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讀者和我說她想離婚,但我更想說說女人婚前該怎麼「談戀愛」

影視藝評,嚴肅時尚;理性文藝,心靈成長

文 / 非非馬

1

上個周末吧,讀者小A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非非姐,我好想離婚。

然後,她細數了若干她想離婚的理由。有一定的問題代表性。

我總結歸納下,主要是以下幾點,引述基本都為其原話:

1. 丈夫缺乏上進心。下班回家吃完飯就看電視看手機,看各種娛樂節目、體育節目,不思進取。在公司工作了五年,職位沒升、工資沒漲。在二線省會城市裡每年拿著8萬塊錢,還很有優越感。和這樣缺乏上進心的人在一起,覺得看不到一點希望。

2. 丈夫在經濟上對這個家的貢獻不夠大。相比於丈夫一年掙8萬,她自己過去做生意,一年能掙15萬。兩個人結婚買房、裝修,都是一人出一半。後來她懷孕生孩子,這兩年沒工作,但家庭開支,依然是一人一半,她用自己的積蓄。她希望老公多出點,但老公說每月2000元家用,已傾其所有。因她有些積蓄,老公還惦記著要用她的積蓄再換更大的房、買車。

3. 丈夫不做家務。在家裡不願意帶孩子、陪孩子。每次做一點家務,全靠她來催。她覺得老公既不能在經濟上滿足家庭需求,也無法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4. 丈夫對自己的辛勤家務勞作完全視作理所當然,毫無感激體恤之心,對她缺乏關心愛護,兩個人在一起也少有親密溝通,他更喜歡看電視、看手機。「一句話,他在物質上、精神上,都不能滿足我。」

5. 丈夫生活習慣不好,比如不喜歡刷牙。可能是家庭習慣影響,她公公曾經在她家住過一個月,一個月一次牙也沒刷過。

如今,因為她要承擔帶孩子、做家務等各種事務,她目前每天只能疲於做一個全職主婦,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自己做生意。她的母親早逝,她提出讓老公的母親來家裡幫忙搭手,但婆婆在帶他弟弟的孩子。

我不想再指望他,我想自己工作、掙錢,所以我不如離婚,把兒子留給他,我出去打拚。

在和我說了半天自己想離婚的理由之後,我問她,是否有和丈夫溝通過這些婚姻問題。她說有。每次她抱怨過之後,丈夫會有所改觀,比如主動做些家務、陪陪孩子等等,但兩天一過,只要她情緒又好了,丈夫便會故態復萌,一夜回到解放前。往複幾次,她已覺得十分疲憊。

那麼有做過很深入的溝通嗎?

她說丈夫很悶,話很少,遇到事情,總是採取迴避的方式。比如她這次又跟丈夫提出要自己出去工作,請他母親來帶孩子,丈夫什麼也沒說,把孩子帶出去玩了。

在我和小A的聊天過程中,他丈夫帶著孩子回家了。「又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這時,我問了小A一個問題,當初你為什麼和他在一起?

她說,「他是我的學長,長得很帥。」

過去沒發現他懶、不上進?「過去真的不像現在這樣。」

當時,我給小A的建議是,先冷一冷,認真考慮清楚自己是否真要離婚、是否能面對離婚後的生活、打算怎麼面對;想想現在所列舉的「種種罪狀」,是否是自己在情緒下的片面誇大之言。

離婚不是兒戲,也不是情緒衝動下該做的決定。

過了兩天,小A和我說,她其實還愛他先生,畢竟從相愛到現在,兩人共同走過了近10年,有感情。她並不真想離婚,但是又的確有對現狀很不滿,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能理解。

2

據說有研究表明,婚姻中,關係與感情再好的夫妻也產生過一百次想掐死對方、兩百次想要離婚的念頭。

是啊,夫妻如此近距離的親密關係,怎麼可能沒有衝突。自己還經常會和自己打架呢。

小A在情緒上頭時和我說的話,可能會有誇大成分,我也不合適就此簡單給她一個「離」或是「不離」的建議。但是,根據她的種種描述,我卻特別想談談,一個女人在決定和另一個人共度一生前,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或者說,女孩子在談戀愛期間,應該和對方談什麼。婚前談明白、想清楚,恐怕想離婚的念頭會少一點。

那麼,女孩子在婚前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我一條條細說。有些可能看上去已是老生常談,但它們之所以被常談,一定有其樸素的道理。

問題1:你和他是不是價值觀同頻?

價值觀,或者說三觀問題,可能是檢驗所有關係能否可靠、長久的基礎。

我之前寫過一篇法國39歲的總統與他64歲的妻子之間的故事,在我看,那就是一對三觀高度契合的佳例,甚至足以突破巨大的年齡鴻溝。

那麼價值觀具體包括哪些?

