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繫辭》通講(七)

八卦同時也有方位。剛才我們舉了例子,有人來敲門,根據來的方位就可以推出卦象。比如他從東方來,代表的就是震卦。如果把門打得轟轟隆隆的,人又是從東方過來的,那上震下震,重卦也就是一個震卦。我們可以來畫一下八個卦的方位。  

  

以上是文王八卦,也稱為後天八卦的方位,胥老師在太極賓館講《道德經與太極養生》的時候,給我們畫過伏羲八卦,那是先天八卦,也稱為先天太極圖。實際上,那個先天八卦反而是靠後的,這個文王八卦才是最早的八卦。之所以後來把先天後天弄反了,它和歷史上的一些公案也有關係。所謂的先天八卦,是宋初的陳摶老祖創出來的,然後代代相傳,傳到邵雍那裡發揚光大。邵康節在易學中的地位非常之高,他把這個先天八卦的發明權歸到了遠古聖人伏羲氏的頭上,為的當然讓自己的一套學術能夠在世上更廣泛、更長久地流傳。文王八卦是最公認的,也是最早的八卦圖。本光法師、章太炎、王夫之他們一系,都認為先天八卦是偽作的,中間很多都經不起細推。當然,在邵雍的著作裡面,尤其是他的梅花易數出來後,看相算命運用先天八卦很嫻熟,我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文王八卦的方位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是離南坎北?為什麼乾卦在西北位置,坤卦在西南位置?對此,章太炎先生有個說法,中國古人祭拜天地,是「天祭北極,地祭崑崙」。北極,指的就是北極星。我們地球有個自轉的角度,地軸始終對應著天上的北極星。過去有個說法就是「眾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古人觀察天象的變化時,發現只有北極星沒有轉動,其它星相一年四季都在運轉。在中國這個位置上看北極星,就是在西北方向。所以乾為天,乾卦就擺在西北方位。坤為地,是因為「地祭崑崙」。昆崙山在古代,據很多學者考證,尤其是我們四川道教學者王家佑先生考證指出,古代的昆崙山並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昆崙山,而是指的川西高原上的岷山。王家佑先生還考證出,道教中所謂的西王母,也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岷山地區的一個部落,叫西王母族。這些考證的細節我記不清了,但它就把這個八卦方位的來歷解釋得很清楚了。乾居西北,坤居西南,所以我們四川這個地方,按照文王八卦的方位就稱為坤地。古書裡面經常說艮地如何、巽地如何、坤地又如何,都是根據文王八卦的方位來的,你不把這個八卦方位記住,就讀不懂這些古書。在風水書中也講二十四山頭,哪一卦是哪一地,這些東西如果對應看的話,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就是把文王八卦的方位與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配合在一起的具體運用。

  

離代表的是火,作為中國人來說,最熱的方位就是南方。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文王八卦是站在中國,是以中原為立足點來確立方位的。正南是離火,正北是坎水,中國的北極在古代稱為瀚海,極北也是非常寒冷的地方。東方為震,春雷一響,萬物復甦,是因為乾陽在群陰下震動,陽爻一震,萬物復甦。西方是兌,兌為金,西部地區,歷來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中國古代要冶煉金屬,就要從西部去運礦產資源。艮為山,居東北,東北多山林。巽為風,居東南,東南沿海多颱風。所以這一套八卦的方位,是古人所總結出來的非常樸素的一套東西,是很客觀、很容易理解的觀念。

  

剛才有同學問,文王八卦的方位為什麼完全跟我們現代的地理方位是相反的?實際上,也只是畫法不同而已,東南西北代表的位置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也可以顛倒來看。東南西北是平面的,我們隨便怎麼轉都可以。只不過呢,我們現代的地理繪圖來源於西方,奇怪的是,西方和東方的東西好多都正好相反,思維方式也是如此,真有點「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感覺,從畫圖上來說也是如此,這也是很耐人尋味的東西。畫在圖上雖然不一樣,實際應用起來卻是一樣的。上面所說的八卦的方位,我們一定要記熟。

