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艱難的抉擇:他,順應了歷史,卻逃不過半世罵名!
百萬雄師睥睨間,先朝一胍絕南蠻。
擒人即是人擒路,誰道天公不好還。
行營歷歷草凄凄,銅柱摩崖手自題。
虎豹無睛威尚在,老軍猶說舊平西。
——選自南沙三餘氏撰:《南明野史》,卷下
在336年前的今天,一六七八年農曆八月廿七(康熙十七年八月乙未),明末清初將領吳三桂逝世。
對於吳三桂,你可能想到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放了清軍入關,六萬滿清鐵騎揉碎了南明的綺麗江山,凋零了一世繁華,屠盡了數城百姓。
陳圓圓、吳三桂墓驚現貴州
吳三桂,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身高約合現今1.73米。明天啟末年曾帶二十餘名家丁救其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
崇禎自縊景山後,李自成後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 ,請清兵入關滅賊。
一身戎裝的吳三桂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從道義上說,有負於明朝,但從理性而論,卻是順應了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譴責三桂背主求榮,可能會喚起人們對於大明朝的同情,卻不能改變歷史的發展趨勢。
——改編自「吳三桂大傳(李治亭)」
其實,在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會有一些降臣降將為後朝所用。在明末清初,如吳三桂,如洪承疇。前者生前謀反而身亡,後者卻是頤享晚年、壽終正寢。歷史記載,康熙朝之後,歷代皇帝出於自身統治利益的考慮,將這些曾經備極哀榮的前明降臣列入「貳臣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逆賊」和「逆臣」。所以說,我們通常所說的漢奸實在是太膚淺了!因為在中國近代史上,漢奸實在太多了!
言歸正傳,還是說說吳三桂吧。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然後李自成敗,明朝殘餘勢力節節敗退最後徹底滅亡。那麼,在清、李自成、明朝三股勢力中,吳三桂應該跟誰站在一起,才能不至於成為漢奸呢?或者說被後人稱為漢奸呢?
吳三桂的大刀
答案一:投明朝的殘餘勢力,這在當時有點不現實,因為外有清軍,內有李自成,這個選擇基本上已經是死路。
第二:投奔李自成,但是前提是李自成有那個胸懷接納吳三桂嗎?李自成的軍隊當時在北京城已經開始大肆劫掠,基本算不上一個革命的隊伍,其實,如果他掌管了天下,未必就能比清好,我實在不相信那個時代的農民起義成功後,能夠還華夏一個強盛的中國。朱元璋就是明證,那種局限性種幾畝地還行,治理一個國家,純屬這個民族幾千年來應該經歷的劫數。
平西王府
最後:投降清軍,吳三桂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那些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我看基本上是那些窮酸儒坐在書齋里,想害人時寫得的混蛋文章。你在當時你會怎樣選擇,凡是有點思考能力的,不至於昏頭的,大概都會投降清軍。就這三股勢力來說,也就是清還算帶著那麼一點進步的意思,能夠讓吳三桂看到前面的光明。
當然有人會說,清軍的殘暴,對漢族的屠殺,足以證明了清軍也不算什麼正義的力量。其實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包括那個殘明朝廷,對自己的民族也沒好到哪裡去。一個在畸形文化熏陶出來的民族,已經不會幹什麼好事或者人事,張獻忠屠川,天府之國幾無人煙可以明證。我們自己宰自己比別人宰自己還狠還下得去手。如果這個構成吳三桂漢奸的主要論斷,那麼中國人做漢奸的比例還要大幅度往上調!
張獻忠屠川20萬少婦受辱蒙難記
數英雄,論成敗,千秋功過任評說,其實,歷史就是無數言論的堆積,我們無法武斷地去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我們所能做的,只不過是以史為鑒,以古喻今罷了。
【參考文獻:吳三桂大傳(李治亭)】
推薦閱讀:
※齊天大聖找回了自我嗎?
※趙家正考
※[轉]歷史上有哪些精彩的預言?-藺且的回答
※305.讀歷史7~衣錦夜行
※《飛虎神鷹》中桔子有哪些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