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國畫需要什麼基礎?

直以來,對學國畫的順序從沒有過疑惑,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見解,覺得應該先學寫意(還是大寫意),再學工筆,覺得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難道傳統之於某些國人,真的是越行越遠了嗎? 當然,感慨是一回事,默不作聲或者大聲疾呼是另一回事。仔細思索「先寫意後工筆」的意見,覺得有幾種可能: 一、此人確實不懂畫(至少不懂國畫),從小接觸的更多是偏向於西畫的教學模式,那麼對中國畫的基礎流程不了解也無可厚非,說錯了也不值得深究,不過是惹方家一笑; 二、此人學過國畫,但可惜的是,授業的恩師是個國畫半吊子,或者自學於西畫體系,對國畫工筆和寫意所知,簡直是「一張白紙」! 三、此種人就值得商榷了,實際上明白先學工筆再學寫意的道理,卻睜著眼睛說瞎話,裝著笑臉辦陰事,實則是妄想知識壟斷,愚弄外行人的可笑行徑,覺得少一人明曉,就多一分主動,然泱泱大國,概小人唧唧焉? 筆者曾經見過有先教寫意後教工筆的學習班,而事實上,學完寫意,工筆到底應該怎麼畫,師傅和徒弟都沒譜,鉛筆與毛筆齊飛,國畫與西畫共融一爐,沒骨跟勾勒共稱,生宣和熟宣更是一概不分,一言以蔽之:使西畫之技法用國畫之工具,行煌煌之筆意,極盡仿寫意之能事,此西畫教學體系下出爐的學生,為了謀求生路抗起國畫的教學大旗,卻因苦於對傳統繪畫的知之甚少而肆意曲解國畫風格的結果——那必然是不倫不類,學了絲瓜就只能畫絲瓜,而不能畫冬瓜、西瓜,毫無國畫的基本造型基礎(注意,是國畫的),這樣既無傳統國畫的淋漓盡致,也無西畫的立體寫實,其結果恐怕也是當初徐悲鴻先生引進西畫教學理念之時未曾想到過的。 只能說:該畫西畫的請畫你的西畫去,一知半解的請教過老師後再來發表見解,若是口若懸河卻又或有意或無意地用自己言語的謬誤淺薄把虛心請教的人帶進死胡同,那真正是沒點公德沒點自知之明了。素描、色彩、造型、西畫筆法都技藝純熟,而骨子裡又看不起國畫的「大師們」,既然不明白中國畫的神髓,而僅僅是想分一杯傳統文化的羹,那麼請別輕易地巧開國畫的門,請先學好克己復禮,請先找好自己的根。 時下,無論是國人學畫或是教老外學畫,都是寫意滿天飛,工筆不見身影。原因何在?概因工筆的功夫非一兩日可修得,寫意的筆法卻是簡單容易上手,老師和學生,一個教得輕鬆寫意,一個學得寫意輕鬆,悠悠之水墨風韻就慘然流淌於庸師竊然自得的眼神與學生不求甚解的盲目信任下了。殊不知,流傳千古的國畫,竟真的是如此好學?如此容易就被把握了神髓么? 中國畫的基礎是線條。中國畫本就以線條取勝,其起、運、轉、折都是運筆的方式方法,沒什麼神秘的,卻需要深下苦功。而作為線條最好的載體:工筆畫,自然是學習國畫的首選!也許有人要問,寫意畫根本看不出什麼線條,特別是大寫意山水,更多的是側鋒大塊的皴擦,和線條有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拿書法做易懂的解釋:學習書法,沒有一上來就寫草書的,必定要先從楷隸、繼而篆、魏碑等等,繼而行草以進;就像一個人先得學走,然後才能學跑,沒學會走就跑,那結果只能是跌倒。學國畫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很好的線條基礎,握筆就抖,線條浮而無力,轉折不流暢,起運若持巨椽,何以能表達胸中丘壑?更罔論對筆意要求更高的「寫意」畫了。所以,結論是,想學寫意,OK,先學工筆,工筆的線條練好了,恭喜,你可以選擇繼續在工筆上精益求精,也可以選擇涉獵寫意的創作。 給大家舉個簡單的實例:齊白石是大家熟識的大畫家,他的寫意畫更是聲明遠播,憑《和平鴿》等作品更是與當時西班牙的畢加索有過良好的文化交流與互動。那麼這樣一位眾人介知的著名畫家,他早期藉以成名的卻是「齊美人」,即齊白石的工筆仕女圖,而他早期臨摹創作的也是工筆畫,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工筆基礎,才讓齊老先生在日後的寫意畫創作中駕輕就熟,成就其一代大家的聲望。而曆數各朝各代的名畫家,無工筆而稱寫意冠絕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所以說,學國畫,先學練線條,以窺工筆之門徑,工筆練到一定時日,可憑長久的工筆線條基礎把握更流暢更肆意的寫意畫創作。這是科學有效的方法,是經過前人和歷史檢驗的。當然,工筆和寫意是國畫中兩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基於繪畫材料(主要是紙張)和技法的區別造成風格和視覺效果的差異,從而人為劃分的,並非說寫意就高於工筆,這很不恰當,一如說草書比楷書好一樣可笑。歷史上不乏有工寫兼備之名家,當然也有僅以工筆名重,卻未聽說真正的只畫寫意不用工筆之人,那顯然是大大的笑話。 再講一些傳統繪畫的相關資訊的概述,以資上文的觀點: 明代,出現了一次書畫材料的變革,從而引出了工筆和寫意的真正分流,這種材料即生宣(宣紙的一種,與熟宣對應),之前工筆畫需要反覆點染才能顯出的良好效果,利用生宣的易渲染特性(水分容易吸收,導致色的暈染可一次)就能一次完成,省事很多。從創造的角度和不同風格的審美角度來看,生宣的出現無疑是有著正面效果的,而從後世明末徐渭、八大寫意畫引領潮流,有清以來更是寫意名家疊出看來,這種繪畫材料的出現更是利大於弊的。但,凡事有兩面性,幾乎是從生宣出現之日起,就有人因生宣出現慨嘆「今無所謂真正之畫家矣!」,原因就在於,很多存功利心、不求甚解之人貪圖省事,完全放棄工筆之創作或流工筆於細枝末端,某些觀點更是和當今有些人的頗為類似(笑)。幸好,中國的藝術正如中國的歷史一樣,可以有溝渠可以有明月,但終究明月當空,清泉激涌,溝渠只能隱身於地下罷了。 可以說,真正了解中國繪畫發展歷史的人,便難有「先寫意後工筆」的學畫意見,當然咯,糊弄消磨時間的老外可以簡單地教一些寫意,但是老外朋友們大都也不是隨意學學的,你糊弄他一時,他可是會找你算賬的哦。
推薦閱讀:

又執一支筆,畫以慰寒日
人稱元代黃荃,他的花卉蟲草才叫栩栩如生
【國畫技法】國畫竹子的畫法技法教程
論中國畫意境的表現
【藝塾】國畫入門教程之翠鳥的畫法

TAG:國畫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