  

我們剛才說震卦代表東方,它還代表春天;離卦在南方,代表夏天;兌卦在西方,代表秋天;坎卦在北方,代表冬天。剛才也有同學說,還看到一種八卦圖,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坤卦,左邊是離卦,右邊是坎卦,是怎麼回事?那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所謂的先天八卦圖。這個圖實際上是宋代以後才形成的,因為邵雍一係為了推行他的學術,就把這個八卦圖安在伏羲氏的頭上,並把它推崇為先天八卦圖,反而文王八卦,這個正宗的周易八卦圖變成後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圖排列很漂亮,順序也是對稱的。上面是乾,下面就是坤;左邊是離,右邊是坎,總這八個卦一一對應,很有秩序感。後來的說法是,伏羲八卦講對待,就是各卦是一一對應的;而說文王八卦講流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一氣流行,一氣呵成的。我們上一節課講了易氣、卦氣,這是很難讓西方人理解的東西,古代也常寫作「炁」,現在的字典上已經沒有這個字了。天地萬物的背後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自然界的變化,這個力量古人就稱之為「炁」,文王八卦體現的就是這種變化規律。所以在運用方面,還是文王八卦最實在。不管是在中醫裡面,還是在天文曆法裡面,都用的是文王八卦。我們這本教材上的文王八卦圖邊上還有註解,邵雍說:「此文王之卦,乃入用之位,後天之學也。」他自己在這裡也承認了,他這一套先天八卦方位,其實是擺著玩的,漂亮好看,卻大而無用。但是,在先天八卦方位的基礎上形成太極圖以後,這個圖就非常流行了,就是胥老師在太極賓館講的那個「最完善的太極圖」。

  

關於這個太極圖,我估計是明代才形成的。明代來知德的易學是最講究圖形的,來知德的易卦圖顯得比這個先天太極圖還要原始一些。他的書中介紹了明代書法大家任道遜的「太極心性圖」,說是傳自宋初陳摶。但是,在宋代連傳承和發揚陳摶之學的邵雍、周敦頤都沒見過這個圖,這就說不過去了。估計在宋代這個太極圖還沒有成形,我們看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里,完全是一個由框圖組成的進程圖,裡面運用了圭峰禪師的阿賴耶識圖。它就是一陽一陰,一陰一陽,最外面一圈是前五識,依次是第六識、第七識,最中間這一圈白的,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周敦頤太極圖的第二個圖就是這個圖。所以,後來出現的陰陽魚的這種太極圖,應該就是從這個阿賴耶識圖衍化出來的。年代上比來知德早一些的任道遜,他精於書、畫,游心於道學,以他的才學和書畫天賦,在前人的基礎上創製出這個「最完美的太極圖」,是極有可能的。如果了解了易學發展的歷史,關於這個太極圖的演化,你就會有一個基本的脈絡。我們講周易的八卦方位,是一定要從文王八卦中來,再配以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這樣就可以應用無窮,變化無窮了。

  

文王八卦與五行配合,東方春天甲乙木,南方夏天丙丁火,西方秋天庚辛金,北方冬天壬癸水。文王八卦也各有其數,這個數的序列來源於《洛書》,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這個數配合得非常好。漢易卦氣之學裡面講四正卦,除開坎離震兌四卦代表一年四季之外,再把《易經》其餘的六十個卦平分到一年中,每一卦代表六天零七分,非常清晰和完整。如果用先天八卦圖來看,就完全沒有辦法運用。我們這裡只是點一下,想往深處學的同學,下來後可以參考各種書籍研究一下。我們初學者,現在只要把八卦代表的基本方位和基本物象搞清楚就行了。

  

我們下面繼續學習原文。「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我們上一節課反覆強調了,凡是涉及到剛柔,就要想到是陽陰二氣,剛是陽氣,柔是陰氣,陽陰二氣交相摩擦,交相作用,剛柔相摩,就產生了《易經》的基本的卦象。

