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愛聽新歌?Billboard 剛剛發了榜,它證明這麼想的不光你一個【好奇心日報】
美國西部時間 5 月 22 日,2016 年美國 Billboard 音樂獎在拉斯維加斯舉行了頒獎禮。在當天公布的獲獎名單中,獲獎最多的是Adele、The Weeknd、Rihanna、Drake 等歌手。他們代表著過去這一年裡,美國樂迷最喜歡聽的都是什麼,但你也看到了,大家喜歡聽的還是這些熟悉歌手的歌曲。
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體會——打開了音樂播放器,可對著上面琳琅滿目的歌曲,卻覺得並不怎麼感興趣,繼而開始播放一直以來都挺喜歡聽的那些歌。
有時候你覺得是不知道聽什麼別的歌才好,有時候又覺得,是那些沒怎麼聽說過的歌曲本身沒法引起你的注意。不過總歸,你發現你聽歌似乎越來越單調了。
全世界都是這樣。通過最近 30 多年來 Billboard 排行榜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得出這一結論。
在 1980 年,有超過 80 首歌曲進入過 Billboard 的 Hot10 榜單,其中只有 18 首在這個位置持續了 10 周以上。在 1985 年到 1989 年的整整五年里,只有兩首歌在 Hot10 的地位保持了超過十周。
而在去年,只有不到 50 首歌取得過前 10 的位置,其中有 30 首保持了 10 周以上,9 首甚至超過了 20 周。2013 和 2014 年甚至更少——分別只有 33 和 31 首歌進入過 Hot10 排名。
同樣的事情也體現在付費下載領域。
尼爾森收集的錄製音樂銷量數據顯示,2011 年一共有 800 萬首數字單曲售出,其中 94%(750 萬首)下載量不足 100 次。32% 只下載了一次。其中有 102 首單曲的下載量超過 100 萬次,銷量達整體的 15%。在當年售出的 800 萬首單曲中,0.001% 的作品創下了 1/6 的收入。
仔細去想的話,你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技術進步的浪潮中,音樂製作的門檻不再那麼高,同時傳播方式的進步也讓更多人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中去。我們可以聽到的音樂明明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了。
但真的到了選擇的時候,我們的口味卻「不由自主」地單調了起來。而讓我們變成這樣的,其實不是我們自己。
首先,只有少數一些明星能夠讓唱片公司為他們花錢了如今的音樂產業,已經不像 20 年前那麼紅火了。
拿美國來舉例子。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統計,2015 年,美國音樂產業的整體零售額是 70.2 億美元,而如果按 2013 年的美元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的話,在 1993 年到 2002 年那段時間裡,這個數字都保持在 150 億美元以上, 1999 年的時候更是接近了 200 億美元。
這對於唱片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削減開支來保證運營,其中就包括對藝人的投資。這部分投資通常被稱為 A&R (artist and repertoire) ,它的主要工作就是發掘、訓練、以及培養歌手和藝人。
A&R 部分的開支往往可以佔到一個唱片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但如今這個數額正在減小。例如華納,從 2005 年到 2014 年的 10 年間,華納唱片花在 A&R 上的開銷下降了 21.7% 。如果考慮到過去 10 年的通貨膨脹,那麼這個下降幅度會增加到 35.4% 。
這很容易理解。音樂產品有這樣一個特質:製作成本十分高昂,而複製成本則相對低廉。一張專輯製作的成本常常會達到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美元,但翻錄、復刻的成本幾乎不到一美元。這使得減少新產品數量、而把更多的賭注壓在一個「爆款」產品上成為合理的運營方式,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
唱片公司們變得不再願意投資過多的藝人,而只專註於那些已經成名的明星、或者有很大機會成為明星的藝人。就像索尼唱片英國前 CEO Nick Gatfield 說的那樣,「你不可能讓 50 個藝人等在你的長期發展名單了,這樣你會破產的。你需要一些快錢、需要超級明星。」
克里斯·安德森曾說,當消費者發現且有能力購買更貼近自己品位的產品時,他們就不會再關注那些暢銷產品。那麼,聰明的企業就會叫停對爆款的投入,隨即把獲利重點轉向「長尾」部分——即傳統實體企業可能不會生產的利基產品。但在這裡。在這裡,「長尾理論」似乎已經失效了。
事實上,「長尾理論」最忠實的擁戴者 YouTube 都已經產生了動搖,它的高管埃里克·施密特說,「你可以奉行長尾策略,但最好不要忽視頭部,因為在那裡你才能真正獲得收益。」
延長歌曲的流行周期,明星們也有自己的辦法曾經,音樂的銷售都是以專輯的形式整張出售的,聽眾可以一次性聽到所有的歌。而一張專輯往往需要兩、三年甚至更久的製作周期,在這段空檔期間,藝人和他們的歌並沒有太多理由讓聽眾時常記起。
iTunes 的上線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它的出現讓專輯的銷售不再必須要以整張的形式,而可以拆分成一支支單曲。這就讓明星們找到了讓歌曲更長久地保持在公眾視野內的方式。
他們選擇隔一段時間放出一支單曲,讓人們花更久的時間聽到整張專輯的樣子,時刻刺激著你對新曲的好奇心。
2013 年,Justin Bieber 在發布那張 Journals 的時候就用了這種方式。他用了十周的時間,每周放出一首歌,歌迷們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聽到了專輯全貌。
Taylor Swift 做得更好,她在 2014 年底發行的那張 《1989》 一直賣到了現在。對於這張專輯,Taylor Swift 每三個月發布一支 MV ,來抬升這首歌單曲的銷量,同時保持人們對這張專輯的注意力。今年 1 月 15 日,她還發布了其中 Out of the Woods 的 MV。
