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蜜尋源明明白白消費「糖」——中國食品報

探蜜尋源明明白白消費「糖」  來源:中國食品報時間:2012-07-31作者:范志紅

  某日,我做了一份無糖木瓜奶昔給學生們,他們嘗了嘗說:有點苦。我再放了一勺蜂蜜,他們改口說:味道挺不錯。

  又一日,我做了一盒自製酸奶,朋友說,酸得實在沒法下口。然後,我加了一大勺白糖,她再嘗嘗,說味道好多了,喝一杯沒問題。

  其實,差別就在這一勺糖或蜂蜜上。

  幾乎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甜食,因為甜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第一味覺。不過,除了蜂蜜這種珍貴的天然甜味來源之外,其他用來增甜的產品,其實出現的歷史都並沒有那麼悠久。相比人類幾十萬年的進化歷史來說,它們還挺新鮮。

  糖的演變歷史

  據古書記載,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飴」這個字,意思是麥芽糖。飴糖的原料是糧食和麥芽。糧食中含有大量澱粉,發芽的大麥中有很能幹的「麥芽糖酶」,這種酶能把澱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都是兩個葡萄糖分子手拉手的狀態,它的化學結構就是麥芽糖。糧食經過麥芽處理之後,再經過熬煮,成為一種黏稠的狀態,味道甜而柔和,俗稱為飴糖。北方人過年吃的糖瓜,就是用麥芽糖做的。

  那麼,南方人用什麼作為甜味的來源?最好的辦法就是榨甘蔗汁了。《楚辭》里提到的「柘漿」,據說就是甘蔗汁。不過那時候人們只是把它熬成濃漿用來增甜,還不知道怎麼把它變成糖。到了唐代,中國和印度學會了製糖技術,從此就有了白糖。所以,在描述宋代生活的《水滸》當中,已能看到對加糖甜點心的種種描述。

  白糖的化學名稱叫蔗糖,它和麥芽糖一樣,都是由兩個糖基組成的,只不過麥芽糖是葡萄糖+葡萄糖的組合,而蔗糖是葡萄糖+果糖的組合。從甜度來說,麥芽糖相當於蔗糖甜度的70%—80%的。從使用方便性來說,白糖要比黏糊糊的麥芽糖方便許多。

  但直到18世紀,歐洲人仍在靠蜂蜜提供甜味,依舊吃不到很多蔗糖,因為甘蔗只能在熱帶地區生長。此時,西方人發現甜菜根也能製糖,自此歐洲開始大量種植甜菜,並很快掌握和完善了機械化的製糖方法。

  核心工作有四件:1.讓蔗糖快快從原料中出來,跑到水裡邊;2.把水裡溶解的蔗糖和大量雜質分開,得到比較澄清的蔗糖溶液;3.把這個濃濃的蔗糖溶液脫去發黑的顏色,讓它變白;4.加熱濃縮,然後讓它結晶成為白砂糖或者冰糖等更純凈的產品,稱為「精製糖」。

  大量的原料和成熟的工藝讓白糖的成本一再下降,產量大大提升。這樣,更多的人能吃得起加糖的甜食了。

  紅糖和白糖

  「精製」這個辭彙在其他時候意思都很好,只有在用於食品的時候意思不好。榨取後的甘蔗汁,含有甘蔗中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熬製糖漿時,雖然維生素C損失了,但其中豐富的鉀、鈣、鎂、鐵等礦物質還存在,還有糖蜜和煮制中因美拉德反應產生的褐色物質。把它濃縮乾燥之後,就是紅糖了,其中含糖量在88%—96%之間。等到精製成白糖和冰糖的程度,含糖量高達99.5%以上,其中的營養成分已經幾乎全部除去了。

  所以說,紅糖的攝取量不能太多,多吃也會長胖,但如果非放糖不可,加紅糖總比加白糖在營養方面合算一點。

  大量糖是怎樣吃進去的

  多數增甜的食品,還是添加白糖的。白糖隱身在飲料、糖果、麵包、點心、餅乾、能量棒、果醬、果凍、蜜餞、雪糕、冰淇淋、速沖糊粉等產品當中。人們不僅不會因為增加了糖的能量而少吃,反而會想多吃點。例如:一個100克麵粉做的饅頭,什麼都不加白嘴吃有點吃不下去,但只要饅頭裡加8%的白糖,就會覺得好吃。吃甜饅頭得到的能量比白饅頭大致增加了10%,飽感上卻沒有增加。

