛了最後不還是要死嗎?那我修行幹什麼呢?這好像就是說你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現在學習殊勝正士也會無常,是為了讓我們精進,精進之後得到聖者的果位。再回頭看這個科判,聖者們又去世了,示現無常了。這是不是證明修持正法沒有用呢?這一點要分析一下。第一這個科判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這些聖者有必要示現這種無常。他們在獲得長壽持明的聖者果位之後,其實是完全有能力不入滅,一直安住在世間中,但他們還是示現了無常,這是有必要性的。第二,聖者的無常和眾生的死是兩回事。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即便我修成了佛最後我還是要死。那樣我們會認為,修佛法就可以讓我們不死,其實並非如此。現在我們是通過業緣、煩惱和罪業引發而投生輪迴。我們是無自在投生輪迴,我們死亡的時候,也是無自在的。然而,聖者們已經完全超越了這樣的業惑,他們投生不是通過業惑推動的,而是通過大悲心和自在的證悟,為度化眾生而投生的。他們投生之後,中間安住在世間中,也是純粹利益眾生,最後因緣到了,或者為了給眾生某種最後的啟示,給眾生最後的教法的緣故,示現入滅。他們示現入滅,也並非不自在,而是完全自在的。因此,當我們證悟之後,也可以在輪迴中如此遊戲生死。我們通過這樣一種教育,鞭策自己修無常後獲得無死的果位,我也會像聖者一樣,在其他眾生面前示現出生、修行、然後度化眾生、最後入滅。這每一個步驟,都是能夠利益有情的。所以,佛陀當年也要入滅,入滅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化身就一定是相應於當時的有情的情況,佛陀選擇成佛的時間是人壽百歲,因此佛陀住世一般不會超過這個年齡。佛陀選擇的時間段,觀察好人壽百歲的時候降臨在這個世界中。其次,所化眾生本身具有明顯的、粗大的生老病死的現象,針對於這種有生老病死現象的化身,佛陀也會示現生老病死的現象。所以,佛陀示現在世間中,也是為了利益眾生,最後即便是勸請了佛陀住世,佛陀也不會長住(比如當年阿難尊者勸請佛陀住世),這就是世間的規律。佛陀選擇了人壽百歲降生,他的壽命一定不會離此太遠,不會太離譜。即便發生了什麼,佛陀最後也會入滅。佛陀入滅是什麼樣呢?佛陀考慮到,如果他的色身長久住在世間中,有些懈怠的比丘就會想:反正佛陀會常住,我什麼時候去求法,什麼時候學習都可以。他沒有認為:我的壽命是無常的,我很快就會死亡。很多懈怠的比丘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這樣就會蹉跎時光、浪費光陰,最後導致於死亡的時候一無所獲。所以,一方面,佛陀在世間要教化眾生的數量已經滿了,他以前結過緣的,能夠被佛陀的色身攝受的數量已經夠了。一方面,還要以他的入滅來做最後的教誨,把他自己的入滅作為教法本身的一部分,這就是無常。連三無數劫圓滿資糧的佛陀都要無常,何況是這些凡夫眾生?也絕對會死亡的。佛一入滅之後,很多懈怠的比丘,一下子就醒悟了。佛陀這樣的金剛身,都入滅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死呢?我們也會死的。然後,有很多佛在世的時候沒有精進的比丘,一下子就特別的精進,相當於掀起了一股成就潮。通過佛陀的入滅,也讓很多修行者獲得聖果,這也非常多。但是佛陀入滅的當時,也讓很多人覺悟了。他的作用不僅僅是那一點點。佛陀入滅之事本身,延續到現在仍然在發揮利益有情的作用。我們會想:我們現在在學佛陀,佛陀為了打破眾生的常執,也入滅了……所以我們要精進修行。如果佛陀不入滅的話,很多這些就沒辦法安立,很多眾生就會產生懈怠、耽著等等。而且,沒有福報的眾生會想:佛陀到底是什麼樣的呀?是不是一個什麼妖怪呀?為什麼一直不死呢?眾生就是這樣的。如果修行者、很厲害的高僧大德太早去世,他會說;如果他們很長壽,他也會說。但是佛陀因為觀察到了入滅的利大於弊,於是就入滅。通過這樣的方式,做一個最後的示現。「此外,在印度聖地,曾經出世具足地道功德、眾多神通、無礙神變、結集經教的五百阿羅漢」,在印度聖地,佛陀入滅之後,也出世過很多具有地道功德,也就是具有五道、十地等功德,具足很多神通、無礙神變的集結經教的五百阿羅漢。