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真正有文化的女子什麼樣?
宋代,在歷史上算不上最好的時代,也算不上最壞的時代,但它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名字:蘇軾、辛棄疾、陸遊、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曾鞏、李清照、柳永……
在這些名字中,有一個女人,她叫李清照,在眾多耀眼的男人中間,她毫不遜色,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個性十足。
以現代的眼光看,她也是一個不平凡的女子,是一個真正有文化、有想法、敢作敢為、不落俗套的女子。
1
李清照,生於1084年,正是北宋後期。
這個時候的北宋,程朱理學還沒有佔據絕對的地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還沒有成為禁錮女子的繩索,女人還是延續了唐代,有一定的自由。
李清照的父母生了她之後,大概也沒有想過要把她圈養在家裡,「清照」二字甚至可能寄託了父親的人生理想,一生清白,普照大地。
李清照是幸運的,生在一個不錯的時代,一個不錯的家庭,這註定了她的青少年時代應該是幸福無憂的。
按照現在的眼光,李清照的家庭環境不錯,她的原生家庭超過了同時代很多人。
她的父親李格非,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中了進士,那個時代考個進士可比現在考個重點大學難的多。
李格非也確有才華,曾被當時的大文豪蘇軾賞識,而且李格非本人做過眾多的教育官職,在教育系統幹了很多年,對教育孩子也自有一套。
她的母親也不簡單,祖父中過狀元,她自己寫文章也寫的很好,不是一個普通的沒讀過書的家庭婦女。
這樣的高知家庭,自然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李清照從小就開始讀書識字,並不像別的女孩子那樣被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
她的父母覺得女孩子讀書沒什麼不好,也不需要整天悶在家裡,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出去踏踏青,散散心。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簡直生活在蜜罐里,她就是那個從小被父母富養的孩子,衣食無憂,有見識,有才華。
這也註定了她的人生跟一般的女孩子不會一樣。
2
轉眼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哪個少女不思春,李清照也不例外。
但那個時代,即使自己心裡有想法,婚姻大事還是很難自己做主的,她依然無法逃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魔咒。
李清照也為此苦惱,萬一嫁一個紈絝子弟、不學無術,自己與他沒有共同語言,豈不是很苦,最好找的伴侶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樣,除了日常瑣碎,能夠談談詩,講講詞,你一個眼神,我已懂你的情深。
李清照是幸運的,這個幸運與其說是命運的饋贈,不如說是自己贏得的。
因為從小讀書寫文,李清照年紀不大已經小有名氣,如果像現在一樣有網路,她也是一個文化網紅。
出了名就有了仰慕者,趙明誠就是仰慕者之一。
趙明誠和李清照是山東小老鄉,父親都在朝中為官。
趙明誠本人出身官宦,卻並不遊手好閒,他喜歡收藏金石字畫,具有很高的造詣,同時寫詩作詞,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本人還是太學生,前途一片光明。
他輾轉聽說了李清照,覺得娶這樣一個有文化的妻子應該不錯,有共同語言,於是委婉的向父親趙挺之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雖然同朝為官,趙挺之和李格非的政見大不相同,但這個時候還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相對融洽。
趙挺之一想,娶這樣一個兒媳婦對自己來說沒損失,又隨了兒子的願,美事一樁。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沒有什麼意見,你趙挺之比我官大,我也不巴結你,我女兒嫁給你家也不是高攀,誰娶了我家閨女才是高攀呢。
雙方父母都同意,18歲的山東姑娘李清照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嫁進了趙家。
3
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幸福生活從此開始。
兩個人的婚姻被稱為美滿婚姻的典範,兩個人算的上是真正的門當戶對,而且精神上葉門當戶對。
兩個人互相欣賞,彼此交流無障礙,趙明誠醉心於金石字畫的收藏,李清照也對這項工作感興趣,時不時的提出好的建議,夫唱婦隨,好不愜意。
當然,結了婚的李清照並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樣,在家裡相夫教子,孝順公婆,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她與趙明誠的關係是夫妻,更像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很少為柴米油鹽費神和操心,更多的是專註於他們的愛好和事業。
