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視頻 陳式太極拳關節放鬆教學

  在太極拳的運動中,需要練習者關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而關節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太極拳中關節的相關內容,以便練習者更好的結合太極拳視頻教程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1、脊椎

  是由頸椎、胸椎、尾椎所組成。

  2、腕關節

  腕關節對於太極拳的影響比較大,尤其對於太極拳的推手,能夠直接關係到推手水平的高低。腕關節是身體中最靈活的一個關節,向前連接到指關節,向後則連接到肘關節,因而是一個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的關節。

  腕關節的旋轉才能形成太極拳的獨特風格──纏絲勁。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是通過以手領勁,腕關節的旋轉形成 的。順纏是以小指領勁其餘四指遞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大指合。逆纏是以大指領勁,其它手指遞個跟上,掌心空、虎口圓、小指合。順逆纏絲都是在以手領勁和腕關節的帶動下作用,除此之外,它還起著向前加力的作用。如發力時,坐腕是將力通過腕送到指上。坐腕是外折腕,另外還有內折腕。由於它能內外折,加上手指的變化,那麼腕關節就變成魔術師和導演了。它能導演出很多精彩的作品。除了以上作用外,往返還起了摺疊的作用。(摺疊在腕,轉換在胯)腕關節旋轉活動最大,旋轉才能轉臂,調節肩轉動的作用。在練習時應多注意腕關節的鍛煉,推手水平高低與腕關節與直接關係。手的運動要輕靈,不能僵滯,對腕關節提出了很多 的要求,如拳式里的懶扎衣、青龍出水、二起腳等很多拳式,動作完成,腕關節的要求都很重要,所以在走手指的時候腕關節一定不能鬆懈,要領上勁。

  3、肘關節

  肘關節在推手中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它向腕關節、手掌輸送力量,是腕關節的後方。通過後方的供應,向前輸送力量,輸送意識,向右有連接上肢的根部肩關節,肘是全身打擊最兇狠的關節,轉動幅度沒有手腕關節大,但是在他的打擊範圍內,它的打擊力量是很大的。全身任何一個關節都不如它,肘是上肢的弓背,所以不能隨便伸直,和隨便過於彎曲,如過於彎曲小於90度,弓就斷了。伸直了就不是弓了,練拳時要盡量練習保持不伸直,而向後不可彎曲少於90度。能不能低於90度呢?是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也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對方的打擊力量很大,如果你保持90度就抗不住,可收回來合住再打,合住再出、退回來再進,以退為進,這一瞬間少於90度可以,如長度不夠,把手暫時伸直一瞬間是可以的,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正常情況不可這樣,要練好太極拳就要墜肘沉肩,要墜肘,肘就必須外乍,向下乍,這種才叫墜肘沉肩。墜肘才能沉肩,沉肩必須墜肘。

  當你作捋勢的時候,兩手必須有外向下棚的弧線意識,這樣你的肘的棚勁就丟不了,這樣就形成一種外方內圓。方為剛,圓為柔、方為陽,圓為陰,實際上是陰陽,也是剛柔、輕重、虛實,凡是變化的對立統一的都可稱為太極拳。

  肘關節是相當重要的關節,也是相當難以進行練習的關節。掌握了肘關節,那麼我們就能夠輕鬆的掌握肩部的松沉,同時也能夠提高腕關節的運用。所以對於太極拳的練習者來說,一定要重視對於肘關節的練習。

  4、肩

  肩是上肘關節的根部,也叫根節,是打擊力量最大的關之一,而活動範圍比肘要小得多。肩能否拉開,跟鎖骨有關。它前面連肘,後面連鎖骨。前面兩個關節走好了,後面的肩就好走了,墜肘才能沉肩,沉肩才能墜肘。

  肩關節運動的要點是:肩關節運動時,不要向里合,腋下就空,不要向上拉起,向後隆起,向前曲起,這樣情況都不行,總之要把肩關節的骨縫拉開,把肩關節的韌帶拉長。韌帶長了就產生了一種彈性。周身所有的關節拉長了,所產生的周身的彈性和韌叫內勁。有人問什麼是內勁?內勁就是彈簧勁和協調性。

