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煩惱即是菩提,菩提便是煩惱

煩惱即是菩提,菩提便是煩惱  智慧啟引:『菩提即煩惱,煩惱即菩提,煩惱人人有之,何必去避免之。如不避,煩惱來了,怎麼辦?還是那句話:要保有平常心啊。菩提也罷,煩惱也罷,來也罷,去也罷,關鍵還在看待的角度,還在對待的態度。如若我們只執自我,只執己見,只執己詞,必有歧見,豈不煩煩惱惱。』

  佛門有句話:金屑雖貴,在眼亦翳啊。

  而相反,曾經,人問曹山本寂:「世間什麼最貴?」

  本寂答:「死貓的頭。」

  人問為何?曹山說:「因為從沒有人給之定過價錢。」

  事情確是這樣,貴的未必真貴,賤的未必真賤。舉一反三,大用的未必真大用,小用的未必真小用;成功的未必真成功,失敗的未必真失敗;得便宜的未必真得便宜,吃虧的未必真吃虧;快樂的未必真快樂,憂愁的未必真憂愁……

  關鍵的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對待問題的態度。

  就以苦樂來說:

  玄奘大師以當高僧為樂,推辭了宰相之位。而慧琳大師以高僧之身,兼作宰相,樂此不彼,號稱黑衣宰相。

  曾經,人讓馬祖選官,他卻偏偏去選佛,而後成就一代宗師。

  有次,洞山問徒弟:「世間什麼最苦?」

  徒弟:「地獄最苦。」

  洞山說:「不對。」

  徒弟請求開示,洞山告訴他:「穿著僧衣,不明了大事,這樣最苦。」

  佛教常說:煩惱即菩提。反之,菩提弄不好也就成了煩惱。

  趙州禪師對此很有體會,也很有辦法,他握明珠於手,黑來顯黑,白來顯白,能把一根草當佛的丈六金身使,也能把丈六金身的佛當一根草用。

  為此,有人問趙州禪師:「煩惱是哪家的?」

  趙州:「大家的。」

  那人問:「如何避免煩惱?」

  趙州:「幹嘛去避免。」

  是啊,菩提即煩惱,煩惱即菩提,煩惱人人有之,何必去避免之。

  如不避,煩惱來了,怎麼辦?還是那句話:要保有平常心啊。

  當年,趙州禪師未悟時,問南泉禪師:「什麼是道?」

  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趙州又問:「是否有目標可循?」

  南泉又答:「有目標就錯。」

  趙州不明白,再問:「無目標可循,又怎麼知道呢?」

  南泉再答:「得道之人,虛懷若谷,無滯無礙,無知無不知。」

  確實如此,菩提也罷,煩惱也罷,來也罷,去也罷,關鍵還在看待的角度,還在對待的態度。我們凡夫不明此理,只執自我,只執己見,只執己詞,必有歧見,豈不煩煩惱惱。

  文偃禪師的看待角度與對待態度是—我不問你們十五月圓以前如何,只問十五以後如何。禪人不知文偃意思。文偃提醒:日日是好日。

  是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有一顆平常心,何愁煩惱不菩提,何愁人生不快樂。如無一顆平常心,只怕菩提也煩惱啊。


推薦閱讀:

女命傷官所帶來的煩惱是什麼
每個人該如何度過自己人生的低潮期?
<再婚家庭的煩惱和幸福>
當你說老了,你就真的老了嗎?
職場新手,有哪些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和需要改掉的壞習慣?

TAG: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