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時空觀

《易經》中的"時空"觀

所謂時空,即時間和空間,也就是宇宙。」『「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以《易經》的時空觀的角度來看企業經營,可簡化為兩種形式:一是從甲地購進產品,到乙地賣出,這就是做空間生意;二是此時買進,彼時賣出,這就是做時間生意。商業社會產業繁多,交易形式千變萬化,但不外乎都是這種時空的不同組合而已。所以,空間,時間和時空組合是管理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三個考量維度。

空間主要講結構合理。強調要素的位置,結構,關係,比例,都應當均衡配置。

資源效用:擁有不等於利用。通常情況下,企業的成功,不在於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利用了多少資源。對資源的利用能力,組織能力聚頂企業的興衰。而利用資源的核心問題就是結構合理。企業治理結構中,強調的是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支持與牽制;企業薪酬結構,需要在企業成本與員工激勵之間,不斷尋求適宜的平衡點;產品結構和營銷手段的恰當結合,更是企業的安身立命,生存發展的必修課。只有把結構安排好,才能提高資源利用的空間效率。

上下虛實之間:中層處境困難。基層員工務實,高層管理者務虛的企業屬於「泰象」。才是「盡己之性盡物之性」。中層幹部處於虛實之間,陰陽之間,承上啟下。中層幹部需要做具體務實的工作,又需要做務虛的工作。所以企業是否是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層。

時間管理主要講階段和流程。時間對於企業是稀缺資源。因為時間一旦被配置到某件事上,就不可能再配置到別的地方。並且,時間配置之後沒有挽回的餘地,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間管理首先應當重視階段,也要重視流程,更要重視動靜之間的銜接。

所謂促銷都是時空交換的具體實踐。

易經時空觀及科學分析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義理之至也。易涵三為一,氣形質也。太極生兩儀則氣出,兩儀生四象則形具,四象生八卦則質成。氣者,物之儀也。儀者,物之精也,今之世謂陽儀為粒子,謂陰儀為波。形者物之象也。象者,物之微也。卦者,物之質也。質者,物之成也。氣出則可感,形具則可觀,質成則可循。

太極生兩儀,則一維時空生,物儀為之出。兩儀生四象,則二維時空生,物象為之具。四象生八卦,則三維時空生,物質為之成。《八卦先天圖》演三維空間,《八卦後天圖》演三維時間。六十四卦演時空六維十二向度之基本結構,萬物運動時空流形,則變維時空為之生。

太極左旋生時間,右旋生空間。空間者,物質世界也。時間者,反物質世界也。白洞者,二維之空間也。黑洞者,二維之時間也。蟲洞者,時空之交點也。物之生也,自虛無出而一維而二維而三維。物之死也,自三維而二維而一維復歸於無。

「太極圖」者,宇宙時空之摹寫也,《八卦先天圖》之縮寫也,「大衍之數」之靜態者也。《八卦先天圖》者,數字太極圖也,一畫演太極生兩儀,兩畫演二儀生四象,三畫演四象生八卦。大衍之數者,動態太極圖也。大衍之法,一變生陰陽,太極生兩儀也。再變生老少陰陽,兩儀生四象也。三變生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四象生八卦也。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萬物函數也,宇宙方程者也。得其根本者,則宇宙藏乎一心,而萬物皆備於我,自然哲學復歸於無矣!不變以執,萬變以應,法無定法,是謂真法。

易學之科學性

概況

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時期,中國易學研究呈現出蓬勃向上而多元發展的趨勢和易學中西結合之潮流。其易學研究欣欣向榮的局面恐怕是中國悠久歷史中罕見的易學發展時期。尤其是當今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明和應用,使易學研究迅速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良好的研究環境使得重整古老易學成為可能。

自漢代以來,易學家在「義、理,占、卜」方面之研究非常豐富多彩,如卜占,詩歌,禮儀,制度,文學,中醫,中藥,民風民俗等。這些研究集中在人文社會諸方面,而且幾乎都帶有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在制器(技術)方面,數(數學)方面,在物理化學運動(變)方面,在基本原理方面(象、數)的研究等同易學在社會諸領域相比,的確是鳳毛麟角。這在易學悠久歷史中既是非常遺憾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實。即使在今天,絕大多數易學家在「占、卜」方面做文章,始終脫離不了古人神秘的「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四柱,八字」來預測吉凶。從易之功能來看,易的確有預測之能,但從現代科學看,易缺乏預測之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使用科學方法,例如統計分析,誤差分析,回歸分析,數理分析等方法對易學預測開展統計分析。至今還沒有人按照現代科學之模式對易學預測加以整理,總結和提高。因此,易雖有預測之功能,卻沒有現代科學可信賴預測之手段,難以同現代科學之預測方法相提並論。因此,易學仍然被認為是封建迷信而不能登科學大雅之堂。

