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甜蜜的殺手

糖:甜蜜的殺手

前兩天見到了一個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同學,由於已經五年沒見到他,所以剛見面時我幾乎認不出他來了,整個人的身體比原來胖了一大圈。聊天的過程中,我有意了解了一下他的飲食情況,他說出國後自己的飲食結構和在國內明顯不同,而且他本身就喜歡吃甜食,從他發現身體變化後,也開始堅持游泳等運動,但效果仍然不明顯,所以十分苦惱。最後我給他的建議是:少吃多動。尤其是在選擇零食的時候,盡量不要吃大量的甜食,因為愛吃甜食直接導致攝入能量攝入過多,這是個大問題。

生活中的那些糖

葡萄糖、蔗糖、果糖等都是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糖,也是我們餐桌上食糖的來源。水果蔬菜中富含果糖,乳糖則是存在於牛奶中的天然糖類。甜甜的味道可以讓人愉悅的甜味,正因如此,在飲食上我們很喜歡加點糖。例如我們經常吃的砂糖,泡茶會用到的冰糖,以及調味用的綿白糖,還包括常被視為滋補品的紅糖和蜂蜜,兒童零食中的水果糖、奶糖等等,都是糖在我們生活中的體現。

糖不是都帶有甜味,帶有甜味的也不都是糖,牛奶中有4%的乳糖,乳糖是基本沒有甜味的;醫用的甘油雖有甜味,但不是糖。而生活中最常見的無味糖是米飯中的澱粉。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膳食中要攝入糖呢?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4千卡能量,人體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還是構成組織和保護肝臟功能的重要物質。所以我們離不開糖。

我國糖產業的發展史[1]

作為我國最基本的烹飪調味品之一,糖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

先秦時,我國最早使用的糖是麥芽糖。麥芽糖,最初名飴。這種麥芽糖,據東漢劉熙《釋名》記述是粘乎乎的半流動體,顏色是黑乎乎的。古時多以麥芽或谷芽等同諸米熬煎而成的軟糖,故稱之為麥芽糖。大約到了漢代,麥芽糖在民間普遍熬制與使用。「糖」字,也第一次在《方言》中見到了。到了唐代,麥芽糖,又被稱為膠牙糖。因為麥芽糖,食之黏牙而得名。麥芽糖,最初還是作為食糖而已,後來,民間則產生了用膠牙糖糊住灶神嘴的風俗,目的是用膠牙糖糊住灶神的口,不能或少在天神前說房主的壞話。後來又開始用於烹飪調味。

甘蔗製糖,在我國稍遲一點。大約在春秋時期,我國才開始種植甘蔗。三國時,蔗糖是名貴的貢品,流傳於宮廷之中。北魏時已能製造結晶體蔗糖了。唐太宗時中原製造蔗糖的質量也超過印度、西域。唐宋時期,以糖為原料的糖果類產品也日益增多,佔領市場。明清時期,製糖業又有了新發展。據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製糖技術如壓榨、煎熬與結晶等三方面多有進步。

總之,糖產業的發展不僅為我國的烹飪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每天應吃多少精製糖呢?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對食糖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人均食糖消費水平逐年提高,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印度、歐盟的世界第3大食糖消費國,且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2年我國人均食糖消費水平約為10.03kg/人,這一水平為全球平均水平( 24kg/人) 的42%,低於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12.75kg/人).【2】

但從營養角度來看,精製糖為人體供能不應超過全天攝入總能量的10%。所以每天建議精製糖攝入量在25g以下,最多不要超過50g。【3】如果你喝一瓶500ml的含糖飲料,糖的攝入量就一定超出了50g。除此以外,很多精製糖還潛伏在含奶甜品、乳製品(冰激凌、含糖酸奶)、糖果、蛋糕、餅乾以及早餐穀物中。【4】

所以建議大家養成在購買食品時閱讀食品標籤的習慣。很多食品包裝上都是以克為單位標註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我們可以通過簡單地換算,來判斷其含糖量的多少,比方說一茶匙精製糖為4g,一塊方糖4.5g。

過量吃糖等於慢性自殺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只吃一點兒糖沒什麼關係,但是攝入大量的糖無異於慢性自殺。

