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怎麼艾灸?感冒的艾灸治療方法,記得收藏和分享給朋友家人哦
1、病症概述:感冒是感受風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又有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之分。前者是由感受風邪所致。後者則是由感受時邪而得。臨床常見證侯以頭痛、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等外感癥狀為特徵。在易感季節,發病率甚高,尤其是流感,每因病毒變異,人群抵抗力低下時更有強烈的傳染性,常可引起廣泛流行。
2、病理闡述:中醫認為感冒主要是由於感受以風邪為主的外邪所致,故感冒俗稱「傷風」。當氣候突然變化,冷暖失常時,或起居不節、勞累過度、汗出當風時,風邪最易侵襲人體而發病。
「風為百病之長」,一般風邪由皮毛或口鼻而入,首先先傷及肺衛,出現表證。風邪作為外邪致病的先導,常夾雜著其他外邪一同侵犯人體,如寒、暑、濕、燥、熱等。
另外,四季氣候失常,如春應溫而反寒,冬應寒而反暖,夏應熱而反冷,秋應涼而反熱,這種氣候突變、寒溫失常的情況,也正是風邪兼夾時令之氣侵入人體發生感冒的致病因素。
感冒雖屬外感時邪而得,但與人體的自身的健康狀況不無關係。《內經》中說;「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證治匯補》亦云:「有平昔元氣虛弱,表腠疏鬆,略有不謹,即顯風證者……」,人體衛外功能的強弱,稟賦素質的陰陽偏差,是病與不病,或同病而異症的根本原因。
3、灸療辨證:風寒型:癥狀表現——惡寒發熱,寒重熱輕,微熱或不熱,無汗,鼻癢頻嚏,鼻流清涕,鼻塞聲重,喉癢咳嗽,痰白清稀,頭痛,遍體關節酸楚。舌苔白,脈浮緊。
灸療方法: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5-7壯,每日灸1-2次。②艾條溫和灸:每次選2-4穴,每穴灸15-20分鐘,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每日灸1-2次。③蔥豉糊敷灸:取生薑60g,豆豉10g,食鹽30g,蔥白適量,將諸葯搗碎成糊狀備用。施灸時可將新搗制的葯糊貼於臍窩(神闕),先用塑料布覆蓋,再用紗布固定,最後以熱水袋熱敷其上。每日可換敷2次。④白芥子敷灸:白芥子60g,研成細末備用。敷灸時取細末適量,用雞蛋清調成糊狀,貼敷神闕穴或大椎穴。灸療原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主要取足太陽、手太陰、督脈經穴。灸療處方肺俞、風門、大椎、列缺、風池、神闕。隨症加穴①鼻塞者,加迎香;②喉癢者,加天突;③頭痛者,加合谷;④無汗者,加大杼。方義說明肺俞、風門疏調太陽經氣,散風寒解表邪;大椎為諸陽之會,為解表退熱要穴;列缺為手太陰絡穴,擅長宣肺氣;風池為陽維、足少陽會穴,陽維主陽主表,能疏解表邪,止頭痛。風寒一去,則感冒諸症自除。風熱型:癥狀表現-發熱較高,稍惡寒,鼻塞流濁涕,咽痛喉癢,咳嗽痰黃,多汗,口乾欲飲,頭痛而脹。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咽紅或乳蛾腫大。
灸療方法:①針上加灸:每次選3~4穴,採用提插瀉法,然後針上加灸,每穴2~3壯。②薄荷敷灸:取薄荷、荊芥、淡豆豉各10g,共研細末,水調或蜜調成糊狀,貼敷大椎穴或神闕,紗布固定。③避瘟散敷灸:取綠豆粉300g,白芷30g,生石膏300g,滑石30g,麝香3g,甘油45g,薄荷水36g,先將前4味葯共研極細末,再兌入後4味葯,調勻密貯備用。敷灸時將1g藥粉用冷水或白酒調膏,分別敷貼於囟會、太陽穴上,以膠布固定。每日敷灸1次,5次為1療程。灸療原則疏風清熱解表。以取手陽明、督脈經穴為主。灸療處方曲池、合谷、大椎、外關、尺澤、神闕。隨症加穴①鼻塞涕多者,加列缺②頭痛甚者,加風池。方義說明合谷、曲池分別為手陽明原穴和合穴,手陽明與手太陰相為表裡,二穴合用清熱疏散表邪;大椎屬督脈,亦能解表退熱;神闕屬任脈,能「主治百病;外關為手少陽之絡,通於陽維,能疏風清熱;尺澤為肺經合穴,能清肺熱。諸穴配用共奏疏風清熱之功。體虛型:癥狀表現——經常鼻塞流涕,惡風寒或發熱,頭痛鼻塞,倦怠無力,氣短懶言,面色少華,飲食不香,舌質淡,脈濡;或形體消瘦,午後發熱形寒,咽癢咳嗽少痰,痰白,頭昏心悸,納呆,舌質紅,脈細數。