比如,善惡、是非類的判斷標準。一個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人,是不可能被一個道德潔癖的人所接納的。就算最初再有荷爾蒙的吸引,分道揚鑣也是早晚的事兒。

比如,小A的例子里突出的一個問題,你們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對人生的基本態度是否同頻。一個認為人生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覺得工作穩定沒壓力,晚上能看看電視劇、甚至打點小麻將就是幸福生活的人,與一個總想不斷精進、上進心很強的人,其實是很難和諧的。後者會體現出持續學習的意願,努力、自律、好奇心強、勇於探索求新,ta通常不太可能認可前者的價值追求與生活方式,就算沒有鄙夷的話。

我們不論兩種價值觀的高下,畢竟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是這種不同頻,的確會造成巨大的鴻溝。時間長了,一個奮力在前跑的人,和一個停留在原地甚至不斷倒退的人,只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差距,衝突會在各個方面表現出來。表面上的不衝突,只是意味著一方的長久忍讓而已。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她十分十分地優秀,當年嫁給一個從世俗標準看在各個方面都遠不如她的男人時,主要是看中他人好、脾氣好,雖然不優秀、也不追求上進,但她和他在一起覺得太放鬆、太舒服。而之前她那段感情卻給她很大壓力,男方很優秀,對他自己和她都要求很高,這給了她太多心理壓力、擔心自己配不上他。

然而現在呢,當她看到自己的老公連智能手機都拒絕學習、使用,拒絕學習任何比如網上下單買水果、叫外賣,滴滴叫車等app時,她感到十分地崩潰。然而,這麼多年的感情,她也不忍心拋下這個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對她也毫無吸引力的男人。她曾經跟我說,這輩子最後悔的就是結婚。

所以,選擇一個和自己同頻的人,真得很重要。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比如兩口子都覺得打麻將比學習重要,至少他們彼此會有認同感、歸屬感,有「同類感」。親密關係之間,最怕的就是彼此沒有認同感。

關於價值觀的問題,當然還可以說出很多,今天,就著小A的故事,先說這兩點。

問題2: 雙方對家庭責任的承擔是否有共識?

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在其著作《向前一步》里曾特彆強調,一個好的partner,一個真正的partner對於職業女性的重要性。十分認同。其實,即便不是職業女性,你需要的伴侶,也得是你真正的生活partner。

何為partner?有責任共同承擔、有風險共同面對、有問題共同解決、有收益共同受益。婚姻中的partner關係,也如是。所謂同患難、共甘甜。

小A對丈夫的一個巨大不滿,來自於丈夫對共同家庭責任的承擔不夠。一個是經濟上的,她選擇了放棄工作,帶孩子、做家務,但沒有工作的她同樣要承擔家庭開支的一半,並不比丈夫少;一個是家務上的,即便是她現在沒有上班,但這也不等於所有的家務就理應她一個人做。

如果小A所述都屬實,我認為她在這個婚姻里無疑是承擔更多的那一方,而她對這種多付出,並不那麼心甘情願。我完全能理解她,這很正常。那種有聖母情結、強烈奉獻精神的,咱們此處不談,就說正常情況下,任何關係,要能長久穩定,必然是雙方付出與回報大體均衡,且自己滿意這樣的付出與回報比。

那麼,如何避免在婚後出現不滿?婚前就需要談清楚啊。

他對未來家庭責任承擔有什麼想法?比如買房買車還貸、家庭日常開支等怎麼分擔,你們是否開誠布公談過、有共識?如果自己做不到沒心沒肺完全不介意,那就不要恥於談錢。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現在談清楚,免去日後多少麻煩啊。

再比如關於家務,你們是商議好了外包出去解決,還是內部消化?如果內部消化,誰主要負責什麼?這些都要事先有充分溝通。這就跟兩個合伙人決定開公司得談好各自崗位職責一樣,你負責銷售、我抓生產,權責分明,才能打好配合,出了問題,不會扯皮,也便於咎責、復盤、改進。關鍵是,省去了多少無效溝通的成本啊。

至於「協議內容」,全看雙方自覺自愿,並無定規。如果他說他在外掙錢養家,你負責內部安定團結,別讓他操一點心,只要你覺得OK,那也沒問題啊,這就是自覺自愿基礎上籤訂的平等條約。關鍵是,先把話彼此說明白,別糊裡糊塗結了婚,才說:你之前可沒這麼說過,我之前可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最後,形勢不由人,自己不得不「割地賠款」。

問題3:生活習慣是否能彼此接受?

兩個獨立的、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突然要一起生活,免不了要有許多生活習慣上的磨合。有差異不怕,但關鍵是能否有解決之道。比如是強行接受,還是一方為另一方做調整。

很多生活習慣,可能不同居一段時間真的很難看出來,所以我是強烈建議結婚之前,先試婚,同居一段時間多觀察。

比如,小A說他丈夫不愛刷牙,她既然選擇結婚了,雖然仍有抱怨,但還是接受了。但對於比如我來講,這可能就是一個完全不能接受的個人衛生習慣。好吧,我很難想像和一個不愛刷牙的人就餐、接吻。那麼,當一方堅決不能接受時,只能通過另一方的妥協來達成問題的解決。

比之於婚後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如婚前早發現早談判早解決,實在不行,那就根本不能去領那張紙啊。

而像有些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口味是重還是淡,也適宜早發現、早尋找到解決之道,真不可調和,結婚了恐怕也是問題多多。

問題4:情感表達的頻率方式是否和諧?