現代科學是在西方文化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實證科學。現代科學典型的學術特徵是理論學說的實踐可重複性和理論可傳乘性。尤其是原理和學說的實踐可重複性是關鍵特徵。據此,現代科學可以簡要地定義為具有實踐重複性的理論和技術。但是,易學理論,無論是「太極,八卦,河圖,洛書」還是「象,數,占,卜,義,理」等方面,都沒有可以期待的實踐重複性。易學並沒有強調事物之重複性。

反而,易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變化。由於萬事萬物永無休止的變化,世界上決沒有所謂的可重複性。例如,中醫對不同疾病的診斷是根據患者體內之陰陽情況,天氣溫濕乾燥情況,季節性特點,生活環境等來綜合考慮而對症下藥,醫治疾病。每一種疾病在中醫看來都是特例,每一位患者在中醫師眼裡也是特例,因此,並沒有實踐之重複性可言。依現代科學看,易學每一個領域都不符合現代科學之定義。因此,易學必然受到科學之批判和挑戰。

過去數十年間,現代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研究發現宇宙內全部事件或現象越來越表明物質世界是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而和諧的有機整體。儘管事件或現象表象紛繁,千奇百怪,然而,他們之間必定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而且都可以應證八卦之象。繫辭下傳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任何所呈之象必定反應出事物內部陰陽變化之理,這正是易學之哲學觀,科學觀和自然觀。事實上,近代科學關於原子和亞原子領域的研究已經表明,尤其物理學的許多基本觀念都應該改變或澄清,比如運動速度、時間、空間、能量、質量等概念。陳舊的概念不僅不適用於研究,而且干擾了正確的研究思維,混淆了物質世界的運動本質。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現代科學局部地,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來研究和探索客觀世界,其實驗的手段和檢測方法也受到史無前例的質疑和挑戰。一些舊概念,方法,原理和手段也受到廣泛的批判或遺棄。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專業越分越細,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其思維方法越來越要求全面的,運動的,綜合的和整體來面對研究之客觀。科學技術的發展迫切需要有新的自然觀,科學觀和宇宙觀和全面的,整體的,運動的和綜合的思維能力,才能突破現代科學面臨的困境。因此,易學恐怕是使科學研究走出困境的途徑。

遠古時代伏羲作八卦,是根據「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繫辭上傳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天看來,八卦是遠古聖賢經過長期天文、地理觀察而導出,是對其試驗觀察之總結和演繹。因此,易學原理是古人長期試驗觀察之結果。現在看來,易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對當今科學研究仍然具有指導意義。例如,陰陽二元論,陰陽平衡,五行原理,時空守恆,時空扭曲,時間三維,六維時空,質能轉化,質能守恆,生物進化和社會平衡等等。而這些思想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早已存在,並在社會各個領域被廣泛使用。只是在遠古時代,先人們使用圖象形式來模糊,籠統,隱晦的表達出來。

易學理論並不是某個具體領域的學說和原理,而是非常抽象而包羅萬象之哲學體系。這一古老哲學歸納了宇宙運行總規律既「易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以指導人類實踐。易學理論認為天、地、人是有機整體,都是自然之產物,因此都應該遵守易道。易學強調的是自然社會之整體觀念,和諧觀念,綜合觀念,動態觀念和平衡觀念,而沒有強調具體事物的實踐可重複性。今天,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考察易學,人們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使用現代科學之語言和方法來挖掘古代聖賢大儒們之智慧,以指導現代科學實踐,這正是當今重整易學之目的。

易學之科學性

1.太極陰陽二元論

太極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概念之一,是河圖洛書,五行原理,八卦和六十四卦產生的基礎。系

辭上傳曰「太極是生兩儀」,可見八卦是由太極演繹而來。太極內陰陽矛盾的相互變化和轉化可以歸納為下列要點:

1.太極由陰陽兩部分組成;

2.陰陽兩部分共存於統一體內;

3.陰陽兩部分面積等同;

4.陰陽兩部分性質相反;

2.傳世藏書– 子庫1,老子,莊子,文子,曷鳥冠子,列子,晏子春秋,孔子集語等39種,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

5.陰陽兩部分圖象反對稱;

6.陰陽界線呈「S」型表明陰陽呈動態相互作用;

7.陰中有陽點,陽中有陰點,表明陰中含陽,陽中含陰;

8.太極圖在二維平面上。

圖2-1.1 正反太極圖

太極圖之產生與流傳表明先人在曠古時代就已經認識到宇宙由陰陽二元對立矛盾所組成,因此可

稱為最古老的「太極陰陽二元論」,簡稱「陰陽二元論」。太極圖是最簡單、最直接、最清楚的宇宙「陰陽二元論」圖形。太極圖意義不僅是宇宙「陰陽二元論」的原始圖形,而且,包含著最原始,最深刻,最樸實的哲學原理。

太極陰陽二元論之哲學要點可以用數學物理之方式來概括。如果設YI 為陰,YA 為陽,則陰陽二元論原理之數學可以描述為:

1.ΣYI= ΣYA……………………………………….….2-1.1

式2-1.1 表示, 在太極體內陰陽總量相等。這裡的「總量」是指YI 和YA 各代表太極內部陰、陽之總量。如果對具體事物而言,陰陽可以代表所有矛盾體雙方的物理量,如能量與質量,時間與空間等等。

