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善,中國哲學講究理想與現實並包!

中國人向來把人往好處想,所以孟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

中國哲學向來注重對人生系統的反思,注重對人本身的挖掘,所以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的哲學除了對人生系統進行反思,還特別注重「學」與「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充分論證了學習的重要,同時還指出了思考的作用。中國哲學教人增長知識、能力的同時,還看重對心靈、道德的修行和提高。所以王陽明很早就提出「心即理」,通過修心可以達到「致良知」。

中國聖人一般所具有的品格是「內聖外王」,內聖指他的內心致力於心靈、精神及自我的內在修為。外王指他在社會活動中如同君王,帶著使命與氣勢。

佛教未入中國前,中國有儒家和道家,轉入後,中國哲學依然是兼容並包,廣納百川,把佛教的教義和思想精華一併吸納,所以後來的中國哲學一般都包含「儒、釋、道」。

儒家哲學是中國人為人處事的基石,它不僅是社會學,人文學,更是中國人自己的人生哲學,其所蘊含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國人的智慧和對人生、對宇宙的深刻理解。它不僅是理想主義,也是現實主義,不僅能向上深入上層建築,更能向下體恤民間疾苦。可以說,對中國哲學影響最大,紮根最深的就是儒家。

佛家哲學講究去除煩惱,教人放下,進而轉向內在,實現萬物有我又萬物皆空的大境界。它的目的在於教導人們放下執念、痴迷與貪婪,最終離苦得樂,脫離塵世的苦海。佛家哲學對個人修為適用,但是對社會融入及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往往無甚效果,這也是我們應該清醒看到的。

道家哲學強調人的自然屬性,希望人們的生活順其自然,跟隨自然,做到返璞歸真、無為清修,減少不必要的慾望和雜念,甚至提倡遠離人類文明所帶來的「非自然」。這從中國古代那些山水畫和田園詩中可以充分看出。

儒家、佛家、道家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三駕馬車,這是國人的幸運,也是中國哲學的幸運,從這三駕馬車我們後人可以把中國哲學繼續發揚傳承,所謂的希望是什麼呢?不就是踏著前人的腳步,不懈地努力追求嗎?


推薦閱讀:

瞳孔直徑對角膜塑形鏡矯正效果的影響_中國易視頓
中國最難認的字10個字,你能認出幾個?
中國與127個國家締結互免簽協定,普通護照哪些國家可免簽?
祝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辰
「中國遊客」在全球擴大影響力 出境游消費超千億美元

TAG:中國 | 現實 | 中國人 | 哲學 | 理想 | 中國哲學 | 理想與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