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醫理、臨床辯證分型、論治及方劑(一)下
糖尿病
(六)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又聯絡---手陽明大腸經----
(七)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又聯絡---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
五臟之脈皆以微小如絡脈孫脈而為糖尿病。是因為氣不能充滿於營,而內有鬱熱以鑠之。故診以脈實大者為順。雖病久可治。若脈虛小堅則精枯血竭。不能耐久。故糖尿病皆起於不足。所以內經靈樞云: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皆柔弱者,是指天元形體元氣不足或天地之氣不充,大氣不足,五臟氣餒,則陰虛生內熱,邪易干正。 下引用邪氣干正之論述,更有助於我們理解糖尿病的臟腑病變過程: 邪氣自經傳舍於輸,則六經為之不通,而肢節腰脊,為痛為強。邪氣留而不去,傳舍於沖脈之在脊最深者---伏沖之脈,體重身痛。邪氣自經入臟,則傳舍於腸胃,而為奔向腹脹之病。寒則澄澈清冷,水谷不分,故為腸鳴飧泄,食不化;熱則濁垢下注,故為溏為麋,以麋穢如泥也。 邪氣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如瘧痞之屬。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或著輸脈,或著於伏沖之脈,或著於膂筋,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邪氣淫,不可勝論。 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者,其積往來上下,臂手孫絡之居也。浮而緩,不能句積而止之,故往來移行腸胃之間。水湊滲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則脹滿,雷引,故時切痛。邪著孫絡成積者,其積能往來上下,蓋積在大腸、小腸之絡,皆屬於經,其絡浮而淺,緩而不急,不能句積而留止之,故移行於腸胃之間,若有水則湊滲注灌,濯濯有聲。若有寒則為脹滿及雷鳴相引,時為切痛。 其著於陽明之經,則挾臍而居,飽食則益大,飢則益小。 其著於肌肉之間的緩筋,似陽明之積,飽食則痛,飢則安。腸胃募原,痛連緩筋,飽則內充外舒,故安,飢則反是,故痛。 其著於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如湯沃之狀。 其著於脊骨內之筋,在腸後者,飢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不得。 其著於輸之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竅干壅。(輸脈者,所以通血氣,若閉塞不通,則津液干壅。)此邪氣之從外入內,從上下也。 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厥氣生足,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脹,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此言寒氣下逆之成積者也。厥氣,逆氣也。寒逆於下,故生足,謂肢節痛滯不便利也。由脛寒而血氣凝澀,則寒氣自下而上,漸入腸胃,腸胃寒則陽氣不化,故為脹,而腸外汁沫迫聚不散,則日以成積矣。) 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胃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此言食飲、起居失節之成積者也。卒然多食飲,謂食不從緩,多而暴也、腸胃運化不及,則汁溢膜外,與血相搏,乃成食積,如嬰童痞疾之類是也。又或起居用力過度,致傷陰陽之絡,以動其血,瘀血得寒汁沫相聚於腸外,乃成血積,此必縱肆口腹,及舉動不慎者多有之。) 卒然外中於寒,若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此言情志內傷而挾寒成積者也。寒邪既中於外,憂怒復傷其內,氣因寒逆則六經之輸不通,暖氣不行則陰血凝聚,血因氣逆而成積,此必情性乖戾者多有之也。)其生於陰者,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浴則傷腎。(此言情慾傷臟,病起於陰也。傷心者病在陽,傷肺者病在氣,傷肝者病在血,傷脾者病在營衛,傷腎者病在真陰,凡傷臟者,皆病生於陰也。) 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邪氣之中人,高下有度∶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濕中之也。(陽受風氣,陰受濕氣也。)中於陰則溜於腑,中於陽則溜於經。