佛陀入滅後的一段時間比較混亂。因為佛陀和大弟子都入滅了,沒有人去系統性地集結教法、弘揚佛法,所以整個顯現就比較混亂。那個時候,天人就在天空中,以各種各樣的偈頌來譏諷世間的遺教弟子們,這其實也是一種督促。後來,現存的高僧大德們覺得,有必要把佛陀講的教言集結起來,所以就集結了五百阿羅漢,就是在現在印度的王舍城旁邊的一個七葉窟。這個地方就是五百阿羅漢第一次集結之處。第一次集結也只是把佛陀講過的經律論念一遍,那個時候還沒有寫成文字(第三次集結的時候才寫成文字)。就請阿難尊者、優婆離尊者、迦葉尊者等等上法座把佛陀講過的這些複述一次、念誦一遍。下面的阿羅漢來認可佛陀的確是這樣講的。認可之後就確定下來這個就是聖教。然後通過念誦和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以前老師帶弟子就是讓他背,沒有書可看的。老師念弟子背,背完之後讓弟子自己去觀修。很長時間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授。所以後面就是這樣口耳相傳,由於沒有文字記載的緣故,慢慢就亂了。出現混亂之後就出現了第二次結集,好像阿難尊者入滅也是和這個有關的。因為一個沙彌念誦的時候念錯了,他糾正之後,第二天好像師父就說,阿難尊者老了記不清楚了,我的這個還是對的。阿難尊者聽了之後,顯現上生厭離心,就在恆河的中間入滅了。當年,集結經教的住世的五百阿羅漢,他們的智慧、神通、神變是首屈一指的。還有「二勝六莊嚴」,大恩上師的講記中講的很清楚。二勝和六莊嚴的說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講法。一般而言,六莊嚴中的龍樹菩薩和勝天菩薩,是中觀方面的造論者和造論解釋者。無著菩薩和世親論師,是屬於對法方面的,有些時候說是唯識方面的。然後是因明方面的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無著菩薩是開宗者,世親論師造論解釋、弘揚;陳那論師是因明的開宗派,法稱論師開始弘揚。這六位聖者叫六莊嚴。二勝就是戒律方面的功德光和釋迦光,對弘揚戒律方面有非常大的貢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二勝是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功德光和釋迦光列入六莊嚴之中。還有些地方稱「二大稀有勝士」,是指月官論師和寂天菩薩。總之,出現了很多這樣殊勝的菩薩們。我們現在學的中論,以及現在我們學了很多的《四百論》,這些都和他們有關。還有《釋量論》,以及學習的無著菩薩的很多殊勝的論典。這些殊勝的菩薩對於大乘佛法的弘揚,的確是功德和證悟都很圓滿,而且這些都是佛陀在經典中授記的。佛陀在《文殊根本續》中,對於龍樹菩薩、世親菩薩等,都有授記。《布頓佛教史》中也有佛陀授記的前輩大德出世情況的記載。包括龍樹菩薩的傳記、世親論師的傳記、勝天論師的傳記等等,以及佛陀在《文殊根本續》中曾經授記的前輩們出世的情況。八十大成就者主要是密宗的成就者。二勝六莊嚴,一般來說是以菩薩的身份出現在世間中的。但他們很多也是密法莊嚴的,比如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也是修密宗本尊的。平常看來他們都是顯宗的造論者、弘揚者,但其實他們也是依靠密宗修行成就的,這方面在傳記中非常清楚。我們現在通過傳記可以了知,很多時候八十大成就者顯現上的行為非常下劣,或者外表很骯髒、很污穢,但其實內在是安住於密宗證悟境界的,這些傳記也是非常的精彩。「然而,如今已無一人在世,現在僅有記載他們出世情況的傳記留在人間」,也就是說,集結經教的五百阿羅漢已經入滅了,二勝六莊嚴入滅了,八十大成就者也入滅了,沒有一個人在世。現在僅有記載他們出世情況的傳記留在人間,像八十大成就者的傳記,還有二勝六莊嚴的傳記等等。大恩上師翻譯的《藏密佛教史》裡面,也有佛陀出世以及這些集結和二勝六莊嚴,這些簡單的傳記。《布頓佛教史》中也有一些這樣的傳記。