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實錄 l 鳳來儀:革命和反啟蒙時代哲學

為什麼叫革命的哲學?因為沒有哲學的話也就沒有革命,最多叫暴動或起義。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次起義,上位以後和原先的沒多大區別,社會結構並沒有徹底變化,只是換了一群人,該什麼樣還是什麼樣,這不能叫革命,只能叫農民起義或暴動。所以開宗明義,有革命的哲學才會有革命。

時間進入十九世紀以後,整個人類社會進入異彩紛層的階段,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開始,到拿破崙出來恢復秩序為止。同時在法國革命之前的大西洋彼岸,美國也有一個不能叫革命的革命,我們也可以看出兩種哲學思維的異同。

給革命注入思想資源的有很多,現在耳熟能詳的語言,就是給革命一個正當性的解釋,比如說「不自由,毋寧死」。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歐洲文明的一次重大轉折,產生了很多具有現代性的後果,所以後面有很多革命都是由法國大革命這種思想資源是一脈相承的,不能說是由它引發的,因為時間相隔比較長,一百多年嘛。它也產生現代意義上的民族,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市民,產生了很多現代意義上的概念,比如說「進步主義」,產生了諸如平等、民主政治等等。

思想促成革命的同時,革命也傳播了思想,掃蕩整個歐洲,成打的王冠被掃落在地。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種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的異同,然後我們來看兩種哲學觀。

有一本書叫姊妹革命,說法國革命像閃電,美國革命像陽光。這本書是美國蘇珊鄧恩寫的。這本書的意思大致是說法國革命像一道閃電,當時是照亮了一切,隨之而來的暴風雨蕩滌所有的角落。但是閃電過去以後又重新陷入黑暗;而美國的革命則是像陽光一樣溫和而持久。所以當美國在1800已經實現一場穩固的政權更迭,也就是換總統的時候,法國還在不斷地推翻皇帝。

上一次說啟蒙時代哲學的時候提到過霍布斯、洛克,當時我們還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今天要說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盧梭提出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比如說「人生而平等」。但是後面還有話,「如果公民不自由的話,那我們就強迫他自由。」他也有很多著作,比如最著名的《社會契約論》。

盧梭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霍布斯認為人性本惡,在自由的狀態下,人會互相殘殺,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也就是每個人會把每個人的自然權利發揮到極致:我要吃最好的、我要所有的財富、我要所有的交配對象。所以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維持秩序,所以大家應該把自然權利讓渡一部分給政府、國家、政體、組織。洛克認為政府是必要的,但是有一部分東西是不可以讓渡的,比如自由。比如私有財產是不可以讓渡的,所以洛克的思想也就成為後來美國獨立以後的思想的資源。

盧梭跟前兩者都不一樣,盧梭認為人心是善的。大家既然都是善的,所以說大家應該結成一個共同體,而且應該把所有的權力讓渡給這個共同體、集體,然後這個集體來保障大家自由。我想大家聽了以後第一是很耳熟,第二是後背發涼,因為這種話我們從小到大聽了太多了,你讓渡權利給集體,集體會保障你的一切,所以盧梭他的思想也可以說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資源,不能說是他發動的,真正發動革命的人是無套褲漢,就是下層的人民,但是沒有這些思想資源的話,那也僅僅只是暴動而已。盧梭反對私有化的,一定是反對私有財產的,他認為一切的罪惡的根源都來自於私有財產,因為有了私有財產,所以才有這種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在不公平的事情變成法律以後加以固定下來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失去自由。為了獲得自由,就要把這一切推翻掉,把所有的自然權利移交給共同體。人是沒有私有財產的,由集體來保障你的自由。

同時代還有一個跟他觀點不一樣的孟德斯鳩,孟德斯鳩我們知道他的一本書《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認為的法是個廣義上的法,不是我們現在狹義認為的條文、法律,他認為所有存在之間的關係就是法,所以說他要求人的自由、或者是本性的限制,可能讓人類自己都沒有辦法遵守自己的法律。所以他認為需要限制,權力需要限制,需要分權。

