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當悉尼漸漸變成一座「圍城」,你是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前言

一提起悉尼,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壯麗的歌劇院,巧奪天工的悉尼大橋,和浪漫的情人港。

悉尼,不僅是整個澳大利亞、大洋洲及南半球第一大港口城市,也是世界公認十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優質的教育、發達的經濟、優美的景色,甚至是那沒有霧霾的天氣,吸引著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來此移民定居,其中更能看到無數華人的身影。

是的,悉尼到處充滿奇蹟,這是一座恢弘的巨大的城,整個城市高樓林立,總讓人喟嘆其充盈的活力,光鮮亮麗的人群,現代與古老的水乳交融。

這座閃閃發亮的城市,改變了所有投入她懷抱的人。她散發出的夢幻影版的五光十色,「迷惑」著所有懷揣著人生理想遠離故鄉,義無反顧想要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們。我們在這裡看到了無限的可能,也遇到了無數的競爭,更面對著無盡的挫折與挑戰。

在某個負能量爆棚的瞬間,想過離開嗎?想過。有人離開嗎?有。

不像國內「逃離北上廣」僅僅是媒體為了博人眼球造出的話題,澳洲人是真真切切在逃離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讓人喘不過來氣的悉尼。

悉尼就像一座圍城,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閱讀導航

一、海外移民最愛的悉尼,本地人卻紛紛逃離

二、住在悉尼的「切膚之痛」

三、離開悉尼,更多人選擇南下墨爾本

四、悉尼如何攻克危機,成為更偉大的城市?

海外移民最愛的悉尼,本地人卻紛紛逃離

最新人口普查顯示,在過去45年里,遷出悉尼去往澳大利亞其他地區的人數,超過了遷入悉尼的人數。自1971年以來,悉尼本地人口凈流失大約72萬人。

據悉,平均每天有85人搬來悉尼,同時卻有129人離開。

悉尼一直是海外移民的首選地之一,海外移民的湧入和本地居民的流失,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悉尼的人口機構。1976年,當時只有不到25%的悉尼居民是在海外出生。40年後,約40%的悉尼居民出生於海外。

持續的本地人口流失,明確顯示出悉尼存在著一些問題。

不可否認,悉尼是一座很棒的城市,有諸多令人著迷的地方,但對當地人來說,也有很多令人痛苦的地方。

自1971年起,有約210萬人遷出悉尼,搬到了澳大利亞其他地區,其中近半數的遷出人口搬到了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其他地區。人們搬到悉尼工作或接受教育,又在生活的不同階段搬離,循環往複。也就是說,離開悉尼的人比搬到悉尼的多了34萬人。

墨爾本也經歷過起伏,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經濟低迷時期。但過去20年,更多的澳大利亞人搬到墨爾本居住。許多人據此預期,墨爾本有望在2056年超越悉尼,成為澳洲最大的城市。到那時,墨爾本人口的預期中位數將為820萬,幾乎是目前460萬人的兩倍。

過去20年里,只有悉尼和阿德萊德的人口是凈流失,達爾文保持平穩,布里斯班人口劇增——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悉尼人的湧入——自1971年以來,50多萬人從悉尼搬到新州北部臨界的昆州,其中近一半湧向布里斯班。

當他們離開這個地方時,悉尼人不會放棄城市生活,他們剛剛放棄了這個城市。

從區域看,過去10年內人口流失最嚴重的是悉尼西城區。資深社會研究員馬克·麥克林德爾(Mark McCrindle)認為,西城區並沒有提供足夠吸引人的生活方式讓居民留下來,雖然與悉尼北區及東區相比,那裡的生活成本較低。

從年齡構成看,選擇搬離悉尼的居民年齡大多在25歲至44歲以及0歲至14歲之間,這意味著遷出人口通常為舉家搬遷,而非退休老人想搬到其他地區過平靜的生活。悉尼人口增多的唯一一個年齡段是15歲-24歲,主要是受教育、就業和娛樂驅動。

2015年8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本地居民對悉尼未來的預期大多悲觀。在接受調查的1000多名悉尼人中,有64%的人表示悉尼比五年前更糟了,66%的人認為五年後會變得更糟。

