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雨:誰砸死了自由戀愛的印度年輕人

毛小雨:誰砸死了自由戀愛的印度年輕人2011年05月14日08:58新京報[微博]毛小雨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毛小雨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一對印度年輕人相戀了,但他們沒遵守「種姓配對」的原則,最終,這對「門不當戶不對」的情侶,被家族成員用亂石砸死。5月6日,印度警方逮捕了與此事相關的8人,砸人者多是女方親戚。(5月8日《新京報》)

  文明社會怎麼會發生這樣野蠻的事?然而,對印度歷史文化了解的人卻知道,這種事在印度並不鮮見。

  印度種姓制度由來已久,它將人分成四個層階,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組成,是傳統印度社會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它對人們的職業選擇、通婚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都有諸多限制,否則,則會被社會所不容。

  印度大學雖被認為是思想最開放、最具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識的地方,大學生私下談戀愛的比比皆是,然而這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無果花朵,一畢業就會勞燕分飛。因為種姓、宗教信仰、經濟實力諸種因素,使他們不可能結伴而行。這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印度的婚姻大多是父母包辦,印度的各大媒體周末徵婚廣告特別多,開門見山地說明要找一個膚色、宗教信仰、種姓等相同的女婿或媳婦的原因了。

  聖雄甘地為改變這種面貌,身體力行將社會地位最低、不入種姓制的賤民稱為「哈里真」即「神之子」。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位司法部部長安貝卡博士,也為賤民解放付出畢生心血,不僅起草憲法廢除種姓制度,而且身體力行,一次就率百萬賤民皈依佛教。印度政府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為低種姓和賤民打開渠道,從總統、議長、邦首席部長,到民航飛機的飛行員,都有賤民擔當,以彰顯其示範意義。

  然而,種姓制度依然佔據著人們的思想觀念。雖然有些高種姓的人已經一貧如洗,但還保持著莫名的優越感。由於種姓制還和地理、宗教、膚色、行為方式等有多重關聯,許多印度的優秀企業,也不會招收低種姓的人或賤民為員工。流風所及,甚至有些企業不招來自印度古代文明興盛之地、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眾多遺迹的比哈爾邦的員工。

  進而,印度還有一個「馬邦優越」的說法,所謂「馬邦」指的是馬哈拉施特拉邦,該邦因有印度經濟首都孟買而著名,來自孟買或馬邦的人天生有優越感,見到比哈爾的人有凡人不理的感覺。即使在海外某個場合聚會,絕不會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場面,而常常是擦肩而過,視為陌路。

  所以,雖然決意要高速奔向現代化,但頑固的傳統觀念,卻也嚴重阻礙著印度的發展。


推薦閱讀:

TAG:戀愛 | 印度 | 年輕人 | 自由 | 年輕 | 自由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