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生命獲得幸福和快樂

作者:釋圓函,原湖南交通大學財務電算專業本科。

也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有這樣的判定:現代科學與佛教存在著衝突。但究竟是否是這樣呢?下面,將分作幾個板塊,來著重探討一下科學和佛學之間的得失與關係。

1.科學與佛學研究重點之別

科學的側重點是對外在事物的研究,在現象的範圍當中來了解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在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中,科學確實扮演著引領世人從愚昧邁向光明、從落後邁向先進的重要角色。如今,科學已經遍布了人類所有的領域,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物質利益和生活的便利性,在人們的心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而佛教的領域則主要是對心靈的探究,從心靈的層面向人們展示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必然聯繫。佛法經由佛陀博大圓融的智慧、溫和慈悲的語言,揭示出整個世間的終極真理。佛教的思想理論並非出於盲從,或來自隨心所欲的發展,而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推理基礎之上,基於公正、客觀、理性的態度去認知這個世界的現象與本質。

佛法不止於觀察外部世界,更注重對於個人內在心智的探究。佛教外在的形式,是以智慧和慈悲方便饒益所有的眾生;內在的核心,是探索萬法本性的意義;最終的目的,則是給生命指點出如何獲得幸福與快樂的方法。

它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探究的問題非常深入,蘊藏著人類最為豐富和深奧的智慧寶藏,給我們揭示了心靈的奧秘,開啟了人類真正幸福的大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

2.科學的困境與佛教的入世

大家都知道,科學研究的初衷是為了讓人類獲得幸福,讓社會得到進步。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成績可喜;我們不可忽略,代價也很大。比如說: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以及廢棄物的過度排放而遭到破壞;由不同人群組成的社會環境,因為資源的爭奪和佔有,而相互仇恨甚至發生戰爭;乃至於在同一人群當中,因過度看重物質利益的得失,而發生種種不和與爭執。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逐漸意識到,過度地追求物質享受,並不能夠真正讓人類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如果真正想尋找快樂的本質,恐怕需要另闢蹊徑,來達成人們心中這個美好的願望。這幾乎成為現代社會的共識。

佛教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包含著殊勝的智慧。它以獨特的魅力,從古到今吸引著千千萬萬智者的目光。但到了今天,佛教也同樣面臨著一個嚴峻的考驗。當佛教的名詞一出現,常被冠以迷信、頹廢、陳舊的色彩,如同埋藏了千年的出土文物一般,彷彿處處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在某些時候,甚至被列入到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迹的範疇當中去了。很多人認為佛教只是一種消極思想的產物。佛陀的思想不被人們所理解,甚至於誤解,確實已成為當代佛教的一個大問題。

所以,在這個信息時代,佛教的弘揚確實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與整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相協調。但並不是說讓佛法喪失自身的原則去迎合世人,更不是降低自身的水準,一味地遷就現代人的生活及思維模式。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理解佛教呢?佛教所講的內容並不是想去改變什麼,它只是向我們描述了事物在現象當中的自然規律,闡述了萬事萬物的本質是什麼。不論我們學佛還是不學佛,這種自然規律和本質,始終會周遍存在於世間的每一個層面當中,如同每個人都需要空氣才能生存一樣。

因此說,並不是現代社會不需要佛教的思想,而是如何讓佛教的思想以一種嶄新的、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的姿態出現,更好地協助和引導現代社會隨順自然規律,趨向正面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已成為現代佛教徒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以,我們如何能夠讓人們了解和接受佛法,將佛法的智慧更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使人們在充分享受物質利益的同時,於內心也獲得一份安樂和自在,增添一份寬容、堅強、愛與關懷,顯得尤為重要。雖然,佛教的作用並不局限於此。

3.科學與佛教的融通交匯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佛教和科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交匯點:如何讓生命獲得幸福和快樂。

從古到今,世界不管怎麼演變,都離不開這個主題。因為獲得幸福快樂,是每個人,乃至所有生命共同的願望,亘古不變。

雖然現在有很多事實證明,科學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很多弊端,在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人類反而變成物質的奴隸。但科學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把我們帶入到新的未知領域當中。物質和精神二者正發生一次又一次的碰撞,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交匯點:從排斥逐漸走向認同,從互相矛盾逐步趨向和諧統一。這是令人歡喜的。

我們相信,科學和宗教是完全有理由溝通的,因為它們的基點都是以公正客觀的法則,來揭示萬法運行的規律。雖然它們所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但宗旨和目標卻是一致的:為了人類,乃至為了所有生命,獲得幸福和安樂而努力。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萬事萬物都由因緣聚合而成,當因緣成熟的時候,事物就會發生改變。現代科學發展到今天,正逐漸產生質的變化。這種因緣變化,有望將我們帶入科學與佛教和諧統一發展的領域當中。這也是本次學術研討會的目的所在之一。

作為一名佛教徒,在了解了大乘佛法智慧與慈悲的理念之後,面對處於現代社會強烈的優勝劣汰、焦慮、擔憂、極度壓力氛圍中的人們,自然會希望能將清泉一般的佛法甘霖,注入到每一個人的心靈,使之如同陽光沐浴大地,洗去人們身心的厭倦與疲乏。


推薦閱讀:

幸福的秘訣:每天一小時的高效練習法
?不懂滿足,再富也難幸福。
??早上好??新的一周??清晨的第一聲祝福送給群里每一位朋友,祝你平安吉祥、開心幸福!
【若要快樂,就要隨和;若要幸福,就要隨緣】
真愛的幸福

TAG:生命 | 幸福 | 快樂 | 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