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年危機的互聯網人一些實用建議

你一直在文章里提到公司給你們分的一百萬,你們拿去結婚,買車之後就所剩無幾。別買車,別大操大辦婚禮,也許你們也不會陷入這樣的窘境里。

這是我昨天針對某創業者寫的文章對那個創業者的妻子提一個問題,一個建議里的一段,很多人看到後面幾段,誤以為我是在說他們很有錢,所以不同情他們。

但我顯然不是一個仇富的人,我只是說,在你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不那麼明確的時候,應該盡量把自己的收入用在投資上,而不是消費上,尤其是對於那些人到中年的互聯網人來說。

因為互聯網這個行業,中年危機來得格外的快。

前幾天,有網友發帖表示華為正在清理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修人員和40歲以上的程序員。雖然華為官方的口徑說這是謠言,但依然有許許多多的華為員工出來說,公司有不少針對他們的措施,他們的處境,並不好。

這折射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不像很多傳統行業,人越到老年越沉穩就越吃香。互聯網行業更新換代太快,常常人到35以後,就會因為固有思維作祟,發現無論是思維,技術,都已經跟不上節奏了。

而三十五歲左右往往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前兩天,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在頭條問答上總結說,「35歲的人,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還會有房貸和車貸壓力,如果職場生涯不夠順利壓力會非常大。」

在這個叫「35歲的互聯網從業者何去何從」的問題下,還有許許多多的答案,提問者們看起來憂心忡忡,非常焦慮。我們都能理解這份焦慮,昨天剛出一個熱點事件,一個人到中年的程序員,和原公司鬧掰了,找新工作又很難,就是這種中年危機。

這被我們稱為

中產階級的固有焦慮

1,這是個例嗎?

顯然不是,不信你看看身邊的同事,35歲以上的多嗎?不多。

你再問問他們,會感到焦慮嗎?會。

在資本環境好的時候,我們常常看到動輒20K薪水還嫌少的程序員。但碰上現在的金融寒冬,加上越來越多的年輕血液湧入互聯網這個大金庫,於是職場中年危機彷彿一股無孔不入的寒流。

這樣的問題不僅出現在中國,來自intel的數據顯示,美國2016年裁掉的員工有近8成超過40歲——總有更年輕的人,更新鮮的血液後浪推前浪地等待著取代你。當你懷揣著一腔熱血夢想自己40歲就能實現「財富自由」時,鮮血淋漓的現實卻是大多數人明明距離40歲失業更近。

同樣,這樣的問題也不僅僅出現在互聯網行業——如知名互聯網獵頭,offercome創始人魏小康所說,公務員和醫生也不是越老越值錢,四五十歲還只是主治醫生,只是毫無實權的科員者大有人在。

各行各業的「不安定」感愈演愈烈持續發酵升溫,一勞永逸的「鐵飯碗」成了上個世紀遙遠的傳說。

我順手翻了翻頭條問答,發現這上面還有好多其他行業焦慮的問題。

焦慮,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看看這些問題,各種行業的人甚至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處在迷茫和焦慮的泥淖中。

窮人擔心基本的生存,中產擔心無法維持自身的階級,富人擔心自身的財富縮水……無論你有多少錢,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你永遠不會有安全感。

工作越來越無法給你安全感,你的家庭壓力卻隨著年歲增長與日俱增——不可調和的矛盾下,也就誕生了所謂的「職場中年危機」,各行各業無一倖免,互聯網行業率先躺槍。

都說互聯網行業吃的是「青春飯」,的確,40歲的你如果沒有身居要職,你的經驗太容易被30歲左右的人取代,同時他們卻更容易站在潮流的風口浪尖,率先意識到時代的發展和當下的機遇。況且年輕人需求的薪資更低,執行力卻更強——企業一切以盈利為目的,老闆始終會首先考慮成本收益而非情分。

年輕人有活力熱情和青春與時代所賦予的一切,而中年人只有被榨乾了剩餘價值之後對這個世界倉促變化的恐懼與不安——這,就是現實。

2,面對問題,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也並不是。

其實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你的積蓄不夠多,或者你的職位不夠高,那你一定會遇到上面說到的種種問題。所以我們要在那個「被嫌棄」的年齡到來之前,坐到可以養老的職位或者賺到足以養老的錢,或者乾脆自己干,自己聽自己的。

這對應的,就是跳槽,創業兩條路。

創業:三十五歲,可能是創業的最後機會

先說說創業。

一個觀察是,隨著資本環境越來越差,融資越來越困難。過去那些動不動就叫著要出去「改變世界」的互聯網人,開始回大公司上班了。所謂風口來的時候,滿天在飛的都是豬,而只有當潮水退去,我們才能看到哪些剩下的魚是真正熱愛創業的。

一句老實話,現在不是一個創業的好時候。但如果你依然覺得自己適合創業,那誰也阻止不了你。好消息是,對於想創業的你,35歲是一個非常好的年齡。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也在頭條問答上提出,如果一個員工只是停留於打工,那麼35歲的年齡的確有些尷尬,但是對於有志於創業的人來說,35歲是創業的黃金年齡,也是創業的最後機會。

在35歲的時候,你已經想清楚自己究竟是想做成點什麼事情還是單純要逃避就業的壓力。在35歲的時候,該積累的社會資源已經積累到,我們幾乎已經退無可退——而正是這種退無可退,讓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就最有可能成功。

無論如何,創業都應該是一個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而非一個頭腦發熱或走投無路的選擇不是嗎?