當問到生活在悉尼有哪些困難時,73%的人表示生活成本是個很大的挑戰。其次是住房開銷(59%)、交通通勤時間(52%)、工作就業(29%)以及生活節奏與壓力(29%)。

住房、生活成本、交通

住在悉尼的「切膚之痛」

有分析認為,悉尼激增的房價是本地人口流失的主因之一。一項最新的年度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查表明,澳大利亞在全世界房價最難負擔得起的國家中排名第三,而房價居全國之首的悉尼房產價格的中位數,比除了墨爾本和堪培拉以外的其他首府城市高出一倍多。

房地產數據公司CoreLogic最新公布的全澳房產報告顯示,截至05月05日,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悉尼房屋價格下跌了3.5%,儘管如此,悉尼的獨立屋中位價格仍遠高於100萬澳元。平均下來,在悉尼買一套房子幾乎相當於人們年收入的13倍。

居高不下的住房成本吞噬著人們的收入,在無形之中加重了日常生活其他方面支出的壓力。而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物價昂貴的國家,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此前發布的全球各國物價報告(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顯示,澳大利亞多項物價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綜合平均物價連續四年都排名第一。

其中更矚目的是,澳洲的公交費用同樣排名首位,其次是鄰家老鐵紐西蘭。

上路你就得付錢,看病也得付錢。悉尼的生活成本相當可觀,尤其是停車費。而就算你停得起,卻不一定能找到停車位!

澳大利亞自由撰稿人斯特里特(Andrew Street)說:「我期待著阿德萊德廣闊的天空,在那裡我們將有足夠的空間,去度過我們的周末,而不是剛從前一周的壓力中恢復過來,就要迎接下一周的壓力。」那些離開悉尼的人,也許怕的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下去。

離開悉尼,更多人選擇南下墨爾本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的數據顯示,悉尼人口在2016-17年間增長了2%,達到510萬人,增加了101,600人。 但其中海外移民就達到85,000名。但是數據還顯示出,去年有超過1.8萬本地居民逃離了悉尼。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悉尼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不平衡城市」。悉尼人要買一套負擔得起的房子,需要跑到市中心外的遠郊,比別的首府城市的人跑得都要遠,這給在市區上班的通勤者們造成了極大不便。

西悉尼大學建築學系主任Chris Knapp說,

「悉尼CBD所在的海港區域非常美麗,但卻讓通勤成為了眾人的噩夢。比如很多人要經過海港大橋和隧道才能到達那裡,超長的交通時間和距離讓通勤者壓力倍增,無比痛苦。」

墨爾本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相對較低的房價,以及維州政府的優惠政策,正在吸引著大批的人才和企業遷入墨爾本。相較於悉尼持續的人口凈流失,去年,來自全澳各地超過9000人湧入了墨爾本。

根據CoreLogic的數據,墨爾本獨立屋中位價為83萬澳元,悉尼則高達103萬澳元。

比較網站finder.com.au的研究表明,在墨爾本只需要大約25公里的路程,就能找到大約80萬澳元的房子,坐火車到市中心大約需要半小時。 但除了幾個分散的郊區,想買一套悉尼中位價的房子,一般要在CBD外35公里的地方,比如西區Blacktown附近的Glenwood,或南區的Loftus,距離CBD上班大約要50分鐘。比較之下,墨爾本距離CBD15-20公里的房產價格可能比悉尼便宜約40%。

澳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雖然一直大力推行「30分鐘城市」理念,即從家門口到辦公室的通勤時間只要半小時。但悉尼人想要享受這種「特權」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價。

位於西悉尼的Lidcombe,到達Wynyard火車站只要30分鐘左右。Lidcombe的獨立屋平均價格約為120萬澳元。 墨爾本西部的Sunshine,距離Flinders St也同樣只要30分鐘,那裡的房價不到80萬澳元。 而要想在悉尼買到這個價位的房子,就得跑到悉尼的Yennora,兩個火車站出發到達的時間都在45分鐘以上,更別說從家門到公司門口了。

悉尼如何攻克危機,成為更偉大的城市?

