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37,松江古城遭遇的日機大轟炸

| ?微專欄 |

抗戰記憶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 松江城原貌

▲ 日機投下炸彈爆炸的瞬間

(圖片來源:侵華日軍今村守之《寫真貼》)

1937,江南小城遭遇的日機大轟炸

本文內容由松江區史志辦提供 | 作者:黃瑤

摘要: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8月16日至11月9日,日機對松江城進行24次大規模轟炸,時間近3個月。截至11月9日松江淪陷,松江全城被毀民房十之八九,死傷2000餘人,54家工廠被炸毀,中山路1000餘家店鋪所剩無幾,除方塔、照壁、雲間第一樓幸免於難,大量古建築蕩然無存,轟炸給古城松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松江,距上海市區40多公里,黃浦江貫穿於中,與北邊的吳淞江並行西流,兩江中間河港縱橫,更有陸運動脈之滬杭甬鐵路和數條公路線,扼蘇浙交通之要衝。淞滬會戰中,日軍一旦佔有松江,可切上海守軍之後路,北經青浦取蘇、常,進逼南京,或西攻杭州。

日本媒體《每日新聞》曾在1937年10月報道稱,日軍自8月15日以來,兩個月轟炸了60餘處「軍事要地」,松江正是這其中之一。「松江大轟炸」不僅密度高,時間久,轟炸範圍也極為廣泛。不論是民房店肆,還是車站學校,皆遭轟炸。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8月16日至11月9日,日機對松江城進行24次大規模轟炸,時間近3個月。截至11月9日松江淪陷,松江全城被毀民房十之八九,死傷2000餘人,54家工廠被炸毀,中山路1000餘家店鋪所剩無幾,除方塔、照壁、雲間第一樓幸免於難,大量古建築蕩然無存,轟炸給古城松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被日軍佔領的松江火車站

(來源:侵華日軍今村守之《寫真貼》)

最初之轟炸,打破古城寧靜

8月16日,淞滬會戰後的第3天。松江,這座滬杭線上的寧靜小城遭遇了「未有過的劫難」。松江作家朱雯當日以《第一顆炸彈》為題記載了日機首次轟炸松江的情景:

8月15日傍晚,作家趙家璧冒險從上海市區逃回來,跟朱雯、羅洪夫婦講到在上海目擊的中日空戰,以及我空軍轟炸出雲艦的情形。

「飛機每天都有經過松江上空,有什麼關係呢?」趙家璧推測:「上海市區實在不能再住,但像松江這樣的城市,一時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吧。」

朱雯、羅洪夫婦聽得津津有味,對於松江的安危並未擔憂。怎麼也沒想到,趙家璧口中的轟炸第二天就在小城松江發生了。

8月16日一早,朱雯照常起身盥洗後,在書室里寫信,突然聽到嗡嗡的聲音,便走出書室去看個究竟。羅洪也在屋裡聽到了越來越接近的嗡嗡聲,問道:「事情不妙,為什麼飛機老是在我們頭頂上呢?」那飛機,確確實實飛得很近了。雖然天空中只有一架日機,但比往常飛得更低,並在盤旋偵察。經過朱雯家的屋頂,發出呼呼的響聲。機身、機翼的紅點以及裡面的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朱雯本以為這樣巨大的一架飛機一定由於機件損壞而墜落了。不料轟的一聲,這飛機又直升上去。等他知道這是炸彈,急忙躲進家裡的時候,羅洪早已帶著哭叫的孩子們躲在客堂正中的方桌底下了。朱雯趕緊也躲進方桌底下,拍著孩子們,告訴他們這是機關槍聲,不要緊的,然而轟的一聲,又是一顆炸彈!

這正是日機對松江進行的首次轟炸。東、西兩車站附近,以及稅警體育場和光啟中學門外均有投彈。首次轟炸雖無死亡記載,但人們不免為之驚惶。趙家璧8月16日日記中寫道:「路上充塞了向四鄉避難去的人」,「家鄉不至有日本飛機轟炸的僥倖心理,不到一天就被打破」,「今天日本飛機的第一顆炸彈,竟嚇跑了全人口之大半」。

最無人道之轟炸,切斷難民逃生希望

如果說飛機是日本在侵略戰爭中的「惡鷹」,遮天蔽日地在中國士兵頭頂上肆意暴虐。那麼,飛出戰場之外,對交通要道、城鎮鄉村實施轟炸的日機則更像是一群來自天空的死神,將其罪惡的炸彈傾瀉在無辜百姓頭上。9月8日,日機再次在松江投彈,製造了慘無人道的松江火車站慘案。

9月8日上午10時10分,由上海西站開出一列滿載難民的客車向杭州駛去。12時20分到達松江,停在站內。就在此時,多架日機突然出現在上空,發出的聲音讓人恐懼。突然,數架飛機開始進行低空投彈轟炸,隨即有數十枚炸彈被投入車站內。幾乎只有幾秒的時間,5節車廂當場被全部炸毀。