  肩關節特別重要,要求在一年內練好上肢關節也叫梢節。上肢要做到以手領勁。往返需有摺疊,中節肘要做到外、下乍,根節要做到肩沉肘墜,才會形成輕靈圓活的效果。

  5、脊椎關節

  脊椎關節也叫軀幹,它是由頸椎、胸椎、腰椎、尾椎組成。上三節運動的變化根本在胸椎和腰椎的變化。太極拳論講:緊要全在腰間中運化。就是頸椎的運動。這一部分內有內臟,外有肋骨保護,運動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內臟,而這一部分的關節運動也和其它關節的運動一樣,也是立體的運動,它除了會前後、上下的摺疊外,還會作左右的旋轉運動,脊椎關節也要作起落旋轉運動。上肢關節能不能輕靈、靈活與頸椎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這一部分的關節在運動時除了起旋轉外,看是否做到了立體的圓。要經常檢查,不要走平面的圓。象六封四閉、初收、倒卷弘,頸椎、腰椎的運動是曲型的螺旋運動,弧度很大,在練拳時要經常檢查看是否是螺旋運動,找出它的規律。脊椎關節要求要虛虛對準,節節貫穿,實際上還是為了輕靈圓活,要做到輕靈圓活就要練好脊椎。

  6、腰椎

  腰椎是軀幹的中幹部分,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上聯胸椎,下聯尾椎。從勁起腳跟的勁螺旋地送到了腰上,腰又作一次分配,把60%的勁送到了梢節。40%的勁退回到下肢去。這樣就形成了有上有下,在技擊推手中才會有根,不至於漂浮、失重。練拳時,手上的每一次往返腰椎都要作一次4比6的分配。練拳的時候,腰不可隨便晃動。有的人為了顯示他練拳很靈活,不斷的晃動,這叫枉動。枉是白費的意思。如果練拳是經常這樣,在推手時很好的機會失去了,很好的勁的發不出來。為什麼呢?正因為枉動的時候腰椎漂浮了,經常是在腰間分配的時候它不能按比例去分配,經常作些不必要的動作(枉動、亂動),那怕你很大的個子、很高的質量,都站不穩,說明你腰椎分配的力量不合理。

  7、尾椎

  尾椎是脊椎最小的部分,下連胯關節。它有什麼作用呢?在暴發力的時候,它順利地把下肢的勁通過尾椎送到腰部去。練拳的時候一般臀部不要外翻,但是小腹也不要過於前挺。如果向後翻了是前俯,小腹前挺了會形成後仰。本來我們的重心是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左歪右斜就會形成雙重,就產生手重了、腳實了,手輕了、腳也虛了。在推手中會出現許多被勢,本來應該贏的贏不了,不該輸的卻輸掉了。

  尾椎的第二個作用是將下面腳的蹬力能不能通過尾椎送到腰椎去,是有關係的。如果尾椎不向里收而向外翻,拳練了很多年效果都不會好,總而言之尾椎是最難練的關節,也是很重要的關節,練習的時候要多多注意。

  8、胯關節

  胯關節是下肢根部關節也是周身打擊力量最大的關節。胯關節下連膝,上連脊椎,所有的虛實變化都要通過胯關節來完成。在推手中的起落旋轉、起承開合都是通過胯關節來完成的。胯關節的旋轉直接跟你的水平有關。通常人不能放鬆很大一部分是跟胯關節有關係,有時發不出勁也是與胯關節的韌帶有關係。拳論講:「有不得機,得勢者,必於腰腿求之」。實際上是在腰間求之,腰腿之間就只有一個胯關節,胯關節是把腳、踝、膝關節的力量順利地送到脊椎進行分配。拳論講:「進退需有轉換,往返需有摺疊」。什麼叫轉換?是通過腳指領勁有膝蓋的弓背胯和踝關節的弓把,共同完成的螺旋弧線運動叫轉換。如重心向前和向後運動不可直來直去,不可走直線、夾角。練拳的時候看腳下走的是不是弧線,有的人走的是三角形的線一個直線接一個直線,這說明胯關節有問題。轉換的時候會出現了問題,胯關節的鍛煉很難,關節很大,上面連著脊椎和承擔上肢的重量,訓練的弧度較大。要提高推手水平和技擊水平非把胯關節練出來不可,放鬆胯關節不可,練胯關節的時候,一定要幅度拉大,要做到起落旋轉在襠部形成一個立體的螺旋運動的圓。俗語一般把從下面翻上來的勁稱襠勁,實際上襠是會陰穴和百會穴上下垂直相對。所謂襠能不能合住實際上是指胯能不能合住。胯能鬆開能合住暴發力一定大,所以說胯關節是全身第二大的關節(除脊椎外),也是最不好練的關節之一。全身是難練的關節有脊椎、胯、踝、膝;全身最好練的是腕關節;全身最不容易注意的是肩關節和肘關節;運動量最大的是胯關節。所以說在胯關節的練習時,要多練拉開、合住,胯關節練不好水平就提不高。上肢是往返需有摺疊,摺疊在腕;下肢是進退需有轉換,轉換在胯。

