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英雄」,歷史上真的會出現「韋小寶」嗎?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柔弱的文科生

《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韋小寶的形象塑造可謂空前成功的。他的形象與其他金庸小說里的主角英雄背道而馳,但卻牢牢地被讀者記住了,深入民心。筆者認為這是因為讀者把自身的感情投入到了小說中,表現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但在小說中韋小寶卻能輕鬆地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辦到了,故此這個角色被人深深喜愛著。讀者的這份熱情其實也說明了他們希望在現實中能夠成為韋小寶。韋小寶可以說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是這種例子在現實中卻少之又少;而在社會還不穩定的清朝初年,真的能出現他這樣的人物嗎?在這裡將在政治環境、社會風氣及人物性格等方面去展開探究,看看在正史上的康熙年間,可否出現韋小寶這樣的人。

一、不安分的政治環境

依照小說的敘事時間,正是清朝初期,少年康熙時期。而在正史上,這個時候的政治環境並不是太穩定。首先,外有前明朝餘孽作亂,反清的勢力從清兵入關一直存在,對皇權的統治構成重大的威脅。另外,在內政方面,由於康熙登位不久,資歷尚淺,故此設有顧命大臣輔助朝政。但事實上,這些手握重權的元老大臣各懷鬼胎,無法同心同德為皇帝分憂。而康熙則對他們有所忌憚,欲除之而後快。當中敖拜更是擁兵自重,使得康熙沒法掌握實權,朝中無人能用。然而,在這個動蕩不安的環境下,就連皇帝都掌握不到實權,怎麼會有人突然得到皇帝的器重,並且飛黃騰達呢?但小說中卻成功地把 「韋小寶」置於深宮之中,並且幫助皇帝奪得政權。所以,筆者認為原因在於:康熙急需一個親信、人才,為自己效命。

正史上,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但早期的康熙並沒有任何實權,政權基本上掌握在顧命大臣手裡,就如傀儡一樣。就如讀者所見,小說中的鰲拜是多麼蠻橫霸道,身為四大臣之首,所有人都是聽他的,對年幼的康熙並不放在眼內。在各朝各代的歷史上,這些就是謀權篡位的先兆哇!當然,康熙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這種時候,康熙急需一個能用之人,一個親信,為其辦事。而這就創造了一個先決件,給了一些原本身處底下階層的人一個往上流動的機會。如此看來,在這個不怎麼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的確可以產生一個新的人才,就如「韋小寶」一般。

二、「適當」的社會風氣

明末清初時期,由於受到戰火的摧殘,中原大地並未有恢復元氣,社會秩序並不是那麼井井有條;在政權交替、經濟變動、滿漢共和的大環境下,造就了社會上存在著很多灰色地帶,特別是對於黑白之道並沒有明顯的分區。

一個健康的社會,人們只能夠透過合法的途徑去提升自己的地位,或向上流動;反之,如果人們能夠透過非法途徑,去獲得利益,而這種風氣漸漸地習以為常的時候,那就必然會走向腐敗。因為這會導致了規則改變,原來的標準已不適用了;旁門左道更適用於社會環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貪污的現象特別嚴重。在清朝,官員的俸祿並不高,但他們為何都窮奢極侈,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說明了,就是收受利益,貪污。收受賄賂的途徑包括買賣官職、替人消災、保低級官員升遷等。這就自然給了一些人機會,扶搖直上,升官發財。

另一方面,韋小寶身處的也是一個黑白不分的社會,就是主流社會要被江湖勢力所同化的時代。當時的反清勢力滲透於主流社會的各個階層,這些人都是漢人,均作為反清勢力的頭目,意圖推翻清政府,可以說這些人讓滿清防不勝防,因為根本沒有一套常規的方法去辨認誰才是「反清復明」的支持者。韋小寶就是這樣子,以一個草民太監的身份進入皇宮,甚至還靠近皇帝的身邊,成為親信,然而並沒有誰能察覺得到他是天地會的人。若不是後來他念及義氣,向康熙坦白自己的身份,恐怕《鹿鼎記》將是另一種結局。