因為YI 為陰,YA 為陽,其總量相等而陰陽性質不相等,如果等式兩邊平方之後, 陰陽性質相等而總量也相等。如果具體之陰陽矛盾需要考慮數學之「負、正」時,則太極內部陰陽總量的關係可以表達為平方形式:(ΣYI)2= (ΣYA)2

在太極圖內,陰陽相互作用隨時隨地會產生陰弱陽強,或者陰強陽弱的運動狀態,而陰陽之間也存在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之運動。而在太極圖內,陰之增強部分等於陽之減弱部分,陰之減弱部分又等於陽之增強部分,無論是陰增陽減,還是陽增陰減,太極內陰陽之間還存在動態平衡,可以用下式表達:

2.YI1xYA1 = YI2xYA2 …………………………...2-1.2

這裡,YIxYA 可以稱為「陰陽積」,表明陰陽矛盾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的關係。根據陰陽作用原理,太極內「陰陽積」必定是常數。

YIxYA = C(陰陽積常數)

表達式2-1.2 表明,YI1xYA1 第1 個運動狀態下的陰陽積,YI2xYA2 第2 個運動狀態下的陰陽積。

陰陽相互作用時,儘管陰多則陽少,陽多則陰少,陰陽的各自變化量的絕對值是相等的。因此,運動或者變化前後,太極內任何時刻狀態下,其陰陽積不變。同時,表達式2-1.2也表明,太極內所含陰或陽皆不可為零。這符合太極內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陰陽動態相互作用的思想原理。

由於陰陽在太極內的相互作用是動態的,其陰陽相互作用可能有無數多個運動狀態。因此,在任何時刻的運動狀態下,陰與陽之間相互作用守衡,陰陽積不變。例如在第n個狀態下的陰陽相互作用的關係:

YI1*YA1 = YI2*YA2 =…………. = YIn*YAn

下角(1, 2,…..n)指陰陽相互作用在第1,第2,直到第n時刻的狀態。

以上關係式2-1.1 和2-1.2 是兩個相互獨立之陰陽數學關係表達式。這兩個數學式表達出「太極陰陽二元論」除陰陽反對稱性之外的全部物理意義。儘管數學關係式2-1.1和2-1.2 是根據太極陰陽二元論原理給出,在具體應用之中,尤其是在物質學研究中非常有意義。而這兩個非常簡單而又非常深刻的數學關係式是由遠古先人以太極圖形式表達出來。4很難想像,在遠古時代,生產力原始落後,古聖先人有如此高超的哲學智慧,總結出如此簡單明了而又深奧無比的太極陰陽二元論原理,實在是不可思議。

2.時空螺旋和扭曲

2-1.天干地支

古代天干地支記年方法將時間進程看成呈螺旋結構上升旋進。在記年中,每六十年一循環稱為花甲子;在記月中,是每六十個月(五年)一循環稱為月循環;在記日中,每六十天一循環稱為日循環;在記時中,每六十時辰一循環稱為時循環。由於時辰含在日中,日含在月中,月含在年中,年含在花甲子中,則多層次循環時間螺旋模型就可以建立起來,並且層次分明,環環相涵,從時螺旋到日螺旋到月螺旋到年螺旋,直到六十花甲子循環。其表示如下圖:

圖2-2-1,年螺旋含月螺旋,月螺旋含日螺旋,日螺旋含時螺旋

由於天干地支同時也代表地域性和方向性,含有空間或地域概念,因此天干地支不僅用來度量時間,也可以用來度量空間。多層螺旋套螺旋的時間和空間循環結構是易學卜占和算命的理論基礎。由於每層時空有對應的天干(四個字)和地支(四個字),因此稱之謂「八字」。由於天干地支同五行相連,在天干地支中不僅含有陰陽,也含有物質屬性5。天乾和地支之間在多層時空螺旋中存在彼此相互干涉,這些干涉可能是決定「八字」命運的因素。但是,從古到今,還沒有人對時空螺旋中可能存在

3.《周易真原-中國最古老的天學科學體系》田合祿田峰著,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4.周易百事通,吳義方,吳卸耀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著的每層螺旋之間或之內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進行科學研究。天干地支相互作用和影響是否存在,如何影響等很值得注意和探討,這是一個嶄新領域,很多方面還有待深入了解和探索。

在易學研究中,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八卦這些基本概念都帶有時空觀念。在天干中,數值1、3、5、7、9是陽數,2、4、6、8、10是陰數,這同河圖洛書中表示的天地大數一致。由此可以推測,河圖洛書中的數字可能用來表示天地時空之度量。在遠古時代,聖賢們在考慮天、地、人的大道規律之時,已經將時空概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如此,時空概念同五行聯繫在一起意味著時空同客觀世界之相互作用,包括物質各種反應和變化,各種事件之轉化、發生和發展,也包括朝代的興起和衰亡等,由此形成了古代社會特有的時空觀,物質觀和世界觀。

