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篇乾貨,再聽羅大佑就會不一樣
它會陪你度過24分23秒
(輕觸播放鍵,可暫停或繼續。離開本頁也能收聽)
收聽完整節目
請到網易雲音樂搜索主播電台
【貓王找樂】
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本期節目
(節目總時長:63分14秒)
前面的話
在前兩天的推文中,馬世芳分享了他與羅大佑深度對話後的感受。在這143分鐘的節目中,羅大佑親自挑選了20多首對他影響深遠的中外歌曲,首次公開了自己40年創作秘密,剖析每首歌的背景故事,還親自拿起吉他,或彈或唱。
前情回顧:
羅大佑X馬世芳:40年創作解密(上)
羅大佑X馬世芳:40年創作解密(下)
但如果你太忙,無法抽出143分鐘來聽節目,那不如抽出十五分鐘,因為我們為你整理出羅大佑在節目中的談話錄。在文字中,感受羅大佑40年來對於音樂的熱愛。
這些中文歌影響了羅大佑
▼
「點擊收聽:
羅大佑X馬世芳:40年創作解密 」
來,聽羅大佑說
01
《思想起》(1978)
陳達
陳達很久以前被邀請來台北演唱,他的聲音和我小時候聽到的台灣老人家的民間吟唱、歌仔戲非常像。這些歌曲的特質,就是歌詞會隨著時間,歌唱的心境不斷轉換。對我來講,這種東西就和美國黑人布魯斯一樣。它的旋律不會太複雜,旋律有即興,用他固有的音調,陳達就是用他的五音,重複的,或稍做改變地去講他的祖先、他的環境。
陳達 台北稻草人咖啡屋1977
1991年,我出了《原鄉》這張唱片,我用國語唱了《原鄉》,我的唱法和他的很像。這讓我想到,我身上的音樂影響來自哪裡。不僅是《原鄉》,早期的《家》都和這些老歌有很近的關係。
《原鄉》
其實,我們在談歌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語言本身,歌的存在可能比語言更早一點,語言想表達的是歌裡面更詳細的東西。
你看,原始人他的太太死掉了,兒子死掉了,他沒有語言,他發出的那個哭,那個笑,那個哀嚎,他被野獸攻擊時的恐懼,那些發出來的聲音就是歌的本質。後來,因為人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溝通細了,語言才慢慢的發展出來,我們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每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如何產生的。
如果我們把主題放到音樂影響來談的話,音樂影響很難避免要去講人種學上互相影響。音樂形態的轉變,唱法的變化,隨著語言改變之後,其實是跟人的遷徙,人的變化,人的DNA變化有關係。
比如說,你在台灣唱的國語歌曲,跟在上海唱的國語歌曲,跟在香港唱的國語歌曲,跟在台灣華語區唱的國語歌曲,就算是同一首歌,但唱起來會很不一樣,這裡會有人種學和文化觀點上的問題。
02
《情人的眼淚》(1958)
潘秀瓊
這首歌是我最佩服的一位國語流行歌曲作者姚敏的作品,它是姚敏到香港以後,寫的一首電影主題曲,它是三拍的,但分得更細的話,它其實是布魯斯的節拍,這種拍子影響到我後來很多作品的創作。像《光陰的故事》、《戀曲1980》、《故鄉》……我的歌大概有六七首是這種相似節拍的。
《情人的眼淚》
姚敏在上海做創作時,並沒有這樣的一種節奏存在,直到去了香港。那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他應該是接受了很多西方音樂的影響,開始讓不同的文化到他生活裡面來,這種節奏和音階裡面就隱藏了黑人的布魯斯節奏,只不過唱歌的人沒有感受到,或者那時候要唱布魯斯的節奏就沒人聽了。
作曲家姚敏
布魯斯音樂來自美國黑人,之前,我說為什麼音樂的追溯不能避開人種學,這就是關鍵。美國的黑人與非洲的黑人,他們很不一樣,為什麼有這種差距,除了音樂上的差距,還有形體上的差距。人的本質上、形體上、思想上、情感上有不同的發展,才會變成不一樣的音樂。比如,打籃球的詹姆斯布朗和唱嘻哈的Jay-Z他們怎麼可能會和非洲黑人一樣呢?