每到初一十五,李清照經常陪著趙明誠出門,到開封相國寺一帶的淘寶市場上尋找有價值的金石字畫,然後買下來,帶回家收藏起來,這是他們夫妻間的樂趣。
當然,他們兩家當時家境都不錯,但他們也沒有太多錢,經常把值錢的東西、衣物等當掉,然後湊了錢去買看好的收藏品。
重精神,輕物質,注重精神感受是他們兩個人的共識,大富大貴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
兩人都覺得幸運,能夠於萬千人中找到一個與自己心意相通之人,從此攜手一生,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4
然而好運並不會總是眷顧他們,很快,李清照就由一個單純快樂的小婦人開始嘗到了人間冷暖。
結婚第二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便因朝廷鬥爭被降了罪。
李清照自然心疼父親和家人,不過作為一個弱女子,她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去解救自己的父親,便求助於自己的公公趙挺之。
她希望趙挺之能夠看在兒女親家的份上,伸出援助之手,拉自己的父親一把,救他出火海。
救還是不救,這是個問題。
趙挺之思索了良久,救他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兩人本來就屬於對立的兩派,以前沒什麼糾葛,現在不同了,必須擺明立場,才能自保,同時也才能更進一步。
老練的趙挺之並不會因為兒媳的哀求而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最終,他沒有去救。
李清照知道父親的遭遇和公公的冷漠之後,感到很寒心,她沒有像一般的女子一樣,默默的把難過放在心裡,而是寫了一首詩去諷刺自己的公公。
不知道趙挺之看了之後什麼感覺,反正李清照是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出來了。
5
失去了娘家的後盾,李清照只能在夫家生活下去,但願不要再有什麼問題出現。
然而,當厄運來臨的時候,躲是沒用的。
幾年後,公公趙挺之也在鬥爭中栽倒,並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趙挺之一死,他的對頭們把矛頭對準了他的家人,先是他的兒子們被抓進監獄,後來又被罷了官,趕回青州老家居住。
李清照跟著丈夫回了青州老家。
兩家先後遭了厄運,家庭陷入困境,但對李清照來說好像並沒有太大的痛苦。
本來,她就對物質生活沒有多大的追求,對丈夫做多大的官也沒有多少奢望,她所求的不過是,夫妻和睦相處,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這就是幸福。
在青州的那十年,對李清照來說是相對幸福的十年。這個時候,丈夫不需要外出做官,兩個人可以朝夕相處,共同收集一下金石字畫,對對詩,飲飲茶。
兩人還經常自己找樂子,吃完晚飯沒事的時候,兩個人就開始鬥茶。沏好一壺好茶,兩個人對坐,然後隨便拿起一本書,指出某頁說了什麼內容,輸了的要給贏了的端茶。
在這一點上,趙明誠比不過李清照,她的博聞強記讓人嘆服,她總是贏得多輸的少。
但贏了之後她並不是把茶一飲而盡,往往高興的大笑,把茶水都撒到衣服上,兩個人於是哈哈大笑。
這樣的生活樂趣,既不失情趣,又增進了夫妻感情。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也是寫出了大量的詩詞。
6
像李清照和趙明誠這樣的夫妻,在那個時代確實少有,李清照甜蜜的想,這樣的日子再多也不嫌多。
但生活並不會像期望的那樣美好,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感情也沒有如她想像的那樣一直親密無間下去。
在青州閑置了十年的趙明誠,被朝廷再次啟用,再一次走上仕途之路。
這個時候的趙明誠,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夥子,家庭的變故,自己的被罷官,十年被雪藏,都讓他的心態起了變化,這次的他希望在仕途上作出些成績來,於是他欣然的走上了離家之路。
不過,趙明誠並沒有忘記糟糠之妻,他去萊州上任之後,就把李清照接到了身邊團聚。
但這個時候的李清照,感覺到了兩人之間的微妙變化。
趙明誠對待她不再像在青州那樣形影不離,他要工作,而且有應酬,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趙明誠開始養歌妓和侍女,他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比李清照年輕漂亮的女子身上。
養歌妓和侍女是那個時代的風氣,像趙明誠這樣的人,如果不養倒不太正常了。
除了丈夫的態度,還有一點讓李清照感到擔心,那就是,她一直沒能為趙明誠生下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如李清照,也不能擺脫這種自責的心情。
她一方面為趙明誠的不專一苦惱,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沒為趙明誠留下血脈而苦惱。
這些苦惱無處可訴,她只能通過詩詞來表達。
7
這些煩惱並沒有太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不過,更大的災難來到了。
正當李清照以為後半生的日子就這樣了的時候,靖康之變發生了,北宋的兩個皇帝都被金國擄走,金國開始大舉南下。
北宋朝廷里只有一個皇子逃了出來,做了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