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比洛克的分權理論還要詳細,後面的美國也更多採用這兩個人的思想資源,孟德斯鳩還有些比較著名的觀念,他認為共和是所有人把權力交出來,所以說共和的要求是人是有品德、美德的,只有有品德的人才能在一起搞共和。君主呢?君主是依靠法律來治理國家,君主不是肆意妄為的,相當於君主立憲,君主本人也是在法律框架下行事,因此君主國的特點是榮譽;而專制是完全依靠個人喜好了。既沒有法律也沒有任何成文的東西可以限制當權者,那麼專制國就是用恐怖來統治。

他認為最壞的國家就是專制國家,他也不認為共和之下會有自由,他認為有自由的最好的體制就是當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所以孟德斯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話,他和英國的這些哲學家倒是很接近,不像是法國人。

而美國不像一個革命,麥迪遜、傑佛遜這些人也承認,如果當時的大不列顛在國會裡面給美國大陸議會的席位的話,很可能美國的革命就不會發生。所以美國的革命和法國革命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並沒有要求全部打翻一切。美國革命訴求並不多,他們沒有完全改變這個社會的基本結構,他們只是要求獨立而已,最早的時候甚至連獨立都不是。他們只是要求無代表則不納稅。當時英格蘭可能頭腦有點兒混亂,當時英國真的給美國代表權的話,那麼美國的獨立戰爭有可能就不會爆發,那麼美國現在可能就沒有這個國家。

相比美國,法國出了很多很多所謂哲學家,盧梭、孔塞多、狄德羅,他們之間的觀點或許有差異,但是總體來說,他們都是嚮往一個美妙的理想國。這是法國理性主義顯著特點,也就他們相信人的理性是可以構築完美的世界的。美國人更多的是秉承了英倫思路,英格蘭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哲學家埃德蒙·伯克寫過一本書:《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說法國大革命的這些人在追求一種無法實現的理想,無視現實,是一場愚蠢的暴動。國王不是充話費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是由傳統和習慣逐漸形成的。如果我們覺得國王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做一些細微的改進。埃德蒙·伯克是一個重要的英國保守主義哲學家,他認為英國的憲法至少保證兩點,第一點是傳統,第二點是改進,我們在堅持傳統的情況下,我們做適當的改進。那麼我們看美國革命實際上走的也就是這種思路。

題外話,為什麼法國的理性主義最後搞的法國大革命完全和最初的想像完全不同,因為法國是一個陰性的國家,文人墨客多,而腳踏實地的學者少,了解社會、民情、中下層的學者更少。在法國很專制的時候,他們是沒有任何機會去搞政治的,所以當路易十六開了三級議會這個門以後,不知道這個議會該怎麼開,結果路易十六就發出一個相當於通知一樣的讓大家來提建議,結果在一個月內收到了幾萬份各種各樣的建議。各路牛鬼蛇神全都冒出來了,法國的這種專制,是相當輕佻的一種專制,各路以為自己的理念可以把法國變成完美世界的人全冒出來了,但是這些人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經驗,所以當文人掌握權力的第一天,他們會喊民主;第二天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人怎麼那麼難管,要求改造;第三天發現人拒絕改造,那就樹起斷頭台。法國大革命的三巨頭,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他們沒有一個壽終正寢,羅伯斯庇爾自己也走向了斷頭台。

法國和美國革命的不同,美國的「革命」並沒有改變社會結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算革命。而法國革命是徹底顛覆,但是具體要建設起什麼樣的世界和社會,他們自己也搞不清。當拿破崙提供秩序以後,疲憊的人民全部支持他,讓他當獨裁者,民主也不要了,共和也不要了。

除盧梭、伯克、潘恩這幾個人以外,實際上潘恩不算一個哲學家,他寫的常識只是一本小冊子,只是當時美國需要這樣的東西,就是告訴大家我們為什麼要獨立,更多的是從小處著眼,或者是從比較具體的事中著眼,告訴大家我們為什麼要獨立。他們沒有像法國的大陸理性主義這樣,我們推翻所有的一切,然後來建立一個美好的人間天國。包括後來的俄國革命也是法國的革命的延續,我們想一想彼得大帝在進行改革以後,俄國的上層宮庭都是一群說法語的貴族。

