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的詩詞觀
我的詩詞觀
我寫詩詞從2005年算起,至今已有8年之久。回顧創作歷程,一路跌跌撞撞,學習探索,筆耕不輟,甘苦自知。8年來,我創作的詩詞已有1200多首,其中有近50首詩詞在2011年、2012年的大賽中先後獲獎。去年12月20日中華詩詞研究會授予我中華詩詞一級著作家稱號。這是對我詩詞成就的肯定和褒獎。
在這篇小文中,我將對自己的詩詞觀作一總結和說明。這對於我日後的詩詞創作是一個利好。
講平仄
先說近體詩的創作。近體詩包括五絕、七絕、五律和七律(排律另說),它們的平仄格式各有四種,共十六種。五絕、七絕全詩四句,1、2句組成一聯,稱為首聯;3、4句組成一聯,稱為尾聯。五律、七律全詩八句,每兩句組成一聯,共有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同一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反(主要指第二、第四字),稱作「對」;上一聯對句和下一聯出句平仄相同,稱作「粘」。掌握了絕句、律詩的粘對規則,寫出其平仄譜就易於反掌。
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變化多樣。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後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
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寫近體詩一定要講平仄,否則就成了新詩或民歌。
如:七絕 送傘情
積雲布雨歸時降,
刺骨寒風掃面龐。
忽見慈親送傘至,
如珠熱淚頓成雙。
其平仄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即所謂平起式,首句不押韻。
寬拗救
近體詩除了講究粘對外,還要避免孤平和三平調,講究拗救。
拗救這一技巧關係到近體詩的質量,寫格律詩不可不掌握拗救的技巧。
那末什麼是拗救呢?
近體詩(律絕)的某些字,違反常規,即,應仄而用平或者應平而用仄,稱之為拗;在本句或者對句的相應位置上,以相同的方式,即:應平而用仄或應仄而用平,給拗後所造成聲調上的失衡以補救,稱之為救。這一「拗」一「救」,合起來便稱為「拗救」。
古代格律詩中,一般是有拗必救。拗而救之,於是就不以為病了。
格律和拗救應當是同時產生的。就是說,在唐初,五、七言格律詩初創時,拗救也及時被提了出來;不久,隨著格律詩的完備,拗救之法也形成了。
要弄清並掌握近體詩的拗救,最簡單、最便捷的辦法仍然是熟練掌握近體詩的基本句式。近體詩的基本句式一共有如下四種:
平平 仄仄平平仄(甲式句)
仄仄 平平仄仄平(乙式句)
仄仄 平平平仄仄(丙式句)
平平 仄仄仄平平(丁式句)
這四種基本句式也正好是「平起式,首句不入韻的七絕平仄譜」,必須牢記。為了敘述方便,不仿將這四種基本句式依次稱之為甲式句、乙式句、丙式句、丁式句。
根據清代王士禛《律詩定體》、趙執信《聲調譜》等書所說,可分為以下三類拗救:
1、對句相救
「甲六」與「甲五」必須為平,如拗用為仄,就必須改對句的「乙五」為平以補救。
如王維《輞川別業》: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甲五」須為平用仄,就改對句的「乙五」為平以補救。
如杜甫《蜀相》: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上句(「甲五」)「自」字拗,下句(「乙五」)「空」字救。
如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
承家節操(操:在此為仄聲)尚不泯,為政風流今在茲。
單是「甲五」一字不平,乃屬小拗,可救也可不救。
又如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也是上聯第三字「一」拗而不救,一三不論。
這種拗救常常和乙式句的拗救結合起來。
如李商隱《蟬》: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欲平。
「梗」是甲式句的拗,「故」是乙式句的拗,「蕪」字兩救。
如蘇軾《新城道中》: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竹」、「自」都拗,「沙」字兩救。
2、本句自救(以免犯孤平)
「乙三」必須為平,如拗用為仄,就叫「犯孤平」,它與「三平調」一樣,也是近體詩的大忌;一旦犯了,就必須改「乙五」為平以補救。