因為當初,白人將黑人奴役到美國,首先要挑身強體壯,可以做工的男性,女性肯定要挑豐滿,會生育的。上了船,從西非到美國很遠,黑人要在船上划船,會死掉一批,又經過一次篩選。到了美國開始生活,他們就會面臨交配的問題,黑與白、與其它種族,所以形體和DNA都會發生轉變。
人種學上的變化,加上宗教,語言,讓美國黑人與非洲黑人在行為上、樂器上都很多不同,直接影響了美國後來的黑人音樂。
美國的黑人音樂就是在20世紀的後半葉,成為影響世界的最大一股力量。它的本質就是黑跟白互相學習,而在我們生活的環境里,碰不到這麼大的差異。
這個問題太有趣了,就是人種的改變影響了音樂的改變,而音樂的改變又影響了世界流行音樂的趨向。
我們熟悉的披頭士樂隊、滾石樂隊、埃里克·克萊普頓的布魯斯節奏吉他,本來,英國人怎麼會看得起美國的音樂,可是當他們發現黑人音樂的樣子,嚇了一跳,整個情況就發生了轉變,進而改變了英國的文化,再影響到美國的音樂文化,再影響全世界的文化。
音樂就這樣,把西非黑人身上的節奏感和不幸的遭遇,變成人生最痛苦的一種生活積累,再化為音樂,做成實時的音樂去感動人。
03
《戀痕》(1965)
崔萍
這個就是我後來用得最多的一種作曲方式。我現在聽這首歌,就回到小學六年級、初一那個時候,我在5樓的榻榻米上面集郵,祖母在樓下,她說,「唉,羅大佑,要不要吃午飯啦?」她通常會叫管家去幫我買一碗乾麵和一碗餛飩湯,那榻榻米的味道和祖母的聲音好清楚。
我家裡有唱盤,那張唱片是橘紅色的,33轉的10寸盤。我那時念的是中學的夜間部,白天有時間,下午兩點鐘才上課……多溫暖的記憶。
我相信,一個人他小時候聽的歌,對他之後一輩子的影響會很大。這些影響何時會出現,大概只有老天爺會知道,它變成整個人美學記憶的一部分,也許要從民族學、腦神經內科學上才可以分析出來。就像失智症,當你的記憶都喪失以後,但是你童年時候記住的旋律可能不會忘記,這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04
《綠島小夜曲》(1958)
紫薇
最後一句,「姑娘啊,為何你默默無語。」這個歌詞真的是太厲害了,那是紫薇在中廣唱片錄的音,那時候我才4歲。我6歲才聽到這首歌,我家剛從宜蘭搬回台北,我爸把買的房子改建為一個5樓的建築,我們就住在開封街2段28巷4號,也是有榻榻米的房間,我聽到這首歌,就想到家裡那個小小的收音機,紫薇的聲音傳過來,還有整個房子木板的味道,很清楚的漆味,不要覺得它的弦樂現在聽起來比較土,但不要忘記它是60年前的歌,很不簡單啊。
紫薇《綠島小夜曲》
這首歌很重要的一點,它只有五個音,不仔細聽,會以為它的音很全,因為它的旋律非常棒,好的歌是不會讓你意識到這個問題。通常的五音會是小調,但這首歌卻是大調。
我有一些歌就是大調的五音,比如鳳飛飛唱的閩南語歌《心肝寶貝》,其實,寫完才知道,怎麼是五音的,自己都覺得怪怪的。
05
《草螟弄雞公》(1977)
李泰祥
歌名的意思就是蚱蜢在戲弄一隻公雞。
如果說陳達的《思想起》是比較哀傷、幽怨、黑暗的,那《草螟弄雞公》就是快活、開心和打情罵俏的,是表現生活快樂面的情歌,它們就是台語歌的兩面。
談這兩首歌,也免不了要談人種學,這些歌的旋律一定是從台灣原住民的旋律抄過來的,完美的音樂形態,一定有人種學和文化的結合。
我住過高雄,在我成長裡面,高雄還挺重要,那是因為我父親的診所在高雄開業,我外祖母住台南。
小時候,我和姐姐、媽媽坐柴油快車到台南去,台灣本土文化的影響,潛意識裡都在這些地方,為什麼1984年我會這樣去表達這首歌,那是在我生命里有很重要的成分在裡面,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就沒有用西化的方式。
為什麼會去講這些東西?可能跟我當醫生有關係,我想知道直接身上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它來自哪裡?我會想去追溯我創作的這些歌曲的根源。在追溯這件事上,分析和剖析自己比較簡單一點,歌曲都是很主觀的。