陰之與陽,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或於陰,或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此言邪之中於陽經也。手、足六陽,俱會於頭面,故為諸陽之會。凡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故中於面則自胸腹下行於陽明經也,中於項則自脊背下行於太陽經也,中於頰則自脅肋下行於少陽經也。脈遍周身者,惟足六經耳,故但言足也。) 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膺在前,陽明經也;背在後,太陽經也;兩脅在側,少陽經也。中此三陽經與上同。)中於陰者,常從臂始。夫臂與,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此言邪之中於陰經也。,足脛也。淖澤,柔潤也。臂內廉曰陰,手、足三陰之所行也。其皮薄,其肉柔,故邪中於此,則傷其陰經。) 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入於陰經,臟氣實不能客,還之於腑,故曰∶「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腑。」(邪中陰經,當內連五臟,而臟氣固者,邪不能客,未必動臟,則還之於腑,仍在表也,故邪中陽者溜於三陽之經,邪中陰者溜於三陰之腑,如心之及小腸,脾之及胃,肝之及膽,包絡之及三焦,腎之及膀胱,此以邪中三陰,亦有表證,明者所當察也。) 邪之中人臟者,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相感觸,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此下言邪之中於五臟也。然必其內有所傷,而後外邪得以入之。心藏神,憂愁恐懼則神怯,故傷心也;肺合皮毛,其臟畏寒,形寒飲冷故傷肺也。若內有所傷而外復有感,則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在表則為寒熱疼痛,在里則為喘咳嘔噦等病。) 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肝藏血,其志為怒,其經行脅下也。)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脾主肌肉,飲食擊仆者傷其肌肉,醉後入房,汗出當風者因於酒食,故所傷皆在脾。) 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腎主精與骨,用力舉重則傷骨,入房過度則傷精,汗出浴水則水邪犯其本臟,故所傷皆在腎。) 五臟之中風者,陰陽俱感,邪乃得住。(此承上言必由中外俱感,而後邪乃得往。往,進也。)虛邪之中身也,洒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形。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癰,或熱或寒,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窮,皆邪氣之所生也。(一脈,猶言一經也。邪氣,即風也。虛邪賊風,善行數變,故其為病變化無窮。) 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從沖後來者為虛風,其中人也甚,故深入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合而自去,謂邪與正合,而正勝之,故自去也。) 虛邪之中人也,洒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洒淅,寒慄也。邪之中人,變不可測,故無分皮肉筋骨,著則為病也。若與衛氣相搏,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皆邪氣也。曰「寒則真氣去,去則虛」。 蓋氣屬陽,人以氣為主,寒勝則陽虛,所重在氣也。陽氣既虛,則陰寒搏聚於皮膚之間矣。)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邪之在表者其氣外發,或腠理開,則汗為不斂;或毫毛動搖,則毛瘁而敗;或氣往來行,則流而為癢;或邪留不去,則痛而為痹;若衛氣受傷,虛而不行,則不知痛癢,是謂不仁。) 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虛邪若中於半身,其入深而重者,則營衛衰,真氣去,乃發為偏枯,若邪之淺者,亦當為半身偏痛也。)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痛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邪中於外者必寒,氣蓄於內者必熱。寒邪深入,與熱相搏,欠留不去,必內有所著,故寒勝則傷陽而為痛為枯,熱勝則傷陰而為膿為腐,其最深者內傷於骨,是為骨蝕,為侵蝕及骨也。)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疾前筋,謂疾有始於筋也。筋之初著於邪,則筋屈不得伸,若久居其間而不退,則發為筋溜。