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談武式太極拳母勢「懶扎衣」(轉)
06-03
談武式太極拳母勢「懶扎衣」 翟維傳 武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廣府人武禹襄所創,由第二代宗師李亦畲進一步繼承完善,發展成為一大具有鮮明特點的太極拳流派。武禹襄、李亦畲開啟太極拳理論研究之先河,他們的著作至今在太極拳界奉被為經典。武式太極拳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正是它在王宗岳太極拳論的基礎上,嚴格遵循太極陰陽的變化之理,一招一式中規中矩,舉手投足講究分寸,蘊含著豐富的太極哲理。如在走架上要求做到鬆柔圓活,連綿不斷,出手高不過眼、遠不過足;在開合上求做到開合有致;在虛實上要做到虛實分清,有虛要虛透,實要實足之說;在技藝上要求不丟不頂、沾連粘隨、引進落空、借力打力,追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神奇境界;在功法上要做到周身一家,勁整渾圓、內外相合、陰陽互補等。這些都是武式太極拳的藝理精華,技擊原則和處世哲學。 不管什麼武術流派,都有它的看家本領與代表勢法。武式太極拳的「母勢」是「懶扎衣」,它是整個套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式,有萬法皆出「懶扎衣」之說。它貫串於整個套路之中,千變萬化。恩師魏佩林時常教導我們說:「練好懶扎衣,走遍天下無人敵。」恩師姚繼祖說:「看一式懶扎衣,便能斷定一個人太極功夫的深淺,過去遜之(李亦畲次子李寶讓)宗師講到,武式太極拳懶扎衣,別看只有一個圈,在運作中包攬了太極拳的八種勁法,擁、捋、擠、按、采、捌、肘、靠,這要看自己怎樣去領悟了。」郝為真宗師曾說:「我練了一輩子拳,就學會了一個懶扎衣。」都說明了懶扎衣在武式太極拳中的地位。 通過本人五十多年的太極拳修鍊,深深地認識到「懶扎衣」一式在拳架中的主導地位。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我深知學員們的感受,普遍認為懶扎衣看起來簡單,做好卻很難,大量重複性練習這一式,顯得單調乏味,難於理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使後學者少走彎路,多出功夫。本人結合自己的練拳與教學經驗,在繼承與發展的前提下,總結並出版了《原地樁功》、《活步樁功》、《武式太極拳精要九式》等一系列的內功勁法論著,這些都是在懶扎衣的各種變化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幾年的推廣,學員們普遍反映這些功法圓活緊湊,身體鬆柔合度,意氣內外相合,氣感強,上功快,解決了練習中的單一、枯燥無味而難以理解的難題,從練習中體會到懶扎衣的奧妙與樂趣。 武式太極拳到第三代郝為楨宗師,發明了在走架時每一勢要分四字來完成,即「起、承、開、合」,貫串於每一勢法之中。我感到非常好,有利於集體演練,更有利於教學。現在具體的談一下「懶扎衣」式中的起、承、開、合的作用。 起:即是一勢的開始。如「左懶扎衣」,在武式太極拳套路起勢後,便是左懶扎衣式的開始,要求腰微向右轉,重心移於右腿,兩腿開始分虛實,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同時,兩手隨腰轉向右後捋帶,這時要做到兩腿微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頂、吊襠,氣沉丹田等身法,在技術上為圓活接化,在配氣上為吸氣。 承:是承上啟下之意。接上動,身體繼續向下松沉,尾間前送,命門後撐,意氣向下沉於右實足,使下盤更加穩固,同時,左腿有上提之意,向左前方45度邁出,以足跟著地,足趾上翹,兩手內合向上弧形棚起至胸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後與左肘平齊,要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尾閭正中,氣沉丹田,虛實分清等身法,在技術上做到陰陽相濟,圓活,含蓄,引化,沾制,在配氣上為吸氣。 