06
《雨夜花》(1934)
純純
《雨夜花》(1977)
鳳飛飛
這首歌和一首歌有點關係。
我寫過一首歌,叫《亞細亞的孤兒》。
有些人說《亞細亞的孤兒》和《阿里郎》很類似,但它的旋律和《雨夜花》更像。另一個影響是來自麥卡特尼,我一直聽到《Mull of Kintyre》才確定這首歌要怎麼編,當時曲子都已經寫好了,一首歌的完成要分兩三個層次,曲和詞,最後編曲完成才算完成,《亞細亞的孤兒》的編曲中,軍鼓和嗩吶很重要,很少有三拍的歌是這樣去做的。
《亞細亞的孤兒》原來叫「親愛的小麗,她熬不過今晚」,是我在醫院寫的,就是在講不幸的兒童和媽媽之間的深情,後來,我覺得這首歌可以放得更大一點。
07 & 08
《第二春》(1956)
董佩佩
《恭喜恭喜》(1946)
姚敏、姚莉
聽到《第二春》這首歌,腦里浮現的是我小學三年級,那時候公公在我們家過生日。我個子還很小,就看見大姑、二姑、三姑、小姑、大婆、我爸是老二,還有小叔、親戚朋友,我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肚臍位置。
姚敏、姚莉兄妹
請客是一桌一桌的,黑松汽水、紅色的紙巾、雞腿……這個歌在播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怎麼突然變得像一個迷宮。姚敏寫的這首歌,旋律和意境是超乎他那個時代的格局,我覺得大人的世界,請客的世界,是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我公公的生日party突然就被放大了10倍還不止。
我那時候還不知道,這是第一首被英國人拿去翻譯成英文的中文歌,但姚敏的音樂具有前瞻性,能夠告訴我們,音樂可以這樣去寫。
這些外文歌曲影響了羅大佑
▼
「點擊收聽:
羅大佑X馬世芳:40年創作解密 下集」
01
《We All Fall in Love Sometimes》 (1975)
Elton John
《未來的主人翁》跟這首歌有些關係。《We All Fall in Love Sometimes》這首歌我會唱,那時候我大學三四年級。《未來的主人翁》後面「飄來飄去」的反覆就受到這首歌和弦的影響,我後來又把《Hey Judy》那首歌的編曲方式放進去。
Elton John
《未來的主人翁》是1982年左右寫的,我那時覺得紅綠燈是一個很重要的意向,我到台北來,已經畢業了,在醫學和音樂的十字路口找自己的方向,就是那種彷徨的感覺。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這跟人的心境很有關係,我那時在我姐夫的醫院,做過放射科、內科,在音樂上也有自己的企圖,在幾件事里彷徨。寫歌一定跟心境有關係,核心的價值,情感一定是以自己為主,再去探索歌詞的可能性和發展。
那時候美麗島事件沒過多久,整個台灣那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社會的紛爭很多。那時候並不太清楚,只知道有的事情正在發生,有解不開的謎團。
02
《夏休み》(1971)
吉田拓郎
我受日本搖滾樂的影響,應該是因為同學坂部一夫的關係。1974年,他把吉田拓郎介紹給我。雖然中文和日語很不像,但他的歌詞是那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寫法,這個節奏給我一個提示。
吉田拓郎《夏休み》
剛好吉田拓郎這首《暑假》,因為暑假在童年的印象里很深,大概是因為暑假的假期很長,小朋友也是一個成長旺盛的生命體,暑假就是陽光、綠葉、風、游泳,往外跑的感覺。
我寫《童年》時,我女朋友住台南,我從高雄坐慢車去看她。40公里,車程大概半個小時,在火車的咚哧聲音里,想這段感情,想到外婆,想到小時候每年暑假和媽媽坐慢車從台北去台南的感覺。童年對我的印象很深,火車咚哧的聲音,讓我把《童年》的節奏寫得很清楚。