  

首先是乾坤二卦,乾卦首出,沒有什麼說的。乾卦的反面就是坤卦,所以乾坤是一體的,跟手心手背一樣。我們在座學佛的同學很多,我們可以來打個比方:乾就是空,坤就是有。後面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所以乾是開端,就是空,是產生物質的基礎;但是空、有又是不二的,沒有「有」,就體現不出來「空」,所以坤就是有,就是萬物各具之形態。這個我們下節課還要詳說,慢慢來體會。乾坤二卦相互作用,乾陽入於坤宮產生的第一個卦就是震卦。這一陽繼續上升,到了中間就成了坎卦;再上升就是艮卦。而坤陰入於乾宮,產生的第一卦就是巽卦,一陰升到了中間就是離卦,再上升就成了兌卦。

  

文王八卦次序圖:

  

過去有種說法,乾卦是父卦,坤卦是母卦,八卦就像一家人一樣,由父母生了三男三女。初爻在下面就是震卦,是長男,坎卦是中男,艮卦是少男。巽卦是長女,中女是離卦,兌卦是少女。這就是三男三女的說法。在中醫養生和道家的修鍊中,是特別講究坎離二卦的,是因為二者為中男中女,所謂取坎填離,就是把坎卦中的一陽取出來,填到離卦中的一陰處。離卦得了這坎中一陽,就變成了了純陽之卦,即乾卦;而坎卦得了這離中一陰,就變成了純陰之卦,即坤卦。純陽純陰實際上是一個東西,道家修鍊最後在達到純陽之體,就是坎離相交的結果。這就是剛柔相摩的感覺,陰陽二氣相互轉化就產生了八個單卦。

  

八卦相盪是什麼感覺呢?在注易的各家中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六十四個重卦的產生,就是這八個單卦「相盪」的結果。八卦相盪,是非常形象的說法,就是八個基本卦相互像盪鞦韆一樣交互重疊。我們以乾卦為例,它可以對其他七個卦起到作用,這麼盪上一圈。乾卦盪到坎卦上,就形成了天水訟卦;盪到艮卦上面,天山就是遁卦;再盪到震卦上面,就是天雷大壯……這麼一圈當下來,就產生了八個重卦。坎卦同樣如此,依此類推,八八六十四就是這麼產生的。本光法師在這裡的見解稍有不同,他老人家純粹講的就是相對立的兩個卦互相推盪。比如坎卦和離卦、震卦和兌卦,只是在這四正卦之間才相互「闖蕩」。這裡雖然有不同的說法,但是關係不大。從六十四卦的形成來說,各家的方式雖然不同,但最終總是要形成六十四個卦。我們在這裡也不做定論了。

  

下面一句「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這句講的就是震巽二卦,震為雷,巽為風嘛。鼓之以雷霆,一陽入於坤宮,通過在下的鼓盪之後,產生了雷震的作用,形成了震象。潤之以風雨,則是一陰入於乾宮,消散其上之陽氣而形成風雨,這就是巽卦。「潤之」這兩個字,大家可能感覺有點熟悉,毛潤之嘛,毛大爺的字就是從這裡來的;而且,潤之就是澤東,巽為東南之卦,所以從名到字都來自於《易經》,可見毛大爺的這個名和字都是很宏大、很氣派、同時又很有生機的。《說卦傳》中說「帝出乎震,齊乎巽」,就是說的「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這兩句。而毛大爺的死對頭蔣介石?蔣中正,字介石,這個也是從《易經》中來的哦。豫卦六二的爻辭是:「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在象辭中解釋說:「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他也是從名到字都得自《易經》。從字意上來看,澤東、潤之,均有甘霖普潤之意,配合也天衣無縫;而中正、介石,是說這個人像石頭一樣方正耿直,中正嚴密,還是很吉祥的。石頭擺在那裡,穩穩噹噹,很中正,這種感覺也很了不起,像一個高人一樣如如不動。但是和澤東、潤之比起來,差別還是很大。一個是有外用而澤被萬物之意,一個是內修中正嚴密之意,都很好,但成就卻不一樣,心量氣魄和境界也有大小高下之別。這是中國文化中很有意思的地方,雖然是題外話,卻也能體現出近代史上這兩位大人物,各自在《易經》上面的不同體會。

