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權謀奇書《韜晦術》,教你如何出奇制勝!(下)

詐晦 卷五


【原文】

  

  詐雖惡名,亦屬奇謀。孫子曰:「兵不厭詐。」施之於常時,人亦難防。運詐得理,可以成晦焉。  

  直道長而難行,歧路多而憂亡羊,妙心辯識,曲徑方可通幽。

  詐以求生,晦以圖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難行也。操以詐而興,莽以詐得名,詐之為術亦大矣,隨賢人有所不免。厭詐而行實,固君子之本色;昧詐而墮謀,亦取譏於當世。是以君子不喜詐謀,亦不可不識詐之為謀。

  人皆喜功而諉過,我則攬過而推功,此亦詐也,卒得功而無過。君臣之間,夫婦之際,盡心焉常有不歡,小詐焉愈更親密,此理甚微,識之者鮮。詐以非易為也,術不精則敗,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譯文】

  詭詐雖然是不好聽的名詞,卻也是可以出奇制勝的謀略。孫子兵法上說:「兵不厭詐。」就是在平常時候施展出來,人也是難以防範的。運用詐術只要合理適當,也可以達成「晦」這種狀態。

  筆直的大道漫長而又難以達到終點,小路眾多卻又使人茫然不知所從。只要細心觀察思考,小路才是到達終點最快捷、最省力的途徑。

  用詭詐來求生,用晦來保全自己,這並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因為正道根本就行不通。曹操因詭詐而興霸業,王莽因為詭詐而得到了名聲,詭詐作為一種謀略功效是很強大的,即使賢能的人也不免要使用。

  討厭詭詐而平平實實行事,這固然是君子的本色;然而不識詭詐陷入別人的奸謀中,也是要被當世的人譏笑的。所以正人君子即使不喜歡使用詭詐的計謀,卻也不能不知道這種手段的使用方法。

  人們都喜歡歸功自己卻把過錯推給別人,我卻把過錯攬到身上,把功勞推給別人,這也是一種詐晦,卻最終能得到功勞而沒有過錯。

  在君王和臣子,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中,盡心儘力的去侍奉也經常會有不歡快的事發生,使用一點詐謀反而會更加親密牢固,這道理很微妙,知道的人很少。

  詐晦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技術不精湛就會失敗,自己反要收到傷害,心裡不夠忍耐也做不成,只能成為別人笑話的把柄。

避晦 卷六


【原文】

  易曰:「趨吉避凶。」夫禍患之來,入洪水猛獸,走而避之則吉,逆而迎之則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為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過於晦也。擾敵、惑敵,使敵失覺,我無患焉。察敵之情,謀我之勢,中敵所不欲,則彼無所措手亦。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則危,釋之之道謹忠而已。

  如若避無可避,則束身歸命,輕則傷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古來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捨嗜欲,方外亦別有樂天也。避之道在堅,避須避全,勿因小緩而喜,勿因小利而動,當執定深、遠、堅三字。

【譯文】

  易經上說:「人應該奔往吉利的地方,而躲避開兇險。」災禍患難的到來,如同洪水猛獸一樣可怕,逃到別的地方避開它就會大吉大利,不顧利害,迎頭趕上就只有死亡了。

  兵法有三十六條計策,逃走和閃避才是最好的計策。躲避並非只是逃跑,方法有很多種,最完善的方法沒有超過「晦」的。干擾、迷惑敵人,使敵人失去對我的辨別能力,我也就沒有後患了。

  觀察揣摩敵手的情形和心理,從而建立自己的聲勢,站到敵手無法攻擊的位置,敵手就無法向我動手了。

  高高在上者常懷疑下屬對自己的不忠,因為人的正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下,遭到上面的懷疑是極為危險的事,解除上面疑心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勤謹忠心不二而已。

  如果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躲避,就乾脆放棄抵抗,把生命交到對方手中 ,隨便他怎樣處置,這也是避不開時的躲避方法。行使避晦的權謀如果不得要領,情形重的要喪失性命,情形輕的也會損傷身體,所以不能不深入研究避晦的道理。

  自古以來躲避災害的往往避開塵世,選擇出家,如果能徹底斷絕自己的嗜好和慾望,佛道兩家倒也是另一番樂土。避晦的要訣在於堅定一心,避害一定要避得全面,不要因形勢稍微緩和而心喜,也不要因貪小利而妄動,要認定避得深入,避得遙遠、堅定,一念這三條規律。

