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力:清華簡「筮法」擬測——破譯古易「太玄數」與納甲、爻辰、納音、河圖洛書、五運六氣的關係
李守力:清華簡「筮法」擬測——破譯古易「太玄數」與納甲、爻辰、納音、河圖洛書、五運六氣的關係
2013年10月15日19:20:42字數:5926
2013年10月16日19:34:35字數:7995
2013年10月19日06:00:45字數:8153
2013年10月19日09:08:05字數:8287
一、清華簡《筮法》簡介:
《文物》2013年第8期上發表了李學勤先生《清華簡〈筮法〉與數字卦問題》和廖名春先生《清華簡〈筮法〉篇與〈說卦傳〉》兩篇文章,對清華簡《筮法》做了一些介紹和初步研究。
兩篇文章並未對「筮法」本身進行探索,今不揣譾陋,對清華簡「筮法」試做還原,以求教於方家。
據廖名春先生介紹:
「十七命」中筮卦都是六畫卦,共114個,而且都是兩兩相對,並無一例單出。這57對六畫卦,每對之間既不是本卦和之卦的關係,也不是所謂的「非覆即變」。它們只是以兩個六畫卦對舉,也就是以「對」進行筮占。
構成這114個六畫卦最常見的數字是「一」和「∧」,此外還有「九」、「八」、「×(五)」、「四」。「九」、「八」、「×」、「四」是筮數;「一」和「∧」也當是筮數,並非是陽爻和陰爻。其《爻象》章以「子午」配「九」,「丑未」配「八」,「寅申」配「一」,「卯酉」配「∧」,「辰戌」配「×」,「巳亥」配「四」,說明「一」為「七」,「∧」為「六」無疑。
十二支與數字爻對應表:
子午 九
丑未 八
寅申 一(七)
卯酉 ∧(六)
辰戌 ×(五)
巳亥 四
這114個六畫卦中,純屬「一」和「六」的六畫卦高達89個,而「一」、「六」、「九」、「八」、「五」、「四」雜見的則只有25個。就卦畫而言,114個六畫卦共684爻,「一」和「六」出現高達631次,而「九」、「八」、「五」、「四」出現一共才53次,且高度集中於幾卦之中。按照或然率,「一」、「六」、「九」、「八」、「五」、「四」6位筮數出現的頻率應該大致相等,不應該如此懸殊。可能的解釋就是,這些六畫卦「一」和「六」已經相當於陽爻和陰爻,只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才將「九」、「八」、「五」、「四」照樣寫出,不再轉為「一」和「六」。這當時其成卦法所致。其《爻象》章講了「八」的爻象,講了「五」的爻象,講了「九」的爻象,講了「四」的爻象,就是不講「一」和「六」的爻象,這是因為「一」和「六」不是簡單的「七」和「六」,已經上升為陽爻和陰爻了;而「九」、「八」、「五」、「四」則還是筮數,有其具體的特殊的意義。
李學勤先生介紹說:
從簡文卦的結構看,七是陽爻,六是陰爻,都是多見的常態;而同樣相當陽爻的五、九,相當陰爻的四、八,則比較少見。簡文專述了後者的爻象:
八為風,為水,為言,為飛鳥,為腫脹,為魚……五象為天,為日,為貴人,為兵,為血,為車,為方,為憂、懼,為飢。九象為大獸,為木,為備戒,為首,為足,為蛇,為曲,為玦,為弓、琥、璜。四之象為地,為圓,為鼓,為珥,為環,為踵,為雪,為露,為霰。
這在文例上很像《說卦》的第十一章,不過《說卦》講的是卦象,這裡卻是爻象。
上引簡文以八、五、九、四為序,或許還有深意。看現已發現的楚簡實占的數字卦,除常見的七、六外,八較多,五次之,九更少,四則尚未見到,這或者不是偶然的。
二、清華簡「筮法」擬測:
根據以上兩位先生提供的信息,筆者推測清華簡「筮法」起例為:
1.筮數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2.每逢子午日,筮得九,仍然寫作九;每逢丑未日,筮得八,仍然寫作八;辰戌日筮得五,仍然寫作五;巳亥日筮得四,仍然寫作四。除此以外,在任何日筮得奇數寫作「一」,筮得偶數寫作「∧」。
以下按這個「筮法」起例計算「九」、「八」、「五」、「四」各自出現的幾率:
1/9×2/12=1/54
若出現684爻,即揲蓍684次,「九」、「八」、「五」、「四」的一共出現幾率:
1/54×4×684=50.7
這比較符合「九」、「八」、「五」、「四」出現一共53次的事實。
計算出現「一」、「∧」一共出現的幾率:
(1—4/54)×684=633.3
這與「一」和「六」出現高達631次相符合。
但是,以上仍然不能滿足「九、八、五、四高度集中於幾卦之中」的事實,廖名春先生沒有說明具體有幾卦,我估計「幾卦」不應超過10卦,如果是8卦左右,發生的幾率為4/54:
4/54×114卦=8.4卦
如果是4卦左右,發生的幾率則為2/54:
2/54×114卦=4.2卦
如此起例2就要朝相反的思路修改。
三、筮法揲蓍策數的佐證:
張政烺《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一文統計了三十二個筮數卦例,其中筮數出現的次數極不平衡,曾作一表,今轉引如下:
筮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次數3600011643324
其中六最多,一次之,二、三、四都是零。這種現象怎麼解釋?張政烺先生的看法是二三四都是積畫為之,寫在一起不易分辨是幾個字、代表哪幾個數,所以不能使用,然而這三數並非不存在,而是筮者運用奇偶的觀念當機立斷,把二、四寫為六,三寫為一,所以一和六的數量就多起來了。
殷及周初的位數中不見九字。九在位數中出現較晚,約在西周中葉以後,使用的次數少,井無特殊地位。
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觀戰國時期楚墓發現竹簡上有易卦,皆二卦並列(與清華簡筮數卦相似),共有八組十六個卦,所用數目字為:
數字:一六八九殘缺
出現次數:3749541
對此,張先生在上文《補記》中分析說:「二、三、四、五、七已被取消,集中到一、六兩項下。這裡的八、九似是再生的,九從一分化出,筆跡可辨,八或許是從六分化出來的。這便成為《周易》的前身,稍加修正即是《周易》了。」
我推測天星觀筮數卦與清華簡「筮法」有類似的起例,也許是:每逢甲己子午日筮得九,仍然寫作九;每逢乙庚丑未日,筮得八,仍然寫作八(原理見下文「太玄數」的論述)。
《周易·繫辭傳》有「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章,又有「天一地二」「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章。學者多將「五十」與「五十五」相混,甚至認為是錯簡之訛。此乃不知揲蓍筮法有三《易》之分,又有繁簡之分也。
帛書《易傳》是傳本《易傳》前期的成果,含有古易的東西。帛書《易傳》只有「天地之數」章,而沒有「大衍之數」章。
我根據筮數的發展規律以及帛書《易傳》只有「天地之數」筮法推斷,原始筮法的發展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2+3+4+5+6+7+8=36,對應《連山易》;
第二階段:1+2+3+4+5+6+7+8+9=45,對應《歸藏易》;
第三階段:1+2+3+4+5+6+7+8+9+10=55,對應《周易》;
以上是用類似投擲骰子的方法佔卜,骰子最早是用石子做的,見於舞陽賈湖裴里崗文化遺址龜殼裝石子;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還出土了用竹筒裝著的60支算籌,它與《歸藏》占書放在一塊。
還有因此而產生的「大衍」之筮法約有四種:
第一種:大衍之數36;
第二種:大衍之數46;
第三種:大衍之數50(《易傳》);
第四種:大衍之數60(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
此即朱彝尊《經義考》引元吳萊所說:
吳萊曰:易占以變,故其數但用九六而尚老,《連山》、《歸藏》占以不變,故其數但用七八二尚少。《連山》七而首艮,《歸藏》八而初坤,亦不過伏羲之舊,及推其取用之策,《連山》三十有六,《歸藏》四十有六,《易》則四十有九,又若不相為用者。
張政烺《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所列筮數卦多符合第一階段,清華簡《筮法》114個筮數卦符合第二階段。
清華簡「筮法」保留八、五、九、四「值日」之爻,是為了用「值日」爻象增加信息量,以方便斷卦。這種「值日」爻象的體例,似是後之納甲筮法使用「日辰」和「月建」之爻的濫觴。再往後的「子平」八字以生日天干為日元之神,也是如此。
清華簡「筮法」還採用類似「五行旺相休囚死」的「四節八卦所應吉凶理論」幫助斷卦:
大吉 小吉 大凶 小凶
春 來巽 勞 艮羅 兌
夏 勞 來巽 兌 艮羅
秋 兌 艮羅 勞 來巽
冬 艮羅 兌 來巽 勞
乾,《說文》從乙倝聲,簡文只作「倝」,是假借宇。離,簡文作「羅」,同於馬王堆帛書《易》,也系通假。坤,簡文作「臾」,是《歸藏》的寫法,也見於碧落碑及《汗簡》。坎,作「褮」,即「勞」字,同於王家台秦簡《歸藏》,輯本《歸藏》作「犖」,《周易·說卦》第五章稱坎「勞卦也」。震卦有時作「逨(來)」,按輯本《歸藏)震卦作「厘」,與「來」均為來母之部字。從這些,可看出《筮法》經卦卦名近於《歸藏》。
羅,是離卦,卻在八卦圖的北方,所以屬水,冬季旺,大吉。勞,是坎卦,卻在八卦圖的南方,所以屬火,夏季旺,大吉。若將「四節八卦所應吉凶理論」改成對應的「四節八卦五行圖」為:
大吉 小吉 大凶 小凶
春 來巽木 勞火 艮羅水 兌金
夏 勞火 來巽木 兌金 艮羅水
秋 兌金 艮羅水 勞火 來巽木
冬 艮羅水 兌金 來巽木 勞火
「四節八卦所應吉凶理論」與「五行旺相休囚死」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大吉,相當於旺;小吉,接近相(只有來巽木是休)。大凶、小凶與囚、死相類而不對應。五行家有「四廢日」,最早見於放馬灘秦簡《日書》、睡虎地秦簡《日書》,大吉,相當於利日;小凶,相當於四廢日。其它則不對應。
清華簡「筮法」還沒有熟練掌握五行生剋理論,對五行與八卦的整合還比較生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認定它是一種不成熟的筮法。只要按吉凶程度(大吉、小吉、小凶、大凶)順序排列,就會發現「四節八卦所應吉凶理論」在邏輯上是自洽的:
大吉 |
小吉 |
小凶 |
大凶 |
|
春 |
來巽木 |
勞火 |
兌金 |
艮羅水 |
夏 |
勞火 |
來巽木 |
艮羅水 |
兌金 |
秋 |
兌金 |
艮羅水 |
來巽木 |
勞火 |
冬 |
艮羅水 |
兌金 |
勞火 |
來巽木 |
需要注意的是,清華簡八卦將艮羅水歸為一組,這裡的羅雖然是離卦,由於位於八卦的北方,實屬水,所以「水土同宮」。陰陽五行學說一直存在著「水土同宮」與「火土同宮」的悖論。
四、「太玄數」納甲爻辰溯源:
廖名春介紹清華簡《筮法》說:
《祟》章講八卦各卦之祟,以乾、坤、艮、兌、坎、離、震、巽為序。其八卦與天干相配,以乾配甲壬,坤配乙癸,艮配丙,兌配丁,坎配戊,離配己,震配庚,巽配辛。其八卦次序也是先父母而後少男少女、中男中女、長男長女。
其十二地支與六子卦相配,依次以子午配震,丑未配巽,寅申配坎、卯酉配離,(辰戌配艮),巳亥配兌。
守力按:
清華簡《筮法》之《祟》章講八卦之序與帛書《易》相同,以乾、坤、艮、兌、坎、離、震、巽為序。這個卦序可以追溯到《孔子家語·執轡》和《大戴禮記·易本命》古易《連山》系統。《歸藏》有《啟筮經》,啟筮即夏啟之筮法,即《連山》也,故《歸藏》與《連山》的關係密切。李學勤先生認為清華簡《筮法》同《歸藏》存在相當密切的關係,我則認為其與《連山》的關係更為密切。從清華簡筮數一至九看,確屬於《歸藏》筮法;而從卦序與納甲傳統看,又與《連山》有關。從八卦圖坎離顛倒看,則屬於《易》外別傳。