通過這些還留在人間的傳記,我們就可以瞻仰,了知他們曾經出世,對佛法做了如此大的貢獻,現在也已經入滅了。那麼我們是凡夫俗子,肯定會死的。在藏地雪域,鄔金第二大佛陀廣轉成熟解脫法輪時,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印度之後,接下來是藏地。在藏地雪域,當年赤松德贊國王祈請蓮花生大士——鄔金第二大佛陀,來到藏地加持並修建桑耶寺,給很多有緣的弟子廣轉法輪。這裡說的是廣轉成熟解脫法輪。很多時候,成熟一詞即指灌頂,因為要通過灌頂來讓弟子的相續根基成熟。「解脫」就是解脫的竅訣,即密法。蓮花生大士在藏地的時候,灌了很多殊勝的頂,也傳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等等很多殊勝的教法。蓮花生大士出世廣轉法輪之時,也出現了很多成就者,比較著名的是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有很多這樣的圖片,圖中蓮花生大士坐於中間,周圍是二十五大弟子層層圍繞等等。現在寧瑪派中,很多持教的上師們,或為蓮花生大士的轉世,或為二十五大弟子的轉世。總之,當時是為了弘揚佛法,後來也是為了教法的弘揚,不斷地化身在各個法脈中,教化弟子,這樣的情況非常多。法王如意寶是二十五大弟子中的多傑登炯(降魔金剛)的轉世,門措空行母是益西措嘉的轉世。這些都是大家公認的。然後還有耶瓦八十大成就者。在拉薩的附近有一個地方叫扎耶巴,有地方翻譯成耶瓦。扎耶巴就是蓮花生大士轉法輪之地,那裡也曾出現西藏的八十大成就者。那裡面有很多山洞,很多道友朝拜過,就在離拉薩郊區不遠的地方,是很多以前的大德修行成就的地方,湧現了八十大成就者。之後又湧現了舊派的索宿努三師、新派的瑪爾米塔三師等不可思議的智者及成就者。後來又湧現了寧瑪派的索宿努,他們在寧瑪派中的證悟、智慧,都非常的超勝。就像這個宿兒,在大恩上師翻譯的《藏密佛教史》中就說三個宿兒,大宿、小宿等等,他們在寧瑪派證悟的功德非常圓滿。新派中就是瑪爾米塔,此處新派是噶舉派。瑪爾巴、米拉日巴和塔布瓦尊者三師。三師有些地方解釋為瑪爾巴譯師,米拉布衣師(米拉日巴中的日巴就是布衣的意思),還有岡波巴塔波醫師(他是一位醫生)。「瑪爾米塔三師等不可思議的智者及成就者」,的確,我們看到這些智者的傳記,瑪爾巴尊者的傳記,米拉日巴尊者的傳記,岡波巴大師的功德傳記,他們的智慧、證悟、悲心、事業,真的是不可思議,是無可爭議的智者和成就者。他們大多數都已經證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駕馭四大,示現有實變為無實、無實變為有實等離奇之神變,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壓、不墮險地,完全遠離了四大的損害。不可思議的智者和成就者,他們大多數都已經證得成就果位(佛果),可以自在地駕馭地、水、火、風四大。像我們一般的眾生,遇到地、水、火、風時就沒法駕馭,會受到傷害,比如地震、水災、火燒等等。但這些成就者們已經能夠完全自在駕馭四大,四大不能傷害他們。他們也可以示現有實變無實,無實變有實等等這些離奇的神變。一般而言,世間中的有實法,是屬於質礙的。比如我們面前的桌子、牆壁、岩石,這些是有實的、有體積的,因此有質礙。放在這個地方其他東西不能放了,或者它放在這裡你就不能走過去了,這叫有實。為什麼可以把有實變無實呢?因為有實法的本性,也不是實有的本性,只不過一般的凡夫眾生相續中有實法的習氣很重。眾生認為有實法就是實實在在的,就是不能穿過去的東西,是能夠阻礙的。眾生的分別習氣比較穩固,執著很重時便把這些東西執著為「就是不能穿過去」。但其實,這些桌子、牆壁、岩石等等,它們的本性是無自性的,是空性的。聖者證悟了有實法是空性的時候,所謂的東西不能夠穿越,他是質礙的本性,這個世俗中所謂的法相,在證悟的成就者面前其實並不成立,所以他就可以示現有實為無實。你說這個岩石是堅固的,他就能在這個岩石裡面穿來穿去。岩石怎麼能穿來穿去?牆壁怎麼能穿來穿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就可以把有實變為無實。