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做諾貝爾演講

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做諾貝爾演講

(2012-12-10 10:11:58)

轉載

標籤: 莫言moyan斯德哥爾摩大學諾貝爾演講文學政治

Mo Yan gives his Nobel lecture at Stockholm University

今天(2012年11月9日)下午2-4點,斯德哥爾摩大學(斯大)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演講系列盼來了莫言先生的演講。斯大著名的AULA MAGNA演講大廳的1200個座位在開場前半小時已經座無虛席。斯德哥爾摩大學校長可萊.布萊么(K?re Bremers)教授、漢學家羅多弼教授(Torbj?rn Lodén)教授代表大家熱烈歡迎莫言的來斯大演講。莫言先後朗誦了其作品《狼》和《生死疲勞》中的片段。瑞典男演員約翰.拉柏尤斯( Johan Rabaeus)緊跟著將這兩個片段用瑞典語各朗誦了一遍。這幾天我很榮幸與莫言見過數次面,但今天在斯大的零距離互動讓我感受最深。我想說的是:莫言是個酷愛自由的人,是個善良的人,是個偉人,是個哲人,是個凡人。我發現,只要是有互動的機會,哪怕是要回答十分尖銳的問題,莫言都會妙語連珠,風趣生動。無論是莫言他那種典型的坐姿還是他回

斯德哥爾摩大學(正)校長可萊.布萊么(K?re Bremers)教授在致歡迎詞。

答尖銳問題時的方式,都讓人想到他的名言「心如巨石,風吹不動」,這是一個偉人的心態。莫言對歷史性和現代性的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相互穿越的解釋充滿了哲理。在提問人對政治的強勢追問下,莫言風趣地說出了今天的妙語之一:政治讓人打架,文學讓人戀愛。在對審查制度的回答時,莫言沒有直接回答。我在想如果莫言在西方有長時間居住的體驗,將會有不勝枚舉的例子和故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意義的新聞自由,美國沒有,連像瑞典這樣比美國更民主的地方也沒有。一切皆是動態的過程;人類的願望是朝著更開放更和諧的方向走。

許多人對西方記者如何問問題,莫言又是如果回答的似乎過於敏感,偶爾也聽到有人批評莫言對某些問題的回答不夠直接。西方範式追求萬事一清二楚。東方智慧追求陰陽動態平衡。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錯。前面一種思維範式曾經對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後面一種思維範式將對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為什麼要把一切東西說出來,才是好漢,才是真理,才英雄?莫言的名字和其言行都在提醒世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今天在台上,當有問到如何看待80後年輕人的時候,莫言拿女兒做例子,說今後的世界是屬於80後的。這讓我聯想到演講前斯大舉行的小型午餐上,莫言為來賓帶來的書一一簽名有求必應的場景。莫言簽名簽得非常認真,一本一本地簽,並不時寫上祝語。即使是女兒在一旁向人解釋,怕父親過於勞累,莫言仍是來者不拒,讓大家滿意。我在一旁問莫言夫人,莫言是不是真的把手給簽壞了?回答說沒有這事兒。倒是莫言發現有低血壓,勞累了會流虛汗。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莫言女兒就會上前為父親擋駕。

今天斯大歡迎莫言一行的午餐是13:30開始的,是典型的瑞典風格:以沙拉、土豆和三文魚為主;自選,自助,自樂。席間,我問莫言夫婦:「吃得還習慣嗎?」兩人異口同聲一個字一個字地回答說:「非常好吃!」不久,看到莫言一人朝著放著咖啡和茶水的地方走去,可能是由於裝咖啡和裝茶水的壺的顏色相似,莫言無法分辨到底哪壺是咖啡哪壺是茶,於是看見莫言擰開了一個壺的蓋子,用鼻子聞了一聞,然後自己動手倒了一杯,回到座位上,一遍飲用一遍與人交流。約10分鐘後,莫言又來到咖啡和茶水處。這一次是山東高密老鄉陪同,莫言選擇了茶水。我萬分驚訝,難道莫言也是既喝咖啡又喝茶?還是剛剛的咖啡是選錯了,現在要選茶?在瑞典生活了二十一年,我養成了既喝咖啡又喝茶的習慣。還發現咖啡和茶還可以放在一個大杯子里調製成千奇百怪的提神飲料!

莫言為斯大中文系老師簽名留念

莫言先喝咖啡......

......再喝茶

莫言的坐姿讓人想起他的名言:「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莫言說:人家剛才是站著朗誦的,我現在也來站著朗誦......

斯大校長在靜靜地聽

萬分榮幸與莫言老師握手交談,歡迎莫言老師及家人今後再次訪問瑞典訪問斯大。


推薦閱讀:

——讀大學究竟有沒有用?
因為在名牌大學就讀,就被各種親戚各種吹捧而內心明白校強我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兩項大學民調: 近四成受訪港人反政改方案
講座回顧|基礎篇:大學數學學習方法和技巧

TAG:大學 | 演講 | 莫言 | 諾貝爾 | 斯德哥爾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