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當五行養生功之動功

湖北 陳理勝2012年

武當五行養生功是眾多武當修鍊功法中的一種,僅在武當山道門內秘傳。功法分為靜功和動功。靜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練法,動功中有龜、蛇、虎、龍、鶴五形的練法。

武當養生功的動功是以道家內丹功夫為基礎,經過築基鍊氣,元氣生髮,有了內功基礎後,對五種形象的動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靈獸中的生命規律,服務於自身修鍊,達到練骨、練形、練筋、練精、鍊氣、煉神的作用。

武當道家五行養生功遵循五行相生理論,動功中,龜屬水、蛇屬火、龍屬木、虎屬金、鶴屬土。武當山敬奉玄武,龜蛇纏體是玄武的形象,所喻指心腎,水火;而龍虎則是代表肝肺魂魄;仙鶴象徵著運動不停的真意,所喻脾臟。因此,五行養生功的動功也分龜形、蛇形、龍形、虎形、鶴形五大形。每一行(形)從起式到收式為九式,五行共四十五式。

第一節 龜形

第一式 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微屈,雙腳適分;兩手下垂,虎口圓張。頭輕靈上頂,額內收,舌上頂,松肩沉肘,腳趾抓地,提肛。(圖1)

要求呼吸自然,閉目調息,使心平意靜。

第二式 引氣歸元 兩手緩緩分開,手心相對,上抬於胸前至丹田處劃平圓,動作要求舒緩而平穩。呼吸深沉,吸氣時身體下沉,呼氣時身體上浮,反覆三次;做到吐故納新,引氣歸入丹田。(圖2)

第三式 混元一氣 雙手由丹田處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撐開,雙臂抱圓,中指相對,手心朝內。要求涵胸拔背,沉腰坐胯,呼吸自然,有氣從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混元一氣之感。(圖3)

第四式 霸王舉鼎 雙肘內合,雙手腕內旋,手心朝上托起,至頭頂後,十指相對。要求雙手儘力朝上頂,全身上拔,有與天相接之勢。之後,緊握雙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擰下拉;全身下沉。(圖4)

第五式 伏地尋根 手至胸前散開雙拳。腰下彎的同時,手背順貼著腰部上舉,轉肩,手心朝下,手觸地後雙手十指相對上提,起腰直立。做此式要有抓取大地靈氣之感。(圖5)

第六式 玄龜攬月 雙手上提,經胸、面部上舉至頭頂,雙手經過胸部時翻腕,手心朝上,儘力朝上托頂,同時身體上拔,到極點時,仰頭轉腕,十指朝天。而後手心相對,雙手下墜。要求做這一式時眼隨手走,雙腿微屈,腰下沉,並配合呼吸。(圖6)

第七式 金龜戲水 腰朝右方旋轉,右手隨腰轉,左手同時前伸劃小平弧後回至腰間;同時,以右腳跟為軸內扣,重心移至右腿,左腳隨腰伸落於前方適當處,以站穩為宜;右手以肩為軸,從腰側移至前額高度。(圖7)

連續做完以上動作後,換方向,即左腳內扣,重心慢移至左腿,右手劃弧下按至腰,左手由下擰轉後上托至面前額角高度。這一式要反覆做三遍。

此式要求雙膝弓彎,腰腿下沉,圓襠,脊背正直,十指松而不懈。

第八式 金龜吐丹 雙手由上式的上下位置,合至手掌相對,平伸胸前。全身向前,前腳跟用力朝後頂;手合至原位,身移至後坐。(圖8)

做這一式時,要求手臂張圓,眼向正前方遠望,沉腰弓膝。用鼻呼吸,吸時意感猶有一氣團入口。上身如波狀運動。

這一式要反覆做三次,而後轉體換方向,再重複做上式「金龜戲水」。

第九式 收式 做完上式「金龜吐丹」後,調整步法,雙腳平行站立,雙手朝兩側平推,而後轉手心朝下,合至丹田處,上托至胸前,再下按至丹田後,兩手垂於體側,收腿直立,凝神調息。(圖9)

第二節 蛇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蛇一體,謂之玄武。蛇在五行中屬火,在人體五臟中屬心,常習練蛇形,可養心鍊氣,身體柔綿。

第一式 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微屈,雙腳適分;兩手下垂,虎口圓張。頭輕靈上頂,頦內收,舌上頂,松肩沉肘,腳趾抓地,提肛。要求呼吸自然,閉目調息,使之心平意靜。(圖10)

第二式 引氣歸元 兩手緩緩分開,手心相對,上抬於胸前至丹田處劃平圓,動作要求舒緩而平穩。呼吸深沉,吸氣時身體下沉;呼氣時身體上浮,反覆三次;做到吐故納新,引氣歸入丹田。(圖11)

第三式 旋轉乾坤 雙手心相對,在胸前旋轉抱圓,以掌為軸,順時針翻轉。右手由胸前順右肩側平推,指尖朝前;左手上托至胸前向左捋拖,形成闊胸勢。屈右臂至胸前,合左手為兩手心相對抱圓,左右各做一遍。此式要求闊胸時吸氣,抱圓時呼氣,呼吸深沉。(圖12)