童年不是很容易寫。我覺得如果把童年裡面的點點滴滴,發生過的事情寫出來,是真真實實活過的一個開心但並不知道的一種狀態,應該也是很多人的記憶。小朋友的世界是共通的。
《童年》的歌詞寫了三年多,卡在最後一段。
吉田拓郎出生於1946年,那時候二戰剛剛結束,東京被炸得一塌糊塗,半個廢墟。日本是從廢墟里走出來,他的第一張專輯是1971年出的,短短20多年,我能從這張唱片感覺到戰後的記憶,能從歌曲中感受到戰後重建的力量。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
03
《Lodi》 (1969)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Lodi是一個加州小鎮的地名。這個歌是迷失的落魄歌手去流浪,流浪的感覺很重,這首歌的節拍是《童年》的節拍,但更是《現象七十二變》的節拍。我高一的時候,很喜歡這首歌,雖然很簡單,但它在講一種可能連寫歌的人都不知道的東西。後來,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講這首歌的故事是杜撰的,根本沒去過 Lodi。這和《鹿港小鎮》很像。
這就是借題發揮的東西,但它一定是作者的心境。
任何一首歌的產生,一定是周圍有什麼發生,它和創作人的感覺呼應到,而你盡量去搜集一些材料、一些情感,一些自己內心的不足,再把可以互補的東西對上。
04
《The Sage》 (1971)
Emerson, Lake & Palmer
這首歌,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不但唱,還拿著吉他把它的曲譜抓下來。這首歌給我的影響就是,我們如果唱一首歌,要把吉他最原始的,能發展出音樂特性而不是吉他特性的東西表達出來。
Emerson, Lake & Palmer
《風兒輕輕吹》、《鄉愁四韻》都是受這些東西的影響。
05
《My Girl》 (1964)
The Temptations
黑人在美國地位很低,1960年代的黑人在美國什麼都沒有,但像這首歌,音樂裡面有個女朋友,音樂就是有這種力量,你可能什麼都沒有,但有My Girl ,你能感到他真多很開心,這個開心不是寫出來的,是真正的感受。
The Temptations《My Girl》
我們可以很富足,但富足的人不一定知道什麼是幸福,而什麼都沒有的人,當他有一樣踏實的東西之後,他的人生完全不同,這就是音樂要講的東西。
The Temptations用這首歌給自己力量,也給別人力量。在那個年代,我們不要只去談民權運動,他們可以把希望放在歌里,表達出來,而且被接受,這很重要。
06 & 07
《Golden Slumbers/Carry That Weight》 (1969)
The Beatles
《Because》 (1969)
The Beatles
我聽The Beatles很晚,20歲左右才開始聽。聽到他們最後一張唱片。這張唱片錄音的最後階段,也是他們吵架的階段,是他們很緊張的階段。這反而讓音樂中不可預計的東西跑了出來。這些歌完全違反流行歌的做法,有趕快把音樂做完,趕快把樂隊解散,人生才是福氣的味道。
The Beatles
《Because》的歌詞是很東方的寫法。我大學聽到這首歌的和音,就像看到天上的雲散開,有太陽曬進來的感覺。
在寫歌的時候,不一定要用原來既定的模式去寫,要去想一些很虛幻飄渺的東西,會變成一些很紮實的東西。《你的樣子》和這樣的歌有些關係。《你的樣子》和傳統的情歌不一樣,它在擺脫傳統情歌的套路。
08
《Thick as a Brick》(1972)
Jethro Tull
這首歌的歌詞是從新聞杜撰出來,做得像電影劇本,裡面有詩意。
09
《So What》 (1959)
Miles Davis
