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的黃金法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人際交往中的黃金法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支持他人才能贏得他人  如何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係氣氛中,如何提高個人的人際魅力,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狀態,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在生活中,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那就是都希望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持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人際交往中,喜歡與厭惡是相互的,你會發現,那些喜歡你的人,你往往也喜歡他們,願意接近他們;而對你冷淡和疏遠的人,甚至厭惡你的人,你的反應也是相應的,你對這些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疏遠或者產生厭惡感。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人際交往的交互原則:決定一個人是否喜歡另一個人,最強有力的一個因果關係是,另一個人是否喜歡他。  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他們安排互不相識的被試分別參加一系列合作性活動。每次交往以後,有意安排一名被試(研究者的助手)對研究者評價其他被試(真被試),或誇獎,或抱怨,或先褒後貶,或先貶後褒,並讓各組被試評價者聽到。  最後,被試評價者自己選擇下一階段實驗的合作者時,受到表揚的被試,都傾向於選擇原來的夥伴(研究者的助手),而受到抱怨的被試,則傾向於拒絕選擇原來的搭檔(研究者的助手)。  心理學上對此的解釋是,任何人都有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的穩定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關係保持某種適當性、合理性,並根據這種適當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為以及和別人的關係得到調整。這樣,當別人對人們做出一個友好行為,對人們表示接納和支持時,人們會感到「應該」對別人報以相應的友好應答。這種「應該」的意識,會使人們產生一種心理壓力,迫使人們也表示相應的接納行為。否則,人們的行為就是不合理、不適當的,就會妨礙自己以某種觀念為基礎的心理平衡。 生活中,當我們對別人做出了一個友好的行為,對別人表示接納以後,我們也會產生一種要求別人做出相應的回答的期望。如果別人的行為偏離了我們的期望,我們會認為別人不友好,不值得我們友好對待,從而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對對方產生排斥的情緒。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是有心理依據的,支持別人,是贏得別人的必經之路。  我以前的同事,最近失戀了,在網上抱怨她的男朋友根本就不是真正地喜歡她。她憤憤不平,「他竟然敢搶在我前面說分手,太過分了,還口口聲聲說愛我呢!」她是個自戀狂,認為自己
推薦閱讀:

到了大學,你還害怕老師?
怎樣消除人際交往中的穿針現象
內心強大的表現都有哪些?
性格內向的人口才怎麼才能變好?

TAG:人際交往 | 黃金 | 法則 | 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