李清照和趙明誠所在的山東並沒有成為戰爭的凈土,眼看金兵很快就要打過來。
這個時候,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現在的南京)去世了,按照當時的規矩,父母雙親去世,當官的就要辭官,給父母守孝。
山東不再安全,母親的喪事需要處理,於是,兩個人決定乾脆去江寧算了,那裡還相對安全點。
不過,李清照沒有跟著趙明誠一塊去江寧,趙明誠一個人帶著他們收藏的金石字畫前往江寧,李清照則回了趙明誠的青州老家,這裡還有以前收藏的很多寶貝,她得負責把他們運走才行。
一切看似在掌握之中,不過,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金兵還沒有打過來,青州先發生了兵變,在這場災禍之中,他們收藏的寶貝沒有倖免,幾乎全部被化為灰燼,李清照拼盡全力只搶救出了很少的一部分。
多年的心血被毀,李清照只好一個人去江寧尋找丈夫。
8
在南方過了幾年相對安靜的日子,趙明誠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在重新赴任的途中撒手人寰。
這一年,李清照46歲。
志同道合的丈夫走了,從此,這世間只剩她一人,與孤苦為伴。
李清照大概顧不上想這麼多,她還有丈夫留下來的大批的文物要保護,這是他們夫妻多年的心血,也是他們愛情的見證,她必須護它們周全
但她一個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保護的了這些,她想到要把文物運往洪州,她聽說皇太后在洪州,那裡還有部隊保護,運到那裡應該相對安全一些。
她沒想到的是,洪州很快被金軍佔領,皇太后也早已不在那裡了,運到那裡的大批文物也毀於一旦。
李清照手裡沒有多少文物了,她該到哪裡去,哪裡才是安全的,她用自己聰明的頭腦想了想,最後一拍腦袋決定,跟著皇帝逃吧,總還是有出路的。
就這樣,她沿著宋高宗逃跑的路線一路追了下去。
9
在逃難的日子裡,李清照感到了孤獨和困苦,她不知道自己以後的日子怎樣過下去。
除了她自己,還有丈夫千辛萬苦收集的東西,她認為自己有義務保留這些東西,怎樣做才能更穩妥一些呢?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
張汝舟也是個官員,看著似乎挺有學問,而且對李清照噓寒問暖,主動提出要照顧李清照的後半生。
李清照被打動了,她以為這是第二個趙明誠,能夠陪伴自己的後半生,而且丈夫的這些東西也有人能幫著自己保管,於是她答應了再嫁。
再嫁後的李清照很快發現自己被騙了,張汝舟跟趙明誠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不但學問沒多少,對自己的真情也是裝出來的,他不過是看上了自己帶的那些珍貴的金石字畫。
弄明白了這一點,李清照不想再將就了,她本也不是一個將就的人。
她提出跟張汝舟離婚,張汝舟一聽,這還了得,從來都是男人休女人,被女人休掉,這事沒門。
李清照一看張汝舟不答應,怎麼辦,忍氣吞聲,繼續下去,這不是她的作風。
你不願意離婚,我就再想別的辦法。文的不行就來武的,我告你行不行,你被抓起來我不就離開你了嗎?
很快,張汝舟的罪名坐實,李清照也跟著坐了牢,李清照是寧願坐牢也不願跟張汝舟生活在一塊的,她在舉報張汝舟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
李清照畢竟是個名人,坐牢坐了沒多長時間就被放了出來,不過這場婚姻卻讓她元氣大傷,也讓她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李清照不在乎,她不管別人怎麼說,她要的生活不是這個樣子,她沒法跟一個三觀不一致的人生活下去,她必須要離。
10
結束第二段婚姻的李清照,重新回到一個人的生活。
這個時候,她再也沒有寄託,唯一的就是要保護好丈夫趙明誠留下的這些文物,同時繼續丈夫未完成的事業。
她把心思放在金石字畫上,她要把丈夫的事業繼續下去,直到生命終結,最終她完成了《金石錄》,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事業。
遠離故鄉、孤苦飄零的李清照,一方面盼望著朝廷能夠收復中原,另一方面靠著丈夫未完成的事業打發寂寞時光。
大約1115年,李清照去世,在那個時代也算高齡。
11
李清照是真正有文化的女子,她一生敢愛敢恨,果敢決絕,獨立有想法,不沉迷於兒女情長,具有大女子的格局和氣度。
她寫詞,不僅超出一般的女子,連當時的男子也鮮有人企及。
丈夫趙明誠就曾經不服,把自己的作品和李清照的混在一起讓朋友們鑒賞,幾位朋友挑出來的最好的那首卻是李清照的。
李清照被稱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但她的詞又不限於兒女情長和卿卿我我,也不限於憂愁困苦,還有大氣磅礴和憂國憂民。
除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還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等等。
她關心自己的小家,也關心著家國大事。
她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就是放在今日,也讓眾多的女子黯然失色。
她不僅僅是「千古第一才女」,還是一名奇女子。
關注不辣的媽
推薦閱讀:
※藏傳佛教中的度母-藏人文化網
※如何評價羅斯.特里爾寫的《毛澤東傳》?
※那些文言文中的黑色幽默…?
※歷史上有哪些運氣極差的人?
※興隆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