筋溜者,有所流注而結聚於筋也,即贅瘤之屬。下仿此。) 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邪有所結,氣必歸之,故致衛氣失常,留而不反,則蓄積於中,流注於腸胃之間,乃結為腸溜。) 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其有久者,必數歲而後成也。然其始也,按之雖柔,或上或下,已有所結;及其久也,氣漸歸之,津液留之,復中邪氣,則易於日甚,乃結為昔瘤。昔瘤者,非一朝一夕之謂。)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又有按之而堅者,其深中骨,是氣因於骨而然。骨與氣並,其結日大,名為「附骨疽」也。)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又有結於肉中者,則宗氣歸之。宗,大也。以陽明之氣為言,邪留為熱則潰腐肌肉,故為膿;無熱則結為粉漿之屬,聚而不散,是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雖有常名,而發無常處。無常處,則形證亦無常矣,此所以變化無常也。)
○消證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淋證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有不渴者。(汪庵)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腎。又有五石過度之人,真氣既竭,石性獨留,陽道興強,不交精泄,謂之強中。消渴輕也,消中甚焉,消腎又甚焉,若強中則其斃可待矣。(《仁齋直指》)
○八卦之中,離能物;五行之中,火能焚物;六氣之中,火能消物。故火之為用,燔木則消而為炭,焚土則消而為伏龍肝,煉金則消而為汁,石則消而為灰,煮水則消而為湯,煎海則消而為鹽,干汞則消而為粉,熬錫則消而為丹。故澤中之潦,涸於炎暉;鼎中之水,干於壯火。蓋五臟,心為君火正化,腎為君火對化;三焦為相火正化,膽為相火對化。得其平,則烹煉飲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則燔灼臟腑,津液竭焉。故入水無物不長,入火無物不消。夫火甚於上,為膈膜之消;甚於中,為腸胃之消;甚於下,為膏液之消;甚於外,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則消及肺;中甚不已,則消及脾;下甚不已,則消及肝腎;外甚不已,則消及筋骨。四臟消盡,則心自焚而死矣。故《素問》有消癉、消中、消渴、風消、膈消、肺消之說。消之證不同,歸之火則一也。消癉者,眾消之總名。消中者,善飢之通稱。消渴者,善飲之同謂。惟風消、膈消、肺消三說,不可不分。風消者,二陽之病也。又曰∶二陽結謂之消。此腸胃之消也。善食而瘦者,名曰食,此肌肉之消也。膈消者,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此膈膜之消也。肺消者,心移寒於肺,飲一溲二者死。膈消不為寒所薄,陽氣得宣散於外,故可治;肺消為寒所薄,陽氣自潰於中,故不可治,此消及於肺臟者也。又若脾風傳之腎,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名曰蠱,此膏液之消也。夫消者必渴,渴者有三∶有肥甘之渴,有石葯之渴,有火燥之渴。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傳為消渴,此肥甘之渴也。夫石葯之氣悍,適足滋熱,與熱氣相遇,必內傷脾,此藥石之渴也。陽明司天,四之氣,嗌干引飲;少陽司天,三之氣,炎暑至,民病渴;太陽司天,甚則渴而飲水;少陰之復,渴而欲飲;少陽之復,嗌絡焦槁,渴飲水漿;又傷寒五日,少陰受之,口燥舌干而渴;腎熱病者,苦渴數飲;此皆燥熱之渴也。膏粱之人,多肥甘、石葯之渴;藜藿之人,多燥熱之渴,二者雖殊,其實一也。(張子和)
造化之機,水火而已。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水為濕為寒,火為熱為燥。火性炎上,水性潤下,故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則易交也。交為既濟,不交為未濟。不交之極,則分離而死矣。消渴證不交,火偏盛也。水氣證不交,水偏盛也。制其偏而使之交,治之良法也。(何伯齋)
五臟、五志之火,皆有真液以養之,故凝聚不動。而真液猶賴腎之陰精,胃之津液,交灌不竭。若腎胃之水不繼,則五臟之真陰隨耗,五志之火翕然內動,上、中、下三消之病作矣。(《見聞錄》)
○消渴之患,常始於微,而成於著;始於胃,而極於肺腎。始如以水沃焦,水入猶能消之;繼則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至於飲一溲一、飲一溲二,則燥火劫其真陰,操立盡之術,而勢成矣。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開,則水無輸泄,而為腫滿;關門不閉,則水無底止,而為消渴。(喻嘉言)