爵士樂的結構很複雜。尤其是和弦和節拍。我們聽爵士樂的時候,有不需要歌詞的那個部分,這會讓你通過對音樂結構、美學的認識,去建構自己對深奧事物的理解。
Miles Davis《Kind of Blue》
《Kind of Blue》剛出來的時候也不是大家能接受的,但你發現它可以聽那麼久,你就會知道音樂的力量。《Kind of Blue》講出了藍調的根源。它聽不厭,音樂能讓別人一聽再聽很重要。
10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 (1965)
Johnny Mandel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 (2012)
Glenn Frey
浪漫得會讓死掉的情歌,它是開心的,但會隱藏,讓你忍不住要用唱歌去表達。
Glenn Frey自己就是一個作曲家,寫過很多歌。我相信這首歌也是他小時候的記憶。任何一個作曲家都要學到一個美學的經驗,讓這些經驗內化成自己都無法解釋的東西。這就是這首歌對我的影響。
Glenn Frey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去表達那段時間的特質。我們都會走,一個作曲家要留下什麼呢?
11
《The Summer Knows》 (1971)
Michel Legrand
《The Summer Knows》 (1971)
Barbra Streisand
Michel Legrand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法國作曲家。它的和弦能夠讓你真的感受到太陽灑在皮膚上的感覺,沙灘還有法國人的浪漫。
Michel Legrand
12
《Eleanor"s Arrival (The Lion in Winter)》
John Barry
我從這裡面學到,電影音樂應該給觀眾一些意向。這是John Barry生命最旺盛時候的作品。
John Barry
13
《Beethoven Symphony No.5 Movement 4 (1977)》
Karl B?hm with Wiener Philharmoniker
大部分人會聽第一樂章,但第四樂章更厲害,對前面東西總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是用巴赫、莫扎特的方式,把人類生命中的抗爭表現出來。在那個時代,這樣表現管弦樂,是很厲害的。
貝多芬
貝多芬把他生活里的感受,災難,愛情的渴望放進來了,這給19世紀所有的人文運動提供了很大的力量。這是200年以前寫的,誰說文化藝術會進步?不會。每個時代都有他特別重要的藝術和文化出現。人經過災難會更偉大一點。
14
《Swanee River (Old Folks at Home)》 (1956)
Bing Crosby
要回到最簡單的東西。
在那個時代白人寫黑人很少。作曲家Stephen Foster是美國民歌之父,他心胸很寬,看到黑人當奴隸、受苦,幫他們寫歌。這首歌后來變成佛羅里達的州歌。
Stephen Foster
Stephen Foster是蘇格蘭裔美國人,死的時候只有37歲,在紐約一個旅館。死後別人從他口袋裡翻出一張稿紙,上面有首歌《Beautiful Dreamer》,那是他寫得最美的一首歌,生前都沒有發表,這種作曲家很可怕,太厲害了。
寫歌的人要有同理心。他要感到快樂,那不管給他的報償是什麼,就不會覺得重要了。
推薦閱讀:
※沒時間讀哲學的你,至少可以花5分鐘看完這篇
※糖友分享|糖友加餐吃什麼?這篇文章告訴您!
※絕不能讓老公看到這篇文章,容易離婚!
※讀完這篇長文你就知道美國政治到底怎麼了
※無論你炒不炒股,都應該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