這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4 年,《1989》 在兩個月內取得了 570 萬張的銷量,成為 2014 年全美最暢銷的專輯。 而到了 2015 年,《1989》 仍然獲得了近 300 萬張的銷量。
歌曲的流行周期就這樣延長了,於是,不管你面前有多少選擇,你都不得不保持著對某一個藝人和他的專輯的關注度。
那個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其實也一直限制著人們聽歌的選擇如果我們仔細回顧一下當年《江南 Style 》火起來的過程,可以發現我們聽歌的選擇是怎麼被互聯網影響的。
2012 年 7 月,PSY 在《江南 Style 》那支 MV 的發行之初就將其上傳到了 YouTube,而那時這首歌並沒有獲得特別熱烈的反響,但僅僅兩個月後,那支 MV 就成了 YouTube 歷史上最受人「喜歡」的視頻,並在 Billboard 上排到了第二位。
這是社交網路推波助瀾的結果。2012 年 7 月底,Justin Bieber 的經紀人斯古特·布勞恩和說唱歌手提潘在他們的個人 Twitter 上轉發了《江南 Style 》 的 YouTube 鏈接,並加以讚揚。隨後,更多的明星加入其中,並加以模仿、改編。這讓它看起來就像是一件最時髦的事情,如果你不加入其中,那麼你就落伍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去看一遍《江南 Style 》的 MV 乃至自己也去跳一次騎馬舞,往往是個不由自主的事情。在網路上,群體與主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大家都在說的那個東西是什麼?」甚至於在音樂之外,人們都會經常出現這種想法。
有時候,互聯網上的輿論影響帶來的宣傳效果甚至比唱片公司花大價錢做的事情還要有效。2013 年底,Beyoncé 發布了同名專輯 BEYONCé ——她沒有為之做任何宣傳活動,甚至一條預告都沒有。發行第二天,這張專輯的突然出現成為了社交網路上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最終它在 2013 年 Billboard 專輯排行榜上走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包括音樂在內的娛樂產品都離不開體驗性這個特質。事實上,消費者無法在消費前評估一首歌曲的好壞,這種情況下,通過外界的推薦、熱門程度和口碑來進行選擇判斷,往往是更加便捷的途徑。
在傳播學理論中,有一種現象叫做「沉默的螺旋」。人們在表達想法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极參与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在互聯網上,這個螺旋吸住了人們對音樂的選擇,爆款歌曲的影響力在這裡加大。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有很多人在聽、很多人在推薦的話,那麼你早晚也會去聽一聽。
在聽歌這件事上,你變懶了嗎?在聽歌的方式上,如今的音樂播放器給了人們懶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懶得去找些別的歌來聽了。
在唱片的時代,聽歌是一個沒那麼方便的過程。你一次只能選擇一張專輯,而且只能按上一首和下一首的順序來找歌,如果你忽然想聽另一張專輯的某一首歌——那可真的挺麻煩的。
如果你不想在聽歌的時候一直處於換碟的狀態,那麼你往往做不到一直在聽自己喜歡的那些歌。
但數字音樂改變了這一切。無論是在 MP3 或者手機這樣的便攜播放器上,還是電腦的播放軟體,所有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播放列表。人們可以把所有喜歡的歌都放進自己的列表裡,你在那裡不會聽到別的「多餘」的歌。
這一方面方便了人們聽歌的過程,另一方面卻也使得人們所聽的歌更加單調——如果那個列表裡的歌可以滿足你,那麼別的那些或許好聽卻同時也或許不那麼好聽的歌,似乎就沒有太多去聽一聽的必要了。
同時,那些提供音樂的平台也在幫你變懶。
如今你甚至都不需要精挑細選一份自己的播放列表了——流媒體網站和在線音樂商店總是會給你準備好大堆的歌單,你可以直接去聽。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些歌單的存在消磨了一部分主動尋找、選擇音樂的動機。
並且,如果你聽得滿意,還可以把它收藏下來,保存在自己的用戶數據里。而你試聽和保存的數據則向平台們反饋著你的喜好,於是他們還可以根據這些來為你推薦音樂。比如 Pandora 的「猜你喜歡」功能。只要有了一定的數據量,你幾乎可以只靠著它們推薦的音樂就能夠滿足。而這會讓你接受新的類型、不同的風格的機會減少。
或許這些歌單和平台的推薦功能也會讓你偶爾發現一些新的音樂,但從大的方向來看,更多人使用同一份歌單,無疑會讓人們總體上聽歌的趨勢變得單調。而那些歌單上顯示的播放數據也著實讓人感到驚嘆,有些甚至有近 200 萬的播放量。
在這些「便利」的服務面前,人們自主選擇的意志變得脆弱,懶得也是身不由己。
2016 年 Billboard 音樂獎部分獲獎名單:
(如要查看完整名單,請點擊這裡。)
Top Artist:Adele
Billboard Chart Achievement Award (Fan-Voted):Rihanna
Top R&B Song:?TheWeeknd, 「The Hills」
Top Billboard 200 Album:Adele,25
Top Male Artist:?Justin Bieber
Top Country Song:?Thomas Rhett, 「Die A Happy Man」
Top Hot 100 Song:?WizKhalifaft. CharliePuth, 「See You Again」
Top Hot 100 Artist:?TheWeeknd
Top New Artist:?FettyWap
Top Female Artist:?Adele
Top Duo/Group:One Direction
題圖來源petspyjamas.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好奇心?送你十大策略
※怎麼打造「好奇心」和「創造力」
※為什麼教育是把火炬點燃,不是把容器灌滿?
※關於王豖發表的文章 《房子是租的.....》她的租房地點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