  一份早餐,包括60克微甜的兩片麵包(含糖5%),1勺25克果醬(含糖60%),1小杯加了10克糖的咖啡,一共含糖28克。

  上午喝一瓶500毫升的清涼甜飲料(8%的糖),又得到糖40克。

  下午4片曲奇餅乾約30克(含糖20%),又得到6克糖。

  晚上喝碗銀耳羹160克(5%糖),8克糖。

  午晚餐食譜中有魚香肉絲、宮保肉丁、番茄炒蛋等菜肴,還有一塊玉米餅,調味放糖共8克。

  如此,一日中攝入的糖高達90克,所含能量快趕上一碗米飯了,可是人們完全沒有多吃東西的感覺!

  食物中加白糖是件讓人糾結的事。吃了它必然發胖,如果減少其他食物,發胖是不會了,但會營養不良。因為其他食物能供應多種營養素,而它除了能量什麼都沒有。想要代謝分解掉這點糖,還需維生素幫忙,糖多了必然造成營養素供需的矛盾。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每天居然從膳食中吃到17勺糖!孩子們的健康和體質因為這些糖而受到損害,因為孩子一旦把胃口給了糖,就無法吃到足夠多的其他天然食物,而這些天然食物才是保證他們營養均衡的關鍵所在。中國的調查也表明,隨著食物的豐富,膳食中維生素B1的供應反而大大減少。這類問題的出現,除了精白主食的普及,與食物中糖的無處不在也不無關係。

  果葡糖漿較之白糖無任何健康優勢

  除了白糖之外,甜飲料里最喜歡加的甜味來源是果葡糖漿。它通常是用糧食澱粉製作的。先把澱粉水解成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果糖異構酶轉變成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漿。葡萄糖甜味清涼,但甜度只有白糖的60%—70%。果糖低溫變甜,而且甜度是白糖的1.6倍。這兩者混合起來,對於生產清涼飲料和冷飲來說,真是增甜絕配——低溫下有清涼爽口的純正甜味,同時,甜度也令人滿意。但是很遺憾,就目前研究證據看,從健康角度來說,果葡糖漿與白糖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葡萄糖沒有什麼滋補價值

  老百姓通常認為,葡萄糖是個好東西,因為病人在無法進食時要靜脈輸入葡萄糖。其實,對於可以正常消化吸收的人來說,吃葡萄糖還不如直接吃各種澱粉類主食,因為澱粉就是大量葡萄糖連接而成的大分子,人體又非常善於拆解這個分子,把它變成單個的葡萄糖。葡萄糖粉不含其他營養物質,所以買葡萄糖吃實在是沒什麼「滋補」,喝濃了還會因為滲透壓過高而引起胃腸不適。

  葡萄糖的甜度低於白糖,增甜效率低,防腐性也差,所以商家很少用它來做普通甜飲料或果脯蜜餞,即便做,也要加其他甜味劑來增甜。但它也有優點:相對不容易吸潮,放在麵食里烤制還會促進上色褐變,所以做餅乾時常喜歡加一點葡萄糖漿。

  葡萄糖無需消化就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血糖指數高於白糖。對於很多人(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低血糖患者的正常人)來說,血糖跌破正常下限,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低血糖反應。喝了葡萄糖之後,再覺得飢餓的時候,會餓得特別難受。平日血糖控制能力差的人還會發生心慌、急躁、手抖、腿軟、虛汗、思維能力下降甚至眼前發黑等明顯的低血糖反應。

  適合用葡萄糖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比如發生嚴重腹瀉,無法進食,用葡萄糖和電解質配成滲透壓適當的液體,可以用來補充身體的能量損耗和糾正電解質失調。另外,運動員和健身者為了消除疲勞並迅速恢復身體的糖原儲備,也可用葡萄糖和電解質、維生素、氨基酸或蛋白質等成分配合,在訓練後飲用。

  果糖並非糖尿病人的福音

  果糖是個化合物,和「水果里的糖」概念不一樣。水果里通常有果糖、葡萄糖、蔗糖3種類型的糖,只是不同水果中三者的比例略有不同。例如,在葡萄中,果糖和葡萄糖各占將近一半,只有不到10%是蔗糖;在西瓜中,超過一半是果糖,其餘葡萄糖和蔗糖各佔一半;桃子中,蔗糖佔了一多半,其餘果糖和葡萄糖數量相當,還有微量的麥芽糖(美國農業部食物成分資料庫)。