  9、膝關節

  人是直立的靠兩條腿走路,不象其它貓科動物大部分是四條腿走路。如貓的膝關節在後面,正因為它的膝關節在後面,它的重心就低的多,要靈活的多。膝關節下連踝,上連胯,它是下肢的弓背。膝關節的後面有一個委中穴,這個地方不能軟,如這個地方一軟就站不穩,一但這個地方軟啦,你離摔倒就不遠了。膝關節即要承擔上體的重量又要自轉運動。練拳時它是怎樣運動的呢?實際上象肘一樣是一個向外棚的運動叫外轉內扣,而不是左右擺動。通常人把胯關節的運動作為左右擺動,前弓後蹬這不對。實際上是向外轉為順纏,向內轉的為逆纏。這種運動完成了膝蓋運動。

  膝蓋運動是合襠的保證。兩膝能否相合、相系,就關係著你能不能合住襠,是表示下肢順逆纏絲的標準。

  膝在打擊時,雖不及肘兇狠,但它的暴發力比肘大。泰國的泰拳之所以兇狠,實際上是他運用了肘和膝。膝的打擊力僅次於胯,膝的練習主要是向外轉內扣的意識要加強,不可光左右擺動。下肢主要練習胯、膝、踝。膝關節的靈活性是直接影響下肢的運動,練拳時兩膝應相合,移動重心的時候膝蓋應向里扣。這扣要扣得飽滿、要圓。扣是意念要向里扣,把它合到一起,不是形勢上一定要向里扣,不是把它鎖得很緊,而是意識要合住。

  10、踝關節

  踝關節上連膝,下連腳指關節也是很難練的關節。一般練踝關節都是以勾腳為標準是以腳腕旋轉為標準。認為轉響了就叫練開了,其實踝關節是以跟踺韌帶越長越好。如有的人練拳下坐不舒服,有時是對方加壓力時不舒服,為什麼呢?就是跟踺韌帶比較短,所以進退都感到長度不夠。練踝關節的時候,應用腳指領勁。動一次即一個進退轉換,踝關節有三次運動,即開、合、開或合、開、合,最起碼要做到三次運動,很少有兩次運動。只要一邁步最少有三次。有些人不注意這些,邁步時腳尖要上翹,上翹才能里合,里合膝蓋形成逆纏,曲膝松胯,邁步以腳跟貼地剷出。通過收弧線,貼地剷出,這樣踝關節就產生了一個立體的圓。有些人邁步就邁步,退步就退步,不注意開合。就成了跳坑似的有響聲,這是不輕靈的表現。揚式太極拳要求邁步如貓行,跟貓一樣很輕靈,陳式太極拳要求邁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腳、踝、膝、胯,經常在打擊中起了很妙的作用。在練習踝關節的時候,主要的目標是把跟踺韌帶拉長,韌性比別人好。練拳的時候,經常注意到腳尖上翹。動一次步作一次開、合、開或合、開、合,很快就能把你的踝關節練好。踝關節是一個比較難練的關節。

  全身共13大關節,這13大關節是圍繞脊椎運動的,千萬不可先走三節一起走,後走也是三節一起走,這樣不行,要節節貫穿,圍繞腰脊椎各走各的路線。

  勁起於足下,主宰於腰。上面是以手領勁,中間胸椎完成胸腰運化,腰椎完成4──6成勁力的分配,尾椎是完成勁力上送的傳遞作用,胯是轉換的根源,進退需有轉換的好壞在胯,合好襠勁靠膝關節的纏絲運動,步法靈不靈是看踝關節的運動,踝關節靠跟踺韌帶拉長。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因而關節的運動,也需要保持整體的狀態進行運動。有人會問僅僅運動某一個關節難道不可以嗎?雖然是能夠完成的,但是要注意這就違背了太極拳的要領,就不能夠體現太極拳的拳理了。


推薦閱讀:

[轉載]皇太極疑人也用
太極圖與韓國的國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第27式雲手學習分享
楊氏太極拳大架拳譜

TAG:視頻 | 太極拳 | 放鬆 | 教學 | 太極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