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搞錯了,這不是一台音樂節目

 

  先來談一下《中國最強音》的拷貝原型《X音素》的套路吧:節目製作方串通參選者,將事先已做好計劃和編排的情節(絕非完全杜撰,至多半真半假,這是戰術上的必要)假裝成直播突發事件或後台即時訪問所得,來製造煽情嘩眾的戲劇效果。

  這種手法在所有選秀節目中早已司空見慣,但再沒有一個像《X音素》如此肆無忌憚——肆無忌憚到懶得在節目敘述次序和鏡頭邏輯中掩飾對觀眾的這種欺騙——神經再大條的人也明白台上這位或性格核突、或身世慘絕、或舉止失常、或語出驚人的海選選手在上台之前,已背熟了台詞,已經過了節目專業工作人員的嚴格訓練。這種嚴格,已具體到那些跟明星評委閃出火花的交流,其時的語氣如何,眼神和手勢應該放在哪裡,露齒,抑或不露齒,等等。節目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也應花在這個上面。

  明知這個恍若韓劇、恍若趙本山上身的偶發事件是一早安排好的,卻要裝作不知,真誠且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韓劇、趙本山小品的美學中去,感受之,欣賞之,這種對節目方和參選者串通的無視乃至成全,令觀眾荒謬絕倫地成為被害者。

  以上是以商業運作為根本的流行文化的老把戲,也是它的最高及最終形式。狀似湘西的趕屍——還能把人玩兒得更狠嗎?偶像簽名、奢侈品牌的Logo、網路流行語、排行榜的投票程序,等等,甚至包括對此的批評(群毆式的千篇一律),最終令這些無法再無聊的東西變得有趣。令它們的毫無意義變得深刻的人,不是製造和販賣它們的人,而是我們這些購買並消化它們的人。對其無聊和毫無意義的本質的深知,成為我們促其有趣和深刻的動力。因為所有真正有趣和有意義的東西,已經被除了生產和消費這兩件事之外,再不鼓勵人類從事任何活動的社會所耗盡了。

  在此之後,人類必須還要至少在形式上興高采烈、有夢想和尊嚴地活下去,是不是?《中國最強音》第一集惡評如潮,只因與《X音素》相比,徒具其形,卻不沾其意。

  直截了當地說,《中國最強音》這個名字就跟《X音素》的關鍵風格背道而馳。「X音素(The X Factor)」直譯是「X因素」,雖也時不時把音樂和夢想這兩顆狗頭掛出來,但它是什麼肉都可以賣的;所謂X,即誰也說不好究竟是什麼鬼因素令這位選手登台乃至獲選的,但這個鬼因素一定要令觀眾感到好玩兒、好笑、好意外,從而提升收視率——因此,就算一些真正的壞人和怪咖(如後台設計陷害競爭對手的,或因遭到淘汰而下台後暴力泄憤的)出現在節目中也順理成章,但他們若出現在《中國最強音》這麼一個僅名字上看已光偉正到掉渣,且過於強調音樂的節目中,就會顯得莫名其妙。

  這就是那位唱《媽媽的吻》的保安或自辱傾向嚴重的河南小伙出現後,觀眾們怒不可遏的原因,他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角色出現,這令他們找不到北。你可以令觀眾們心如刀割,但千萬不能令他們找不到北。令他們找不到北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夠了,他們不缺這個。

  如果《中國最強音》將濃濃地氤氳在《X音素》中的,那種讓觀眾「跟我們一樣不要臉起來吧」的暗示、呼籲和逼迫中的話,觀眾們或許就不會如此找不到北了。取消其核心價值後完整保留形式細節,這種荒唐,如屠龍之技——技成歸來,竟被廣電分配去了養豬場,場長還自稱葉公。

  若想找到北,《中國最強音》必須回歸《X音素》的本質,向觀眾們真誠地發出娛樂至上的邀請。大力削減、主動避開節目的音樂性,讓大家不再將之誤解為一個音樂節目,至少,它首先不是一個音樂節目,而僅是用音樂挑頭,讓大家見識見識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麼一個人類學現象的,後現代舞台劇。請《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這類音樂節目及其粉絲好自為之,哪裡涼快,就蹲在那裡,不必妄動,不要理我;《中國最強音》意圖招徠的,是從《甄嬛傳》到《X檔案》,從《鄉村愛情故事》到《行屍走肉》的,高品質、跨領域的觀眾。

  另外,這樣也令章子怡驟然物盡其用起來,她不是音樂專業人士這一點,也不再會落人話柄。


推薦閱讀:

為何我們需要情緒急救
我們的婚姻,該打多少分?
努力奮鬥的名言100句 我們一直在奮力奔跑追趕太陽
年少時我們都不懂魯迅,如今再讀卻句句深刻
馬年第一問:我們要樹立何種家訓?

TAG:音樂 | 節目 | 音樂節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