第四式 金蛇纏柳 左手收回胸前,翻腕上托至面前;右手隨之翻腕下按,肩臂儘力外撐。雙手調換方向,重複上動。此式要求動作連貫,腰隨臂動,兩手看去如在胸前畫立8字形。(圖13)

第五式 白蛇出洞 身體左旋,下沉,左腿後撤,呈右弓步,左手順左腿由下至上托至肩平的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呈左弓步,再左右手交錯,左手前伸。此式動作要求拔腰闊胸,胯沉腿坐,手臂儘力拉抻,呼吸細長均勻,全身松而不懈。(圖14)

第六式 白蛇入洞 右手合左手收於腰前,收腿合腰,屈體下蹲。此式要求收合身體時涵胸拔背,但上身不得弓彎。(圖15)

第七式 青蛇伏地 右手隨右腿平伸,呈橫右弓步,右手臂以肩為軸,由下至上劃圓,隨著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時,左手順右手肘底穿出,並轉腰與左手臂形成一線,腿則變化成右弓步。此式要求動作連貫順暢,其間有抻臂、拉肩、開胸的過程。這一式做完後,接「白蛇出洞」、「白蛇入洞」和「青蛇伏地」,連續重複三遍。(圖16)

第八式 大蟒翻身 完成第三遍「白蛇出洞」後,邁左腿的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從腰部平伸,翻腰轉體。這一式是個轉體動作,要求身隨腰轉,眼隨手走。完成「大蟒翻身」後,身體轉了方向,之後接著做「白蛇出洞」、「白蛇入洞」、「青蛇伏地」三式,重複三遍。(圖17)

第九式 收式 完成「白蛇出洞」後,上右腳與肩同寬,兩手心朝上合攏,經頭頂翻掌下按至丹田,收腿直立,手垂於體側,凝神調息。(圖18)

第三節 虎形

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徵。虎在五行中屬金,常習練虎形,可強筋骨,壯體力,呼吸通暢。

第一式 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微屈,雙腳適分,兩手下垂,虎口圓張。頭輕靈上頂,頦內收,舌上頂,松肩沉肘,腳趾抓地,提肛。要求呼吸自然,閉目調息,使之心平意靜。(圖19)

第二式 引氣歸元 兩手緩緩分開,手心相對,上抬於胸前至丹田處劃平圓,動作要求舒緩而平穩,呼吸深沉,吸氣時身體下沉,呼氣時身體上浮,反覆三次。做到吐故納新,引氣歸入丹田。(圖20)

第三式 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體前傾,重心移至右腿,雙手手心朝上,平托至面前,握成雙拳,下按至丹田處。重心移至左腳,轉腰,松拳,轉腕上托,再握拳下按至丹田處。重複三次。此式要求動作沉穩,擰轉圓活,張弛分明。(圖21)

第四式 伏虎聽風 腰向左擰,左腳隨之後撤至右腳後跟處,右腳腳尖點地。兩手以肘為軸,逆時針劃圓收於腹下;同時,屈腿,身體下沉。(圖22)

第五式 猛虎撲食 右腳前邁,膝蓋彎曲,並盡量外伸,著地踏實後,左腳適時跟上;同時,兩手呈弧形向前推,與肩平。手臂微屈沉肘,身體下沉,向後平坐。此式出掌前推時呼氣,手臂回屈時吸氣。(圖23)

第六式 立虎靜觀 側擰腰,兩手腕轉成相對,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十指張開,手臂圓張;同時,左腳略伸,後跟著地。此式要求頭上頂,腳跟後頂,膝蓋外頂。(圖24)

第七式 猛虎咽食 側擰身,身體下沉,並向後平收,重心前移;雙手以腕為軸,十指朝下,順膝前推,並順轉成「伏虎聽風」式。把「伏虎聽風」、「猛虎撲食」、「立虎靜觀」和「猛虎咽食」連起來反覆做三遍。(圖25)

第八式 猛虎回頭 完成上式的「猛虎咽食」後,左腳內扣,腰朝後擰轉;同時,右手下按至腰,左手上抬至與面部平行。這是一個轉體換方向的動作,做完這一式後,按原來的反方向把「伏虎聽風」、「猛虎撲食」、「立虎靜觀」和「猛虎咽食」連起來重複做三遍。(圖26)

第九式 收式 做收式時,直接從「猛虎咽食」收轉,轉身後,兩腳移至與肩寬,雙手在兩側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後變拿收於體側,收腿直立,凝神調息。(圖27)(待續)

第四節龍形

龍是靈瑞之物,在五行中龍屬木,常習練龍形,可舒肝利膽,精血旺盛。

第一式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微屈,雙腳適分;兩手下垂,虎口圓張。頭輕靈上頂,下頦內收,舌上頂,松肩沉肘,腳趾抓地,提肛。(圖28)

要求呼吸自然,閉目調息使之心平意靜。

第二式引氣歸元 兩手緩緩分開,手心相對上抬,於胸前至丹田處劃平圓,動作要求舒緩而平穩。呼吸深沉,吸氣時身體下沉,呼氣時身體上浮,反覆三次;吐故納新,引氣歸入丹田。(圖29)