如蘇軾《新城道中》:溪柳自搖沙水清。
陸遊《夜泊水村》:雙鬢向人無再青。
都是用「乙五」救「乙三」的自救例子。
「乙式句」五律的第一字、七律的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現在用了仄聲,就必須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補償一個平聲,以免犯孤平。
「乙五」既可救本句的「乙三」,又可救出句的「甲六」與「甲五」,常可一身兼三職。
如陸龜蒙《別墅懷歸》:
題詩朝憶復暮憶,見月上弦還下弦。
下句之「還」,既救了本句之「上」,也救了上句之「復」與「暮」。
3、「丙式句」有一種很常見的特定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仄
其中五六字的「仄平」,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拗救,即《律詩定體》所說:「第六字拗用平,則第五字必用仄以救之。與五言三四一例。」
如杜甫《宿府》: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格式,「丙式句」的第三字應該為平,這樣,即使句尾為「下三仄」也是「律詩常用」(《聲調譜》)。
近體詩的拗救主要是這些,應化雨老師將上述這三種情形的拗救按其輕重緩急概括成如下口訣:
乙式五救三,丙式五救六,甲六與甲五,都用對五救。
這個口訣既簡明扼要,又順口好記,值得一試。(本段抄自網友的博文)
嚴用韻
在使用新韻和舊韻的問題上,我們的方針是「雙軌並行」。在使用舊韻中的《寬韻》和《平水韻》、《詞林正韻》的問題上,也應該是「雙軌並行」的。即是說,既可以使用《寬韻》寫詩填詞,又可以堅持「詩遵平水,詞守詞林」的信條。《中華詩詞》雜誌明確宣布,在審詩、選詩、詩詞大賽評獎等項活動中,在用韻問題上按照《寬韻》和《平水韻》、《詞林正韻》「雙軌並行」的原則來掌握。
這裡的嚴用韻,指的是力避《平水韻》、《詞林正韻》和《寬韻》的弊端和疏漏,使押韻符合普通話朗讀的要求。嚴用韻是當代某些詩詞作者的自覺的一種自律,不苛求所有今人,更不苛求古人。如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是林逋的詠梅名作,今天大聲吟誦,總覺得音韻不太和諧,其原因是「妍」、「園」屬《中華新韻》寒韻,「昏」、「魂」、「樽」屬文韻,兩韻不能通押。按《平水韻》,「妍」屬下平聲一先(首句可押鄰韻),「園」、 「昏」、「魂」、「樽」屬上平聲十三元,在宋代是可以通押的。
又如蘇軾的七律《雪後書北台壁》: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該詩「鴉」、「花」、「家」、「叉」屬《中華新韻》麻韻,「車」屬波韻,所以朗讀起來很彆扭。
又如蘇轍的七律《游西湖》:
閉門不出十年久,湖上重遊一夢回。行過閭閻爭問訊,忽逢魚鳥亦驚猜。可憐舉目非吾黨,誰與開尊共一杯。歸去無言掩屏卧,古人時向夢中來。
該詩「猜」、「杯」、「來」屬《中華新韻》開韻,「回」屬微韻,因而朗讀起來不流暢。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下面請讀我的幾首詩:
七絕 隆 冬
雪飛白絮冷風吹,梅綻紅葩偷眼窺。
素裹銀裝冬世界,溜冰賞雪展雙眉。
七絕 悼岳父
臨風灑淚寄哀思,睹物懷人天地知。
德望常昭銘教誨,音容宛在憶當時。
七絕(新聲韻) 綠水紅橋
綠水紅橋夾芰荷,漁家茅屋在山阿。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錢酒不賒。
七律 原韻奉和趙忠祥老師《為神九歌》
星際迎來華夏客,神舟九號訪銀河。
全家喜看航天舞,舉國欣聞動地歌。
發展年年添玉帛,和談處處化干戈。
劉洋笑答萬人賀,遙祝親朋幸福多。
首首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音調鏗鏘。
律詩對仗不必強求
古人的律詩並非首首對仗工穩,有些頷聯、頸聯不對仗的詩仍是好詩,如崔顥《黃鶴樓》詩的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就不對仗。因此我們主張律詩中間兩聯可對仗也可不對仗,悉聽詩人自便。
推薦閱讀:
※毛澤東同志為近當代中華詩詞做出的偉大貢獻
※詩詞趣話之唐詩宋詞之最
※如何提高「飛花令」水平?
※七言·緬懷英若誠先生
※怎樣評析宋代詞人張掄「一輪明月林梢掛。松醪常與野人期,忘形共說清閑話」這兩句詞?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