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之行步功
吉林 陳國偉
轉掌功是八卦掌重要的核心基本功法之一,代表了八卦掌的拳術特點。若要練好八卦轉掌,就應先練好行步功。行步功的習練是為了鍛煉好初習者的腰腿力量及行步時的平衡能力和穩定性,為下一步練轉掌打下堅實的基礎,給八大掌、六十四掌、游身八卦連環掌的學習做鋪墊。行步功與轉掌不同,它屬於直行的練功方法,看似簡單易學,但真要按照要求去做的話,初時還是很吃功夫的。在八卦轉掌功夫里走的蹚泥步,繞圈圓轉時做擺扣步法,初習者由於缺乏腰腿功夫,會出現左搖右擺等現象,且轉掌中尤忌邁步時有掀蹄亮掌的弊病,因而要達到蹬泥步中平起平落的走步,一般是不容易的。但若習練行步功後,如能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話,練出了腰腿及步法上的功夫後,再進一步練習轉掌的蹚泥步時,就相對容易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據稱,此功是由山東陳濟生先生所傳,當年上海的殷繼成先生曾撰文做過介紹,對於一般習練程式八卦掌的同仁來說,行步功也是一種極常見且不陌生的功夫。
練法如下:
起勢:兩腳併攏,立正開始,全身放鬆,自然站立,雙掌松垂體側,掌指向下,兩肩兩臂放鬆,頭正頸直,微收下頦,舌抵上齶,呼吸自然,用鼻呼吸,上身正直,雙目平視前方。略微調息片刻,待心平氣和之後,雙臂外旋,變掌心向下,經面向前慢慢下落至腹前,雙掌在腹前下按,兩手指相對,中指相平呈一線,兩大拇指微靠于丹田處,兩臂開成環形,兩肘尖外撐圓,但不可用力,要放鬆,同時呼氣松腹,氣沉于丹田,腹部微外突,肛微上提,兩腳不動,隨雙掌下垂微屈膝下蹲,臀向後坐,內斂,頭正身直,有虛領頂勁之勢,雙目向前平視,此勢可站立幾分鐘。待精力充沛,丹田處有氣息充實,有鼓盪之感時,再行下一勢。
承上勢,將重心移至右腳上,左腳不抬,足跟輕輕提起,微離地面,但不可過高,收至右腳踝內側,此時左腳腳底仍有與地面微蹭的相接之感。然後左腿放鬆向前緩緩邁步趟出,腳尖不可上翹抬起,至腳面伸直時,腳面綳直,勁力達於腳趾,趾尖微扣,但身高不變,不可邁步前進而有起伏,後腳仍呈微下蹲之勢,兩掌仍在腹前呈平按掌,頭正身直,勿左右歪斜。初習之時會出現身動腿抖的現象,待練日久功深之後,自然會腿部有力,站立平穩。
承上勢,做腳下步法上的虛實轉換,將左腳落地踏實,五趾微抓地.胯與膝均放鬆向前緩緩移動重心向左腿上,左腿由虛變實,後腿漸虛伸直,呈左弓步之勢,向前進時身體不可高起或下蹲,保持高度如前。
承上勢,仍保持頭正身直,身體高度如前,氣向下沉,微提肛,全身放鬆,用腰胯之力平提後腳向前上步,但提腳不可高,如在地面上拖著一般前蹭,腳跟不可抬起,腳底仍與地面相平,提步時身勿前俯用力,也不可抬高身體來帶動後腳前提,下頦微收,頭不可後仰,提步全憑腰胯及重心向右腳下踩之力運動。右腳收至左腳踝內側,兩足平行相併,但右腳不可著地,只左腳單腳著地站立,呈獨立式,雙掌仍平按于丹田處,臀部內斂,肛微上提,雙目仍前視。
承上勢,上右腳向前如左腳般,向前平伸邁步趟出,腳面伸直,勁力達於腳趾上,高度為微離地面,再向前踏實,將腰胯前移成右弓步,再用腰胯勁提左腳向前並步,右腳獨立站立,其要領行功均與左勢相同。如此反覆,向前邁出趟出,行走練習。行步時腳要平起平落,有如履薄冰之感,練習不拘步數及時間。此功亦可在練習時將雙掌先收至丹田處,兩掌指相對平按腹部前,再雙臂外旋,變成兩掌自然收至兩胯旁,掌心向下或掌指自然向下松垂體側,然後再做邁步向前平趟的行步之功,如此則上身及雙臂不會那麼緊張或用力過多。應注意初練之時,會出現身體因腰腿的勁力而至平衡能力不夠,產生左搖右擺和腿上顫抖,或前俯後仰,腰腿酸痛,呼吸不勻等現象。因此需用心練習,行步時五趾可用力微抓地,以增強其穩定能力,行走時不可過快,上身及邁步之腿均要放鬆,身體不要上下起伏,後腳向前進時勿拔跟。待功力深後,自然會邁步平穩,腰腿有力。練功中周身會出現發熱或出汗,應及時將汗擦乾勿吹風,還應該注意減少房事。口中有津液要保持咽下,以意送至丹田處。
推薦閱讀:
※八卦來了|折騰一圈嫁的很莫名其妙的明星
※八卦掌行功全譜
※八卦風水絕學【上】
※河圖、洛書、太極圖、八卦圖、萬字元圖,圖圖相通 洛書九宮圖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與DNA(一)
TAG: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