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技相合、太極真諦

理技相合、太極真諦/和有祿

作者:和有祿

和式太極拳創始於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是河南省溫縣趙堡人,他出生與當地一個中醫世家,自幼隨父習文學醫。1825年,始學於本鎮拳師陳清平。成為陳清平的入室弟子。後隨他的姐夫李棠階(歷任晚清禮部侍郎,軍機大臣、禮部尚書等職)進北京供職。官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職官員)和兆元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刪其繁瑣,增其不足,創編了一套體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也有人以地域稱其為趙堡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除具有一般太極拳的要領外,有自身獨特之處。歸納為原理、練法和技術技法三個方面,請教各位。 其一:和式太極拳的原理及太極拳的問題。 和式太極拳又稱為代理架。所謂代理架,有兩方面的含義。 (1)人的身體技術和理論有機的結合。 (2)以自然柔活的身體運動,練養體內浩然之氣。即有表及里,從而達到練內的目的。和兆元在《太極拳要論》中說:「理技相合,太極真諦。習者不可不詳思揣摩焉。若理能守規,久恆自成也。」太極拳是傳統武術中理論最豐富的拳種之一。也使很多練習者無所適從而難以掌握。其原因在於理論缺乏系統性和理技的脫節。舉一例說明:在《太極拳釋名》中說:「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十三勢者,分朋、捋、擠、按,采、列、肘、靠,進、退、顧、盼、定也。」認為太極拳就是十三勢。很顯然,十三勢的實質,就是傳統武術中的攻防技法。但是,對十三勢進一步闡釋的《十三勢歌》和《十三勢行功心解》兩篇拳論中始終沒有提到《太極拳釋名》中朋、捋、擠、按,采、列、肘、靠,進、退、顧、盼、定此十三勢。那麼,此十三勢與彼十三勢相同嗎? 傳統武術的共性有快慢、剛柔、虛實、動靜、尚巧等。有人撰文認為纏絲精是太極拳特有的重要標誌,但是,這種說法最早是陳鑫在《陳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出現的,可是,後人都認為是纏絲勁。那麼,這是陳鑫沒有能正確表述「纏絲」這種勁法,還是後人誤解了陳鑫說的拳法中纏絲這種精華。如果是拳法的精華,這種精華是什麼?又或者是理論與技法的脫節。「太極」一詞出於《周易》。太極拳是用《周易》的太極陰陽學說來指導拳術的練習方法。通過太極拳的練習。去達到周身圓轉自然,身體各部位陰陽互變的技術。太極圖是《周易》哲學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極圖外呈渾圓一氣,內含陰陽合聚,體現了萬物陰陽之間的運行消長與轉化。和式太極拳以《周易》的理論貫串於拳勢之中。象其形(圓),取其義(陰陽、五行、八卦),用其理(陰陽變易,五行生剋,天人合一)。《周易·繫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是指陰陽,用陰爻和陽爻來指代。陰爻和陽爻組成了八種基本圖形,即八卦。八卦的不同組合近而產生了64卦象。這些卦象又產生了無數的變數。近取諸身,與身體相合:人體分左右兩脅,進而有兩肩、兩胯四大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八小節。與動作相合:即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坎離,領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圓為太極自象,運動時以走圓為基礎,以身體相應部位的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等有陰陽關係動作的不同組合,形成太極拳一動無不動,周身協調,連貫圓轉的運動特色。以陰陽變化時產生的分、合勁力,形成太極拳千變萬化的技擊方法。圓、上下、進退為五行,開合、出入、領落、迎抵為八卦。合之為十三,故和式太極拳又稱其為十三式。太極拳是用身體技術表現了生命智慧和哲學思考。太極拳理論中的太極陰陽學說,不能脫離人體和拳技。否則,既使成為易學大師或理學大家,但不一定能成為太極拳高手。因此,理論與技法的有機結合,才是完善的太極拳。 其二,和式太極拳練什麼與怎麼練? 當前,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很多,較有代表性的歸納為兩類:即彈抖震腳,忽快忽慢。或者鬆軟緩和,越慢越好。那麼,這些練習方法怎麼去達到太極拳所要求的以柔克剛,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呢?這個問題困惑了很多太極拳愛好者,也制約了太極拳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如果太極拳失去了以柔克剛,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的原則,也就失去了太極拳對與錯的衡量標準。可以這麼講,失去這一標準,任何一組動作,只要按照以上兩類要領去運動,就是太極拳。太極拳所包含哲理的宗旨,在於通過「無為無不為」的修練方法,達到以柔克剛,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和健身養生的目的。要達到這一效果,首先,要求周身圓轉靈活,觸自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接入彼勁後沾隨不脫,急應緩隨,隨勢旋化,方能引凈落空,四兩撥千斤。