可見,糖尿病發展是一個陰損氣耗陽傷的慢性過程。而且是牽涉到整個人體全身心的疾病,如果沒有中醫的整體觀,按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觀,糖尿病根本就是無法戰勝的。二,臨床辯證分型 糖尿病發展是一個陰損氣耗陽傷的慢性過程。用什麼1型和2型來辯證分型很不科學也很不準確。中中醫理論來辯證分型則既科學也準確,並且符合大道至簡的原則。一是輕微的陰損氣耗的脾癉階段,二是脾癉日久二陽燥結,損傷內髒的三消並發階段。三是營氣已傷,漸入衛氣,血分發渴,對肝和心臟損傷有所症見,淺入皮肉,深則入筋骨,進而引發人體全系統疾病。危急症如心梗,腦梗,酮中毒,腎心衰竭,嚴重突發低血糖等。第二和第三階段可見於陽傷。所以概括講就是,陰損氣耗---陰損氣耗加陽損氣耗---陰陽兩損氣耗快油盡燈枯的重症階段。
具體分述如下:
一是輕微的陰損氣耗的脾癉階段,癉為內有鬱熱。陰氣上升,內熱損耗氣機,精血上溢則口甘,下溢則尿甜,檢查可見血糖偏高,歸於足太陰脾經之病。控制血糖,治之以蘭等清新之氣,即可治癒。內經博議-清-羅美 > 9-卷之四 述病部下:內熱不解。則外消肌肉。若肥貴人則膏粱甘脆,發熱以致之。亦謂之消癉。此病與三消異。蓋此以心腎肝三經之陰虛生熱所致。故所謂熱中、消中者。其不可服芳草石葯也。若服之則攖其發癲發狂。使急疾堅勁之氣。激之為剽悍。
二是陰損氣耗脾癉日久,二陽燥結,發為損傷內髒的併發症階段----三消,消則消鑠肌肉。此時,除原有的足太陰脾經之病,則要加上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之病,主要表現是血糖偏高,加上相關腑臟損害的併發症表現。上消有肺消,隔消等症,除寒如肺引起的肺消之病難治外,余均可治。中消有胃消,肝膽病等症,下消有腎消等症。此時病可入營衛,若入衛氣,影響血分,較為難治。實際上三消多症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不同而已。所以治療上應三焦兼顧,辯證分型三消同治,重點控制血糖,結合併發症治療,大部分可治癒。不可逆腎衰竭難治。
經曰∶二陽結,謂之消。(結,結熱也)二陽者,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又有燥結者,肺與大腸為表裡也。有氣分渴者,因外感傳里,或服食石燥,熱耗津液,喜飲冷水,當與寒涼滲劑,以清利其熱,熱去則陰生,而渴自止矣;有血分渴者,因內傷勞役,精神耗散,胃氣不升,或病後胃虛亡津,或餘熱在肺,口乾作渴,喜飲熱湯,當與甘溫酸劑,以滋益其陰,陰生則燥除,而渴自止矣。
消渴小便甜者,醫多不知其故。《洪範》曰∶稼穡作甘。人之食後,滋味皆甜。若腎氣強盛,則上蒸化成精氣,其次為脂膏,又其次為血肉,其餘則為小便,故小便色黃者,血之餘氣也。咸者味之正也。若腎氣虛冷,則無力蒸化,谷氣盡下而為小便,故味甘而不變,其色清冷,則肌膚枯槁也。猶如乳母,谷氣上泄而為乳汁,其味甜;消渴病者,谷氣下泄而為小便,其味亦甜,此皆精氣不實於內也。且肺為五臟之華蓋,暖氣上蒸則肺潤;若下元虛冷,則陽氣不能上升,故肺干而渴。《易》於否卦言之矣,幹上坤下,陽無陰不降,陰無陽不升,上下不交,而成痞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以版覆之,則暖氣上騰,故版能潤;若無火力,則水氣不能上升,版不得潤。火力者,腎之強盛也。常須溫補腎氣,飲食得火力則潤上,可免乾渴之患。(許學士)
消有陰陽,不可不察。如多渴者,曰消渴;善飢者,曰消谷;小便淋濁如膏者,曰腎消。凡此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陰虛,是皆陽消之證也。至於陰消之義,則未有知之者。蓋消者消爍也,亦消耗也,凡陰陽血氣之屬,日見消失者,皆謂之消,故不可盡以火證為言。如《氣厥論》曰∶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此正以元氣之衰,而金寒水冷,故水不化氣,而氣悉化水,豈非陽虛之陰證乎?又如《邪氣臟腑病形篇》言∶五臟之脈細小者,皆為消癉。豈以細小之脈,而為有餘之陽證乎?此《內經》陰消之義,固已顯然言之。故凡治消證,必當察其脈氣病形,但見本元虧竭,及假火等證,必當速救根本,以資化源。若但知為火,而專務清涼,未有不敗者矣。(張景岳)
凡消病日久,能食者,末傳腦疽背瘡;不能食者,末傳中滿鼓脹,皆不治之證也。(《聖濟總錄》)
或問∶末傳癰疽者何故?此火邪勝也,其瘡痛甚,或潰赤水是也。末傳中滿者何故?此上、中二消,治之太急,寒葯傷胃,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起也。(李東垣)
上消心火亢極,肺金受囚,飲一溲二者死。中消胃陽獨旺,脾陰困敗,下利而厥,食已善飢者死。下消腎陰枯涸,邪火煎熬,精溺時泄,如油如脂者死。(《醫學六要》)
內經博議-清-羅美 > 9-卷之四
內經消自為一種。即後世所謂三消也。如氣厥論之肺消、鬲消。奇病論之消渴。此上消也。多飲而渴不止者也。
脈要精微論:痹成為消中。師傳篇胃中熱則消谷。令人善飢。此中消也。
溲便頻而膏濁不禁。肝腎主之。此下消也。
夫三消之成。皆以水火不交。偏勝用事。燥熱傷陰之所致。而要之五行之氣相乘。陽勝固能消陰。陰勝亦能消陽。如風木乘二陽胃為肌肉風消。心移寒於肺飲一溲二為肺消。則亢陽之衰而金寒水冷之為也。故由其燥熱傷陰而氣不化水為消。亦由陰邪偏盛。陽不帥陰而水不化氣為消。其謂一也。