2-2.時空扭曲之表達

易學中關於時空螺旋和扭曲的思想在現代科學中,尤其在牛頓經典物理學中是不可理解的。但是,6愛因斯坦感悟到了時空是宇宙的運動屬性之一,時空在不斷的變化和扭曲之中。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空間將隨著物質運動的速度接近光速而「收縮」,而時間也隨著物質運動的速度接近光速而「減慢」,以此說明空間之扭曲。7愛因斯坦對現代科學最大的貢獻在於認識到時空不再靜止和獨立於物體運動之外,從而將時空觀從靜止時空觀里解放出來。但是,愛因斯坦的時空觀仍然還停留在一維時間之上,同易學對時空的描述還有距離。準確的說,愛因斯坦相對論只認識到空間扭曲,還根本認識不了時間扭曲,更認識不了時空扭曲和時空螺旋發展。

易學時空觀表明時空是宇宙運動屬性。從天干地支、河圖洛書中反應出的天地之數字,就隱藏著天地時空的相互扭曲和螺旋漸進的信息。但是在人類生活的實踐感知範圍內,人們很難觀察到時空扭曲或螺旋上升之現象。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速度引起時空扭曲。然而,在易學看來,時空扭曲之表現是宇宙運動屬性之本質反映,並不是由於物體運動速度而引起的。高速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引起時空扭曲,而時空扭曲現象只能在高速度運動中才能體驗。這是易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本質區別。

3繫辭上傳指出,「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數為1,3,5,7,9,和數25,其數為陽;地數為2,4,6,8,10,和數30,其數為陰。天地之合數為55。」這裡,天地之數是天地空間的度量規模或單位(尺度),其天、地合數之比是25/30= 5/6。可以理解為太陽(天上)的大數(空間尺度)同地球(地上)的大數(空間尺度)是不一樣的,其比例為5/6。易學思想指出:天上空間尺度同地上空間尺度相比是5/6。很明顯,天上尺子將短於地上尺子5/6,這實際上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所謂「尺縮效應」,天上的空間同地上的空間相比「收縮」了1/6。這是指天地之間的空間差別。

再者,看天地之間時間度量,「天干為十,五數為陰,五數為陽; 地支為十二,六數為陰,六數為陽」。天干地支之比例為10/12也是等於5/6。古人顯然在啟示人們,天上時間度量和地上時間度量不同。天上時間只是地上時間的5/6,這正是所謂的「緩鍾效應」。為什麼天地之間的空間、時間之比都是5/6呢?這難道是某種意義的巧合之作?從易學理論中演繹和推導出來的結論同現代科學研究之結果的一致性,應該如何解釋呢?

為了清楚表達易經時空觀,可以設S 代表空間(SPACE),T代表時間(TIME)。則設S1代表地上空間,T1代表地上時間,S2 代表天上空間,T2 代表天上時間。根據河圖洛書和天干地支定義,可用以愛因斯坦與物理百年,劉川等譯,北京大學出版業出版,2005年7 《Physics》secondedition, Paul A. Tipler, Worth Publishers Inc,1982

下示意圖描敘時空扭曲:

地上時空(T1-S1)天上時空(T2-S2),(虛軸表示地上時空)

圖2-2-2.1, 地上和天上時空扭曲示意圖根據圖2-2-2.1,則下列等式可以成立:

S1 =S2xcosα

T2 =T1xcosα

角α是天地之間時空扭曲角。由上式可以得到下列天地時空關係式:S1xT1= S2xT2 …………………………… 5-3.1

這裡,S1 代表地上空間,T1 代表地上時間,S2 代表天上空間,T2 代表天上時間。

關於時間的度量,現代科學根據地球自旋和圍繞太陽之旋轉(地球公旋)來度量。在遠古時代,一天時間為12個時辰,等於現在24 小時。根據此定義可以得到地球時間之每秒間隔。設地球時間之每秒間隔為「A」,「時間延緩」效應是指「A」值變大。如果時間無限地慢,則表示「A」值無限大。易經里指天地時間之比是5/6,其意思指天上單位時間間隔等於地上時間間隔的6/5。則反映出天上時間「A」值比地上時間「A」值大1.2(6/5)倍。也就是說,如果地上時間是1.2秒,則相當於天上時間1秒。因此,同地上時間相比,以地上時間為基準來觀察天時,則天上時間間隔變大,時間變慢。同理,天上空間度量單位間隔同地上空間度量單位間隔相比,以地上為基準,天上空間單位比地上空間單位小5/6。愛因斯坦相對論效應,既所謂「長度收縮效應和時間膨脹效應」同易學理論之時空觀結果完全一致。易學之時空扭曲由天體運動引起,是宇宙運動之存在。因此,易學理論揭示了宇宙之時空特性。

3.時空八卦

3-1.八卦之數學模型

八卦中的太極可以看成是現代數學裡的一點。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原點,可以稱為太極原點。