不難理解,進退自如,圓轉靈活是實現以柔克剛,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的根本。所以,太極拳的練習目的,就是要達到輕靈圓活,順遂自然的效果。 和式太極拳的行功走架又叫「耍拳」。耍拳崇尚的是輕鬆自然。走架時著勢自然圓活,神意活潑自然,呼吸自然順暢。姿勢動作合乎自然。耍拳的運動方式,符號人體的生理規律和生命科學,也正是太極拳能有很好的健身和養生效果的科學所在。正如《耍拳論》所說:「它的取法是根據老莊自然之道,《易》學陰陽之理及以弱勝強,無為之為之論。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此三者為和氏「耍拳」之準則。……,要求自然、鬆柔、輕靈,像頑童玩耍那樣隨便。不要用意,使氣,更不可顯示發勁。」 (和兆元傳 和慶喜整理)和式太極拳耍拳時,把輕靈自然比喻為:身法運轉要像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在空中迎風飄蕩。把身體中正比喻為:打拳如坐轎。不貪不欠。身法要像先天太極圖中的子午線那樣垂直中正,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條直線等。把身體處處走圓比喻為: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渾身都是圈,如一棵大樹掛滿無數圓環,風擺樹動,環環皆轉,如軸如輪。把太極拳的技法比喻為:滑如池魚、粘如鰾膠、軟如棉花、硬如鋼。耍拳的規矩以自然為根本。舉一例說明,人在無意識狀態下,舉起手掌時的狀態一定是側立掌。此時,手掌是最自然的狀態,也就最合規矩。和式太極拳的三直、五順,三節、六合等要領,皆以自然為規矩。如三直中的身直之要領,除要求軀幹不能左歪右斜,前俯後仰外。還要求腰脊中正,人體脊柱的先天狀態並無彎曲,後天不良的違背自然行為的增加,致使常有頸椎,腰椎疾病發生。和式太極拳以後天之方法使其回歸先天自然狀態。身法中正自然,有助氣沉丹田,能練丹田先天之氣,也是太極拳健身養生之道。身體正直,勁力上下通達,氣血順暢,合太極拳自然之理。五順要求手、身、腿、腳、意處處順遂。順,則周身通達自然。使人體處於順遂自然的最佳狀態。才能進退自如,把握先機,在技法上實現以順制逆,我順人背,避實擊虛,以求四兩拔千斤的最省力的技擊效果總之,通過輕鬆自然的耍拳,達到身體輕靈圓活,無處受力。變化迅速,引勁落空。沾連粘隨,急應緩隨。勁力蓄備,把握先機的目的。尚力不如借力,發力不如化力,顯力不如蓄力, 其三,和式太極拳的編排和基本技術技法 和式太極拳套路和招勢的編排簡潔流暢,體用一致。符合人體自然生理和武術運動的規律。拳架怎樣練,推手就怎樣用。推手又可檢驗拳架是否正確實用,也是走向散手的過渡階段,盤架子功夫的積累是提高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故有人把和式太極拳拳架、推手、散手三合為一的編排,稱為三合一太極拳。 在行功走架時,做到三直:頭直、身直、小腿直。五順:順身、順腿、順手、順腳、順意。明三節,人身可分為三節,每節又分為三節。知六合,即外三合的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的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及不撇不停等。圓是太極之象,是活的基礎。和式太極拳行拳走勢,以圓為宗,身體各部在鬆柔狀態下,做圓或弧形的公轉和自轉。四大節、八小節等身體相應的部位,似有無形繩線牽拉,(和式太極拳稱為練架有繩,俗稱掛線)。形成周身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使拳架動作遵循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換的變化規律。處處分清陰陽,追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的動態平衡。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包含了接、引、化、發的技擊含義,處處走圓形成練勁圓轉,用勁自然。挨到何處何處走,周身無處不太極。臨敵因勢應變,圓切線引勁落空,身旋氣轉離心拋擲,內勁渾圓松活彈發。表現出滑如魚、粘如膠、軟如棉花、硬如鋼的技擊特色。 和式太極拳不尚用固定的招法去練習技擊,在身體陰陽變化時形成的朋、捋 、擠、按、採、挒、肘、靠,也稱上八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也稱中八法或身八法)踢、蹬、套、勾、纏、掃、插、膝。(也稱下八法或腿八法)等各種技法,在輕鬆自然中,尋找有利於自己的機勢,三盤其手,綜合運用,克敵制勝。以上二十四法能完全貫穿融合於和式太極拳的套路招法中,充分顯示出和式太極拳三合一的特點。 總之,和式太極拳以自然為準則,以圓、弧為運動形式,以陰陽變化之法,使身體處處分出陰陽。以輕靈圓活,柔中求剛為原則。視練者體質階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勻適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為度。拳架、推手、散手合而為一,樸實無華,簡潔流暢。 文中不妥之處,祈望同仁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40式太極拳-中國太極拳網
活步太極拳套路(續)
三圓律太極推手秘笈
玉林陳氏太極館即將十周年館慶,陳長流大師光臨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