灸療方法:①艾條溫和灸:每次取2~3穴,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次。②針上加灸:每次取2~3穴,針用補法,然後加灸。每穴灸3~4壯。灸療原則益氣解表或益陰解表。常用背俞穴,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灸療處方肺俞、膏肓俞、氣海、足三里、太溪。隨症加穴參考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處方,根據病情選用。方義說明肺俞為肺氣聚集轉輸之所,肺合皮毛;膏肓俞為治虛勞之要穴。灸肺俞、膏肓以培補肺氣,灸氣海、太溪以充脾腎之氣,加之足三里健脾胃、養陰血,再結合疏解表邪之穴同用,感冒自會康復。4、文獻摘要:古代灸療文獻
1.《素問·骨空論》
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大風汗出,灸譩譆。
2.《甲乙經》
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3.《外台秘要》
崔氏方:崔氏療傷寒始得一二日方,便可灸頂三壯,又灸大椎三壯,各加至五壯益良,用之驗。
4.《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盤石金直刺秘傳:傷寒寒戰不已:曲池補、關元灸、針補。
5.《神應經》
傷寒部:陰證傷寒,灸神闕二三百壯。
6.《針灸集成》
卷二:陰症傷寒,彌留不能退熱,乃中氣不足之致,臍中百壯,不愈加灸五十壯。或填鹽煉臍。
7.《古今醫統大全》
卷七:少陰發熱,宜灸下穴:太溪。惡寒,關元灸。惡風,風池、風府宜刺。
8.《醫學入門》
附雜病穴法:傷寒……。唯陰症多灸關元穴最為妙。
現代灸療文獻
1.流感獨灸大椎治療21例 曹仁和 江蘇中醫雜誌1986,(5):33
治療方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每次20分鐘,或用隔姜灸,每次3~5壯,每天2~3次。初起者灸1~2次便可控制,一般灸2~3天可治癒。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一身之表,溫灸大椎能提高機體抵抗力,通督解表之功。但風熱者禁用。
治療結果:治療24例,21例獲顯效。
2.獨灸大椎穴治療風寒感冒32例 劉佩雲 王惠香 山東中醫雜誌1996,15(5):218
治療方法:灸法組:取穴:大椎穴。方法:患者俯卧或端坐低頭,醫者在其大椎穴用艾條溫和灸,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灸至皮膚紅暈略有灼痛感為宜。初期患者灸1~2次便可控制,一般灸1~2天可治癒。針刺組:取穴:大椎穴。方法:患者取俯卧或俯伏坐位,醫者取30號1.5寸長毫針在第7頸椎棘突下向上斜刺約0.8~1寸深,留針20分鐘。每日1~2次。效果不佳時配用風池穴。初期患者針刺3次左右可控制癥狀,一般需3~5天左右可冶愈。
治療結果:療效標準:治癒:1~2次治療後,感冒癥狀全部消失;顯效:1~2次治療後感冒癥狀明顯減輕,3天內癥狀消失;有效:2~3次治療後,感冒癥狀減輕;無效:3~4次治療後,感冒癥狀無明顯改善。灸法組:32例,治癒26例,顯效4例,有效1例,無效1例,治癒率81.3%,總有效率96.9%。針刺組:31例,治癒17例,顯效3例,有效4例,無效7例,治癒率54.8%,總有效率77.4%。
3.隔姜灸治療感冒愈後背部「透冷氣」感 郭之平 山東中醫雜誌2002,21(12):751
治療方法:厚度約0.3㎝薑片,用針在其中央部扎20~30個孔,以利於藥力透達穴位。做大艾炷置其上並捏實,點燃後用手背感覺到薑片下面溫熱時,下墊2層小紗布放置於患者穴位上,病人感覺發燙時,將薑片輕輕抬起,調節到感覺熱氣向里透達而且能耐受為度。每穴灸2壯,換穴同時更換新薑片。取穴:風門、肺俞,均為雙側。日1次,7天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29例中,治癒20例,佔68.9%;顯效4例,佔13.8%;好轉3例,佔10.3%;無效2例,佔6.9%;總有效率為93.1%。認為隔姜灸風門、肺俞二穴可鼓舞太陽之氣,祛除留戀之寒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第四屆國際灸法大會·貴賓專用高檔禮品盒
· 規格:30×150mm · 重量:50克 /支
· 包裝:5支 /盒 · 原料:九頭仙艾·並蹄艾
· 艾絨:手工絨20:1 · 售價:¥999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
《保健艾灸師》
推薦閱讀:
※教你幾招婚姻算命最準的方法!
※立即行動的七個方法
※姿態訓練|「軍姿背」你們聽過嗎?產生機制、影響與矯正方法
※各種污垢清除方法(去黃跡、異味、除污垢、霉點、脫色)
※[轉載]觀看指掌氣色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