清華簡《筮法》的十二支與數字爻、六子卦的對應見於《太玄經·玄數》:
子午之數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呂三十六。並律呂之數,或還或否,凡七十有八,黃鐘之數立焉。其以為度也,皆生黃鐘。
甲己之數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協,而八音生。
以上謂之「太玄數」。
「太玄數」另見於放馬灘秦簡《日書·納音五行》(公元前267年):
甲九木,子九水;乙八木,丑八金;丙七火,寅七火;丁六火,卯六水;戊五土,辰五水;己九土,巳四金;庚八金,午九火;壬六水,申七水;癸五水,酉六金;戌五火,亥四木。
「太玄數」配六子卦即後世之《京房》納甲爻辰。清華簡的大致年代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故《京房》納甲、爻辰源於先秦。下邊舉例說明《京房》八卦干支:
震納庚,子午配震。故震卦納庚,初九爻納子,九三爻納午;
巽納辛,丑未配巽。故巽卦納辛,初六爻納丑,六三爻納未;
坎納戊,寅申配坎。故坎卦納戊,初六爻納寅,六三爻納申;
余仿此。
有關「太玄數」的奧秘,《五行大義》引《太玄經》曰:
別數者,支數,則子數九,丑八,寅七,卯六,辰五,巳四,午九,未八,申七,酉六,戌五,亥四。
《太玄經》云:
「子午九者,陽起於子,訖於午,陰起於午,訖於子,故子午對沖,而陰陽二氣之所起也。寅為陽始,申為陰始,從所起而左數,至所始而定數,故自子數至申,數九,自午數至寅,亦九,所以子午九也。
丑未為對沖,自丑數至申,數八,自未數至寅,亦八,所以丑未八也。
寅申為對沖,自寅數至申,數七,自申數至寅,亦七,所以寅申七也。
卯酉為對沖,自卯數至申,數六,自酉數至寅,亦六,所以卯酉六也。
辰戌為對沖,自辰數至申,數五,自戌數至寅,亦五,所以辰戌五也。
巳亥為對沖,自巳數至申,數四,自亥數至寅,亦四,所以巳亥四也。」
又云:「陽數極於九,子午為天地之經,故取陽之極數,自丑未已下,各減一,從八至四,理自可知。」
干數者,甲九,乙八,丙七,丁六,戊五,己九,庚八,辛七,壬六,癸五。
《太玄經》云:
「甲己九者,甲起甲子,從子故九。己為甲配,故與甲俱九。
乙起乙丑,從丑故八,乙配於庚,與庚俱八。
丙起丙寅,從寅故七,辛配於丙,與丙俱七。
丁起丁卯,從卯故六,丁配於壬,與壬俱六。
戊起戊辰,從辰故五,癸配於戊,與戊俱五。
支有十二,以對沖同數,故自九至四。干唯有十,以配合同數,故自九至五。」
五、納音之原,實出於納甲:
錢大昕《納音說》:
六十甲子,納音所屬五行,沈存中《筆談》、陶九成《輟耕錄》皆箸其說。然所引者僅唐以後之書,又多傅會,難信。予蓄疑有年,適讀《抱朴子》云:「按《玉策記》及《開名經》,皆以五音六屬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屬庚,卯酉屬己,寅申屬戊,丑未屬辛,辰戌屬丙,巳亥屬丁。一言得之者,宮與土也。三言得之者,征與火也。五言得之者羽與水也,七言得之者商與金也,九言得之者,角與木也。」
《玉策記》《開名經》乃漢魏人所著(李守力按:惠棟謂《玉策記》周秦時書),始知納音果是古法。而所謂一言三言五言七言九言得之者,猶未曉其何義。丁酉冬至前五日,偶往婁東舟中,攜《抱朴內篇》,反覆思之,忽得其解。
蓋納音之原,實出於納甲。納甲者以十干配八卦,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長男而納庚,巽長女而納辛,坎中男而納戊,離中女而納己,艮少男而納丙,兌少女而納丁。又以十二支配八卦,乾納甲子壬午,坤納乙未癸丑,震納庚子午,巽納辛丑未,坎納戊寅申,離納己卯酉,艮納丙辰戌,兌納丁巳亥。京君明、干令升之徒用以說易。春秋傳周史筮陳敬仲,得觀之否,知其當代姜姓有國。先儒謂六四辛未土為羊,巽為長女,故曰姜。則布干支於八卦,古法已有之矣。