聽到日機飛來,乘客紛紛跳車躲避,有的來不及下車,也在車廂里被機關槍掃射,或死或傷。乘客陸筱丹在杭州學校工作,那天正好乘坐這趟車從上海回杭州。他親身經歷了這次慘案,目睹了飛機轟炸,聽到了不絕的機關槍掃射和難民受傷呼痛的聲音。敵機飛去後,人們忙著救護傷員。不到半個鐘頭,醫院裡就塞滿了幾百人。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孩子,滿身污泥血跡,頭部面目被炸得模糊不堪,小口還哇哇地亂叫。據將他救回來的扛工說,小孩是從車站軌道旁救回的,他的父母已不知生死。醫生和看護們忙得東跑西跑,棉花紗布又告缺乏,趕緊將用過了的紗布洗凈烘乾了再用。

乘客吳大千在救護隊的搶救下,逃出了鬼門關。這天,他要去杭州接洽事務,也乘坐了這列火車。事後,他忍著傷口痛楚,躺在床上寫下了《松江火車站蒙難記》,對當時的情形做了回憶:「火車還沒有到,月台上站滿了乘客;他們大多是從上海逃出來的,現在又要到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去了。」

「飛機一點也不錯,都是雙翼,而且翼下塗有紅的太陽一二三四……一共是八架,我記得,我清楚地數過……」正是這八架飛機慘無人道地向難民們投去了數十枚炸彈。

敵機轟炸松江難民客車(1937.9.9《申報》)

事後統計,9月8日松江火車站轟炸慘案共造成300餘人死亡,400餘人重傷,其中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但日軍卻強詞飾辯,稱此次轟炸因有軍事關係。當時的上海市長俞鴻鈞痛斥日軍說:「火車是開向嘉興方向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誤認為是給上海調運增援部隊,所以這次空襲是有意的,絕對無法辯解的。」

最密集之轟炸,目標竟是蔣介石?

梳理史料可以發現,日機自8月16日首次轟炸以來,至10月24日,共對松江展開13次大大小小的轟炸。其中,並無連續兩日的大型轟炸,且單次最多出動飛機8架,投彈數十枚。而10月28日、29日連續兩日的大規模轟炸難免讓本已處於恐懼中的松江百姓更加猝不及防。

10月28日下午起至29日上午,日軍出動24架飛機,向松江城投彈200餘枚。其中,僅29日上午就投下炮彈130餘枚,縣政府、岳廟街、闊街等處,都位列轟炸範圍。當時松江最繁華的中山路商業中心,被炸毀殆盡。

當時的英文《字林西報》報道了這次轟炸的情況:「日機分三批空襲松江,第一批轟炸機6架,第二批也是6架,不但投彈,還掃射機槍。第三批12架,在城中三公街投彈。在府前(今松江二中校門前)、莫家弄、諸行街等地約有多幢房屋被炸毀,連美國基督教會辦的女子學校也被炸著火化為灰燼」。

日機為何在10月28日、29日突然加緊攻勢?從飛機出動數量、投彈數量,以及轟炸時間和範圍的擴大來看,10月28日、29日連續兩日的密集轟炸必有其密集之原因。

根據淞滬會戰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回憶,他曾赴松江出席蔣介石召集的軍事會議,會場設在松江車站一節列車上,出席者還有宋子文、白崇禧、陳誠、顧祝同、薛岳、孫元良等人。那時淞滬會戰已葬送了大量人命。張發奎說:「大家一致認為,上海再也守不下去了」。但當時「蔣夫人突然從上海來到,她宣稱我們若能守住上海,中國將贏得國際同情,國際聯盟將幫助我們抑阻日本侵略」。最終,蔣介石決定:「上海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堅守」。

張發奎在回憶錄中稱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對於軍事會議的時間,並無明確提及,但《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似乎給了我們答案。《長編》中記載:「二十八日,蔣介石蘇州前方召集將領指示戰略。復於松江主持軍事會議,並對第三戰區師長以上將領訓話。」長編中記載了「蔣夫人自滬來晤」一事,同時蔣介石的訓話內容也包含了「大家應抱定犧牲的決心,抵死固守,誓與上海共存亡!」,這與張發奎的回憶完全一致。由此可見,張發奎所參加的「松江軍事會議」正是1937年10月28日蔣介石離開蘇州後所召集的,而蔣介石到達松江的時間,正是10月28日。

由此,我們不難推斷10月28日下午起至29日上午松江城遭遇的瘋狂浩劫與蔣介石臨松不無關係。蔣委員長臨松,日軍完全有可能緊急策劃、且不惜代價地投入這次大轟炸。這在時任松江保安司令的王公玙回憶錄中也得到了再次驗證:「事後聞敵機的大轟炸,是因敵酋偵知那時的我方統帥,先『總統』蔣公在松江召集前線將領,指示機宜,所以才這麼的孤注一擲。」 而蔣介石何時離開松江,日機又如何獲取了此次情報,我們並沒有發現更多記載。但兩日的高密度緊張轟炸,奪去了400餘名松江百姓的性命是不可否認的。此後,松江城市居民遷避一空,城市工商各業完全停業,市面全無,形同死市。

