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發展眼光看待國民性研究

應以發展眼光看待國民性研究----沽瀆 山人博寫了〈魯迅的國民性研究為什麼是一條死路〉一文,俺讀後覺得與山人在基本觀點上有認識上的不同,所以提出來希望與山人討論!國民性問題是一個中和問題而不是一個極端問題,它不會因否認或承認與否而消失,相反,人類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會不斷揚棄或修正自己國民性中的劣根性。關於國民性研究主要解決的是社會群體心理在共世態下的共時性差異化問題,生活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國家或民族存在共有的社會心理特徵也存在背離上的異化。在國民性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國民性變遷和國民性重塑問題。一句話,對國民性研究,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而不是以狹隘的眼光來看待它。至於對魯迅的看法俺個人是兩面的,一方面首先是承認魯迅在針對中國國民性揭露與批判上的作用和貢獻,但另一方面又認為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揭露與批判是遠遠不夠的。這說明中國在國民性批判上的能力是呈惰性的,並沒有形成一股真正積極能引領社會向上的力量(時髦說法叫正能量),所以才使得魯迅顯得十分的扎眼,也十分的孤單。假如中國有一批魯迅或一大批魯迅,那沒準中國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樣。另外,也不必對魯迅要求過高和求全責備,魯迅的批判畢竟只是一種文學性批判,而且也顯得過於支離破碎了,還遠沒有達到國民性批判所要求的高度。這有魯迅個人認識上的障礙,也有他能力上的差距,更有社會大環境不允許下的制約。魯迅的可貴在於他可以不顧社會大環境對他的制約,放下面子,放下自卑,將國民性中的劣根性無情地袒露出來。魯迅既不是聖人也不是正義的化身,他不過是一個獨立的思想者和一個敢於大聲說話的人。關於國民性的惰性,國民性的惰性根植於劣根性的自卑,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有,但會在程度上有區隔。關於一個民族的自卑,可以舉一個小例來分析說明:日本人把(America) 按譯音翻譯成:米國;而中國人也按譯音卻翻譯成:美國。中國人一定覺得中國人翻譯得好聽,但中國人卻很少會想到好聽所反映出的是中國人的一種獻媚恭維心態,而這種獻媚恭維心態的背後所掩藏的是一種民族自卑心理。相比較下,日本人的「米國」是沒有「美國」那麼順耳好聽,但這也剛好反映出日本人的心理是平的,也少去不少獻媚恭維的心態甚至是自卑心理。當然有人會說日本人更自卑,這隻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BBC每年都有全球調查,日本人連年高居第一,一直是最受世界歡迎的。你可以說這是自卑換來的,你也可以說這是自信換來的。這本就不需要有一個一致的標準。看國民性還是需要以積極態度來面對,英格爾斯就以發展的眼光認為,研究國民性就是研究「人的現代化」,即:研究人性的現代化。因為社會大眾的社會共同心理是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的。而對國民性研究的認可能最終體現出的就是:一個民族的一種自省能力!缺失了這種自省能力也就等於缺失了前行的方向,而當下中國所暴露和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從反相證明了這種自省能力的低下。
推薦閱讀:

第一章 教源 第四節 大乘發展期
你認為白客按照目前的狀態發展下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周星馳?
普選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
關於珠寶市場發展解析
木材成業之路——水池鋪鄉的「木材王」:我靠木材發了家

TAG:發展 | 國民 | 國民性 | 眼光 | 研究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