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人回味的內蒙六大美食

內蒙古奶茶

內蒙古奶茶

蒙古民族熱情好客,家裡來了客人,放好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滿滿一大盤炒米,周圍擺上盛在瓷盤裡的黃油、奶豆腐、紅糖、各種餑餑,接著獻上熱氣騰騰的奶茶。如果有客在座,不給茶喝或沒有「塔布喜」(奶食品等),主人則要「臉發紅,心難受」,而客人則以為「茶沒有茶,臉不給臉」。

奶茶的種類很多。據文獻記載,早在1300年前,就已經有健身止血、治療失眠症的「酸棗稀飯」;有提高視力和聽覺的「嘎仁薩麵茶」;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寶日瑪湯」等等種類的奶茶。而「玉盤茶」、「金字茶」、「西番茶」則是蒙古大帝皇宮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來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制奶茶,各有千秋。

奶茶有解除疲勞,促人興奮,增強食慾,幫助消化,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還能治療感冒等病,是上乘補品和飲料。

全羊湯

內蒙古風味湯菜,俗稱羊雜碎。用羊頭、蹄、下水為主料,加輔料煮制而成。將羊頭、蹄的毛,燙、燎、刮洗乾淨,羊肚用開水燙去毛,心、肝、腸等下水分別翻洗、浸、漂乾淨。鍋內加清水入主料及花椒、山奈、小茴香、鹽等調味品煮燉,鍋開時,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香味溢出,頭、蹄的骨肉能分離.其餘下水熟爛後撈出,切成條或薄片。鍋內加羊油燒熱,用蔥、蒜、辣椒熗鍋,添入煮羊骨頭湯、清水及適量的原湯和精鹽等調味品,待燒開後,下入主料,煮至湯濃味醇時即成。配白焙子、香菜食用。此湯味鮮、香辣、濃醇、不膻,深受群眾歡迎。

烤全羊

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肴。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烤完以後,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拔絲奶豆腐

內蒙古風味名菜。以奶豆腐為主料烹制而成。將奶豆腐切條、裹麵粉,掛上用雞蛋清、澱粉、麵粉製成的松糊入油鍋炸熟,呈金黃色撈出。鍋內加適量白糖熬成拔絲糖漿,倒入炸好的奶豆腐,並撒些芝麻,裹勻糖漿裝盤即可。此菜色澤金黃,口味甜香,上席牽絲不斷,是酒席中的佳品。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里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的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但應注意,如果在牧民家做客,不要自己動手隨意選食。主人會視客人的年齡和地位,為客人選擇不同部位的羊肉。老年人一般吃羊大腿,肉嫩好嚼;青年人吃羊肋巴骨和脖子肉;小孩啃羊小腿;女賓更受照顧,一般吃肥嫩的羊脯肉。

莜麥

莜麥,亦稱「裸燕麥」,俗稱「油麥」,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原產於中亞地區,最先引進歐洲大陸,爾後被我國引進,種植於西北、華北北部、內蒙古等地,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八年頒布開墾蒙署令,流民遷入此地,莜麥從此在壩上落戶。莜麥耐寒性強,非常適合壩上的冷涼氣候。而且莜麥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秸行稈和麩殼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是牲畜的上等飼料,還可用於造紙。莜麥面可食用或做飼料。蛋白質平均含量達15%,比白面高51%,比稻米高93%,比米高54%,比玉米高68%;脂肪含量居各種糧食之首,平均達8.5%,是麵粉的4.5倍,是稻米的6倍;鈣磷含量亦很高,每百克莜麵含鈣58毫克,比麵粉多20毫克,比稻米多50毫克;含磷312毫克,比麵粉多53毫克,比稻米多208毫克。莜麵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十分耐餓。口外廣為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麵餓斷腰。」說的是人們吃了莜麵,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蕎麥麵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裡的人們對莜麵特別鍾愛,奉為至寶。


推薦閱讀:

星空蛋糕是什麼?
西點師,就是魔術師。
孤獨的人更要吃好飯
日本料理和中國料理有哪些主要的異同點?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