最持續之轟炸,目的不僅在松江

進入11月,日機幾乎連日對松江展開大規模轟炸。

11月1日,在錢涇橋、大倉橋一帶進行猛烈轟炸,死傷200餘人;11月2日,又在新老東門,縣政府,省女中,省職校等地投彈24枚,另有單翼重型轟炸機3架,於中午時在地方法院南首徐家橋弄以及超果寺,投彈24枚;時隔一天的11月4日,日軍再次派兩批重型轟炸機來松江轟炸,米市渡輪船碼頭被毀。

正當猛烈轟炸之時,另一場浩劫也悄悄向松江襲來。得知那段時間正是我正規軍換防之際,另一路日軍於5日凌晨由海上進犯,在金山衛悄悄登陸了。當蔣介石得知日軍登陸金山衛的消息時,不禁大吃一驚。最高軍事當局立調駐青浦的67軍增援松江,而且命令「死守三日」,以確保上海國民黨軍隊的撤退後路。但與此同時,日軍的登陸部隊也在不斷增加,11月7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有情報說:金山衛登陸之敵超過4000人,已到達松江南方約7公里之米市渡。

一方是戰略決策上的較量,另一方是炮彈速度上的比拼。11月6日、7日,日機繼續對松江展開轟炸,在賣花橋、塘橋、浦南一帶投彈200餘枚,城廂投彈50餘枚,同時瘋狂轟炸我軍陣地,使阻擊部隊被迫後撤。

在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的幫助下,日軍很快越過鐵路線進入城西。11月8日下午2時,敵機數十架,繼續在公路一帶肆虐,輪迴轟炸,並向逃難民眾投擲燃燒彈,致死者達百餘人。

11月1日至8日間,除3日、5日兩日外,松江城內每日均有大批日機投彈記載。其中,以金山衛登陸後的6日、7日投彈最為頻繁。日機轟炸松江的原因眾多,有其作戰細則中的「給敵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也有其文化中的「軍國主義」和「屠城思維」,但相比上海周邊幾個郊縣,松江大轟炸持續時間最長、投彈密度最高,其原因也許更在於松江本身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11月9日,松江淪陷後,《大阪朝日新聞》曾以「神速,陸軍的猛烈進擊——史無前例的敵前登陸——從事變開端到佔領南京」為題報道了日軍海上登陸一事:「11月5日凌晨,我軍新銳部隊出敵軍意料之外地在杭州灣北岸成功實現了敵前登陸。登陸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松江,背後受創的浦東方面敵軍先潰逃了,蘇州河地區的敵軍腹背受擊,向蘇州方面逃去。」字裡行間流露出日軍攻下松江的「喜悅」,這似乎也道出了日軍選擇松江的根本原因。從松江到南京,「松江大轟炸」是為日軍的整個侵華戰略服務的。

慘遭日機濫炸後的松江具體情況如何?就在松江淪陷的前一天下午,《申報》華東社記者曾離上海沿松滬公路赴松江視察,見松城慘狀後稱:「松江全鎮,已成死市。松江城本系浦南繁盛之區,迄今被敵蹂躪,致三月以來,居民均逃避一空,人煙稠密之鎮市,今則已成死市,空無一人,敵屢屢在城廂投擲炸彈,松江城已無完整之城垣。」

而12月18日,松江淪陷後的第40天,也有報社記者偕同松江人朱姓等10餘人,徒步到松江進行實地採訪。記者們在《松江淪陷後情況》這篇報導中寫道:「始到松江,身臨該地,駐足遙觀,一片火場。何地,何弄,何橋,然屋內雜物一時實難辨認。小街僻巷,雖仍有餘屋,業已被竊一空,焦木橫陳,畜屍遍地,滿目凄涼,萬感叢生,回憶當時(未戰時),恍若隔世。」

回顧歷史,自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狂妄的野心就日益膨脹。面對中國軍隊頑強抵抗,他們仍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當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軍的目的最終並未實現,反而更激發了國人的抗戰意志和愛國熱情。時至今日,日機究竟炸死了多少無辜百姓,造成了多少財產損失,人們也無法做出精確計算,但他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可掩蓋的。「松江大轟炸」嚴重違背了國際戰爭法則,是侵華日軍對中國百姓實施暴行的一個重要罪證,也是松江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浩劫!

— END —

圖書推介

《鐵血雲間——松江抗戰記憶》

該書由松江區委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於2015年8月28日正式發行。全書40萬字,通過查詢檔案、舊報刊、社會徵集等方式,完整再現了松江地區和松江人民的抗戰歷史,生動反映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全國軍民團結禦侮的民族精神。


推薦閱讀:

有沒有古城遺址平剖圖的匯總整理?
最美古城是鳳凰?看完湘西這座古城,我怕你會改答案!!
為什麼古代皇城有玄武門,朱雀門,很少有青龍門和白虎門呢?
張家界鳳凰古城導遊詞
為什麼我覺得大部分的景區都很無聊?

TAG: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