「太極是生兩儀」,這表明在白紙上畫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它有兩個方向(正和負),該箭頭直線穿過太極原點,前進的方向為正,相反的方向為負,這是八卦所講的「兩儀」。「兩儀生四象」是指再畫同先前的直線相垂直的並且穿過太極原點的一條有箭頭的直線,這條直線同第一條直線相交於原點。這樣,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直角坐標系將平面劃分為四個部分,八卦中稱為「四象」。四象中有陰陽(正負)之分。「四象生八卦」是指再畫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該直線垂直先前的兩條正交直線於太極原點並且穿過太極原點。這就是現代數學中的三維直角坐標系。在這三維直角坐標系裡,三條數軸(X、Y、Z)將空間分為八部分,數學稱之為八個象限,而易經稱為八經卦「卦象」。用X,Y,Z來表示直線箭頭的方向為正,反方向為負。因此X,Y,Z分別代表三個軸的正方向。八個象限的空間有陰陽(正、負)之分。在三維坐標系中,其八個象限的符號和易經八卦中的符號對照如下:

表一,象限符號、八卦符號和陰陽對照表8

象限X, Y, Z 符號八卦符號名稱象限符號

1.I+, +, + 乾QIAN +(陽)

2.II-, +, + 巽XUN -(陰)

3.III-, -, + 艮GEN +(陽)

4.IV+, -, + 離LI -(陰)

5.V+, +, - 兌DUI -(陰)

6.VI-, +, - 坎KAN +(陽)

7.VII-, -, - 坤KUN -(陰)

8. VIII+, -, - 震ZHEN +(陽)

3-2.矢量空間之表達

用空間矢量S 來表達八個象限的空間(SPACE),設矢量Si代表第i 個象限的空間。則該矢量方程為:Si= AiXl + BiYm + CiZn

這裡,i = 1, 2, … 8, Ai,Bi,Ci是第ith 象限的常數, l, m, n 為空間矢量Si 在X,Y,Z 軸上的投影。Si 是第ith 個象限的空間矢量。

3-3.矢量空間之旋轉

三維直角坐標軸之間的夾角是90 度。如果從Z-軸上方向下投影,則XOY平面上方四個象限同平面下方四個象限完全重複。但是,如果將XOY平面上方的象限空間向左旋轉22.5o,XOY平面下方的象限空間向右旋轉22.5o,則旋轉後的空間矢量則正好處於旋轉前的XOY平面坐標軸之間。以XOY 平面為中心界面,以Z-軸為軸心旋轉,既XOY平面上方空間矢量旋轉22.5o,XOY平面下方空間矢量向右旋轉22.5o。從易經的角度來解釋就是天左旋22.5o,地右旋22.5o。這樣一來,XOY平面上下八個象限空間各自相對旋轉了45o。

如果用空間矢量S 來表示八卦空間,則下圖表示出Z-軸上方向下投影的XOY平面。其中,S1(乾),S2(巽),S3(艮),S4(離)在XOY平面的上方,用實線表示向上,S5(兌),S6(坎),S7(坤),S8(震)則在XOY平面的下方,用虛線表示向下。

8周易故事,胡志勇著,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04

圖2-3-3.1 八卦空間矢量平面圖

下圖表明,在旋轉中,空間矢量之運動軌跡投影呈兩正交S 形。

圖2-3-3.2 八卦空間矢量旋轉的軌跡圖和投影圖

空間矢量S1(乾),S2(巽),S3(艮),S4(離)在XOY平面的上方,用實線表示,曲線呈S形;S5(兌),S6(坎),S7(坤),S8(震)則在XOY平面的下方,用虛線表示,曲線呈反S形狀。虛線和實線兩種S形狀如同佛教中「卐和卍」 圖象。

在這裡,XOY 平面上下旋轉之方向根據《易緯·乾鑿度》9「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來確定。XOY平面上方為「天」,進行左旋,XOY 平面下方為「地」,進行右旋。旋轉為22.5度之原因是傳統八卦圖形在平面上彼此分布彼此呈45度,XOY 平面上下各旋轉22.5 度後,在XOY 平面投影,每卦彼此則為45度,滿足傳統八卦圖形要求。易學裡「地道」實際是指地球,「地道」扭曲旋轉22.5度是否同地球自轉軌道同繞太陽公轉之黃道夾角10在22-24度左右有關係?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由於矢量旋轉,空間矢量(Si) 呈扭曲狀態,屬於非線性空間。扭曲後的空間矢量方程將是空間矢量上任意Pj點的偏微分之求和:Si = ?(?(AiXl)+?(BiYm) + ?(CiZn) ) i = 1,2, … 8求和從Pj(j=1…n)的任意多點。其中,Ai,Bi,Ci是常數, l, m, n 是在X,Y,Z軸上的單位向量,Si是第(i)象限的空間矢量。

3-4.矢量時間坐標之建立

9傳世藏書–史庫1,史記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

10數據來源於http:/en.wikipedia.org

同理,時間八卦坐標系也可以按空間八卦坐標系操作來建立。設時間矢量Ti ,也可以表達為:

Ti = Aixo + Biyp +Cizq (i = 1, 2, …. 8 )