米拉日巴尊者和一個法相師辯論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他們辯論道:岩石是有實法,是質礙法,既然岩石是質礙法,那你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於是米拉日巴尊者就從岩石裡面穿來穿去。你認為岩石是有實法、質礙法,是實有的自性,但對證悟者來講,它並不存在。又比如說堅硬的岩石(很多地方的寺院和深山裡面)上面就有成就者們的手印和腳印,有的時候也有用手指在石頭上寫心咒等等。如果說它真正有實的話,根本沒辦法做到這些,但是他已經證悟了有實法是空性的,他可以把有實變為無實。所謂的有實變無實,只不過針對我們這些凡夫人所謂的變,在成就者面前這些東西都是不存在的。他沒有有實和無實的概念,只不過是我們認為的有實他變為無實。以前是有質礙的,現在突然沒有質礙了,不就是有實變無實了嗎?所以,是在我們面前,我們認為是有實變無實,在他面前就是空性的,就是永遠不變的本性。所以,他已經現證了自性並安住其中的時候,就可以有實變無實。眾生大驚小怪,但是對於證悟者來說就很正常,因為它的本性本來就是虛幻的。所以,在月稱菩薩的傳記中也曾經也提到過,月稱菩薩可以把手放在柱子中間划來划去,就好像在空中一樣自由,柱子沒辦法阻止他的手,而且他可以在畫出來的奶牛像上擠牛奶!這在很多時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們已經完完全全證悟了一切無實有的緣故,這一切都變得沒有什麼固定的東西了,真正來講這一切皆有可能了。正因為一切都是因緣法,如果證悟了空性,就完全可以左右,可以改變這樣的因緣,所以可以有實變為無實。然後無實變為有實:米拉日巴尊者和這位法相師辯論的時候,問虛空是什麼法相?法相師說:虛空是無礙法的法相。米拉日巴尊者就安住在某種禪定中,把法相師周圍的虛空變成了有礙法(有實法),法相師沒辦法動彈了。像這樣,他就把本來是無實、無礙的狀態,通過他的證悟就會變為有實。這些方面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詩歌集中都有記載。「火不能焚」,下面就講這個。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爾的尼祥嘎達雅山洞中禁語而住,當時來了許多獵人。他們問:「你是人還是鬼?」尊者一言不發,一直端坐著凝視虛空。尊者修行的地方靠近尼泊爾的邊境,有時在弟子這邊修,有時在尼泊爾那邊修。在尼泊爾的尼祥嘎達雅山洞中修禁語時,當時來了很多獵人,他們看到米拉日巴尊者,一直是這種形象(傳記中說米拉日巴尊者飲食很差,有時找不到吃的,就吃蕁麻,身上就長綠毛,所以一般不知道情況的人就會懷疑)。他們就問尊者:「你是人還是鬼?」尊者不說話,因為他正在禁語而住,正在修法,一直端坐著凝視虛空,安住他的心性。於是乎這些獵人開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沒有能夠射中,這些獵人沒有修過佛法,也不懂得尊重修行者,這是業障很深重的表現。看到尊者不理他,就一起向尊者射大量的毒箭,但就是沒有射中。證悟的功德就是這樣。大恩上師在講記中也提到,在《藏密佛教史》中也有一個羅婆師(氆氌士),他也是安住在他自己的境界中的時候,很多外面的損害也害不了他。當年在他住的地方也有好多的空行母(有外道的空行母,也有內道的空行母),當時他不知道,不注意的時候接受了一些外道空行母獻的鮮花,他回去之後,內道空行母警告他說,你今天不應接受外道空行母的花,如果你接受了,那你生命會有危險,你會跟著她們走。回去之後他就回到自己的禪房打坐,到了晚上,外道空行母在虛空中降下很多大的岩石要把他砸死。他自己就安住在生起次第的境界中,觀想著護輪,因為他觀想的成就很圓滿,他的修法也很高,觀護輪時那些岩石就砸在護輪上面彈飛了,一點蹤跡都找不到,根本沒有辦法傷害他。他當時就想,生起次第的力量就這麼大,那我安住在圓滿次第上力量可能會更大。於是他就開始安住在一切法界圓滿的次第中。在石頭降下的時候,因為他安住在圓滿次第中的緣故,石頭就全部停在虛空中,沒辦法降下來。據說現在有的石頭還停留在半空中,也有這樣的說法。所以,有這樣一種證悟,當他安住在境界中的時候,這些外在的東西沒辦法對他們作傷害。