雖然我覺得35歲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一點都不老,但我依然建議你雇一個年輕人陪你一起干。馬化騰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其實我們什麼都沒做錯,我們只是太老了。」,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你不用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快速學習,繼續成長。

永遠記住,創業是一件極苦極累的事情。躺著賺錢的永遠都是他們最光鮮的一面。

想明白了這點,再去創業。

跳槽:升職加薪的最好手段

一個悲哀的事實是,互聯網行業沒有忠誠,跳槽永遠是互聯網行業升職加薪最快的途徑。甚至有過騰訊和盛大互相挖角,結果兩邊人員幾乎只是對調,但人員薪水都漲了近50%的搞笑新聞。

但無論如何,跳槽還是需要謹慎為之的,一來你在一家公司用數年時間積累的人脈、經驗以及和同事與上下級的磨合都是你的財富,不要輕易失去;二來新公司你也不一定呆的慣,很有可能是灰溜溜地回到原公司,然後背一個「叛徒」的名聲。

作為資深獵頭的魏小康提出了許多關於「跳槽」的意見,其中有一點我很喜歡,就是他說你必須在你還有成長空間之前跳槽,在你進入名為「舒適區」的狀態之前跳槽,因為只有在這時候,你才能在新公司有足夠的精力作為。

這種作為,是你和新同事打成一片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如果所有條件合適,我還是建議你跳槽。

畢竟多見識一些也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不是嗎?

職業發展:成為「管理層」有多重要?

工作始終是一項人和人之間的工作,除了VALVE等少數錢多人少的牛逼公司,大部分公司特別是國內公司還是需要管理者的。相比可能會過時的技術,管理層的資源和帶隊能力,往往更保值一點。

但要成為管理層,卻一點都不容易。

技術好就能成為管理層嗎?

不一定。

就像之前爭論的結論一樣,一個CTO不一定需要會寫代碼,但是一個CTO的組織管理,把握技術方向的能力,遠比要他親自寫一些代碼重要的多。

所以對於一個管理層來說,他的眼光,格局,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可能比他本身的能力來得更為重要,這也是騰訊為什麼要把專家和管理人員分為兩個不同的晉陞體系的原因。

我知道諸位互聯網從業者們有很多不擅長也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但如果你的志向是成為一個管理層,就必須放棄自己這樣的想法。

不要相信什麼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在同一家公司做一輩子,而是無論到哪家公司都有人搶著要。什麼只要你有技術,一輩子都能過得安逸。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保證自己永遠不過時的話,那這句話就是一句好聽的廢話。

不信你看看五年前大紅大紫的《我叫MT》,現在還有人玩嗎?

3,給中年危機的互聯網人一些實用建議

最後再給現在已經遭遇中年危機,或是害怕遭遇中年危機的人一些實用的建議。

  • 在你沒有穩定現金流的時候,多投資,少消費。不要用超過你可用現金流30%的錢去買一件消費品。除非你想三十五歲依然很拮据地過活。

  • 認清自己所在行業究竟前途如何,朝陽行業的普通人可能也比夕陽行業的尖子過得好。

  •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主動躺到群眾的放大鏡下。不要試圖靠賣慘獲得可憐。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暴民一般的群眾可能會把你底褲都扒乾淨——這些群眾可能就躺在你朋友圈,通訊錄里。

  • 永遠不要倚老賣老。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行業里,老早就不是一種資本,而是一項負擔。在你倚老賣老之前,想想你小時候,那些成年人是怎麼稱你為「垮掉的80後」的。

  • 還有更多,比如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甚至如何開發「第二職業」成為身份相對自由的「斜杠青年」……都是這些即將步入職場中年危機的焦慮者們所關心的問題。

    一個人的見解終究是有限的,我無法給出所有問題的最優解。好在許多行業的精英和高層人士,都針對問題給出了獨到的見解。與大多數人所想像的一片悲觀的聲音不同,在這個問題下面看到了許多理性的思考和實用乾貨的輸出,對問題的探討也上升到了更實際的層面上。

    「拼資歷」的時代彷彿已經一去不返,當我們還是年輕人的時候可以享受到種種職場紅利,「中年危機」這個詞似乎距離我們遙不可及——然而,現在正在迷茫與掙扎著的他們,也許就會是十年後的我們——當然,我希望,永遠不會。

    -END-

    當然,無論什麼時候,與人交流都是我們成長的最快途徑。

    推薦閱讀:

    明朝火器『三眼槍』的一些資料
    古代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到哪裡去了?---評教科書及媒體中一些歷史人物被扭曲_星荷的小屋_新...
    簡述一些出馬仙、神漢、神婆的仙堂。
    論黃泉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些風水知識你有必要多了解一些!
    約吧

    TAG:互聯網 | 建議 | 危機 | 中年 | 中年危機 | 實用 | 聯網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