這裡, Ai,Bi,Ci是常數, o, p, q 為時間矢量Ti 在X,Y,Z 軸上的單位向量。Ti 是第i 個象限之時間矢量。如同空間矢量,時間矢量Ti 經過旋轉後,得到:

Ti =?[?(AiXo)+?(BiYp)+?(CiZq)] (i = 1, 2, …. 8)

o, p, q為時間矢量Ti 在X,Y,Z 軸上的單位向量,Ti 是第i 個象限的時間矢量。

3-5,重卦之謎

為什麼將時間看成三維坐標體系? 有必要指出,從八卦兩兩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之過程中,先賢聖人們提出「八卦兩兩相重,得六十四卦」。可是,為什麼八卦兩兩相重?古人11認為八卦只能「盡其象」而不能「盡其數」。由於八卦中每一卦只有三個爻,總共只有24個爻,而八卦兩兩相重成為64 卦後,每一卦有6爻,總共有384爻,就可以「盡其數」了。可是,兩兩八卦相重僅用「盡其數」的理由來解釋顯然是不夠的,應該還有其他原因。這裡古人在「兩兩八卦相重」的背後一定隱含著奧秘。

根據陰陽五行理論,河圖洛書之數和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人們可以思考這樣的問題:古人作「易」始終將宇宙的「大道」無時無刻不同時空聯繫在一起;河圖洛書之數含有時空信息,天干地支排列含有時空信息,太極圖含有時空信息,陰陽五行也含有時空信息。那末,六十四卦由兩兩八卦相重,這兩個八卦就應該是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相重就合理解釋了64卦。根據陰陽二元論和易經時空觀,八卦的相重必須是也只能是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兩兩相重!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的兩兩相重,才能使64卦384 爻中含有全部的宇宙時空信息。任何卦和爻都離不開時空,因此都在64 卦之內。否則,時空分離,眾卦難成!這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矣」!

由此可見,12古人在作八卦,重八卦,和推研八卦時就考慮到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的雷同和區別,考慮到八卦兩兩相重之必要性和重卦時空之統一性。從時空出發來理解卜、占、卦、爻,以及象,理,義等,使得複雜而玄妙的64卦和384 爻的產生和運用就清晰而容易解釋了。

4.六十四卦數學模型

4-1.時空矢量

時間矢量Ti 代表了在第i 個時間象限i (i =1, 2,….8),Si代表了在第i 個空間象限i(I = 1, 2,….8)。

易經中明確指出兩兩八卦相重,得六十四卦。時間八卦和空間八卦的相互重疊是使每一時間矢量Ti分別同每一空間矢量Si相重疊(相加)而產生了六維時空(Sx, Sy, Sz, Tx,Ty,Tz),從而得到含有(8X8)六十四個象限的六維時空坐標體系。六維時空坐標體系中,每一個象限是一個時空單元,在易經中為六十四種時空卦象。每一時空象限(卦象)由六維坐標所圍成。因此,六維坐標軸為每一時空象限(卦象)的邊界條件。六維坐標軸中的任何一維坐標軸改變(正、負改變),就會改變該時空卦象和相應的性質。如果用VST代表六維時空坐標體系的時空矢量,則每一個時空單元(卦象)的時空矢量為:VSTij= Si + Tj = AiSxl + BiSym + CiSzn + AjTxo + BjTyp +CjTzq

(i = 1, 2,…..8), (j= 1, 2, ……8)

這裡, l, m, n, o, p, q 分別是空間矢量S i 和時間矢量Tj 在時空坐標軸Sx, Sy, Sz,Tx,Ty, Tz 的單位矢量。

在六十四個時空卦象中,每一卦象的符號就是該時空單元的符號,由Ti 和Sj 的符號所決定。因此,六維時空將六十四卦象和爻變同現代數學聯繫起來,為數學在易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4-2.卦象之六維矩陣

用「Gij」代表卦象(Gij= VSTij),則六十四個時空卦象中每一個卦都可以用六維矩陣表示:

其中,i,j 表示第i 象限空間卦和第j 象限時間卦。Sx, Sy and Sz 分別代表空間三維坐標的X,Y,Z軸,Tx,Ty,Tz分別代表時間三維坐標的X,Y,Z軸。Sx, Sy, Sz and Tx,Ty,Tz六個軸的排列是根據易經理論天,地,人三才兩立來排列的。天道Z-軸(5、6爻位),地道X-軸(1、2爻位)人道為Y-軸(3、4爻位)。其中,時間和空間穿插其間。1,3,5位為陽,表示空間爻,2,4,6為為陰,表示時間爻。六維時空體系可以滿足「陰陽、柔剛、仁義的立卦思想和「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的易學要求。根據64卦時空模型, 64 卦之數學表達完全可以使用矩陣如下:

64卦象矩陣

根據64 卦矩陣排列,可以將64 卦看成是幾個系列卦象。例如橫系列八個卦象,一共有八個橫系列。例如:乾卦縱系列之八卦,G11 乾, G12 姤, G13 遁, G14 同人, G15 旅, G16 訟, G17 否, G18 無妄。乾卦橫系列八個卦象G11乾、G21 小畜、G31 大畜、G41 大有、G51 夬、G61 需、G71 泰、G81 大壯。通過數學分析,所有卦象大小13,卦象陰陽分布,對稱性分布,天地人時空分布等,都很容易導出。

5.陰陽、時空與質能-守恆與轉化

5-1.宇宙之屬性

根據易學原理,古人提示陰陽是宇宙本質屬性,是宇宙與生俱來的自然本質。如同嬰兒的胚胎形成之初,精子和卵子結合之時,其性別受父母雙方提供的染色體相互作用決定。因此,在胚胎成形之前,其性別早已經由染色體決定了。在宇宙生成之前,其生成宇宙的陰陽就已經具備,陰陽相互作用而生成宇宙,宇宙的發展又受陰陽之驅動。宇宙一刻也離不開陰陽。理解陰陽是宇宙之本質屬性後,可以理解宇宙之時空,宇宙之質能等等都是宇宙運動之屬性,是表現宇宙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與變化之性質。

這些運動屬性是宇宙變化之反映,是宇宙發展之基礎,自然現象之本源。

陰陽是抽象的哲學概念,正因為抽象,就可以用於廣泛。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矛盾體,有矛盾就有陰陽。最直接,最普遍,最簡單和最原始陰陽矛盾的表達方式就是太極圖。從太極圖和陰陽二元論出發,可以解開宇宙生死之困。

5-2.陰陽、時空、質能

幾千年來,易學理論始終認為陰陽是宇宙之根本,是宇宙與生具來的本性。所謂「易以道陰陽」,「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就證明了古人的認識之正確性。而時間,空間,能量,質量等都是宇宙表象,是陰陽之具體物,是運動屬性。易學理論認為宇宙運動與變化是以陰陽作動力,以時空作載體,以能質來體現。因此,萬事萬物無不分陰陽,無不佔有時空,無不具有能質。

5-3.時空與質能

根據陰陽二元論,時空構成陰陽矛盾體。其中,時間為陰,空間為陽。時空陰陽矛盾符合太極二元論規律。因此,時空之間有下列數學關係:

? ΣT =ΣS

? Sn-1· Tn-1 = Sn·Tn (n ≧ 2 )

上述表達已經深深隱含在天干地支和河圖洛書之中。易經中時空扭曲和時空守恆之道理已經在天干地支和河圖洛書中也得到體現,同時,在八卦時空模型中也得以體現。古代易學時空觀不僅貫穿在各個領域,而且保持一致性。

質量與能量也構成陰陽矛盾體。其中,能量為陰,質量為陽。宇宙質能矛盾也符合太極二元論原理。因此,質能之間也有下列數學關係:

13傳世藏書–子庫,諸子,5,朱子語類,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

? ΣE =ΣM

? En-1· Mn-1 = En·Mn (n ≧ 2 )

根據太極原理,陰陽、時空和質能兩類獨立的數學關係總結如下:其一,在宇宙中,根據(ΣYI= ΣYA)陰陽總量相等原理,則有:

? ΣT = ΣS「時空總量」相等

? ΣE = ΣM「能質總量」相等

其二, 在太極內,根據(Yin-1·YAn-1 = YIn·YAn )(n ≧ 2 ) 「陰陽積」守恆原理,則有:

? Sn-1· Tn-1 = Sn·Tn (n ≧ 2 ) 「時空積」相等

? En-1· Mn-1 = En·Mn(n ≧ 2 ) 「能質積」相等

以上數學表達方式是陰陽二元論在時空和質能之具體應用。通過對時空和能質關係的進一步演繹,可以推導出時空和能質之間還存在著兩類相互關係。

1.時間與能量的陰-陰相乘和空間與質量的陽-陽相乘;

2.時間與質量的陰-陽相乘和空間和能量的陽-陰相乘。

如果是時空和能質關係式中陰-陰相乘和陽-陽相乘,則得:

T· E = S·M

則:E = M·(S/T)

14根據現代物理學之速度定義,則速度為V,V= S/T,速度定義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的空間位移。

則有:E = M·V

這裡,E 代表物質M 具有的能量,M 代表物質質量,V 代表物質的運動速度。

以上數學表達里的「E」實際上等同於現代物理科學定義的「動量」之概念,而現代科學之動量7

(P)定義為物質質量和運動速度之乘積。因此,上式可以改寫為:P= M·V

這裡M 是物體質量,V 是該物體的運動速度,P 是該物體運動動量。上式證明:動量守恆是宇宙運動普適規律之一。

根據現代物理科學關於能量之定義,能量等於動量乘速度,則物體所具有的能量為:E= P·V = M·V·V = M· V2

如果物體運動的速度為光速C,則應有:E= M· C2

此數學表達式正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這裡,根據易學理論,從陰陽二元論出發,結合時空和質能之關係式推導而出。

如果在時空和能質關係式中陰-陽相乘和陽-陰相乘,則得:S·E = T· M

則:E = M(T/S)

