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突發性災難事件中的傳播作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twitter,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截至2010年1月份,該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註冊用戶。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玉樹地震發生後,當地特殊的地理情況,特殊的天氣情況,特殊的經濟條件決定了地震報道的特殊性。微博,這種融合多種媒介形態傳播特點的傳播工具,以其超便捷性、交互性、原創性、零碎性、經濟性的信息傳播特點適應了玉樹地震報道的特殊性,在此次地震報道中傳播優勢凸顯,亮點頻現,為玉樹地震救援、災民安置、心理撫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信息傳播的超便捷性:直播震後救援動態  相較於博客、播客等網路傳播工具,微博草根性更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瀏覽器、移動終端等多個平台上,可以形成多個垂直細分的傳播領域,信息發布門檻低,方便快捷,在一些大的突發事件或引起全球關注的大事上,若有微博客在場,利用各種手段在微博客上發表出來,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過所有其他媒介形態。在此次玉樹大地震中,各種微博聯動報道,直播震後救援動態,為政府、世界上所有關心玉樹地震的民眾搭建了了解震後救援的實時平台。  以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微博為例:在眾多地震報道的微博中,中國國際救援隊(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微博備受關注。中國國際救援隊由中國地震局、某工兵團、武警總醫院於2001年4月27日組建。從4月14日8時46分發布第一條內容為「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消息,青海玉樹縣今晨發生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可能出現人員傷亡」的微博到4月15日10時45分的近26個小時內,中國國際救援隊發布了上百篇微博,常常每隔十多分鐘就更新一次,高峰時每隔1分鐘更新一次。特別是在地震剛剛發生,很多記者還未能深入災區進行報道時,中國國際救援隊通過微博發布的現場救災報道,直播了震後玉樹救援狀況,如:  4月14日11時11分——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67人死亡。玉樹縣固定電話通信中斷,當地土木結構房屋倒塌嚴重。震區一水庫出現裂縫,有關工作人員正在採取放水等應急處置措施。  4月14日11時53分——中國地震局地震現場應急工作組已經起飛了,下午到達西寧,晚上有望抵達現場,這幾乎是我們最快的速度了。  4月15日14時29分——另一個小組救援隊員上午行程60公里,對五金門市、小學校、動物園、長途汽車站後面家屬區、反貪局院內、某食品商店、禪古寺等7個點進行搜查,遺憾的是還沒有發現倖存者。目前為止,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4月15日14時29分——另一個小組救援隊員上午行程60公里,對五金門市、小學校、動物園、長途汽車站後面家屬區、反貪局院內、某食品商店、禪古寺等7個點進行搜查,遺憾的是還沒有發現倖存者。目前為止,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成功救出6名倖存者。  此外,公安部消防局在搜狐網的官方博客也第一時間披露了救援隊伍的調派信息。據該微博披露,截至4月15日17時,正在現場施救的力量有1300名官兵、48輛消防車、10條搜救犬;正在開進的增援力量有761名官兵、24輛消防車、27條搜救犬;待命增援力量有700名官兵。  根據搜狐網統計:從4月14日早上玉樹地震發生後到16日晚7時左右,有超過200萬的網友關注中國國際救援隊、公安部消防局等救援機構在搜狐網的官方微博上發布的救援信息。搜狐網博客頻道主編陳鑫堯表示,中國國際救援隊專門有人「三班倒」不停歇地更新信息,新信息靠前方救援隊員通過衛星電話等方式告知。  在高海拔的玉樹震區,微博利用自身特殊高效的傳播特點,實時直播各種救援機構在玉樹震後的救援動態,極大地滿足了廣大民眾對震後災情的需求,鼓舞了全國民眾戰勝災難的信心和勇氣。  信息傳播的零碎性:多角度還原震後玉樹災情  在微博客上,發布信息時140字數左右的限制將使信息日益碎片化成為必然。在BBS發帖,在Blog寫博,門檻准入較高。然而,在微博上,哪怕是一個沒有受過嚴格中文訓練的人,只要會發簡訊,也就能使用其發布信息。用它記載自己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一條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在微博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儘管信息已經高度碎片化,但博友們能以某一點為核心自發組織,完成對某個事件的完整報道和傳播,特別是當災難性事件突發時。