  果糖和葡萄糖的性質有所不同。它不僅更甜,而且極易溶於水,所以,適合做飲料或加入希望保持柔軟的甜食中。果糖的特點是血糖上升慢,不需要胰島素來調節,所以讓人誤以為它適合糖尿病人食用。這其實是個誤區。因為現有研究證實,富含果糖的飲料對預防糖尿病有害無益,而且促進肥胖和痛風。

  有研究認為,與葡萄糖相比,果糖因為不能及時升高血糖,所以繞開了部分食慾控制機制,攝入後不能帶來足夠的飽感,高果糖食品容易攝入過量。而過多的果糖會在肝臟中合成脂肪,並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有研究發現,果糖會妨礙人體對鉻元素的利用,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果糖還有一些麻煩。那就是部分消化能力較弱的人對它有不耐受反應。不吸收的果糖會因其高滲透壓對小腸產生刺激,還會促進小腸中細菌的增殖,從而帶來腹瀉之類的不適癥狀。

  蜂蜜的保健作用沒有那麼神奇

  古老的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比例因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冬天不容易結晶的天然蜂蜜,果糖比例大一些。葡萄糖高的蜂蜜比較容易結晶沉澱。在給蜂蜜摻假的時候,添加果葡糖漿最難鑒別,因為本來蜂蜜里就有這種物質。

  天然成熟蜂蜜中,糖含量超過85%,足以抑制各種微生物,所以蜂蜜是久存不壞的食品。假如看到蜂蜜發生冒泡、有酒味、變酸之類的變化,可以肯定,這蜂蜜不夠純,裡面摻了水和甜味劑;或者不是成熟的蜜,糖含量不達標。這樣的蜂蜜中已有大量微生物,如果捨不得扔掉,可以把它加熱蒸過,殺死微生物,然後存在冰箱里用來做菜熟吃。

  高葡萄糖的蜂蜜常被說成「滋補」,就像葡萄糖粉被迷信一樣;而高果糖的蜂蜜常被說成「潤燥」,因為它比較解渴,而且冰過之後有清涼感。不過,正因為蜂蜜有那麼高的糖含量,一樣不適合多吃。天然蜂蜜中含有澱粉酶、蔗糖酶、蛋白酶等,但若把它的保健作用吹得太過神奇就不必迷信了。

  以上這些就是日常最常用的幾種甜味糖的來源了。它們都是貨真價實的糖,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然後氧化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也能轉變成人體脂肪。

  「甜味來源」均不可貪食

  糖極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量,過量則有害健康。應把糖的攝入量控制在每日總能量的10%以下,限量約為50克。

  常見甜味食品,無論是用麥芽糖漿、白糖、葡萄糖還是果糖增甜的,都不要多吃。這些糖的營養價值低,多吃有增肥危險。

  傳統製作的麥芽糖中有點B族維生素,但它不是補充B族維生素的主要膳食來源。

  紅糖中有多種礦物質,但它不是補充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實在要增甜時,用它替代白糖是合算的,但沒必要大量吃。市面上的薑汁紅糖、益母紅糖等產品,效果來自於配料中的姜和其他藥材,糖只是緩和味道令人愉悅的配料。

  葡萄糖說不上滋補,而且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能正常吃飯又不做體育訓練的人無需吃它。低血糖患者如要用葡萄糖,只能少量,以避免造成過後再次血糖迅猛下降。

  果糖對糖尿病人沒什麼好處,果葡糖漿對控制血脂和預防肥胖有負面影響。果糖和蔗糖都有人不耐受,吃了之後發生不良反應,如腹瀉、濕疹、黏液增多、臉上起痘等。

  蜂蜜作為甜味來源少用是可以的,無需當成保健品來期待。

  此外,食物中還有其他甜味來源,包括各種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赤蘚糖醇等),有甜菊糖甙,有人體不能消化的天然低聚糖和異構糖,有阿拉伯糖等普及率較低的新產品。它們被當成較有技術含量的甜味劑開發。但糖醇過多食用可能引起腹瀉,低聚糖攝入過多可能發生脹氣,天然糖甙類產品在加熱烹調時不能替代傳統糖的效果。

  還有就是合成類的甜味劑了,比如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阿斯巴甜、蔗糖等,它們就談不上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了。


推薦閱讀:

第一單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轉載]中國茶文化簡介 
真實版玩具總動員:流水線上的中國女工
中國最牛十個漢字,認識五個可稱大師

TAG:中國 | 消費 |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