小A對丈夫的另一個不滿就是,不夠關心體貼自己,鮮有情感和愛意的表達。她覺得自己不夠被愛。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里,很多男性是羞於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這也能理解。甚至,不少男性就不覺得自己有許多情感溝通的需要。但女性,卻大多是渴望對方能夠有明確的愛意表達的,這既有天性的原因,也有對安全感的需求。

而彼此能否滿足對方的情感交流需求,就很重要。

其實,愛人、夫妻之間的確需要做正向、積極的情感表達。不互相表達愛意的夫妻,很難收穫理想的夫妻關係。不然蔣介石幹嘛那麼起勁兒地叫宋美齡達令呢。愛意的表達,並不局限於語言,關鍵是讓彼此感受得到那份心意和情義。

「與其和一個讓你感到孤單的人在一起,不如獨自一人。」

兩個都不愛說的人,行動到位就OK。兩個都愛說的人,也不用顧忌旁人看著膩歪。怕的是什麼呢,一方極其悶不愛說,另一方卻極其需要語言的撫慰。或者一方只說不做,另一方卻認為光說得好聽,不如來點實在的。這裡,怕的是錯位。

最佳的方式,是彼此都願意投其所好,且心甘情願;但如果堅決不願為對方改變,雙方都很強調自己的領土獨立,又總埋怨對方的不肯妥協,兩人總為同樣的事情反覆糾結不快,那麼,婚前做決斷,豈不是更好?何必要拖到婚後來回地無效拉鋸?

問題5:溝通與解決衝突的方式是同頻?

兩個人在一起,不發生衝突與矛盾是不正常的,有矛盾才叫正常。

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中,積極心理學教授Tal曾介紹過,研究表明:最和睦融洽的夫妻關係,不是從來不吵架的那種,而是衝突式溝通與積極溝通比例在1:5左右的。這也類似中國人所說的,小吵怡情。

不怕衝突,關鍵在於,如何溝通與解決衝突。

比如小A的先生,根據小A的描述,是比較典型的迴避型人格。遇到問題,不喜歡採取語言上的溝通,更願意迴避,這讓小A極其不爽。雖然每次抱怨之後,他總是在行動上能夠扭轉幾天。

然而其實,正是因為雙方沒有真正做過深入觸及問題根源的溝通,一方沒有在靈魂深處意識到另一方指責的根源、對自己的核心需求,指責的一方也從來沒覺得自己提出的問題被認真對待,也失去了分析自己不滿的真正原因,才會導致每次問題的解決,都不徹底,反反覆復。

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尚且不一定能妥善解決,何況認識不到問題何在。

有問題,積極溝通,了解彼此誠實的想法,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這才能把每一次的衝突與危機,轉換為滋養關係的養料,把負面溝通變為正向的溝通。

這也是我們應該在婚前就認真考察、思考、並學會處理解決的問題。

兩個迴避型人格的人很難建立真正融洽、深入的親密關係;而如果,一個人是無可救藥的迴避型人格,任你怎麼努力也是枉然,其實,不如就不要再彼此消耗了。除非,你心甘情願。別是一邊不肯離開,同時又不停抱怨。

除了以上五個重要問題之外,關於雙方父母、家庭的考察,彼此能否融洽相處,其實也很重要。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組合,是兩個家庭的組合。但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單獨來寫。今天就不詳細鋪陳了。

婚姻關係大約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處理的深度關係,恐怕沒有之一。找對合伙人,是經營好婚姻關係的前提。當然,這世上也沒有什麼生來就彼此合適的天生一對。

西紅柿和土豆彼此都看不慣,但一個做成了醬,一個做成了薯條,就變成了絕配。

所以,結婚前,重要的是先看看對方有沒有變成西紅柿醬和薯條的可能,這比結婚後發現西紅柿永遠都是西紅柿,土豆也永遠成不了薯條要強。

PS.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想?歡迎大家積極交流。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有困惑,想傾訴且不介意與大家分享、交流,歡迎聯繫我。

我們所有文章都不再開讚賞,您的點贊、留言、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讚賞和支持!謝謝!

PS. 如果你有興趣與非非馬交流一些問題,或加入我們的讀者群,歡迎添加非非馬小號feifeima777。

推薦閱讀:

烏市現多起以「冷暴力」起訴離婚案-婚姻
當一個女人出軌了,離婚後她能得到什麼?
現代女人離婚後 是掉價還是升值?
[討論]男人有了外遇,為什麼不離婚? - 情感家園 - 265互動論壇-上網技巧分享互動中...
紫微斗數推斷離婚公式

TAG:戀愛 | 離婚 | 讀者 | 怎麼 | 說說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