癉又為一症。有脾癉。有膽癉。脾癉者。口甘肥美之所發也。肥令人內熱。甘令人中滿。中滿鬱熱。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內經治之以蘭。除陳氣也。蘭草性味甘寒。能利水道。其清氣能生津止渴。可除陳積蓄熱也。膽癉者。口苦。以肝取決於膽。而數謀慮不決則膽氣虛。虛則其氣上溢。而口為之苦。膽之脈會於咽也。
參考五臟六腑,五行關係以及病變表現《聖濟總錄》卷第五十八·五十九·消渴門 消渴統論 消癉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過積為脾癉,癉病既成,乃為消中,皆單陽無陰,邪熱偏勝故也,養生之士,全真鍊氣,濟其水火,底於適平,若乃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所受乎天一者,既已微矣,復飫肥甘,或醉醇醴,貪餌金石以補益,引溫熱以自救,使熱氣熏蒸,虛陽暴悍,腎水燥涸,無以上潤於心肺,故內外消鑠,飲食不能滋榮,原其本則一。推其標有三,一曰消渴,以渴而不利,引飲過甚言之,二曰消中,以不渴而利,熱氣內消言之。三曰腎消,以渴而複利,腎燥不能制約言之。此久不愈,能為水腫癰疽之病,慎此者、服藥之外,當以絕嗜欲薄滋味為本。消渴:渴而引飲,乃復溲少是也,得之五石之氣,內燥津液,腎氣不化,故渴甚而溲少也,久不治,則經絡壅澀,留於肌肉,變為癰疽。有消渴煩躁、消渴口舌乾燥、消渴腹脹、消渴後虛乏、消渴小便白濁、虛熱渴、暴渴、胃熱渴、久渴、渴利、消渴後成水、消渴後成癰疽諸侯。消中: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內消。以邪熱熏爍五臟。然後外及肌肉形體也。得之年少餌石。房室太甚。真氣耗憊。石氣孤立。結於腎則實。腎實則消水漿。故不渴而小便利多。不得潤養五臟。使所食之物。皆消為小便。治宜滋腎水養津液。則瘥。消腎:消腎者。由少服石葯,房室過度。精血虛竭。石勢孤立,腎水燥涸。渴引水漿。下輸膀胱。小便利多,腿脛消瘦。骨節酸疼,故名消腎。
《聖濟總錄》卷第五十四·三焦門
三焦統論 三焦病
三焦約、三焦咳、三焦脹、三焦有水氣、三焦俱虛、上焦虛寒、熱結、中焦虛寒、熱結、下焦虛寒、熱結
三是病入衛氣,影響血分,除開其他內髒的損害外,對肝心臟的損傷有所表現,淺則入皮肉,如虛胖,水腫,足癰,目翳,濃滄,尿不禁等。深則入筋骨,如骨蒸,手足疽,失明等,表現為血糖不穩,忽高忽低,常伴生三高,低血糖,進而引發全系統的疾病等症,較難治療,但大部分可控制或治癒。
四,危急症如心梗,腦梗,酮中毒,嚴重突發低血糖等症,搶救及時,治療得法,大部分可控制或治癒。
中醫對糖尿病的不同辨證分型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但需要進一步開展中醫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標的相關研究,從而為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提供更客觀的科學依據,推動糖尿病的「病癥結合」研究。
三,糖尿病的診斷
糖尿病與胰島素釋放試驗關係: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對120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血漿胰島素測定結果表明,陰虛燥熱型胰島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示胰島功能正常,氣陰兩虛型胰島素分泌延緩,示胰島素儲備功能不足。張雲如等報道陰陽兩虛型者胰島素水平最低,屬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功能受損比較重。
糖尿病與血脂關係:東直門醫院對74例氣陰兩虛型及46例陰虛燥熱型血脂測定結果,表明氣陰兩虛型較陰虛燥熱型顯著增高(P<0.05)。張雲如報道44例陰陽兩虛型中膽固醇增高佔55.3%,甘油三酯增高佔63.9%,與陰虛型、氣陰兩虛型相比, P值近於0.05。
糖尿病與血小板聚集、血漿纖維蛋白原的關係:張雲如報道,糖尿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三型間無顯著差異;血漿纖維蛋白原增高在陰陽兩虛中較明顯,佔90%。
糖尿病與經穴溫度的關係:東直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分別測定了雙側合谷、勞宮、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穴的穴溫。結果表明:陰虛燥熱型穴位溫差與正常人無明顯差異,氣陰兩虛型穴位溫差高於正常人,提示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外周循環障礙,體表溫度失衡明顯。
糖尿病與環核苷酸的關係:有報道陰虛型糖尿病cAMP/cGMP值接近正常值,氣陰兩虛型cAMP低於正常人,cGMP高於正常,cAMP/ cGMP比值顯著降低,陰陽兩虛型cAMP/cGMP值下降更顯著。