在此次玉樹地震後,廣大網民以如何援救為中心點,通過微博發布消息,多角度來還原震後玉樹災情,為災區救助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  地震發生後,很多記者試圖坐飛機第一時間到達玉樹,一些熟悉航空方面信息的網友便用微博介紹了平時不為人熟悉的玉樹機場和航班情況,如有正在趕往玉樹途中的記者通過親身經歷發布第一手信息:「現在飛西寧的大部分普通航班都被攔下來了,想告訴沒能跟上救援隊班機的記者,蘭州離西寧只有3-4小時車程,搭普通航班飛蘭州然後包輛車經西寧開往玉樹也是個辦法,還便宜(現在從西寧開往玉樹的車已經叫價6元/公里)。」  青海當地的一些人發布微博給試圖進入災區的人提示。《青海日報》記者唐峰4月15日凌晨1時左右發布微博提示:通往青海玉樹地震災區主要公路的道路交通情況如下,青海省境內的214國道,其中西寧市至玉樹藏族自治州路段約820公里,三級路雙向兩車道,柏油路面,日均雙向機動車流量500餘輛,車程約12小時。  還有一些微博網友通報救援信息:玉樹地震災區再靠西100公里有個叫隆寶鎮的地方受災嚴重,目前尚無救援隊伍抵達,請大家轉發相關部門知曉。  還有微博發出提示:高原病專家提醒赴玉樹救災人員應攜帶些防止急性高原病、感冒的藥品以及維生素類藥物。  陳鑫堯稱,地震發生後搜狐網專門組織了包括中國國際救援隊、公安部消防,新聞媒體記者和身在災區的群眾等三個群體的微博,通過微博及時發布災區信息,多角度展示災區的實際情況。  微博和即時通訊軟體相兼容的信息處理技術,兼具了眾多的媒介形態傳播樣式,可以彌補電視、報紙、廣播等其他媒體報道的空白點,以草根的形態來發布個人信息,雖然瑣碎,但可以以一點為軸心,通過群聚的方式,迅速展開微量報道,從而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終以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模式來還原事實真貌。在突發性災難報道中,傳統媒體因自身資源限制只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給受眾提供一些重要的災情信息,而一些隱藏在這些大場景後鮮為人知的具體細節則是通過一個個微博傳遞給廣大民眾的。如此,傳統媒體兼之微博報道,災情全貌則立體式、全方位地呈現在受眾面前了。  信息傳播的組織力:為災後救援提供多方援助  微博融合了多種媒介元素,信息傳播比其他媒體更便捷、迅速、自由,信息整合深度前所未有。在微博上,每個人都可以形成一個自己的受眾群落,用微博客的方式,將個人的見解和觀點發布給自己的受眾,以最精鍊的辭彙來表達最高深的觀點。與此同時,博友既可以通過所關注的對象閱讀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通過轉發把信息擴散出去,更可以把微博當作一個「自媒體」,讓自己成為信息發布者,隨時隨地發布自己所聞所感。如此,不僅可以迅速地成為一個話題討論和輿論關注中心,同時還具備了強大的組織和行動能力。而且這種擴散力和影響力是以幾何級倍數增長的,力量不可小視。  經濟學中有一個叫作「池塘效應」原理:池塘里的荷葉在第一天長出一片,第二天新長出兩片,到它掩蓋半個池塘,用了49天時間。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荷葉全部掩蓋另外半個池塘,僅僅需要一天時間!因為荷葉的增長方式是以幾何級數增長而非算數級數增長的。「池塘效應」形象地說明了微博在輿論導向、社會行為組織方面的強大力量,不能不說,微博對信息流動、社會行動等領域造成了深刻影響。  微博是一個信息聚合分享的大平台,信息傳遞聚合了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多種形式。在這個大平台上,關注決定信息,被關注決定傳播效果,換句話講,你關注了哪些對象決定了你所能獲取的信息,關注你的人則又決定了你所發布的信息能夠傳播多遠。正是由於這種特性決定了微博在行動的組織、協調與監督上,同樣體現出了自身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4·14」玉樹地震發生後,有一個民間公益組織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將有一架包機趕赴災區的消息,在上面徵集各類救災物資。結果幾個小時後,籌集到的救災物資就遠遠超出了預定數量。  4月14日下午,中國國際救援隊發布了一條微博稱:「急需棉衣、棉被、帳篷、藥品和食物。請直接寄往災區!地址:玉樹州人民政府救災物資辦郵編815000。黃立明(青海玉樹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電話:15352985890。」這條微博在短短24小時內,經過網友超過20萬次的轉發,迅速發揮了作用。  信息披露越充分,救災能力越能增強。在「4?14」玉樹地震報道中,微博以其獨特的信息傳播方式快捷、充分、立體、實時、具體地為廣大民眾提供了海量性的第一手災區信息,展現了新生代媒體的獨特魅力。當然,每一種媒介形態都不是萬能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優勢,積累經驗,規避劣勢,去除弊端,媒介才能在突發性災難事件或其他社會重大事件中及時引導輿論導向,才能更好地造福於社會。  作者楊欣系江西南昌大學人文學院現代傳媒中心講師  張雯系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學生
推薦閱讀:

看出災難不可怕  提前應對做解化
災難中先救誰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命理學之刑事牢獄之災難斷的案例分析
如何化解八字中的厄運和災難?
(128)化解災難從哪裡化起?(凈空老和尚開示)

TAG:微博 | 災難 | 傳播 |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