納音者又以六十甲子配五音,三元運轉,還相為宮,而實以震巽坎離艮兌六子所納之干支為本,五音始於宮。
宮者土音也,庚子庚午,辛丑辛未,戊寅戊申,己卯己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乃六子所納之干支,故為五聲之元,於行屬土,於音屬宮,所謂一言得之者也。
戊子戊午,己丑己未,丙寅丙申,丁卯丁酉,甲辰甲戌,乙巳乙亥,於行屬火,於音屬征。
戊至庚,己至辛,丙至戊,丁至己,甲至丙,乙至丁,相隔各三位,故曰三言得之也。
丙子丙午,丁丑丁未,甲寅甲申,乙卯乙酉,壬辰壬戌,癸巳癸亥,於行屬水,於音屬羽。
丙至庚,丁至辛,甲至戊,乙至巳,壬至丙,癸至丁,相隔各五位,故曰五言得之也。
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壬寅壬申,癸卯癸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於行屬金,於音屬商。
甲至庚,乙至辛,壬至戊,癸至巳,庚至丙,辛至丁,相隔各七位,故曰七言得之也。
壬子壬午,癸丑癸未,庚寅庚申,辛卯辛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於行屬木,於音屬角。
壬至庚,癸至辛,庚至戊,辛至巳,戊至丙,巳至丁,相隔各九位,故曰九言得之也。
土之音至微,火水則稍有音矣,金木則音漸著矣,土一,火二,水三,金四,木五,此五音由微而著之序也。數始於一,言一言者宮也,土音也,乃以為音母。隔八位而復得本母,三八二十有四而嬗於金,以商為母,金嬗於火,以征為母,火嬗於水,以羽為母,水嬗於木,以角為母,其相生遞轉之序,皆與宮音同。凡六十甲子再終,百有二十而復於始,還相為宮,循環無端,要皆本於納甲,而用六子不用乾坤,猶之八卦方位以震兌坎離居四正,而乾坤退居無事之地也。
沈存中所推「娶妻生子,隔八相生」之說,蓋已略見一斑,而未明乎立法之原,意謂揚斬自甲子始,不知其實始於庚子午也。於《易》蠱之彖曰:「先甲後甲」,巽之五曰:「先庚後庚」,甲者納甲之始,庚者納音之始也。誰謂納音非古法哉。若陶九成所引諸說,支離穿鑿,不合於古,儒者所不道也。
《抱撲子·內篇》相關文本:
抱朴子答曰:「按《玉策記》及《開名經》,皆以五音六屬,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屬庚,卯酉屬己,寅申屬戊,丑未屬辛,辰戌屬丙,巳亥屬丁。一言得之者,宮與土也。三言得之者,征與火也。五言得之者,羽與水也。七言得之者,商與金也。九言得之者,角與木也。」
若本命屬土,不宜服青色葯;屬金,不宜服赤色葯;屬木,不宜服白色葯;屬水,不宜服黃色葯;屬火,不宜服黑色葯。以五行之義,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也。若金丹大葯,不復論宜與不宜也。
一言宮。庚子庚午,辛未辛丑,丙辰丙戌,丁亥丁巳,戊寅戊申,己卯己酉。
三言征。甲辰甲戌,乙亥乙巳,丙寅丙申,丁酉丁卯,戊午戊子,己未己丑。
五言羽。甲寅甲申,乙卯乙酉,丙子丙午,丁未丁丑,壬辰壬戌,癸巳癸亥。
七言商。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庚辰庚戌,辛巳辛亥,壬申壬寅,癸卯癸酉。
九言角。戊辰戊戌,己巳己亥,庚寅庚申,辛卯辛酉,壬午壬子,癸丑癸未。
六、「太玄數」暗合河圖洛書、五運六氣:
為了說理,再引《太玄經·玄數》:
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
子午之數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呂三十六。並律呂之數,或還或否,凡七十有八,黃鐘之數立焉。其以為度也,皆生黃鐘。
甲己之數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協,而八音生。