糖尿病與血漿皮質醇、性激素的關係:徐鴻達發現糖尿病陰虛型比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血漿皮質醇明顯增高。鄺安坤對女性絕經期後Ⅱ型糖尿病的血漿性激素觀察表明,雌二醇與睾酮的比值較正常絕經期明顯下降,偏氣虛型與偏陰虛型差別不顯著,血漿孕酮,雌酮濃度二組變化亦一致。
糖尿病與尿17羥、17酮、尿3—甲基4羥基苦杏仁酸(VMA)的關係:李敬林報道氣陰兩虛型糖尿病17羥、17酮、尿VMA三值均高於正常,與糖尿病患者血漿皮質醇升高相一致。推測糖尿病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腎上腺皮質、髓質功能的增強。
本人認為:
糖化血紅蛋白值能穩定、可靠地反映檢測前3至4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用過藥物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建議糖化血紅蛋白值大於5.7%,是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的臨界點。糖化血紅蛋白值大於5.7%表明:患者身體正在受損,心臟和循環系統尤其易受影響。糖化血紅蛋白(HbA1c)值的目標也應注重「個體化」差異,足夠靈活地結合用藥和患者疾病進變化特徵來決定治療目標。尤其是避免潛在不良反應(特別是低血糖與體重增加),以及避免個別藥物胃腸道、骨骼、心血管系統的特殊不良反應和惡性腫瘤也應作為血糖目標。臨床必須結合療效精確判斷。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值和血糖值以及相關器官功能的檢測標準指標皆可作為糖尿病的診斷的參考,但並非唯一的參考坐標,何況機器的診斷必須加上醫者人腦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判斷以便對症下藥,所以引進中醫的脈診,加以判斷糖尿病患者腑臟損害的程度和部位很有必要。 糖尿病大鼠模型由於參考坐標系的局限,只反映了部分糖尿病患產生和發展變化的部分規律,因此以其作為藥物研究開發試驗和藥物評價標準是可笑和荒謬。尤其是中醫的七情致病,藥石之害在當今非常嚴重,因此,不應該將其排斥在參考坐標之外,只有掌握和運用經絡學說,脈候針灸穴位學說等,用易經的八卦數學模型或許才能相對完美的解決模型建立的問題。有諮詢或問診糖尿病者請參考如下方法填寫病歷內容. 1,個人基本情況: 性別,年齡,職業等 2 疾病情況. A 現病史 西醫病歷者糖化血紅蛋白值和血糖值以及相關器官功能的檢測標準附之,另加發病節氣。詳述疾病發生的時間、季節、地點、原因、演變經過,主症的性質、程度及有關兼證,疹治過程和效果反應。 (1)有無畏寒、怕熱、無力、多汗、易激動、心悸、食慾異常、腹痛、煩渴、多尿、毛髮脫落、過胖或過瘦、四肢感覺異常、肢體及關節疼痛。 (2)有無頭痛、視力障礙和偏盲。 (3)有無震顫、痙攣,有無性格、智力改變,有無性器官發育、第二性徵和性功能改變。 (4)特殊病例應注意出生時情況及生長發育狀況。 B 過去史、個人史 簡述過去曾患過何主要疾病,時間和治療情況,反映與本病有關的一些資料。 月經情況,有無產後大出血、手術史,有無結核病、高血壓、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等病史。 C 家族史 有無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或類似疾病 。 D 服藥史以及併發症
長期服用或使用降糖降壓降脂減肥等藥品,激素類如胰島素,偉哥等,抗生素類藥品名稱,時間以及藥物反應情況。長期飲酒史情況。 3,體檢情況 列出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意義的檢查結果及時間。 (1)身高(必要時測指距和上下節)、體重、血壓、血糖.神志狀態、毛髮分布,有無特殊面容及體型。 (2)淋巴結有無腫大。 (3)皮膚有無黃色瘤、皮疹、痛風結石、紫紋、潰瘍,皮膚粘膜有無色素沉著。 (4)甲狀腺:是否腫大(甲狀腺腫大分三度。Ⅰ度:不能看出腫大,但能觸及;Ⅱ度:看出腫大、又能觸及,但在胸鎖乳突肌以內;Ⅲ度:超過胸鎖乳突肌),質地,有無結節、震顫、壓痛和血管雜音。 (5)有無甲亢眼征、結膜充血以及晶狀體混濁等。 (6)胸部:乳房情況和心臟的聽診檢查。 (7)腹部外觀和有無腫塊。 (8)第二性徵狀況,外生殖器發育有無異常。 (9)脊柱及四肢:肢體骨骼及關節有無畸形。 (10)神經系統:生理反射、肌張力和感覺有無異常等。 4,已經做過的中醫四診檢查情況: (1)望診:神色、體態、舌(質、苔色、濕潤度、形狀),其他異常現象(如口腔、耳、鼻、眼、爪甲、斑疹、白等),有關分泌物、排泄物的顏色、性質、數量,兒科三關指紋等。 (2)聞診:聲音(語音、氣息及有關異常情況,如咳聲、痰鳴聲、嘔呃聲等),氣味(包括分泌物、排泌物的氣味)。 (3)問診:現在主要癥狀及其他兼症。 (4)切診:切脈(三部九候),按腹部及有關頭頸、胸部、四肢、脊柱、關節等。 引進中醫的脈診,加以判斷糖尿病患者腑臟損害的程度和部位很有必要。
中醫糖尿病脈候(待補充)
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素問》)