心晦 卷七


【原文】

  心生萬物,萬物唯心。時世方艱,心焉如晦。鼎革之餘,天下荒殘,如人患贏疾,不堪繁劇,以晦徐徐調養方可。至若天下擾攘,局促一隅,舉事則力不足,自保則尚有餘,以晦為心,靜觀時變,坐勝之道也。

  夫士莫不以出處為重,詳審而後決。出難處易,以處之心居出之地,可變難為易。廊廟樞機,自古為四戰之地,躋身難,存身尤難。惟不以富貴為心者,得長居焉。古人云:「我不憂富貴,而憂富貴逼我。」人非惡富貴也,懼富貴之不義也。

  興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者近乎天道矣。

【譯文】

  心產生世上萬物,萬物的根源在於心。身逢亂世,時事艱危之時,心便也如陰天一樣,進入「晦」的狀態。

  每次改朝換代之後,天下荒涼如同廢墟,國家就像患有使人變得極為虛弱的重病的人一樣,既不能多做事,也不能多運動,只能用「晦」的狀態來慢慢調養。

  至於天下大亂之時,自己只佔據一角之地,吞併天下力量不足,保全自己倒還有餘,就要以晦為心念,靜靜觀察時局的變化,這是坐著就可以取勝的策略。

  士大夫都以是從仕做官還是隱居不出為最重要的事,仔細衡量輕重得失才能做出決定,從政很難,隱居卻很容易,如果用隱居的心態來做官,就可以化難為易了。

  朝廷是執掌機密的顯要位置,從古以來就是四面爭奪交戰的焦點,想到達這位置很難,在這位置上想站穩腳跟更難。只有那些不把富貴看得很重的人,才能長久保住自己的位置。

  古人說:「我並不擔憂得不到富貴,卻擔心富貴來逼迫我。」人的本性沒有討厭富貴的,畏懼的只是富貴來的不義。發起一樁有利的事不如除去一樁弊端,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少事又不如無事。能做到使天下無事就接近上天運行的規律了。

用晦 卷八


【原文】

  制器畫謀,資之為用也,苟無用,雖器精謀善何益也。

  沉晦已久,人不我識,雖知己者莫辯其本心。用晦在時,時如駒逝,稍縱即逝之矣。

  欲擇時當察其幾先,先機而動,先發制人,始可見晦之功。

  惟夫幾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壯大可識,機已逝於九天,杳不可尋矣。

  是故用晦在乎擇時,擇時在乎識幾,識幾而待,擇機而動,其惟智者乎

【譯文】

  製作器械和籌劃計謀,都是為了使用的。如果不能使用,即使器械精良計謀完善又有什麼意義呢。沉入「晦」的狀態過久,大家也都看不清他本來的面目,即便是知己者也很難認清他的心跡。

  使用晦術重在把握時機,時機如同白駒過隙,稍一疏忽就會失掉。要選擇時機應當認清事情的最初微妙的跡象,才能在時機到時動手,先發制人,這樣才能顯示出韜晦的功效。

  可嘆的是事物的最初狀態很難察覺,常因細小微弱而被人忽視,等它逐漸長大到容易識別的時候,機會卻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遙遠而不可尋覓。

  所以用晦的關鍵在於選擇時機,選擇時機的關鍵在於認清事物的萌芽狀態,認清這種狀態而等耐,把握住成熟的時機而動手,這難道不是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嗎?

<完>

  後記:韜晦之策既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又有極強的進取性。雖然表面上有許多退卻忍讓,卻更顯示人的韌性和忍辱負重的內在力量。韜晦之策又因其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實效性,它往往攻人不備,出奇制勝,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韜晦之策是聰明人假裝糊塗的一種策略,懂得運用韜晦之策,才能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家長必讀】「小」叛逆需要「大」智慧
智慧九課
世界上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的,還是世界上沒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
如果有一個智慧生物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活著,卻不為我們所知,那麼它可能有什麼目的,如何才能找出它?
愛情專家黃維仁談婆媳關係:智慧男人是聯合妻子愛媽

TAG:智慧 | 權謀 | 奇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