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在天:良好心態,成功必須的技能

飛龍在天:良好心態,成功必須的技能

「飛龍在天」出自《周易》乾卦。乾卦是易經的第一篇,具有綜括全書的意義。卦象以64卦的純陽之數表示「天」,其用為乾,乾的含義是「健」。天在古代指的是太陽,太陽運轉不停,永放光芒,其特徵正好與「健」吻合。

乾卦里有相當進步的思想,例如「天行健」,強調天道剛健運行不息,人也應該奮鬥不止;例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強調在自然或社會現象中發現好的苗頭就應該大力提倡,不好的就要適時制止,使其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也就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情。

乾卦以「六龍」喻其六爻,說六爻因時不同,就像六條龍一樣,其變化發展均反映了自然變化發展,其所以有不同是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機遇不同,所以應該依時而動,把握時機。

乾卦九二爻的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爻的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說的是龍已經出現在大地和天空,有利於會見王公貴族。孔子對此解釋說,這是指具有龍一樣的品德,立身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能防止外界影響而保持誠信,做了好事從來不自誇,各種美好的德行能夠使天下感化。「利見大人」即是說,具備了君主美德的賢者一旦出現,就會萬民敬仰。

「龍」指的是賢者,即有品德、地位和權勢的人。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能說每一個夢想當將軍的士兵,都能成為將軍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一個想當將軍的士兵沒有當上將軍,就不是一個好士兵嗎?當然也不是這樣。無論是當將軍還是士兵,只要他努力了,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做事,生活,處世,他就一定是「賢者」,是「利見大人」所離不開的一群人中的一份子。

人活一世,無論是當將軍還是士兵,真正需要儲蓄的不是金錢和權勢,而是自身的良好心態。

心態來自於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又左右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世界上很多勵志大師都用不同的方式闡釋了心態對成功的作用,都有這樣一個共識:良好的心態是成功必需的資本和技能。

建立西漢王朝的劉邦,可以說就是一個以良好心態去搏取天下的「飛龍」,他之所以能「利見大人」,就在於他的心態太不一般了。

劉邦出生於沛郡豐邑(今江蘇豐邑),少年時代讀了一些書,性格豁達粗獷,待人寬厚。他的父親和諸兄都善治產業,但他卻「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產」,因此在父親的眼中,他是一個「無賴」之子。

劉邦在青年時代,因為服徭役曾經到過秦都咸陽,目睹秦始皇御駕出遊的盛況,於是「喟然太(嘆)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史書因此說他有大志。其實,劉邦之所以能最後成功,更重要的是他有良好心態,按《周易》的說法,這是成功者必須的技能。

劉邦雖然有野心,但為了身家性命,他是不敢公然造反的。後來他看到全國各地的農民蜂起響應陳勝起義,秦代的天下,大有土崩瓦解之勢,才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聯合蕭何、曹參及屠狗的樊噲,劫殺縣令,佔領沛縣縣城,自立為沛公,在沛縣的城樓上扯起了造反的大旗,成為當時諸多起義軍中的一支。

秦二世二年,劉邦趁項羽與秦朝主力軍在巨鹿激戰時,帶著他的軍隊,打起「除秦苛法」的旗幟,兵不血刃地佔領了秦都咸陽。

阿房宮中的一切,美人、鐘鼓、珍寶、玩好,對於這位小地主出身的亭長,都是第一次看見,特別是那些嬌冶窈窕的鄭衛之女,最使這位「好美姬」的「長者」驚心而動魄。因此,這位「長者」就想「止宮休舍」,在阿房宮裡,做幾天現成的皇帝。

而這個時候,咸陽城裡,燒殺淫掠,已經鬧得不成世界,張良覺得不太妥當,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今西安市東)。於是,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一面派兵把守函谷關,一面出示「約法三章」的安民文告。這樣一來,「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項羽此時已掃平河北,正率諸侯聯軍浩浩蕩蕩地進入函谷關。得到劉邦要在關中稱王的消息,勢力強大的項羽勃然大怒,40萬大軍進軍臨潼鴻門,與駐軍霸上的劉邦10萬軍隊形成了對峙局面,意欲吞併劉邦。劉邦為消除誤會,聽了張良的話,到鴻門向項羽當面謝罪。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劉邦逃過一劫,趕緊撤去大軍,項羽進入咸陽,自封西楚霸王,而將劉邦封為漢王,管轄巴、蜀、漢中的41縣,而將關中地區分封給三個投降的秦將。

劉邦自知自己的力量不如項羽,只好接受封號,前去都城南鄭(在漢中市的南郊)。途中張良建議,為防止諸侯軍的偷襲和麻痹項羽,把過秦嶺走過的棧道全部燒了,以表示再也不回到關中了。劉邦照張良的話做了,燒了棧道,斷了漢中與關中的路,項羽聽了果然安下心來。