第三式烏龍探爪 兩手掌用力向前平推,十指依次握緊後收於胸前,變掌後再前推,反覆三次。做這一式時,要求涵胸拔背,前推時呼氣,後拉時吸氣。(圖30)

第四式雙龍戲珠 手合至丹田處相對,上提至胸前,且兩手須上下交錯旋轉。做這一式時,要求涵胸拔背,臂撐圓,感覺到兩手之間有一氣團,隨著呼吸則有大小變化之感。(圖31)

第五式神龍擺尾 腰向左旋,左腿向左外擺,後腳跟著地的同時,裹肘合手,右手在上在內,左手在下在外。緊接著,腰向右旋,右腳向右前抬伸。

做這一式時,要求手腳動作協調,交錯自然順暢。(圖32)

第六式盤龍絞珠 右手回合至腰部,左手順右肘撐出的同時擺右腳,上左腳扣步,重心移至左腳,轉身向後。做完這一式,身形步法接上式「神龍擺尾」,兩式連續反覆做三遍。(圖33)

第七式游龍飛鳳 做完第三遍的「盤龍絞珠」後,右左手前後交錯劃八字的同時右腳外擺,左腳上步外擺,右腳再上步內扣,擰轉腰身完成轉體。(圖34)

第八式蛟龍入海 整個身體下蹲,兩手向前向兩側平推,順隨身體的起浮而劃弧。做這一式時,要求手與步協調,腰與身順柔圓活,松沉自然。這一式做完後,轉接上式「游龍飛鳳」;之後,「游龍飛鳳」和「蛟龍入海」連續反覆做三遍。(圖35)

第九式收式 雙腳平行站立,雙手掌心相對,在體側緩緩鼓盪,而後合於胸前,下按至丹田,收腿,凝神調息。(圖36)

第五節鶴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鶴具有超凡脫俗、高雅靜潔的品質,古詩讚曰:天上瑤池覆五雲,玉麟金鳳好為群。鶴在五行中屬土,在人體五臟中屬脾。常習練鶴形養生功,可使人脾氣好,精力充沛,神清氣爽。

第一式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腿微屈,雙腳適分;兩手下垂,虎口圓張。頭輕靈上頂,下頦內收,舌上頂,松肩沉肘,腳趾抓地,提肛。要求呼吸自然,閉目調息使之心平意靜。

第二式引氣歸元 兩手緩緩分開,手心相對上抬於胸前至丹田處劃平圓,動作要求舒緩而平穩,呼吸深沉,吸氣時身體下沉,呼氣時身體上浮,反覆三次;吐故納新,引氣歸入丹田。(圖38)

第三式左右飛鶴 兩手自丹田處平抬與肩平,手心相對;左手中指彎曲呈90度,指尖對準右手心,兩手緩緩拉合,形成微微鼓盪之勢。反覆三次之後,變右手中指彎曲呈90度,指尖對準左手心緩緩拉合。雙手拉開時吸氣,合攏時呼氣。做這一式,要求拉合時以肘帶動,雙掌心之間要有張弛之感。(圖39)

第四式仙鶴亮翅 腰旋擰,左腳後撤,兩手向下劃弧後抬起與肩平,重心移至左腳呈左弓步。(圖40)

做這一式時,要求雙手展開時臂胸要呈弧形,頭要上頂,肩要下沉。

第五式仙鶴戲水 雙肘下墜,兩手相合,左手重疊在右小臂中節,手心朝上;同時,右腿收回放於左腳前呈虛步,身體下沉,肘膝相對。做這一式時,要求身體下蹲時腰要直,含胸拔背,步要穩,身要松。(圖41)

第六式鶴立岩峰 兩手與右腳同時上抬,平穩站立。動作到位時手掌與下頦平齊,肘膝相對。做這一式時,要求站立時腰要平直。(圖42)

第七式仙鶴欲升 身體下沉,右腳前伸,腳後跟著地為虛步;兩手翻腕下按,手心朝下,順身體兩側呈弧線張開,重心慢慢移向右腳。做這一式時,要求氣與形合,手腳相合,收頦頂頭,腳蹬地伸直,使脊椎呈一線,形如仙鶴欲飛之勢。這一式做完後,連續做「仙鶴亮 翅」、「仙鶴戲水」、「鶴立岩峰」和「仙鶴欲升」,反覆三遍。轉身變換方向後再反覆做三遍。(圖43)

第八式仙鶴清目 做完「仙鶴欲升」後,右腳上步與左腳平行,兩手合於面部,手心朝向眼睛,反覆三次。做這一式時,要求閉目調神息,靜心凝神。(圖44)

第九式收式 兩手下按至丹田,垂放於體側,收腿直立,凝神調息。(圖45)(完)


推薦閱讀:

《瀛海經》渾天星度五行
拋開五行生剋論格局(二十六)
(男)猴寶寶取名(忌/宜)字,咱可是按照五行八卦來的!
五行納音
(10)梅霞道人五行精紀卷二十五論三刑(1)

TAG:養生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