  

從前面的「鼓之以雷霆」到下面的「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講的都是除了乾坤二卦外的其它六卦。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講的就是坎離二卦。離卦為日,坎卦為月。日月運行,每天日升月落,形成一晝一夜的交替;從一年四季的角度上來說呢,一寒一暑的交替,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從卦氣這個角度來說,離卦為夏季之卦,坎卦為冬季之卦,所謂寒來暑往,也可以理解成坎離二卦的往來變化。

  

下面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前面我們說乾坤是父母卦,產生了三男三女。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比喻,用家庭比喻方便於我們理解和記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一句,本光法師在其《周易禪觀頓悟指要》裡面明確表態,他是很不喜歡這種說法的,也不贊成三男三女的說法,認為很牽強。但畢竟這個說法歷代以來已經形成了通說,尤其是道家的丹經裡面,用得很多。雖然這種說法有點牽強,但我們也不必在意,就把它當作一個比較容易記憶的比喻就可以了。

  

道家是特別願意把這些東西神秘化,比如我們到青羊宮裡面去,或者去任何一個道觀,你問這個道觀住的是什麼人?道士就會給你說,我這裡住的是乾道,對門子住的是坤道。不知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個說法的人,可能就覺得這個說法好玄哦!其實說白了,乾道就是男道士,坤道就是女道士。

  

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句話的誤區。人之所以有男女,或者說任何一男一女,都不是純陽或者純陰的。只要是成了人,就同時都稟有陰陽二氣,並不是男人就是乾,女人就是坤。純陽或者純陰都不可能成長為具體的事物。我們說,乾為馬,坤為牛,都是一個具體的比喻,並不是有具體的事物是乾或者坤。凡是形成了具體的事物,都是同時稟有陰陽二氣的,都是乾坤陰陽共同的產物,只不過其中陰陽的成分比例、變化消長各有不同而已。所以歷來也有「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說法。《彖辭》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雖然萬事萬物都是從乾道變化中來的,但是每一個具體的事物,包括具體的人,又都因稟受陰陽二氣,其成分不同,稟受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特點,如此而已。後來有人覺得「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說法確實容易造成誤會,於是就改成「一點乾陽入於坤宮成男,一點坤陰入於乾宮成女。」這是王夫之先生的說法,他認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並不是說乾道就生成了長男、中男、少男;坤道就生成了長女、中女、少女。這兩句話單指的就是艮、兌二卦。乾道成男,指的就是艮卦,一點乾陽入於坤宮,就有了男性之形,是為艮卦;坤道成女,就是一點坤陰入於乾宮,就有了女性之形,即為兌卦。所以在王夫之先生看來,艮、兌二卦,或者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一句話,體現的是男女生命形態的形成過程。

  

這一段在歷代注家中各有不同的說法。剛才說本光法師對這句話很不贊成,基本認為這句話就是胡說。當然,其他人都有不同的說法。南懷謹先生講這一段,是把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都拉進去,花樣很多,很複雜也很熱鬧。大家下來可以找找他的《易經系傳別講》來看。就我個人來說,覺得王夫之先生的說法更穩當一些,從「乾坤定矣」再到這段其餘六卦的形成,在天地間的自然變化,到這裡「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文氣上是一氣呵成的,他的註解非常自然,也很合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推薦閱讀:

易經經典系列著作《周易梅花類總目錄》
如何用《易經》給人或法人起名 05
苗懷青老師《易經學堂》
學習易經從哪入手
天人合一的養生智慧:春生,夏長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