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易學專家珠海論劍 挖掘《周易》智慧 創建和諧世界

三百易學專家珠海論劍 挖掘《周易》智慧 創建和諧世界

  

   易學大會代表程文鳴談他的太極魚。  

   太極魚

   與會者現場書繪易文化。

   與會者展示自己的研究。

 

   易論壇自由發言。

   西方著名哲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曾說:「談到世界人類之智慧寶典,首推中國之《易經》。」

   冠居群經之首的《周易》,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我國「最老」的一本書。這部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也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的奇書,通過神秘的「占筮」外衣,煥發出深奧的象徵色彩和樸素的思想光華,幾千年來以「天人合一」、「保合太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觀念,塑造了中華民族精神,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珠海特區報 本報記者 張元章

   「許多人認為周易就是算卦、看風水,就是迷信。這種觀點只看到形式沒有看到內容。」9月9日至11日,由全球華人聯合會主辦,珠海炎黃文化研究會、澳門易經會等協辦的第21屆國際易學大會暨第2屆全球易文化大會在澳門和珠海舉行。三天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三百位易學專家圍繞「天人合一與創建和諧世界、中華易文化與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的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共同挖掘《周易》智慧。

  最早表達「天人合一」思想

   《周易》原是一本占卜之書,後來發展為充滿辯證思想和系統思維的偉大哲學著作。中國哲學中陰陽相生相剋、對立統一的基礎理論,便根植於《周易》,後人從中發展出了複雜的哲學系統,今人更是從《周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據介紹,周易文化的形成,是從自然界中得到的啟示,是對自然規律和人文思想的綜合。翻開《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與這些符號緊密關聯的卦辭、爻辭。這就是周易的「經」文,它們的創作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陰陽概念的產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這三者均是古人通過直接觀察自然萬物所得,然後又作為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徵符號。

   正是遵循「觀物取象」思維方式的《周易》,最早表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關係是人與周圍的世界統一性的最終根據,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最後演變為中國人的一種生存方式。

   「『天人合一』一語雖然是宋人概括出來的,但天人合一的思路是由西周天命神學首先確定下來的,並在《周易》中得到整體表述。」易學博士、山東教育學院副教授曾凡朝說,這種由陰陽符號而闡發的 「天人合一」之說,後來為儒道等各家普遍繼承。老子與孔子都是「天人合一」論者,都主張人類應與自然建立和諧統一的關係。不同的是,老莊道家思想偏重於「以人合天」,重點研究天道;而孔孟儒家偏重於 「以天合人」,更偏重人道。

   國際易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丘亮輝認為,古代辯證法最完備的形態不是像恩格斯所說的亞里斯多德的辯證法,而是周易辯證法。周易的變易、不易、簡易的辯證思維,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一套非常奧妙的符號系統,用簡單的陰陽爻、八卦、六十四卦等符號,就把整個世界的天、地、人的關係都概括了。這個符號系統,是非常偉大的世界獨創。

  和諧理念是《周易》核心價值

   在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種種矛盾和危機的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和諧文化,無疑為人類社會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而和諧理念便源於《周易》,是易文化的核價值,也是《周易》所尊崇和倡導的最高社會政治理念。

   「易學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其核心 『變易』,就是不斷轉動著的 『陰陽』,所體現的現象用一個字來說明,就是『和』。」與會專家表示,「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三個向度,體現出對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而《乾卦,彖》更明確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意思是說,要保持這種本來的最高的和諧,就是要堅定和忠貞。它是產生萬物的首要因素,使所有的國家都穩定安寧。實現了最高度的和諧,就可以使天下安寧和平。

   這種和諧的境界是什麼樣的呢?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李惠國表示,按照《周易》的說法是:「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異中求同,同中存異,求大同,存小異,這就是不同的乃至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保持和諧的一種境界。他認為,《周易》社會和諧理念的形成,是與中國古代農業社會追求風調雨順及家庭要求和睦的生活環境分不開的,是當時社會各種政治、經濟、人際和諸侯國之間的關係的反映。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包容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和諧的核心就是包容精神,而易經是包容的智慧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晶教授表示,易經是一部包容性和概括性非常強的著作,其精華就在於用「卦」的形式包容世界萬物。「見群龍無首,吉」。為什麼易經認為「群龍無首」竟然是吉象呢?其實它是指一群龍,雖然剛健勇猛,卻並沒有逞強好勝,爭奪領導地位,而是和平共存、和衷共濟,形成一種和諧的良好局面。

   孫晶說,今天,面對社會發展的長遠問題,針對社會的貧富差距、分配不公以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相處的難題,我們提出了和諧社會發展目標,這是符合時代發展的外部和內在環境條件的,也就是易經的 「變易」。而對於個人來說,人遇困難時需要學會像水一樣的包容和改變,凡事表現為執著和進取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鑽牛角尖,在堅持自己觀點的同時盡量體恤對方的利益,這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而學會了包容和改變,一切困難都會容易克服。

  《周易》在世界有廣泛影響

   今年初,溫家寶總理曾借《周易》談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國人做人的信條,也是中國人於危難之際不畏懼、不退縮的文化源泉。」

   在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兩句話。前者提倡進取精神,後者提倡寬容品格,構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精神。《周易》中的很多思想已經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用語,比如否極泰來、樂天知命、無妄之災、不速之客、三陽開泰、文過飾非、風雷激蕩、防微杜漸、自強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見影、物極必反等成語,也都是來自《周易》。

   「許多人認為周易就是算卦、看風水,就是迷信。這種觀點只看到形式沒有看到內容。周易的內容和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之源、中華民族之根和中國特色之魂。」丘亮輝說,包括周易在內的國學,對打造中國特色的軟實力,意義重大。 作者:張元章 來源:珠海特區報

   據了解,由於《周易》的整體與辨證思維模式和人文精神,它不僅在中國,在整個世界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德國著名哲學家、微積分和二進位制數學的創始人、計算機的先驅萊布尼茲就是在看到六十四卦次序圖後,才發表了和六十四卦完全一致的二進位原理,並自稱「我的功績在於解釋了周易符號的二進位功能」。

   「周易文化產生於中國,但它早已屬於世界。」新加坡國際周易研究學院院長懷家志表示,周易的思維方式,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智慧。以周易文化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 來源: 珠海特區報/中國風水學院


推薦閱讀:

67. 卷六十七:石氏中官 | 唐開元占經 | 易學網
顛覆易學(1-22)
中國學者應嚴謹對待易學基本知識
《中華易學全書》目錄 – 國學網

TAG:世界 | 智慧 | 周易 | 易學 | 專家 | 珠海 | 和諧 | 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