說完對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我們再說幾個比較有意思的人。一個是戈德溫,為什麼講他呢?因為他在哲學家上有他的地位,他提出了無政府主義,他認為所有的政府都是邪惡的,我們看前面的霍布斯,霍布斯認為政府是邪惡的,但是沒有政府更壞。洛克認為政府應該是一個有限政府,就是大家讓渡自己權利的時候,有一部分權利是不能讓渡的,因為洛克強調一種有限的政府,而盧梭呢?盧梭認為所有的權利都可以讓渡給集體,由這個集體來保障你的自由。戈德溫認為所有的政府都是惡,要打翻一切政府,他就是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

還有一個比他更加激進的傢伙叫蒲魯東,蒲魯東更是要打碎一切政府,他不僅僅要打碎政府,而且他要幹掉國家,而且他認為為了幹掉這些國家,我們不惜用暴力,所以蒲魯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政府主義者和信奉暴力的。

還有一個重頭的哲學家,卡爾馬克思。卡爾馬克思的理論大家都應該知道,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導致1871年的巴黎公社,1917年的布爾什維克的革命,關於馬克思的理論咱們就不用說了:剩餘價值理論,必要勞動時間的理論,辯證唯物主義,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等等,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也是受一個人的影響比較深,這個人就是黑格爾。黑格爾的時代,也就是一方面整個世界,老的世界被衝擊得七零八落,法國大革命、拿破崙上台、輸出革命,拿破崙輸出革命,美國的獨立,整個的世界完全大變樣。啟蒙主義,啟蒙主義就是相信人的理性,這時候卻又有一群哲學家,開始反思啟蒙。為什麼會反思啟蒙?啟蒙主義是因為理性為主的,理性就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那麼人有理性的情況下克制自己的慾望。但是反啟蒙主義者認為,其實感性更重要,把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變成了我感受、我感覺故我在。他們在尋找自我生存的意義。我們說前面的哲學更多的是問生命的本質的話,那麼反啟蒙哲學更多的是問,我們應該怎麼活著?這個問題。黑格爾也是德國重量級哲學家,著作邏輯學、法哲學原理、精神現象學等等,他的主要的觀點認為人類在不斷進化中的,包括制度、自由、精神,他認為精神可以過渡為絕對精神的,為什麼?就像小孩最後會成長為成年人一樣,像白紙一樣的人類精神也會不斷的成長,最終達成絕對精神的高度。我也不知道什麼叫絕對精神的高度,他可能是指一種圓滿,貫穿所有的領域,語言、藝術、文學、文化等等領域。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說,黑格爾應該是一個進步主義者,比如他有一個觀點,認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你認為它民主嗎?當時它還是奴隸制,但是到了中世紀以後,基本上沒有哪一個歐洲的國家是奴隸制國家了。所以他就說,你看,這不是有進步嗎?最重要的是黑格爾發展出了辯證法很快被馬克思所繼承,發展出所謂三大唯物主義哲學。

叔本華認為黑格爾基本上是一派胡言。他說黑格爾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推動這個世界的並不是人類的理性,而是人類的衝動和盲目。餓的時候要去找食物,冷的時候要去找衣服、配偶,由本能爆發出巨大的意志,而這種意志具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左右一切。被意志支配的人生又是充滿煩惱的,在充滿煩惱的人生里應該怎麼辦呢?他認為人應該禁慾。叔本華受印度佛教的影響比較深。要從慾望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的話,你就要禁止使自己的意志和慾望,過著禁慾的生活。叔本華這套理論對後面的尼采、弗洛伊德、瓦格納等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叔本華

歐洲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也是批判黑格爾的這麼一位哲學家,他的觀點跟叔本華又不一樣,前面我們說了黑格爾覺得人類對神的信仰是通過絕對精神的一個辯證的過程,辯證過程中正反和,不是現在中國人說的辯證法、唯物主義,就是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實際上黑格爾的辯證法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是講的連續的一個東西。如果你講一件事有好有壞的話,這件事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並不能從塞翁失馬這種例子中推導出來。

