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

謝謝邀請。準確地說"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一經典名句出自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古風名作《把酒問月》。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文學骨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美譽,並與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在思想內容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情民眾疾苦,二是蔑視權貴,三是熱愛祖國山河。主要創作手法以抒情為主,想像奇特,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現一種雄奇豪放的詩風,在詩歌的表現形式,擅長古體詩的創作,語言雄奇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其創作水平完全可以說已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頂峰。目前存世的詩文千餘篇,輯成《李太白集》30卷。

(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

《把酒問月》是李白創作的眾多詠月抒懷詩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全詩內容如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首詩寫詩人從停杯問月亮開始,到邀月臨酒結束,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諸多困惑。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索高、永恆、美好而又神泌的明月形象,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洒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世事遷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全詩看似隨興揮灑,但以酒、月貫之,極具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可以說在音、情、理、趣四個方面均達極致,因而被人們激賞。

尤其是「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更是因其深富哲理而成為廣泛流傳的名句。但也說有人說這句詩是受了唐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個名句的啟發,從詩意上看有一定道理。但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僅附後求方家指點為盼。

推薦閱讀:

古人是怎麼發現算命和占卜的方法的?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古人送禮裝逼指南
古人的自稱
古人得了痔瘡怎麼治?

TAG:古人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