1、造成齲齒

我們口腔中生存著很多細菌,如果經常大量攝入糖類食品,這些細菌就會把口腔中殘留的糖類分解發酵。這個過程會產生一定量的酸性物質,對我們的牙齒造成侵蝕。很多兒童的齲齒就是因為愛吃甜食造成的。所以在吃完甜食後要及時刷牙或漱口,避免發生齲齒。

2、導致肥胖

糖類食品進入人體經過消化吸收後,一部分消耗供能,另一部分作為糖原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除了滿足以上兩部分需要以外,剩餘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會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人體和動物實驗也顯示,含有大量果糖的果葡糖漿可引起脂肪過量沉澱。除此以外,糖還能通過作用於神經系統,抑制飢餓感的消失,促進我們進食。【5】所以長期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品,很容易引起肥胖。假如我們每天多吃5塊糖,相當於要額外攝入將近100千卡熱量,體重每周即可增長100克。【6】

3、誘發高血壓

美國對含糖飲料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天喝一罐甜飲料,患糖尿病的幾率比不喝甜飲料的幾率高20%,每天喝兩罐,則高50%。【7】近年來糖尿病患者人數的增多和甜飲料的大量消費、糖的攝入逐年遞增有密切關係。營養學家調查發現,吃糖可能並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進而導致糖尿病。【6】

4、導致骨質疏鬆

糖類食品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和缺鈣等營養問題。當機體長期處於高糖狀態時,會發生尿糖現象。在糖分隨尿排出的同時,水溶性的維生素B1以及血液中的鈣離子也會過多排出體外。研究表明:II型糖尿病患者的維生素B1尿排出量居然是正常人的16倍之多。【8】而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能量時必須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就會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從而易導致摔倒引發骨折。而血液中鈣離子的流失會引起骨骼中的鈣不斷地溶解到血液中,最終導致骨質疏鬆。【6】

5、易得腎結石

我們都知道,喝白開水可以防止腎結石,但如果在白開水中放入較多的糖,喝糖水,則會促進腎結石的發生。前面已經講到,機體糖含量越高,就會導致糖分和鈣等營養素隨尿液流失。有研究表明,不論正常人或結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2小時後去檢查他們的尿,發現尿中的鈣和草酸濃度均上升了。尿中的鈣含量越高,他們和草酸相遇形成沉澱的幾率就越大,進而也很容易得腎結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同時得腎結石和缺鈣了。【9】

此外,如果飲食中攝入的糖過多,還會因為肥胖和糖尿病,帶來痛風、營養不良等多種併發症。所以,糖對健康的危害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怎樣減少糖的攝入

減少糖的攝入要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1、合理膳食,減少高糖零食攝入。蔬菜、水果、牛奶、雞蛋、麵包、肉和魚類等食物是低糖健康飲食的基礎。

2、減少甜味劑的使用量。很多人可能認為不買包裝食品和飲料就可以免於攝入添加糖。然而你仍可以在做飯與烘焙所需的甜味劑(比如蜂蜜、濃縮果汁和紅糖)中發現添加糖的身影。【4】

3、少吃精製糖。減少吃精製糖(如白糖、砂糖等),增加複合糖(如米飯、天然的蔬果)的攝入。一天食糖控制在50克內,對身體無負面的影響。

4、少喝含糖飲料。可樂、果汁的平均含糖量約為11%,喝下500毫升的此類飲料,就是一下子攝入約55克糖。建議飲用白開水、淡茶水、檸檬水、豆漿、牛奶、綠豆湯、自榨的鮮榨果汁。

5、喝速溶飲料時,建議沖調時加入比提示量多一倍的水,不僅可以減緩血糖變化,還能避免精製糖的過量攝入。

6、少吃含糖高的水果。很多人在夏天以水果代替正餐, 以達到減肥目的。事實上, 很多水果的含糖量往往在8%以上。如果食用過多不能完全被身體消耗,就會變成脂肪進入身體脂肪細胞, 沉積後造成體重上升。

所以,健康飲食,適量攝取精製糖,才是健康的方法。


推薦閱讀:

婚姻跳水 誰是殺手?
子宮最怕的八大殺手,肯園強大的子宮防衛軍團!
隱秘殺手
[探索揭秘] 揭秘10大被證實的精子殺手
風水殺手造就美滿婚姻成悲劇!

TAG:殺手 |