據預測,悉尼在未來三十年內新增人口將超過240萬人。過快增長的人口使城市密度越來越小,飆升的房價,擁堵的交通,怨聲載道的居民——這一切都反映出悉尼陳舊的基礎設施已經跟不上城市快速的發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

為此,在2016年底澳洲政府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草案-《Greater Sydney》。該草案長達170頁,9個大章節,可以說是澳洲政府有史以來最長的一份官方報告了。

在這份草案文件中,政府將大悉尼分為三個主要城區,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民住房可負擔能力、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實現平衡發展,進一步改善整個地區的自然環境。這三個城市分別是:Eastern Harbour City(東部海港城),Central River City(中部河流城)和Western Parkland City(西部綠地城)。

大悉尼委員會針對這個一分為三計劃給出的理由是: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民住房可負擔能力、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實現平衡發展,進一步改善整個地區的自然環境。

可宜居性的概念,聯繫著交通、房屋、社會經濟及政策等各方面:交通方面,不單只講求交通網路的建設,亦著重交通的選擇性;房屋方面,不只講求可負擔的房屋,亦關乎房屋政策是否公平;社區方面,不單講求設施供應是否足夠,更重要的是對市民心理需要的支援。

事實上除了悉尼之外,也有很多城市的規劃者和建設者在為解決這些城市問題而努力。面對交通擁堵,倫敦、新加坡和斯德哥爾摩向進入擁堵區的車輛徵收擁堵費;紐約提出「Housing New York」計劃,為城市中的中等收入者以及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可負擔的住所;阿布扎比建造了零碳零廢物的全球首家環保城Masdar City,探索新型城市的未來。

改造現實中的城市格局容易,更具挑戰的是,如何改變人們內心已有的對城市的看法,在居民心中,「悉尼」意味著什麼?生活在城市意味著什麼?雖然大悉尼計劃還有待改進,但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

END

悉尼是如此遼闊,如此立體,如此豐盛、包容、自由,它是無數人追夢的熱土。可是,也殘酷而冷漠,勢利而疏離。

如同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講的那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悉尼歡迎理想,人們在這裡學習、打拚,不斷奔跑著追逐內心的火苗。最新數據顯示,全澳超60萬的專業人士——包括律師、醫生、會計師、工程師等都雲集在悉尼, 而悉尼具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位的人已達28.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個多百分點。

悉尼也歡迎墮落,這裡有領著低保福利就滿足的無業者,有夜夜笙簫、門門掛科的留學生,有成天控訴命運不公卻從未想過改變的情緒主義者。

大都市有著更多機會和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充斥著令人窒息的壓力。工作、房價、交通、生活成本,每一項都讓我們分分鐘想逃離,又真捨不得。這意味著想要在這裡立足,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行。而夢想實現時的成就感,只有親自體會過,才知道這成倍的努力多麼值得。

不過,悉尼未必是唯一選擇。27歲的公關人士勞拉·布盧(Laura Blue)跳槽從悉尼來到了墨爾本,她很喜歡墨爾本的公共交通系統,咖啡文化和「良好氛圍」——閑適穩定,悠然妥當,有你一切熟悉的歲月靜好。

Paul Graham在那篇著名的《Cities and Ambition(市井雄心)》里說:

是不是你胸懷大志就一定要去一個偉大的城市居住呢?非也。所有的偉大的城市都激發著某種雄心,但是它們並不是唯一的地方。只是如果你壯志在胸,就得反覆試驗去找到去哪裡生活。你要是在一個城市過得很自在,有找到家的感覺,那麼傾聽它在訴說什麼,也許這就是你的志向所在了。

人只要有經營生活的心,在哪兒其實都一樣。無論留下或者離開,你需要做的是,把這座城市散發出的耀眼光芒,變成你踏出舞台時背後的聚光燈。

致始終拼搏奮鬥的你。

參考來源:SMH,news.com.au

推薦閱讀:

從王石婚變看選擇再婚男人的五傻
《選擇求真》之各山恩用財難
教您選擇最佳降壓藥!
結婚對象不宜選擇的三種人
崇禎皇帝假如沒有選擇自殺,又有怎樣的可能呢?

TAG:選擇 | 原創 | 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