初地菩薩入定的時候,能不能傷害他們呢?他們如果能安住在那麼甚深的根本慧定中,那麼外在的東西是沒辦法對他們做傷害的。米拉日巴尊者也是一樣的。這些人對他射大量的毒箭,因為他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的緣故,沒法射中。就像釋迦牟尼佛當時在金剛座下示現成佛的時候,這麼多的魔軍,無量的毒箭射向佛陀,佛陀安住在四無量心中,所有的箭都變成了鮮花,紛紛地飄落。接著他們又將尊者拖到水中、丟下深淵,可是尊者卻縱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他們看射箭射不到了,把尊者丟到水中,之後尊者又返回原地;把尊者丟到山崖中,尊者又返回到原地。最後獵人們在尊者的身上堆積木柴點火,火卻怎樣也燒不起來。最後他們想點火把尊者燒死,但是火怎麼樣都燒不起來。所以說,如果這些尊者、證悟者們要顯示證悟功德的話,沒有一個有情能夠奈何得了他們。證悟者的功德和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有的時候,上師們會組織一些護寺主。以前法王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有藏地的或漢地的護寺主。真正的護寺主,主要是圓滿我們自己的資糧。因為我們覺得晚上值夜班是在保護上師們的安全。其實,證悟者、大成就者,他們自身的證悟都已經不得了了,自己保護不了自己的情況是沒有的。還有很多護法神也是,影子一像跟著的。我們在外面象徵性的拿著棍子走一走,看一下,牆壁上趴著人嗎?那地方有沒有什麼啊?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圓滿一些資糧,遣除一些障礙。那是不是法王或者上師真正地需要我們去保護呢?肯定不是這個意思。所以通過傳記我們就知道這些真實的證悟者,一旦內證的功德現前了,這種功德不得了。如果我們通過修法,現證了這種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米拉日巴尊者也就示現了這樣一種圓滿殊勝的功德。儘管曾經出世這樣的大成就者委實不乏其數,但最終他們都顯示了無常的本性,現在僅有傳記留存而已。前面講了這些佛陀的豐功偉績和殊勝的證悟。但我們這裡講的主要是修無常。儘管曾經出現了這麼多的成就者,咱們這一篇所講的很少,如果翻看《藏密佛教史》、《寧瑪派的源流》,還有《青史》、《紅史》等很多歷史,漢地的《傳燈錄》等很多高僧傳,會發現記載了很多成就者,沒記載的成就者更加多的不可思議。這麼多的成就者都出世了,但最終還是顯示了無常的本性,現在僅有傳記流傳而已。他們無一例外都示現了無常的本性。大恩上師在講記中也講了很多漢地的高僧大德們的事迹,他們示現無常的經過等等。都對我們有某種啟發,這麼多的成就其實是生死自在的。但是一方面來講,成就者要以上師的身份留存在世間,這一定是有其必要性的。上師有所化的弟子,而且弟子也能夠聽他的調化,那麼上師留在世間中的因緣也就聚合了。如果所要度化的弟子已經圓滿了,或者說雖然不圓滿但是弟子不配合上師的調化,上師就會顯現生病或者圓寂。因此從這方面來講他們的內心是完全自在的。大成就者必定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在我們面前示現了一個化身,觀待我們的因素是很明顯的。因為我們自己的分別念很強大,有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在我們面前示現的善知識也會遵循這個規律。大成就者雖然生死自在,但是他在這一期度化眾生,一定是和他有緣的弟子根基成熟了,因此他就顯現成他們的上師。這些人聽到他的名號之後自然生起信心,在他跟前學習佛法。等到事業圓滿他會開始入滅,在其他地方再示現一個化身,繼續利益眾生。所以不管怎麼樣,成就者們都會示現無常的本性。前面講佛陀示現無常有其必要性,是為了讓懈怠懶惰的人精進起來。這些高僧大德們也是有這樣的必要性,這是為了讓後面的人都知道,雖然是證悟的人,但是也要進入無常的本性。所以現在僅有傳記留下來,而有些大德根本就沒有傳記留下來。