根據太極二元論原理,時空積為常數C,則:T·S= C,C 是時空常數。將T= C/S代入上式,得:

14物理手冊/[德]HORSTSTOCKER,吳錫真,李祝霞,陳師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

E =(C·M)/S2其中,C是M 物體之時空常數,M 是物體質量,S 是物體M 所佔空間,E 是該M 物體所具有的能量。

同現代物理學中引力場強度的定義相比較,以上數學表達式同引力場強度表達幾乎一致14。可以認為,物體引力場是物體運動的普適規律之一。

5-4易道之奧妙

以上推導可以看出,現代科學對物質世界研究的結果和表達可以從古老的太極陰陽二元論中導出。

而且從太極二元論中得到的時空與能質關聯性的數學表達既非常容易而又非常簡單,其中沒有任何的假設和巧合。這說明什麽問題呢?其一,太極二元論是宇宙萬事萬物之普遍規律,由此推導出的物質世界的關係式和其數學表達應該具有宇宙運動之普適性。其二,儘管物質世界變化萬千,但是其規律都在易道之內。人類社會實踐包括現代科學研究可以證實易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之普適規律。易學理論不僅在各領域可以指導具體研究,而且從具體實際中,易學之正確、高明和奧妙又將得到進一步證實。

易學之未來

西方列強用現代科學製造的武器輕易地打開了中國社會的古老之門,輕易地摧毀了中國社會的古老傳統和佔領了中國社會的文化主導。因此,全國上下開始提倡、普及西方科學教育,擯棄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易經,中醫等)。直到今天,許多所謂的現代科學家並沒讀過易經,不知道易學,也不認同易學。相反,在民間從事易學研究的人士大多數沒有深厚的現代數理基礎,沒有社會的研究資源和氛圍,因此民間從事易學研究很難跳出舊的傳統模式並且難以登上現代科學大雅之堂。因此,近二百年來,易學精髓被遺失,被遺忘,被枯萎。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精華不再被認為是科學。從那時起,作為古代科學和思想之源的易學同所謂現代科學已經分道揚鑣了。易學多年來被認為是一種封建迷信,同流落街頭的算命先生混為一談。如同延綿數千年的中醫藥一樣,易學至今不能被現代科學所承認,其主要原因是無法使用現代科學特別是數學語言來表達其深奧的哲學思想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因此,易學之寶藏,包括那些幾千年遺留下來中醫中藥,氣功,經絡,八卦,六爻,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傳統文化,仍然被神秘色彩所覆蓋,被不學無術之徒所玩弄,甚至被作為歷史糟粕加以唾棄和扼殺。想來實在是可惜之至!愚蠢之至!

繫辭上傳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實,易學可謂是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從內容上看,有太陽和星晨運動規律,月亮和地球運動規律,太陽和地球運動的干涉,地球和月球運動的干涉,太陽和月球運動的干涉,天體運動對人類生活的干涉,天體運動對地球自然的干涉,人類社會對自然的干涉等;從表現形式上看,有數、理、表象,有時、空,有陰、陽、質、能、光化等;從哲學上看,有對立統一法則,否定之否定法則,量變至質變法則,陰陽可分性原理,相剋相生法則,動態平衡原理等。尤其是易學哲學思維,如「天人合一」之綜合整體思維;「生生不息」之螺旋發展思維;「道立陰陽」之宇宙辯證思維;「相生相剋」之動態平衡思維;「定位分類」之守時、中正思維;「持經變通」之無為而無不為思維15等無不反映出對人類實踐的指導意義。易學理論,是中國古代的先人們經過實踐,觀測,反覆驗證,多方面應用而抽象出來的。用現代科學的腦袋,仔細研讀易經,就會發現易經已經包涵了很多的現代科學概念和觀念,包括從宇宙的起源,陰陽的變化,時空的形成,能質轉化,太陽系的演變,地球的進化,生命的誕生,人類社會的進程等都貫穿在易經的廣博與精密的哲理之《道德經探玄》培真著,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年中。

同現代科學觀相比,易學哲學觀既廣博又深奧,而現代科學有其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和階段性。因此,全面否定易學理論科學性,既不可取,也不科學。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在人類社會探索宇宙的實踐中,古老易學同現代科學雖然方法不同,但目的一致。繫辭曰:「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17易學研究是「道」,所有具體研究包括現代科學研究都是「器」。因此,易學是有指導作用的。怎樣將易經原理同現代科學方法相結合,怎樣發揮易學原理對現代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古為今用,中西結合,這是所有易學家和現代科學工作者都需要考慮的問題。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數理思維方式來研究易學,反過來,又用易學原理來指導現代科學,其研究成果必定受到現代社會的認同而步入現代科學的大堂。易學前途也在於此。


推薦閱讀:

《易經新論》連載(23):八宮第四宮兌宮詳解
庄樹鴻《易經詩譯》
易經智慧潛龍勿用
易經八卦可以這樣輕鬆記牢
《黃帝內經》的10條天規,法天地陰陽!

TAG:易經 | 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