克爾凱郭爾把這個存在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我感覺我存在,這是一個感性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論理的階段,理性的存在,你在社會中的位置,然後你跟其他人的關係,構成你的位置的存在;第三個存在是最高一個層次的存在,就是信仰的存在。這種信仰要麼通過完全的相信自己,把自己當成真來獲得信仰一樣的存在,還有一種就是你獲得救贖,投向宗教的懷抱。克爾凱郭爾的話在近代哲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學到最後還是要求人投向宗教的懷抱,就是達到最高層次信仰的存在,得到神的救贖。

最後一個人物就是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是個狂人一樣的人物,他聲稱上帝死了,中國是有很多人喜歡尼採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剛開放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尼采,但是我覺得尼采從本質上來說是個解構主義的哲學,也就是說他解構了之前歐洲不管是理性主義也好還是宗教哲學也好,連善惡都不去承認了,但是他是東西去解構的,而中國人讀尼采往往會陷入虛無主義,這恰恰也是一種歷史的弔詭,因為尼采活著的時候,他就在預言十九世紀之後的時代會變成虛無主義的世界。尼采是個懷疑論者,他認為任何傳統價值的理論道德到最後只會剩下虛偽。他認為真實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善惡也是不存在的。那麼當你去問他「你是否認神的存在么?」因為神本身就是至善真理的化身,尼採的回答我們前面說了,「上帝死了。」善和惡到底是什麼東西?如果一個弱勢的人群遭到強勢人群進攻的時候,強勢的民族、國家就會搶走弱勢的財產、女人,弱者就會詛咒強者,把不幸歸於惡的一方,把自己變成善的存在,認為真理在自己這一邊,因為弱者無法從力量上戰勝對手,只好把自己放在道德的高地上來指責對方。

所以善的理論是由弱者捏造出來的,捏造出來以後用來對抗強者,甚至懲罰強者。尼采說這其實就是奴隸的道德。讀尼採的東西會進入虛無主義。更有甚者,尼采攻擊宗教,他說基督教就是奴隸道德的產物。後來的希特勒在屠殺猶太人的時候也就是在用尼採的哲學,因為你們無法對抗日耳曼人嘛,所以你們就該死。

為什麼講尼采講那麼多?因為除了講革命的哲學,法國、美國革命以外,還有反啟蒙。尼采是對啟蒙主義的一次徹底的解構。盧梭堅持善和惡是存在的,他認為人性本善,霍布斯認為人性本惡。對應我們中國的話,霍布斯更像法家,盧梭更像儒家,建立一個好人政府,但好人政府往往最後變成一個集權政府。但在中國很奇怪,法家政府反而很惡,比如秦始皇。

那麼為了防止這種惡的話,洛克認為某些權利不可讓渡。孟德斯鳩更是設立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到了尼采把這些全部解構的乾乾淨淨。基督教是奴隸道德的產物,善和惡本身是不存在的,正義、邪惡都是人類的想像,弱者創建出來對抗強者的這麼一個東西。

德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馬丁·海德格爾本身也是一個納粹黨徒吧,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加入納粹黨了,但是他至少是同情納粹黨的。他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是德國弗萊堡大學的校長。二戰之後他還被學校逐出去,後來又重新走向課堂。他從一個新的更加懷疑的角度來闡述存在意義,也就是存在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存在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他的哲學思想不是為前面這些哲學思想服務的,而是以我為中心來服務的。他認為現在的我是不可能脫離現實的,那和物質世界的關係是和用具的關係是一樣的。講起來都有一點拗口。

今天主要講的是革命時代的哲學,革命時代哲學比較好理解,法國和美國他們各自背後的這種哲學的起源,到反啟蒙哲學的時候就比較難說,別說看的人不懂,講的人也不算太懂,哈哈。


推薦閱讀:

我就佩服愛折騰的人
可資利用的真相
什麼是oikeion(屬於自我的)?
突破束縛既是精彩,超越局限就是輝煌

TAG:哲學 | 啟蒙 | 革命 | 時代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