我們這些人以往昔惡業為因,被惡緣之風所吹,由惡劣習氣相連,心相續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凈肉身,無法確定這一虛假的身體於何時何地毀滅,因此從現在起三門應當策勵行善修福。一邊這樣觀想一邊修行。我們要這樣想,因為前面觀察到了思維殊勝正士的情況,然後把這種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連接起來進行觀修。我們這些人也沒有證悟,不像這些成就者一樣,他們的煩惱障、所知障、種子、習氣等等這些都已經消盡了,在世間中純粹遊戲人間度化眾生而已。而我們是以以前的惡業為因,被惡緣的風所吹,由惡劣的習氣相連,這些都屬於不好的輪迴的習氣。「心相續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凈肉身」現在我們的心識,是依靠四大假合這個不凈的肉身。一方面是假合的就沒辦法恆常,因為是因緣法;另一方面是不凈的,因為我們的業不是清凈的業,所以說我們的身體也不會顯現清凈的身體。雖然天天打扮,穿好看的衣服,給人們一種乾淨的假象,但你真正走進去分析,從表皮到裡面沒有一個是乾淨的,非常的骯髒的自性。「無法確定這個虛假的身體於何時何地毀滅」,死是一定要死的,高僧大德、殊勝善知識也要無常,那麼死是已確定的。但是到底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身體會毀滅呢?我們不像聖者那樣,聖者是觀待眾生的必要性,他們實際上是有自由自在的本性。但我們就沒辦法自主,雖然每個眾生都想長命百歲、永遠年輕。薩迦班智達也講了,眾生想長壽又想年輕這就是一種矛盾。你要想年輕就沒辦法長壽,長壽的意思就是要七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一方面想長壽,一方面也不想衰老,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年輕就長壽不了,想長壽就肯定沒辦法年輕。我們現在的身體也是這樣的,雖然每個眾生都想長命百歲永遠年輕,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前面講了因、緣、還有這些業聯繫的都是不清凈的,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一定要死,而且什麼時候死沒辦法確定。既然沒辦法確定,「從現在開始,身、語、意三門就應當策勵行善修福」,認認真真地把用我們的身體、語言和心安住在善法上面。我們的身體可以經常去聽法、頂禮、轉繞,還有做放生等等福德;語言就是去念咒、念佛、念經,或者給別人講有意義的教言;然後意——心安住在慈悲心、出離心、空性等等這樣的心中。「一邊這樣觀想一邊修行」,一邊按照前面的引導去觀想:聖者也會入滅,那麼我也一定會死亡,他們的死亡和我的死亡不一樣。他們的死亡就是屬於功德圓滿之後換一個環境,換一個身體而已,很自在。而我死了之後很有可能依靠以前的惡業墮惡趣了,根本沒有任何可以選擇的餘地。如果想讓自己可以選擇,就要修成像他們那樣,雖然示現無常,但是內心是自在的;或者我修到有一種把握,可以讓自己自主,可以死了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或者下一世一定可以繼續轉個人身修持殊勝教法。要得到這種把握也來自於修行,如果不修行這種把握是沒辦法得到的。所以我們一邊這樣觀想,一邊這樣去修行,這是很重要的。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個地方。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大圓滿、禪宗辨微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八課
    「徹卻」——立斷的大圓滿見(二)
    大圓滿與禪宗的區別

    TAG: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