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則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金匱》)按∶「而大堅句」不成文。「大」字下,當有「便」字,當補之。(《醫宗金鑒》)
胃脈浮數者,消谷;肺脈滑數者,消渴。大率數大者生,細微者死;沉小者生,牢實者死。(《證治匯補》)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宋-陳言 > 162-卷之十 三消脈證 渴病有三,曰消渴、消中、消腎。 消渴屬心,故煩心,致心火散蔓,渴而引飲。《經》云:脈軟散者,當病消渴。諸脈軟散,皆氣實血虛也。 消中屬脾,癉熱成,則為消中。消中復有三,有寒中、熱中、強中。寒中,陰勝陽郁,久必為熱中。《經》云:脈洪大,陰不足,陽有餘,則為熱中;多食數溲,為消中;陰狂興盛,不交精泄,則為強中。三消病至強中,不亦危矣。 消腎屬腎,盛壯之時,不自謹惜,快情縱慾,極意房中,年長腎衰,多服丹石,真氣既喪,石氣孤立,唇口乾焦,精溢自泄,不飲而利。《經》云:腎實則消。不渴而小便自利,名曰消腎,亦曰內消。
明-秦景明 > 115-卷三:【燥火三消之脈】寸脈浮數,燥傷於上,關脈洪數,燥傷於中,尺脈沉數,燥傷於下。燥傷於氣,脈見大數;燥傷於血,脈見細數。【濕火三消之脈】多見數大,寸大上消,關大中消,尺大下消,三部皆大,三消之脈也。
〔仲〕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跗陽脈浮而數,浮則為氣,數則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跗
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谷引飲,大便必堅,小便即數。
五臟之脈皆以微小如絡脈孫脈而為糖尿病。是因為氣不能充滿於營,而內有鬱熱以鑠之。故診以脈實大者為順,雖病久可治。若脈虛小堅則精枯血竭,不能耐久。故糖尿病皆起於不足。所以內經靈樞云: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皆柔弱者,是指天元形體元氣不足或天地之氣不充,大氣不足,五臟氣餒,則陰虛生內熱,邪易干正。
由於糖尿病多為陰之病即使是陽傷也為陰引起,所以,應該責之於:
任脈 帶脈 陰蹺脈 陰維脈
四,治則:
數字法治則: 1,注重食療:民以食為天,人資食以為養,故凡有疾,當先以食療之,蓋食能排邪而保沖氣,疾病十可去其九。 2,治氣之所宜:食療不已才命葯,內經云: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寒熱。藥性有輕重,土地風氣各有異,如嶺南多瘴,江湖多濕,山陰水野沙石之氣皆不同,人隨氣受病,生病悉異。故氣寒氣涼,治以寒涼,氣溫氣熱,治以溫熱。石葯,針灸,導引,按蹺雜合從氣所宜而治。 3,治人之所宜:食療不已才命葯,天生稟賦及後天所本不同,善治者,汗瀉補吐通各隨宜施治。血氣凝泣剽悍者按摩之,藏寒虛奪治以灸,脈病攣痹治以針刺,血實蓄結腫熱治以砭石,氣滯痿厥寒熱治以導引,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者治以醪醴,血氣凝泣病生於筋脈治以熨葯,標本有不同,治法有逆從多少,當隨所宜。 4,調七情:心為生之本,神之變,七情均可致病。故黃帝論氣之行著,必分勇怯,論病之苦樂,必異形志,論芳草石葯,必察緩心和人。至於貴賤貧富異居,男女離合異情,又以不知為粗工之戒,故治病忌神明之失守,論脈須辨性氣之緩急。用藥則以精神未散為必活。問證,則以苦樂榮悴為異品。抑鬱,月經不通,勞心驚悸,頸中風毒,風寒熱攻心,均用養心養性法可治,不必專於藥石針艾之間。陽盛夢火,陰盛夢水,五臟虛實。皆形於夢寐,而後病從之。故治病必先致其所欲,正其所念,去其所惡,損其所恐。廣成子曰∶無規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故導引,服氣,修生,養性之術習之,皆可養生也。
5,有無求之,盛虛責之----降血糖為首要。
經雲∶有者無者均求之,盛者虛者均責之。因求者求其所以治及致益;責者責其所當瀉及所宜補。 若或熱或寒,治須汗下,即有者求之。寒甚熱之或不熱,則致益其心;熱甚寒之或不寒,則致益其腎,即無者求之。 若心實生熱瀉其心,腎強生寒瀉其腎,即盛者責之。若心虛多寒補其心,腎虛多熱補其腎,即虛者責之。
6,注重修身養性和適當鍛煉。 廣成子曰∶無規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故導引,服氣,修生,養性之術習之,皆可養生也。 7,警惕西方垃圾食品藥品和生活方式的危害 ----警惕藥害是關鍵。消渴宜慎有三∶一、飲酒;二、房勞;三、鹹食麵食,及炙爆之物。能慎此三者,雖不服藥,亦可自愈。(《千金方》)消病之始,皆由不節嗜欲,不慎喜怒,膏粱炮炙,酒酪潼乳,濕熱之氣,浸淫燔灼,郁成燥熱,氣不宣平,故其傳變之形,為飲水多而小便多,曰消渴;此胃中津液乾枯,不能上榮舌本也。為善飢多食而渴,小便數而消瘦,曰消中;此胃中熱極,所食之物,隨火而化也。為渴而飲水不絕,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曰腎消;是燥熱並及於胃底、大小二腸,故脂液凝濁,清濁不能分疏也。三消之證,上、中可治,下消難治;飲一溲一猶可治,飲一溲二不可治矣。又消久小便作甘者,其病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豬脂,如燭淚者,此精不禁,而真元竭矣。大抵水在天地與人身,皆有甘有咸,甘為生氣,咸為死氣,小便本咸而反甘,是生氣泄也,是脾氣下陷入於腎也,土克水故死。(《己任編》)
