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的獨特人生

| 讀史 |ID:dushi818

  原創文:王建斌   先從政後從文的陶淵明,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著稱於世,後開創田園題材詩賦而享譽華夏千年,是歸隱才子的傑出代表,為世人創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特點鮮明,乃好飲酒者的鼻祖,獨愛菊之第一人,可書可講的頗多。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末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潯陽柴桑人。其代表作《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流傳不衰,且歷久而彌新。  陶淵明其實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赫赫有名的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志存高遠,有「大濟於蒼生」之願,但是終其一生,他的滿腔熱血、一腔抱負沒有實現。陶淵明性格耿直,為官清廉,不願、也不會攀附權貴,不喜歡、也不適應黑暗的官場和當時動亂的現實社會。  一度過著時隱時仕生活的陶淵明,在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做官,出任彭澤縣令。但是他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就決定徹底離開官場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崇尚真善美的才子,與污濁陰暗、爾虞我詐、瞞上欺下、弄虛作假的環境與貪官是無法融合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陶先生看清了看透了那一切,走得決然,不曾回頭看一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這首詩一代又一代千萬人百讀不厭,還始終在孩子們的語文課本里。為什麼?陶淵明說:「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安靜了。我在東籬之下種下不畏秋霜的菊花,那是我自己的象徵啊。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我卻不知道怎樣表達。」

  只要稍微有點理想和人生目標的人,都會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業,一展平生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權力、地位、名譽,往往成為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已經深深體味到,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和成功?就是追隨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所以,他聽從了自己心靈的召喚,離開污濁之地和污濁之人,走進美好的大自然,因為這才是符合自己本心的額,不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的啊。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陶先生說:我在南山下種下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我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傍晚扛著鋤頭披著月光回來。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沾濕了沒有什麼,只希望不違背我自己的心愿就足矣啦。什麼心愿哪?我嚮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同流合污。我在房子旁邊種了五棵柳樹,每天安安靜靜的,絲毫不羨慕榮華富貴,我喜歡讀書,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了新的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天性熱愛自然,不媚俗,是陶淵明的鮮明個性。這個性格,怎能適合官場呢?進入官場,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所以陶先生感悟自己是「誤落塵網中」,耽誤了好多年大好光陰,實在是虛度和浪費了生命啊。  脫離仕途的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欣悅之情,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終於演繹出精彩的田園詩章。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的樂趣,讓陶淵明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無怨無悔。因為不懂得鑽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於俗世,遠離喧囂,做自己願意做的事,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其實在詩人的內心深處,是有著哀傷無奈和苦澀的。他多麼希望能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抱負,「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大濟於蒼生」。從陶淵明對「荊軻」抗暴精神的謳歌,到對「桃花源」無壓迫社會的嚮往,「性本愛丘山」的率真,他有著濟世蒼生的雄懷。然而,理想幻滅,壯志摧折,只有在歸隱林下的孤寂中了卻此生,他的心裡是滿懷遺憾的,這深藏於心底深處的悲愴,在詩人離世的最後一瞥中,如潮湧來,人生實難,死如之何?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的地位完全與李白、蘇軾、屈原比肩。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陶淵明29歲進入官場,當的都是江州祭酒之類的小官。陶淵明歸田之後,在家鄉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寫《五柳先生傳》以明志。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體系,從而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古往今來,有很多人喜歡陶淵明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和恬靜自然的藝術風格。  陶淵明是飲酒者的鼻祖。他是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其後是李白。他的《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的上流社會,揭露世俗的腐朽,反映仕途的黑暗險惡,表達退出官場後怡然的心情。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脫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境界,直接影響到唐代。

  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陶淵明對蘇東坡的影響是很深的。歐陽修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 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也十分崇敬。  李白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致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寫道:「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白居易也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嗚呼陶靖節,生彼晉宋間。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  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時,也把陶淵明引為知己:「須信採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質樸又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極品,沁人心脾,讀過後令人終生難忘,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今日我們追尋陶淵明,也是在尋找我們自己的內心,進行生命的追問,定位人生的價值。遠離喧囂,做自己能做的事,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推薦閱讀:

陶淵明《飲酒》其一和《詠荊軻》
複習簽到19:第叄章 陶淵明
靈魂棲息的地方——試論陶淵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蘊
一生獨愛「陶淵明」
87, 淵明詩全集 | 陶淵明

TAG:人生 | 陶淵明 | 十年 | 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