對此,我們可以說在清初這個黑道與白道分不清的社會,反而是給予草根階層更多的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及地位。一個賤民,他可以在依附江湖勢力的同時,也攀附權貴,這不是兩邊不討好的事,而是左右逢源,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像韋小寶這種人,自然是不會放過這些機會的。

三、「韋小寶」這種人

小說中,韋小寶是個在妓院長大的孩子,他沒有爹,也就是個妓女養的,在階級分層的封建社會,他的出身十分低賤的,而且是不受待見的。不過妓院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在這裡可以見識到來自江湖上的人物,韋小寶自然學習到他們的特點;而且,他的學習對象還來自於故事的江湖人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韋小寶是一個極講義氣的人,這也是江湖人物最大的特點。但是,他的做事不擇手段也是從他們身上繼承下來的。例如:韋小寶為了得到阿柯,使了些流氓手段令其懷孕,就這樣又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

而且,韋小寶是一個識時務又很機靈的人。這主要表現在他懂得對著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在危急關頭並不慌不亂。在韋小寶作為賜婚史送建寧公主前往雲南,刺傷了吳三桂借。這時,劉一舟必將告密。但是,韋小寶沒有慌亂,而是哈哈大笑,甚至舉出了自己不同身份(當然不忘加上是皇上要他這麼做的),列出了劉一舟恩將仇報的罪過,最終取得吳三桂的信任。

擁有講意義、為人機靈識時務與不擇手段,成為了韋小寶身上最突出的特點,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在黑白兩道都吃得消,取得成功的原因。當離開小說回到現實,要找出像韋小寶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難。只要擁有他這樣的膽識及性格特點,就不難在這個被江湖化所同化的社會混出名堂。

金庸先生曾經講過:「......我事先一點也沒有想到,要在《鹿鼎記》中著力刻劃韋小寶關於(不擇手段地)適應環境和注重義氣兩個特點,不知怎樣,這兩種主要性格在這個小流氓身上顯現出來了。朋友們喜歡談韋小寶。在台北一次座談會中,本意是討論『金庸小說』,結果四分之三的時間都用來辯論韋小寶的性格。不少讀者問到我的意見,於是我自己也來想想,試圖分析一下。......韋小寶的身上有許多中國人普遍的優點和缺點,但韋小寶當然並不是中國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種廣泛的觀念,而韋小寶是獨特的、具有個性的一個人。劉備、關羽、曹操、阿Q、李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國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典型。......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都不是人,但他們身上也有中國人的某些特徵,因為寫這些『妖精』的人是中國人。......」

從以上這段話可以總結出,中國人都是有共同的特性的。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作家,但他們筆下的中國人都是共同點,有著普遍中國人的優點與缺點。即使是妖怪也不例外。所以在這部分,我們撇開社會環境、政治因素不講,單從人物的性格分析,可以說小說中的韋小寶,在現實中也可以真實地存在。

歷史上的劉邦就是以弱勝強的最佳例子,他在楚漢相爭打敗了比他強十倍(不單是從兵力上作比較,還有其他方面,例如出身、才能、人格等方面)的項羽。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卑微,依靠自己的無賴、不擇手段去打敗敵人的。在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這些弱的人的性格都是有那麼點相似的。所以說韋小寶這種人不是唯一的,在正史上,也必然會有這麼的一些「韋小寶」。

韋小寶與其他金庸小說的英雄人物不一樣,他在《鹿鼎記》不算是一個英雄,但在讀者的心目中,他卻是一個英雄。讀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韋小寶,因為在當時,《鹿鼎記》的最初一批讀者就是一群草根階層的工薪階層。見到韋小寶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不禁把自己代入這樣的角色。這些人,也可以被稱作是現代的「韋小寶」。

在政治方面,康熙需要「韋小寶」這樣的人物;在社會風氣方面,無疑是為生產出「韋小寶」這種人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時都會出現以韋小寶這種能夠以微弱力量去戰勝強大敵人的人;在那種灰色地帶眾多的清初時期,更不難出現像韋小寶這樣的人,能夠真正做到了黑白通吃。至於最後能否像韋小寶那樣全身而退,是另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推薦閱讀:

揭各版《鹿鼎記》韋小寶眾老婆現狀 真乃天差地別啊(組圖)

TAG:歷史 | 英雄 | 韋小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