後來劉邦得知有人起兵反對項羽,就準備出兵挺進關中。他採用韓信的計謀,先派幾百軍士去修棧道,裝做要通過棧道進入關中的樣子。把守關中的大將聽了,覺得就憑那幾百人修棧道,還不知道要修到哪年,就放鬆了警惕。劉邦遂乘機而起,用韓信之計以漢中為根據地出兵進攻關中。擊滅關中三王,又乘勝而東,擊降河南王,擊破韓王,佔領了今山西、河南一帶。

現在,劉邦已擁有五諸侯之兵,共計56萬人,他打著替義帝復仇的旗號,從洛陽出發,東擊項羽。當時楚軍皆在山東戰場,所以劉邦的軍隊沒有遇到抵抗,就進了楚都彭城。劉邦到了彭城,再不「袒而大哭」,而是「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但是,項羽的軍隊從山東回來了,雖然只有3萬人,可是不到半天便把劉邦的56萬大軍殺得落花流水,僅投入睢水而死者即有10餘萬人,睢水為之不流。劉邦落荒而逃,僅以身免,一直逃到他的內兄周呂侯的軍中,才喘過氣來。這一次,劉邦不但所收的項羽的「貨寶美人」來不及帶走,而且連自己的父母妻子,均為項羽所擄。

劉邦退至滎陽,收集殘兵敗將,蕭何亦從關中派來增援部隊,連56歲以上的老人和不滿20歲的青年都被征入伍,於是軍容再整,繼續與項羽戰鬥。

當項羽追擊劉邦之時,彭越又從東擊楚,項羽不得不回兵而東去討伐彭越。等到擊走彭越之後,劉邦又引軍駐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氾水鎮)。於是楚、漢兩軍俱臨廣武、成皋間而相持不下,天下大勢已由群雄割據一變而為楚漢對峙的局面。

在楚漢對峙時,項羽想用速戰速決的方法,解決劉邦,然後以全力去平定黃河以北。而劉邦則企圖拖長戰爭,避免與項羽作主力的決戰,想運用他的同盟軍去削弱項羽的力量,然後再乘疲而攻之。所以項羽屢次向劉邦挑戰,而劉邦深溝高壘,始終不肯與之戰。《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有當時兩個有趣的插曲:

其一,楚漢滎陽對峙時,項羽欲烹劉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劉邦竟說:我們已約為兄弟,我父親即你父親,如果要烹你父親,「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羽既驚怒,又無奈,要脅計劃因之破產。

其二,項羽派人通知劉邦,要與他個人決鬥。項羽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但是劉邦的回答卻是「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羽拿劉邦簡直沒有辦法。

劉邦能這樣,是「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具體化,只有心態良好者方能如此。為了做成大事,劉邦常能忍受相當的痛苦,做出驚人之舉。

項羽因劉邦避戰,又回到東戰場指揮討伐彭越。於是,劉邦一方面積極動員他的主力軍和同盟軍,準備發動對項羽最後的總攻;另一方面發動和平攻勢,派侯公說項羽,謂只要項羽釋放回他的父親和妻子,願以鴻溝為界,與項羽中分天下。項羽竟相信了劉邦的「誠意」,接受劉邦建議,釋還太公和呂后,「引兵解而東歸」。

劉邦卻未遵守協定,他發布了總攻擊令。劉邦之軍由廣武東擊,韓信、彭越之軍由山東南擊,英布、劉貫之軍由壽春北擊,圍項羽之軍於垓下(今安徽泗縣西南)。

項羽此時已兵少糧盡,一籌莫展。夜深人靜,漢軍中高唱楚歌,項羽以為漢軍盡占楚地,自己已陷入覆滅的境地,遂發出絕望的哀鳴:「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騅」是項羽所騎愛馬的名字,「虞」姬是項羽的愛妾)歌罷,項羽率殘部800餘騎向南突圍。過淮河後,只剩下100多人,行至陰陵,迷失方向,向一農夫問路,農夫知道他是項羽,故意指錯方向,使項羽陷入沼澤地帶,而劉邦大軍又接踵追來。項羽逃到東城時,部下僅剩28騎,又被漢軍重重包圍。項羽覺得大勢已去,便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劉邦得天下後,曾與臣下總結經驗,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善於用人。的確,劉邦由於有良好的心態,所以就很善於用人。他不拘一格,招納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對文武之士和有才能的人能善用其長,尤其能接近一些下層人物,使他們「見之如舊」。劉邦還經常博採眾議,擇善而從,不苛求其短,因此在重大事變來臨時,能夠比較準確地作出判斷。

總結起來,項羽與劉邦俱懷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優秀品質,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絕不只是靠運氣得來的。

看看劉邦成功的過程,想想《周易》對成功所需要良好心態的論述,立身處世,都是大有教益的啊!


推薦閱讀:

年關焦慮症須調節心態(圖)
心態,是最好的本錢
【美文 - 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
心態如雲 精神如水

TAG:技能 | 成功 | 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