開:是擴展發放之意。接上動,右實腿足跟蹬地,身體前移,左腿前弓的同時,兩手坐腕,豎掌,外旋向前擁出。可使對方向外跌出,這是在對方落空拔跟失控的情況下,自己已做好蓄勁待發,才可使對方跌出,在完成開時要注意,以後實足蹬地,是利用地面的反彈力,勁由腳跟起,由腿而腰直達兩手,要一氣貫串,要求前弓腿膝不可過足尖,後腿不可蹬直,要做到曲中求直,上下協調一致,在技術上為發放,做到內外相合,勁整渾圓,在配氣上為呼氣。 合:是收攏之意。接上動,身體向前足下松沉,同時兩手向下合力外旋,與身體協調進行,兩手下行於腰齊,向左右分開,這時意氣沉於前腿,使根基穩固,兩手有沾化之意,兩手繼續劃弧向上豎掌,內合於胸前,呈抱球狀,同時右足向前跟步,至左足右後方,以足尖點地,兩腿為左實右虛。這一動作是一個勢法的終了。 武式太極拳在整個套路中,每一式都要做到起、承、開、合,要用心體會,默識揣摩,去探究太極拳的精義。這裡要把開合作以認識,「開合」在武式太極拳中有開、合、隱、現之說,在運動中,是由松入柔,運柔成剛,達到剛柔相濟,但它是在松靜之中,暗含著開合隱現,在運動時,開則俱開,即周身骨節和肌肉群都有開展之意。開在技擊上為發放,發力的神意,微現於體外。開在配氣上為呼氣,在手法上是以小指領意,坐腕豎掌,外旋為開。合則俱合,即周身骨節和肌肉群都有收縮之意,把運力的神意收隱於體內。在技擊上合為收,為含蓄,為松隨。在配氣上合為吸氣,在手法上是以小指領意放鬆內旋,所以在武式太極拳中,兩手內旋為合,外旋為開。在每個勢法的運動中都是以開合貫串於整個勢法之中,由合轉開,由開轉合,無時不在變化。武式太極拳在練功上是用內氣的潛練和內勁的轉換支配外形的運動,要求做到「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由開到合,由合到開,互相轉換的漸隱漸現。武式太極拳在保健醫療上,除開、合,隱、現使周身骨節和肌肉群進行開展、收縮運動外,每式還結合「開呼」「合吸」使橫膈膜升降,起到上承、下壓的作用,促使胸、腹、臟、腑亦隨著蠕動,這樣就形成了周:身骨節、肌肉群、五臟六腑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種內外協調而統一的運動,是太極拳能夠祛病延年,強身保健的根本原因。拳論中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有開中再開,合中再合」之說,所以每個勢法中都是由開到合由合到開或由合再合,由開再開到合。開合即為陰陽的演變,恩師姚繼祖經常講「開合即是打手」,可知開合在拳術中同樣很重要。武式太極拳母式「懶扎衣」在動作中的起、承、開、合,是指導練習者注意每式的動作過程,處處都要做到位,明白其中的各個涵義,只有懂得了其中之理,才可練好太極拳。 任何事情都有它一定的規律,我們只有按規律操作,才能順應自然,達到理想的彼岸。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個動作的成功包括:從初步掌握,到動作正確定型,到動作的自動化三個階段,在每一階段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急於求成,俗話說「欲速不達」就是這個道理,拳譜上有雲,「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學者應先明理而後行。當然要想在太極拳領域有所成就,還得記住一句話「師父領入門,修行靠個人」,太極有路「懶扎衣」,修鍊無涯苦作舟。若要敲開太極拳大門,「懶扎衣」便是這道門的鑰匙,在正確的練法基礎上,太極拳的秘訣就是——「苦練」。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論八字應期
※[轉載]密傳相法五十招
※【轉載】昨天你在床上佔盡了我的便宜,今天又想在沙發上…?
※[轉載]黃龍脫甲鞭桿
※(35)[轉載]終身運程預測與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