8.合理用藥,扶正祛邪,抓緊併發症的治療和身體調理是根本。 9. 糖尿病忌針灸手術。酮中毒搶救要注意鉀鎂缺乏。
醫學綱目-明-樓英 > 69-卷之二十一脾胃門消癉門 針灸口渴咽干有四法:
其一取心。經云: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隨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肺、大腸。經云:大腸手陽明之脈,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隨盛虛寒熱陷下以施補瀉疾留之法也。 又云:肺虛則少氣,耳聾嗌干,取其經太陰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是也。
其三取腎。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口熱舌干,咽腫嗌干,隨盛虛寒熱陷下取之。 又云:嗌干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是也。
其四取肝。經云:肝足厥陰之脈,是動病甚則嗌干,面塵脫色,隨盛虛寒熱陷下取之。 〔《密》〕(消渴,經百日以上者,不可刺灸,刺灸則瘡口病水不止)玉液(一分,瀉見血訖,取下穴)三里(瀉訖如前,補玉液一分,再取下穴)關元(瀉訖再
取廉泉。)
〔《集》〕又法:金津玉液承漿(不已再取)海泉 人中 廉泉 腎俞 氣海
〔東〕小腸俞陽池(各灸之。)廉泉(出惡血方已。)又法:胃心膻中(各灸之。)又法:承漿然谷勞宮曲池意舍關元(各灸之。)
〔世〕口熱咽干,唾如粘膠,口苦,嗌仲介介然:太溪(五分。)陽陵泉(二寸半。)
〔《甲》〕渴飲,身體燥,多噫,隱白主之。消渴嗜飲,承漿主之。消渴,脘骨主之。嗌干,腹痛,坐卧目KTKT,善怒多言,伏溜主之。
〔《甲》)運氣消中皆屬熱。經云: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飢。又云:少陽之勝,熱客於胃,善飢,治以寒劑是也。針灸消中皆取於胃。經云:邪在脾胃,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取三里灸之。又云:胃足陽明之脈,氣盛則身以前皆熱,於胃則消谷善飢。(熱則清之,盛則瀉之。)陰氣不足,熱中,消谷善飢,腹熱,身煩狂言,三里主之。腹中氣脹引脊痛,飲食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每作,先取脾俞,後取季脅。
http://url.cn/Cg6kUW 臨症420多例糖尿病患者的體會是:血糖控制用藥得當,治療併發症得法,養生適宜,絕大部分糖尿病是可以治癒的。
五 《湯頭歌訣》
《孫真人海上方》: 栝蔞根是天花粉,消渴能令目下痊, 採得無時煎白水,服之口內似生泉。
汪昂《湯頭歌訣》見(《升溪心法》)
丹溪方中花粉連,藕汁生地牛乳研。 或加姜蜜為膏服, 瀉火生津益血痊。
(黃連瀉心火,生地滋腎水,藕汁益胃,花粉生津,牛乳潤燥益血。)
將花粉末、黃連末和入藕汁、生地黃汁、牛乳中調勻服。或再加入生薑汁、蜂蜜做成膏,噙化(即將膏含在口中)。瀉火生津,益血潤燥。【主治】胃熱消渴。症見善消水谷,多食易飢,口渴欲飲等。 方中用苦寒的黃連清瀉胃熱,又瀉心火;天花粉甘寒,生津止渴,清熱潤燥,共為君葯。生地黃滋陰清熱,尤善滋腎水;藕汁降火生津;牛乳補血潤燥,共為臣葯。或加入生薑汁和胃降逆,鼓舞胃氣;蜂蜜清熱潤燥,且可調和諸葯,有佐使之用。諸葯合用,有瀉火生津,益血潤燥的作用,能使胃熱消渴痊癒。
醫學摘粹-清-慶恕
三消提綱 上熱傷津口渴饒,腹常飢餓屬中焦,再兼飲少溲多病,此證分明是下消
八味丸 燥熱曾傷肝肺經,腎脾二臟濕寒停,治宜澤地兼丹藥,附子山萸並桂苓。
六味地黃加味湯 山萸山藥共丹皮,澤瀉茯苓肉桂施,再用地黃兼五味,下寒上熱病全醫。
五苓證 渴思飲水覺心煩,小便不通是病源。散用五苓原有效,溫經去濕妙難言。 豬苓證 上渴下淋濕在中,更兼木郁燥生風,豬苓湯用原能治,去熱除邪水道通。 桂附苓烏湯 桂附龍烏澤瀉良,茯苓牡蠣合乾薑,水寒土濕全能治,小便頻消用此方。 理中丸湯 胃無津液責歸脾,水道不調肺病時,惟有理中丸可用,加蔞倍術作湯宜。
推薦閱讀:
※作為糖尿病患者,怎能不了解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被滅了的偏方,是否坑人謠言?
※糖尿病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漫畫 | 他們害死了親生的娃,原因竟然是不相信科學!
※別看它丑, 卻是糖尿病的天然胰島素! 早晚喝一杯血糖看到就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