以上即「太玄數」。「太玄數」的地支數見於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清華簡《筮法》,公元前267年的放馬灘秦簡《日書·納音五行》既有天干數,又有地支數。所以「太玄數」並非如先前學者認定的起源於西漢末年的揚雄《太玄經》,它起源於更早的先秦時期,屬於古易範疇。
除上文所說,「太玄數」是京房易爻辰(納干支)和六十甲子納音理論的源頭外,筆者發現「太玄數」暗合河圖洛書和五運六氣。
河圖即五行生成之十數圖。五行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箕子傳給武王的《尚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太玄經·玄數》所說的「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即後世所謂「河圖」。河圖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管子·幼宮圖》(即《玄宮圖》),戰國時期《墨子·迎敵祠》「東為八,南為七,西為九,北為六」與《玄宮圖》完全相同。放馬灘秦簡《日書》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即五行生成合數。西漢末年揚雄《太玄·玄圖》「一與六共宗,二與七為朋,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稱《玄圖》之名,顯然是承襲了管子《玄宮圖》。
洛書九數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九宮八風圖》和《大戴禮記·明堂》「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這兩部著作應該是戰國的,西漢又做了編輯整理。起源於先秦,東漢初年結集的《周易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即後世《洛書》所從出。
五運六氣學說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的運氣七篇大論,是王冰在整理《素問》時補入的,包括「天元記大論篇」、「五運行大論篇」、「六微旨大論篇」、「氣交變大論篇」、「五常政大論篇」、「六元正紀大論篇」、「至真要大論篇」在內的七篇文章。運氣七篇非王冰所著,而是出自先秦古籍。
據《天元紀大論篇》,五運為:「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三陰三陽六氣為:「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五運即河圖(玄圖),不必論矣。
六氣合太玄地支數:子午少陰君火九(熱氣),丑未太陰濕土八,寅申少陽相火七(暑氣),卯酉陽明燥金六,辰戌太陽寒水五,巳亥厥陰風木四。
子午少陰君火九,即洛書南方九紫火,後天八卦離卦;離為夏季,故君火為熱氣;
丑未太陰濕土八,即洛書東北八白土,後天八卦艮卦,由於「水土同宮」,故艮土為濕土;
寅申少陽相火七,即洛書西方七赤金,後天八卦兌卦,由於七在河圖為夏季火之成數,故其色赤,受火氣,居洛書西方金位,稟賦夏秋之氣,故相火為暑氣;
卯酉陽明燥金六,即洛書西北六白金,後天八卦乾卦;
辰戌太陽寒水五,即洛書中宮五黃土,由於「水土同宮」,五五合十,洛書是九進位,故五加五等於一,故寄於北方一白水;
巳亥厥陰風木四,即洛書東南四綠木,後天八卦巽卦。
以上共有七宮六卦,缺三碧震卦、二黑坤卦,可從對宮求得,故六氣合太玄地支數完全符合洛書九星。太玄數與河圖洛書出於先秦,故運氣七篇出於先秦古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